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写给《摩托日记》

2005-3-31 12:37  来源:Fanhall.com 作者:jazzmenco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拉丁人格瓦拉让笔者苦恼,至少是在买可乐的时候。
格瓦拉不喜欢美国生活方式,虽然他去过迈阿密。因为据他三次游历南美洲的沿途所见,美国人在所到之处,正极力吸吮着南美的骨髓。那不只是一个薪水阶级对于收入丰廉的牢骚。而是关乎赤贫阶层的生存与否。拉丁美洲人在金发的北美人面前如此愤懑却又无可奈何。
格瓦拉本可成为类似北美人中的一员。他是医学博士。可从他无视自己的哮喘病开始,挑战就成了他人生的主要命题。他向不可能挑战,向既得利益挑战,向美国挑战。却又间接地死在了美国人的手里。这是一个二十世纪版本的吉珂德。说来有趣,革命后的古巴出版的第一本大部头就是《堂•吉珂德》。
强与弱、南与北,是个萦绕世界多年的问题。一个人想以他的热情和行动来迎战挟有巨大惯性的约定俗成和经济秩序,这是对个人的莫大刺激,也因此吞没了他。却成就了本世纪的一大偶像。人们膜拜财富偶像,膜拜权势偶像,也膜拜热力之偶像。因为,他同样让人们看到了意志力能让人类走出多远。
这个英俊的阿根廷人、游击队长、前古巴国家银行行长书写了本世纪最富拉丁色彩的传奇人生。有人形容他的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如一首动人心魄的探戈舞曲,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同样的浓烈、同样的艳丽、同样的决绝。格瓦拉已死,可乐却依然存在。每件事物都有他自身的轨道。喝着可乐,看着格瓦拉传是世纪的吊诡,却也是历史的观照。动机并不代表着结果,而事物内在的未知的逻辑发展却超出了人们的预计。
这是个关于本我和超我,意志和现实,人类自身的挣扎与奋斗的故事,拉丁人怀着宗教般的狂热发现了美洲,第一次看到了太平洋。却败在了更精明、更冷静、更有组织能力的盎格鲁人手里。这简直就是历史的宿命,无论诉诸何种国体,何种意识形态,一切都已在1588年处完结。
本文很久前写就。最近看了《摩托日记》碟,片子拍的不错,而且非常忠实于其日记,以及法国人卡尔丰写的格瓦拉传。这个人的一生让人无以言表。 

相关链接: 未知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