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谁能成为百万富翁

2005-4-22 14:02  来源: 作者:萧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998年,塞拉多制片公司为英国独立电视台制作了一档叫《谁能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栏目,开播后竟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风靡全球;短短几年间,就有不同版本的《百万富翁》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1999年8月,美国广播公司(ABC)版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正式开播,播出时间是每周三、周五晚8:00到9:00。在开播的这个月内,栏目的收视率便连续几个星期排在ABC电视网中的第二、三、四名;之后更是稳占第一,每期都有约1500万观众在收看这档栏目,它的广告价位最高时曾达到每分钟70万美元。

谁能成为百万富翁》其实是由无数场竞赛组成的,栏目呈现的只是每次竞赛的第三轮,即决赛。第一和第二轮比赛是在场外运作完成的,两轮完成后,有10名选手获得资格参加最终的决赛,观众能看到的就是这10名选手之间的角逐。

10人通过一道题目选出一人上场,如果能答对所有的15道难度递增的考题,他就能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当然答对几道题目都会有对应金额的现金奖励。上场选手有三条“生命线”,就是三种求助方式:让电脑去掉一半错误答案,现场求助和打电话给朋友。

栏目主持人的名字叫罗吉斯•费尔宾,今年已经74岁。在1999年主持《谁能成为百万富翁》之前,他已经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电视谈话类栏目。进入《谁能成为百万富翁》后,他的主持天赋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能充分调动各种元素来营造场上的紧张气氛,却又那样稳健、和善、有礼有度,显得投入而游刃有余;几年来,“这是你最后的答案吗”成了他世人皆知的名言。

栏目总时长为60分钟,正片40多分钟,全都是演播室场景,其余为商业广告、片头、片花和节目预告。在参加决赛的10位选手中,正常只有四、五位有机会上场;上场时间长短不一,视他回答问题的数量和速度而定。 


这是一档什么类型的电视栏目,这似乎已经道不清说不明:益智类,娱乐类,博彩类,似乎都不完全,因为栏目进行了多元化的类型嫁接。整体上看,它似乎是益智类,整个栏目以主持人出题选手答题而形成,而所有的问题都含有知识信息,都是益智的。

但选手在答题的同时是在竞技,这是娱乐元素。而所有的问题和竞技最终目的都落在金钱上,都是为了那迷人的100万,这是博彩;这种栏目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每个人都有不能根除的贪欲和暴富心理。

当然,这种栏目还得符合特定地域和民族公认的一些潜规则,这是《百万富翁》到每个国家都要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原因。如美国ABC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它在规则设置、运作方式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许多观念。

为恪守美国人一向重视的平等原则,栏目采取完全的平民化、大众化策略,凡是18岁以上的合法居民都能参加这个竞赛。除此,栏目还体现了要遵守比赛规则、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要经过个人努力才能成功、患难相助才是朋友等等一些潜规则。

另外,成熟有效的场外运作体系是这个栏目能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在栏目呈现的决赛之前,有第一轮的初赛和第二轮的半决赛,这都是依靠场外运作来完成的;渠道是通过免费电话进行考题问答。初赛中,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对三个问题的选手,将接受电脑的随机筛选,选中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半决赛。半决赛的形式和初赛相似,最后还是通过随机筛选出最幸运的10位选手进行决赛。这种简单有效的场外运作也契合了栏目的平民化宗旨。

最后,《谁能成为百万富翁》在结构编排和影像语言等本体元素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每期栏目的最后时间一到,随着一笛响,比赛就叫停,无论这时选手回答到哪个问题,都转入下期继续。这样,在每期的片头,都会有一段上期未答完选手的精彩回顾,然后这位选手接着上期答题,如此节目一开始就能让气氛紧张起来。

这种在每期之间设置的承接式编排既显得轻松灵活,又能利用悬念来调动观众的胃口,效果非常好。另外,演播室堂皇诡秘的空间布局和灯光设置使栏目的影像画面层次丰富而极富美感,音乐节奏的渐次递进和声画对位的巧妙配合也极好地烘托起现场的气氛和观众的情绪。

抛开栏目带来的社会负效应不谈,所有的这些都在标志着这是一档成熟的品牌栏目。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