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姐妹》初探市场的感悟

2005-4-28 14:26  来源:DV中国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李京红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
流浪到深圳的那一年是1999年,我39岁,心理学上称后青春期。再过一年进入新千年,我就是中年人了,对2000年那第一缕曙光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我没心情加入对新世纪热烈祝贺,我只想重新找一个机会咸鱼翻身。
有一次,无意间看到报上有一短文,标题挺吓人:DV可以瓦解大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DV,还能瓦解大电影。其中有句话大意是,DV就像一支笔,每个人都可以用它来书写什么什么的。我头有点大,耳朵也发热,我也想拍DV。我开始四处游说,想得到一台DV机,还真有一朋友被我吹蒙了,还真就送了一台DV给我,是佳能XL1,我带着能瓦解大电影的梦想,开始了我的DV生涯。
2
我没有完成瓦解大电影的梦想,却成就了一部长达十八集的DV纪录片,那就是于2004年问世的作品《姐妹》。《姐妹》主要讲述了5个农村姑娘进城后,在发廊里生活的经历,没有跌荡起伏一波三折的惊心动魄,只是五个来自大山的乡村女人近似的生活经历,所折射出的命运轨迹。这些故事普通的就像自家人制作出的一块豆腐,平常但亲切。有点好奇,有点另类,也有点心酸。
我以为找到了瓦解大电视的灵丹妙药,我用了三年多时间跟踪拍摄,跨越五省七地才将纪录片《姐妹》完成,但却发现与大电影风马牛而不相及,我那追求瓦解大电影的梦想在长达三年的摸索当中被逐步的瓦解。这才发现DV要想瓦解大电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3
也有用DV直接拍电影的,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一部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法国DV电影叫《尘世之间》。讲述两个阿富汗小孩逃离战争的故事,选用的演员本身就是阿富汗的难民。《尘世之间》的编剧托尼.葛里斯说:“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想把你最痛苦的经历搬上银幕,为此你必须回忆并向他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你愿意吗?虽然他们愿意和我谈论他们的故事,但是我已经意识到我不可能掌握那些真正感人的细节——因为那些部分往往是他们力图从自己的记忆里抹去的。”
这个编剧告诉了我一个事实,他的遗憾无法解决,他一开始就错了。他们是在编故事拍电影,尽管他们为能营造“真正感人的细节”煞费苦心,DV摄像机拍摄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无非就是刻意追求真实,“假冒不伪劣”的真实也称“艺术的真实”,这种追求能有此成就,确实对我鼓舞不小,但与大电影比较还相去甚远。
4
用DV拍纪录片可以在无资金的条件下启动。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被迫。没有巨额资金的煞有介事,没有高端设备的虚张声势,没有影视明星的扭呢作态,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你偶像,我就平民;你讲究,我就随意;你是大电影让人望尘莫及,我是DV要让人对电影跃跃欲试;你是大餐吃得必然隆重,我是小菜要的就是爽口。
姐妹》可以说是更彻底更直接更货真价实,从主题(反映社会底层)到手法(纪录风格)是自然行成的,全部的真人真事。那些存在于我们社会最底层的打工妹,以及一闪即逝的芸芸众生的粗糙影像,却因为蕴藏其中的社会良心而显得弥足珍贵。
我就是要把这种“劣势”变为一种无法抗拒的优势而且还得天独厚。就像那些获奖的作品没有剧本,不用分镜头,不用固定机位,不用专业演员一样。这些我们当初的无奈,现在却成了一种潮流,让那些有条件真正拍电影的人去刻意追求所谓的“DV风格”。
5
但市场却不相信纪录片,虽然《姐妹》曾被媒体称为原生态纪实大片,虽然《姐妹》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在浙江播出时超过了90%同档期的电视剧,《姐妹》的收视率在湖南甚至超过了大制作的《天龙八部》,可悲哀的是它却远远无法收回成本。
一部90分钟的电视电影,在一家频道的一次播出即可收回成本。而一部纪录片的售价仅为每分钟20至50元,卖到100元已是天价,而且还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如此幸运。纪录片使人有一种非产品化的误解,它不像被制造出来的电影、电视剧,有着先期资金的投入垫底而明显带有商品化的特征。
用纪录片的手法拍电影容易被人理解,因为还是电影,一部电影的各项元素都存在。而一部纯纪录片却很难等同于电影,无论你怎样调动电影的各种手法进行包装,人们对真实的故事在观念上仍然会把它还原在纪录片的范畴,真实的成本不高,简单不受重视,要动摇这种偏见,人们就会不习惯,而习惯使人麻木。
6
人们追求精神的享受,往往被扭曲成了虚无和无助,娱乐就成了一剂良药,而起到暂时的心理放纵。这是一种假象,带有很强的欺骗性,但它却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人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关怀,真实情感的交流,是需要被人关注,这里绝对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只是被表面的热闹(即娱乐产品)所掩盖罢了。关注不被关注的人,而恰恰是特别需要被关注的,自然就成了一种潮流。而这种潮流所引发出的商机更带有人文色彩,并可以被历史所铭记,但它的代价是以物价基础为前提的。
纪录片强调对拍摄对象的尊重,强调保持生活本身流程的完整性,强调对现在时空运动关系的真实显现,但并不排斥摄影师在纪录真实时主观意图的流露。这让很多纪录片工作者片面地扩大个人感受,而忽视观众的心理需求,甚至为能与传统的价值观离经叛道而沾沾自喜。这就更难被市场所接受。
纪录片的低成本运作是纪录片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人们会接受你的真实情感,甚至会跟着落泪一同分享你的精神财富,它的价值体现却无法从精神转化成物质。什么叫低成本运作?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概念是金钱的数额,而决不是你所付出心血的多少。过去,摄像机等设备粗大笨重,合成图像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但是,在制作设备小型化、高性能化的今天,制作者一个人可以轻易地完成摄像、录音、画面合成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制作成本更被史无前例地忽略了。
7
我拍摄《姐妹》除了一台DV机外,没有其它东西了,但却给摄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拍出来的东西要让观众看了震撼心灵,你就必须先进入被拍对象的内心世界。低成本是事实,但所付出的一切却是无法用金钱来换算的。
纪录片要想扩大市场,必须脱胎换骨,脱掉作品概念的胎,换上产品意识的骨。而且要行成规模经营,市场需要被重新认定,呼唤专业的纪录片发行公司的强势运作。虽然频道资源的垄断性使纪录片缺少出口,但《姐妹》的市场探索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目前《姐妹》己暂停发行,正在委托专业的发行公司重新定位包装,期望在电视剧频道上杀开一条血路,去真正实现纪录片的市场化梦想。


相关链接: DV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