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05/1:我的纪录片规则

2005-4-5 10:45  来源:纪录手册 作者:史蒂夫·泰励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2004年11月11号,历时4天的“北京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展评研讨会”圆满结束。来自新西兰的《世界上最大最坏的昆虫》获得评委特别奖,因为它将科教节目的娱乐性发挥到极致。带来这部片子的人叫史蒂夫•泰励,本次展评的特邀评委,现任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NHNZ)总监制,3次获美国艾美奖,8次获艾美奖提名,因执导《太平洋的世纪》而获得“阿尔福雷得杜邦奖”,并先后3次获得CINE金鹰奖和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金奖。        


平淡即失败


“平淡即失败”,这是美国《洛杉机时报》一篇野生动物纪录片评论文章的标题,恰倒好处地概括了当前的纪录片市场。在过去,纪录片只要有社会意义或科学意义,大家就愿意看;现在不一样了,不管片子的主题如何好,如果平淡无奇,观众就不会买帐。科教纪录片在电视娱乐时代的今天如何生存,我的答案是:要科教,也要娱乐。


美国一份权威收视调查显示,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87秒钟后就会忘记具体的节目内容,但节目带来的情感震撼却不会消失。所以要抓住观众,我们必须保证每分钟的画面和音响都有足够的震撼力。所以原则上我不排斥一些“真人秀”类的科技节目,这能给我们的节目带来足够的吸引力。
但娱乐观众与科技知识传播并不矛盾,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也才能达到传播科技知识的目的。 

受众即上帝


世界上最大最坏的昆虫》是为《动物星球》量身定做的,每个电视网络的每个时段都有自己的目标受众群。NHNZ一般都是事先找好播出单位,然后根据播出方的要求来制作节目。


我们强调娱乐性并不是说我们要做所有人都喜欢的片子,纪录片是小众化产品。正因其小众,才能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受众群——固定的小众,才有可能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NHNZ的客户,如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等播出网络,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他们的受众,了解他们的收视习惯和需求。如这次我带来的《人体炮弹》是为Discovery制作的节目,受众定位于18~34岁的男性。针对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受众心理,片子用惊险刺激的故事来传递物理学和抛物学知识。受众即上帝。 

合作是真理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文明和历史内容拍成纪录片一辈子也拍不完。早些年我就拍过一部关于孔子和鲁迅的纪录片,今年(2004年)初,我与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下属的视点传播公司合拍了《明星木乃伊》,已经在国家地理频道和法国ARTE等电视机构播放。我们有对西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而中国同行则能更好地把握中国题材,强强联手,我们的合作形成的是绝佳的优势互补。对于我们,要做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合作是真理。


但是最后我还是要说的,不管是政府投资的纪录片,还是为赢利的民间创作,如果仅仅停留在自我欣赏的层面上,想当然地以为受众肯定愿意看自己的作品,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强迫别人去看他们不想看的东西——我们要做的纪录片,应该是观众想要看的纪录片。


相关链接: 文章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