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05/2:再论纪录片滥觞——卢米埃尔的现实主义

2005-3-25 9:34  来源:纪录手册 作者:萧狼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894年末的某个深夜,路易•卢米埃尔在设计胶片传送模拟图时忽然想到一个似乎不相关的物事:缝纫机。缝纫机运作时,衣料是一动一停的,机针插进布时衣料不动,机针上收时衣料向前挪动。这不就是胶片传送所要解决的问题吗?可以用类似缝纫机那样的机械所产生的运动来拉动片带,路易兴奋不已。哥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说:“我弟弟在一夜之间发明了活动电影机。”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昏暗潮湿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纪录短片。在活动电影机的呼呼转动中,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宣告诞生。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之父,也是纪录片的开山鼻祖。


就题材看,卢米埃尔的影片大致可分为4类:关于劳动和工作,如《工厂大门》;关于家庭生活,如《婴儿的午餐》;关于政治和文化,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关于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如《威尼斯景象》。


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这恰恰就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即用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出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代表作《火车进站》在这点上就发挥得淋漓尽致,60多年后的1962年,同为法国人的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在他的影片《卡宾枪手》中对《火车进站》做了一次幽默的模仿,可见这种拍摄方式的标示意义。


电影萌芽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卢米埃尔兄弟在现实中捕捉生活,梅里爱则在舞台上虚构生活。纪录片和故事片两个片种由此成型。卢米埃尔兄弟是现实主义的,他们摆脱了照相馆摄影空间的封闭性束缚,将摄影机瞄向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因此作品内容多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生活,而不是舞台性的虚构和搬演。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说:“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是一部重现生活的机器,这种现实主义是他们成功的关键。”而他们的方式是记录,他们的作品叫纪录片。


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在记录周围运动着的世界,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梅斯吉希曾谈到:“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主要是表达人类的心灵;至于电影,它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现象以及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影机的拍摄范围之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卢米埃尔的电影观念,同时也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记录本性。


然而,卢米埃尔兄弟依然认为自己是制造家、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他们使用活动电影机拍摄和放映影片,更多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发明及其机器性能;他们始终没有改变“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记录方法和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卢米埃尔的影片已在预示着纪录片的一种潜能。


作为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纪录片始终伴随着电影的百年行程。虽时而显赫,时而低迷,却总在往前走,不离不弃。风风雨雨中,璨若星辰的纪录大师与波涛汹涌的美学思潮多次共同推动着纪录片走向一次次辉煌;而每一次的起伏总与社会的变革焦点纠结交集在一起。正如纪录大师伊文思所说:“哪里燃烧我就到哪里去,我总是置身于世界的大事件中。”这就是起始于卢米埃尔的纪录片的现实主义。


相关链接: 咖啡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