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幸运52

2005-4-22 14:02  来源: 作者:萧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998年10月,中央电视台以40万英磅的高价从英国引进大型博彩栏目《GOBINGO》,开始着力改造;仅一个月后,这个栏目更名为《幸运52》在央视隆重推出,但已经不是博彩类栏目,而是益智类栏目。

因其全新的节目形态和运作方式,《幸运52》一露面就取得很好的收视;在2000年的“中国电视榜”上更是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在2001年的“大学生电视节”上,《幸运52》则获得一个更有意味的奖项:最具生命力节目奖。

这一切成绩,应该说都与主持人李咏分不开;如果说主持人是一档电视栏目的最主要标志,那李咏是将这种标志推到了极致。《幸运52》以全新的姿态出场,李咏也以他极具特色的新和异拓展了国人关于主持人概念的外延理解,归纳起来就是“个性化”。李咏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走向个性化的主持人”,而不论在长相和着装上,还是在语言方式和主持风格上,李咏走的正是个性化的路子。李咏的个性成全了栏目,而栏目的个性也成全了李咏。

在初创阶段,《幸运52》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参赛选拔模式,每期的4名选手都只是在现场观众中随即抽取出来,这是不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之后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选拔程序和参赛规则,如确定以年轻人为主,并逐渐加入学历等一些具体要求,这不但明确了栏目定位,也增强了栏目的可看性。

另外,除了通过网络等远程渠道,栏目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选秀活动,也借机进行自我宣传。2001年7月,《幸运52》进行一次较大的改版,时长由原来的45分钟扩展到60分钟。另外,基本形成了“幸运抢答”、“争分夺秒”、“幸运搭档”、“幸运考场”和“智力陷阱”的版块模式,以决出本期的“幸运挑战者”;同时增设了“幸运擂台”这个大环节,让“幸运挑战者”与上期的擂主对垒,最后决出本期“幸运之星”;这就在期与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联动。

2004年9月1日央视一套改版,《幸运52》的首播时间改为每周四21:45。至此《幸运52》开播已近6年,开始进入生命成熟期。

由于国外的许多电视栏目形态和运作方式比中国要成熟得多,所以引进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捷径,但关键的一点是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幸运52》在这点上是成功的。首先栏目在引进伊始就着力削弱博彩成分,增强益智成分。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和谐中静、博学多智,如果栏目像《谁能成为百万富翁》一样,以高额博彩回报为支点,那不但审查通不过,也必然会引起各种社会力量甚至是老百姓的反感;而以益智为目的的竞技却是国人所提倡的。

其次,为契合中国文化中强烈的家族观念,栏目引入亲友团这个概念,在“幸运搭档”环节中重点体现选手与亲友之间的情感;栏目还以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强化这一点,如许多奖品是为亲友争取的,而不只是为了自己。最后,栏目逐渐强调社会“公益”概念也是一种很好的本土化策略。
    
从初创期到生长期再到成熟期,《幸运52》一直在适时调整着自己的理念。一开始栏目的口号是“谁都有机会”,强调的是娱乐性和益智性,这是在初创期拓展自身生存空间的需要。后来栏目提出“智慧夺大奖,知识献爱心”,强调的是益智性和公益性;对益智的更加强调和公益概念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栏目的品质。

最后是“快乐关心到永远”,强调的是“快乐”和“关心”,这提倡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心态;“快乐”比一开始的“娱乐”显然高了一个境界,而“关心”也在“公益”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大学生们为什么将《幸运52》评为“最具生命力的节目”。
    
这种生命力不但体现在栏目理念的不断升级上,也体现为栏目具体操作上的灵活创新。电视栏目化的本质特征是模式化,这是一个与“生命力”对立的词;但《幸运52》却能不断地巧借名目进行各种灵活的创新,这对于一个电视栏目来说非常难得。

在各种特殊的节日里栏目经常通过特别策划进行主题化操作,如父亲节的父子同台,建军节的“军歌嘹亮”,如在春季来临时推出“约会春天”特别策划等等。另外,栏目也经常根据选手的特殊性进行栏目创新,有一次栏目竟让赛场变成服装与魅力展示的T型舞台,一时间选手竟成了模特。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