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然后才是民族的
加拿大Mutek音乐节在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搞了一个研讨会——《
从前,尤其在Enigma红遍全球的时候,这叫作“世界音乐”,为了消解欧美中心论,现在干脆直呼其为“民族电子”。李皖曾把王磊《
有时候“民族身份”是否掩盖了电音本身?毕竟,异国情调的猎奇电子垃圾充斥整个主流乐坛。过分强调一个非欧美中心的电音创作者的“民族身份”,有时反而贬低了其电音本身的造诣。印度的Talvin Singh之所以成功,绝不仅仅是印度民乐炫目的猎奇效果,而是他找到了印度节奏和电子舞击的结合点,而美国大师Bill Laswell和一班印度打击乐手组成的“塔巴拉节奏科学”更是出神入化地令古老的印度节奏焕发电子新声,电子和民乐相处融洽,恩爱如初。日本的DJ Krush是另一个例子、他在欧美成名时并没强调他的日本身份,这位抽象Hip Hop大师是在成名后才关注、学习日本民族乐器的,后来才逐渐在电音创作中引入日本太鼓、尺八等乐器(和王磊的川剧打击乐、扬琴异曲同工)。民乐元素不管是对DJ krush还是对王磊来说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对于非欧美中心的电音创作者来说,有时过于刻意地在欧美主体面前强调自己的客体身份特征,反而容易自我贬低。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民族身份的确容易成为一个陷阱。“世界的”当然比“民族的”重要,即是说在电音领域你是否达到世界水准,这比的是电音的真刀真枪,不是猎奇式的民乐花拳绣腿,当然没人反对你去搞一个“电子女子十二乐坊”之类玩意。
和王磊一样,北京的二人电子组合FM3喜欢在电子中加入一点调变过的民乐。甚至DJ Dee此次在深圳也将尝试加入一些东方元素。这无疑都符合Mutek“全球化电子背景中的民族身份”这一议题,但必须强调的是,王磊、FM3、DJ Dee在各自的电音领域,都达到了国际水准,并无拿民族身份招摇取悦之嫌。
这次来的蒙特利尔电子音乐家,似乎也没人要通过采样魁北克民乐乃至印第安民乐来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电子音乐始终是电子音乐本身,是新软件的研发,是旧电子乐器设备的新生,是音色、节奏、氛围……的无限可能。
Orb成员、现居柏林的电音大腕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