重振广东乐坛辉煌
重振广东乐坛辉煌研讨会成广东乐坛的遵义会议
由本报联合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主办,广东流行音乐学会协办的“重振广东乐坛辉煌”研讨会,在本报成功举办。数十位音乐人和唱片业内人士,参加了这次讨论,并在讨论会上畅所欲言。出乎意料的是,之前媒体、大众对于广东乐坛的看法,全都在这次讨论会上被推翻。以至于有音乐人称这次讨论会,为广东乐坛的“遵义会议”。因为,虽然20世纪80年代曾开过这样的会,但十几年来,才有媒体再次发起这样的讨论,而且讨论的结果完全颠覆传统。讨论会结束之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还在SOLO吧举办了一场特别演出,展示广东原创力量。
“我们选择留下来,不仅是因为我们对广东这块土地的眷恋,还因为我们对它充满信心。
那些北上的歌手,广东这边的东西他们也一直都没有扔掉,等于是两边跑。这样就像是广东歌手暗自布兵京城,为了广东的流行音乐走得更远。”
传统观点:广东乐坛已经衰落
音乐人新说:广东乐坛仍是顶尖
事实上,自从20世纪80年代、90年初的那一批歌手陷入低谷之后,广东地区多年来再没有出现像当年那样红火的歌手。因此,一直以来,媒体、大众对于广东乐坛的印象,就是“衰落”。但参加讨论的音乐人们,却几乎是集体地认为乐坛并没有衰落。他们举例说,20年前,广东只有中唱、太平洋等4家唱片公司,而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已经有超过200家唱片公司;20年前,广东的音乐创作人不超过20人,而现在,至少有500个人在创作、制作音乐。事实证明,广东乐坛仍在持续的进步之中。
音乐制作人李小兵这样说:“广东乐坛的制作创作力量都在全国前列,北京对广东乐坛是很尊敬的。”他们还透露,虽然现在广东地区没有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但是现在的很多好歌,都是广东音乐人创作。更明显的一个证据是,内地的唱片发行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广东公司。资深音乐人陈洁明说:“他们不断地推出新的歌手,这些歌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气候。所以我们选择留下来,不仅是因为我们对广东这块土地的眷恋,还因为我们对它充满信心。”
传统观点:90年代歌手北上导致衰落
音乐人新说:北上有利广东乐坛发展
自从定性广东乐坛衰落之后,媒体曾经对此有过多次讨论。其中,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当年的那批歌手集体北上,一下挖空广东乐坛,加上北上之后他们的发展也并不好,所以广东乐坛就显得更加低迷。讨论中,音乐人们也将之完全推翻。陈洁明说:“80年代的乐人现在在这里的也不多了,大部分都北上了。这是生存状态决定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从广东去北京的人也是把广东的音乐文化扩散到了北京。北京有人说,广东乐人“占领了半个北京城”,这也是在提高广东音乐的知名度。广东现在的形势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好,别的地方的音乐人羡慕我们,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基础和品牌效应。”
因此,他们对广东乐坛今后的发展充满期待,广东电台音乐之声总监周兵说:“那些北上的歌手,广东这边的东西他们也一直都没有扔掉,等于是两边跑。这样就像是广东歌手暗自布兵京城,为了广东的流行音乐走得更远。”在他们看来,所谓衰落,只是由于现在大家都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作为标准,很多人还停留在对那时的回忆。所以自然会觉得现在是低潮。因为当年广东是第一个开始做流行音乐的地方,所以自然而然成为了内地领头羊。现在北京是领头羊,但是完全没必要去争,毕竟广东乐坛只是局限在一个地区,而北京则是汇聚了全国人才。因此,他们建议那些还停留在过去的音乐人,该醒醒了。
最大优势:广东有的是市场
解决方法:请广东媒体支持
虽然没有衰落,但是近年缺乏好歌手、好歌确实也是事实。怎么突破这一现状,是研讨会最重要的议题。谈及这个话题,业内认为广东乐坛其实有着很多优势。比如由于临近香港,可以跟香港乐坛发生一些互动,而恰恰内地乐迷对香港乐坛普遍非常迷信、是仰视。现在的这些唱片公司,也绝对不会缺乏打造专辑、包装歌手的资金。问题只在于,媒体不支持。
几何文化的执行董事陈涛说:“中国唱片工业最大的市场是广东,问题在于缺乏公众认可的明星,媒体缺乏发祥的敏锐性。广州有那么多好卖的唱片,但没有上媒体的头条,媒体如果和市场推广结合起来,就会成功。”李广平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广州是除了北京之外的第二个流行音乐重镇,怎么样把我们的流行音乐通过传媒推向全国,甚至整个华语地区,这是最迫切的问题。”
参加讨论的音乐人,集体向广东传媒发出呼吁,希望能够再次扶持本土原创。面对音乐人和唱片公司的强烈呼吁,与会的媒体代表也当场发表了自己支持本地流行音乐到底的声音。广东电台音乐之声DJ周兵说:“以前我们做得不够,但是我们今后会通过合作做得更好。”广州电视台大型节目部主任雷虹说:“我们的新栏目就是以推动本地的流行音乐为目的的,有乐评人评,有歌手,乐队唱,创作人也可以从中获取信息。”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执行总监游威则表示:“我们欠本地流行乐坛的债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