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05/2:中国纪录片浮现东部高地

2005-4-8 9:39  来源:纪录手册 作者:手册编辑部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2005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在上视大厦举行“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东部分会”和“中国电视纪录片东部创作基地”成立庆典。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名誉会长陈汉元、会长刘效礼、常务副会长朱景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止静及文广集团有关领导共60多人出席了成立大会和揭牌仪式。


“东部分会”会长黎瑞刚在会上表示,上海历来重视纪录片创作,是中国纪录片重镇,大批优秀作者和作品在这里诞生。2002年,上视纪实频道开播,现在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观众群体。而“东部分会”和“东部创作基地”的成立,无疑将会对上海乃至整个东部地区的纪录片创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仲呈祥同志肯定了上视纪实频道近几年来在纪录片创作中做出的成绩,指出今后上海纪录片应在文化传承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在大力赞扬纪录片的文化和艺术品质的同时,他对目前中国影视市场炒作成风、不注重精神文化内涵的不良倾向表示了极大的反感:“纪录片是一项冷板凳事业,再好的纪录片,在收视率/票房上永远不能和《天下无贼》、《功夫》这样的商业电影相比,但纪录片的收视质量/收视群体的水平绝对比它们高。2004年底,日本人把中国导演吴天明请去,将反映海尔创业历程的纪实影片《首席执行官》作为他们的贺岁片。当我们的贺岁片一股脑儿地把视野投向搞笑时,我们的邻国却在思考着中国人的崛起。”


会后,纪实频道举办了纪录片观摩研讨会,总监褚嘉骅、主编应启明介绍了频道成立三年来在纪录片创作和节目运作上的基本情况。与会人员还具体讨论了目前纪录片创作和运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纪录片的定位与功能


纪录片是一种文艺作品,编导必须遵照文艺作品的特有规律,不要灌输,避免庸俗,少说些政治口号。选题上要贴近平民,如《纪录片编辑室》早期拍摄的《大动迁》、《毛毛告状》等,现在很多人还在津津乐道。在创作观念上,在电视媒体娱乐化、市场化的今天,纪录片人应该调整心态,多务实,少些理想化的东西,以逐步适应观众的收视口味。如现在大家谈得较多的“科影现象”就是很好的榜样。 

纪录片的投入与回收


纪录片在媒体中的地位很特殊:受众收视忠诚度较高,收视率却不高。纪录片吸附广告的能力较差,不易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主流媒体中很难生存。国外的纪录片经销商是通过多种渠道收回成本、创造效益的。如DISCOVERY的纪录片通过美国国内市场、全球市场和延伸产品等渠道实现了多元化盈利,如此他们才敢于进行大投入和大制作。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很不成熟,国外的销路一时也难以打开,如果投入过高,在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便很难收回成本。但如果每集投入维持在两万元左右的低水平(现在的情况基本如此),就出不了能够在全球发行的精品。因此纪录片要走向世界市场,必须增强长线投资的意识。


安徽电视台就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在台里组建了不同经济成份的公司,以这些公司的名义生产纪录片并进行全球版权运作。2005年,他们还准备按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拟请国际著名纪录片导演和摄影师来摄制一些重大选题。另外在技术上,他们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高清设备。 

关于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


目前,东部各台拍摄的纪录片大多属于人文类,基本没有自然类的选题,今后应共同来填补这一缺失。但是自然类纪录片拍摄周期较长,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风险很大,我们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在创作经验及驾驭能力上都有些力不从心。出路是要考虑与国外媒体合作。


“东部分会”和“东部基地”的任务


1. 以上海为中心团结东部各电视台,整合纪录片创作力量,加强各省市之间跨区域的横向合作,组建一支精锐的纪录片创作队伍。


2. 邀请国内外纪录片专家和创作者,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习班,逐步提高东部纪录片人的各种素质。


3. 带动DV纪录片的发展。


4. 积极开拓国内外发行渠道,让更多具有上海和东部特色的优秀纪录片与观众见面,并走向国际市场。积极促进上海纪录片参加海外电视界的评奖活动,提高东部各台的国际知名度。


5. “东部分会”应该做出一个长远的规划,将影响从东部推向全国,承担起中国纪录片展示窗口的任务。

会长:黎瑞刚
常务副会长:任大文 / 褚嘉骅 / 应启明
秘书长:朱贤亮
地址:上海市威海路298号上视大厦四楼
电话:021-62565899转6273
      021-62538229(Fax)
E-mail:dbfh@stv.sh.cn  


相关链接: DV 刘效礼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