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05/1:俺爹俺娘——用心去倾听

2005-4-22 14:02  来源:纪录手册 作者:韩蕾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焦波的“俺爹俺娘”这个选题有太多人拍过了,但拍出来的往往没有焦波的照片和文章那么感人。毛病在于没有情感的高潮和感人的场景,焦波与爹娘相处几十年,那些照片是经过30个年头捕捉和积累出来的。想把这几十年直观地搬上屏幕是不可能的,“爹娘”不是演员。


见到摄影家焦波的时候,我感觉他已经被“洗”过了,形成了某种套路来面对传媒。白岩松去采访的时候,焦波从北京买了汉堡包带回去;吉林台去时,焦波又带了德国巧克力。后来焦波也说,有段时间自己的心态有些浮躁了。我能做的就是,用心去倾听。


那什么东西最能撼动人心,并不是农民吃麦当劳时的表情,而是每人都会为之动容的那份养育恩情,是那些朴实的生活细节。我用心倾听着生活的足音,回归到属于“俺爹俺娘”的真实生活中去;在中国百姓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中,去寻找最真实的故事。


在拍摄中,容易先入为主地把真的东西给拍假了。比如,“娘把电话拿倒了”,还真有编导让被摄对象倒拿着听筒接电话。拍焦波给他爹上坟时,仪式很热闹,我没怎么拍,只在最后让焦波留下来,静静地坐在爹的坟前。我是在摆拍,但真实是辨证的——你亲眼看到的可能是假的,摆出来的却能是真的。


几十年焦波拍摄的照片是一个资源库。根据选好的照片,我找到当时拍摄的位置和角度,用摄像机再拍一个空景,然后跟照片进行蒙太奇组接。这样出来的效果就很好。总之,用自己的心去倾听,可以让我们储存现场的所有灵感。


通过对“原生态”进行“客观纪录”,纪录片创作者表达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我拍我心,我剪我意,《俺爹俺娘》毫不避讳这种主观性。如果说拍摄中我在倾听别人,剪辑时我则倾听自己。我看素材的时间远远超过实际剪辑,我需要一个深度理解和“感应”素材的过程,需要在自己内心找到对应的“感觉”,才下得了手。


我将文学的叙述、描写、修辞和结构手法引入电视语言,将文学的艺术感觉转化入电视载体。如片中有四处用了爹背诵的古诗,在人物刻画、结构衔接、情感铺垫、主题表达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片尾通过焦波对儿时的回忆,引入焦波向着苍穹发出对爹娘的呼喊。这在以纪实为主的纪录片中是很“忌讳”的,但这是一种文学上的浪漫手法。因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加上前面不断递进的情感铺垫,这样的处理就不会感觉突兀,反而将情感推向最高潮。


拍纪录片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上一个片子成功的经验,也许正是下一个片子失败的原因——纪录片没有模式。静静的倾听可以让我们从纷乱的现象和人为的诱导中找到自己的路,让我们拨开刻意的粉饰,去发现质朴的原态生活——并深入心灵,他人的,自己的。


相关链接: 俺爹俺娘 焦波 文章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ZyDrfuvkpl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