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市场,从设计开始
2005-4-29 10:05 来源:纪录手册 作者:毛晨雨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现在,中国纪录片不怎么招人爱。的确,近半个世纪以宣传为主导的制作和近20年的民间制作,尚未为市场存活提供基础。这是个问题。坦率地说,中国纪录场域被“贵族”、“精英”、“高级”这样可吟可颂的美妙称谓所淹盖,似如一个有嘴的人当着没嘴的人卖弄发音。相比于民间制作的精神“白塔”,电视台机构应承担更多的罪责,即使他们身处其位而只能如此。
这年头,“市场”找上门来了,我们走到了生死关头,得想着找条活路了。
近期有人提议,依赖目前的国内外参展参赛发行渠道,组建一个聚合中国民间制作人资源的“制片-发行联合体”。我觉得这想法实现不难,但几个影展和有限的采购面,对于一堆同质重复的内容,会有多大的中奖面?怎么也不觉得是个正常的活法。
市场既然来了,我们就不要绕了。
在买方市场下,艺术/商业、纯粹/媚俗、作者/生产者这样的概念应自动消解了。买方市场只尊重一个规律:受众需求主导着买方需求,而买方需求应主导生产。至于“民间”、“独立”、“地下”云云,皆不是产业概念,只能算是西方意识形态中政治、民主、人权的特殊定制。
本人觉得,纪录片要成就一个产业,就应该针对买方市场的需求来设计和制作。几十年来的整体营销概念,我们的温州老板屡试屡发,做纪录片的应该好好研究。
在广电总局、商务部44号令后,中国的纪录市场环境凶险起来,但我相信中国纪录产业内会出现不少成功的“温州老板”。本人一直倡导民族产业自尊自强——咱中国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哪能任由外人在家里随意耍野。
2004年12月28日
相关链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