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背离电影本质的《来信》

2005-4-4 11:39  来源:天涯论坛 作者:处女婴儿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看完最近热映的国产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近年来对中国电影的一种负面的印象又一次得到了加强,这种负面印象就是:即使是在电影院里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观众也越来越难以入戏了。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一时也只能列出一些有此感觉的典型“大片”,比如《英雄》、《十面埋伏》、《孔雀》等等。不管这些电影拍得怎么样,只要看看这些电影结束后,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观众的一脸茫然和麻木就可以推断出大家根本就没有进入到电影中,体验到一百多分钟的“在别处的生活”。我以为,如果一部电影在放映时,观众如果只是在“看”电影,“看”别人的生活(表演),而没有和片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那么这部电影即使参加了再多的电影节,得了再多的金蛤蜊银贝壳,再多的“专业人士”赞美它,它也是一部不成功的电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属于这种让观众难以入戏的电影。但是它难以入戏的原因和《十面埋伏》(导演对商业片的理解出现了问题)以及《孔雀》(导演压根儿就没想让观众进入电影)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积极进取思想也并不落伍的青年导演,徐静蕾的初衷肯定还是希望《来信》成为一部像《泰坦尼克》那样能赚取所有观众眼泪的伟大作品的,这一点看过电影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顺便说一句,看完这部《来信》,我其实对徐静蕾未来的作品还是有所期待的。)我认为,《来信》真正的失败之处,就是太拘泥于小说原著,让小说原著打乱了电影自己的节奏。
 
  英国作家毛姆曾经把小说分成两类:一类小说就是像托尔斯泰、哈代、狄更斯写的小说那样的,其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可以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这类小说的情节往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且合情合理;还有一类小说就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艾米莉

相关链接: 于小 徐静 呼吸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