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眸子初湿润,孔雀开屏时

2005-3-4 13:21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稻子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首先,抱歉得很,一直迟迟没有看到《孔雀》,关于《孔雀》的评述倒是折腾了不少。都是道听途说的言论,随之又批量生产……实在是对不起电影本身了。


  ◆一


  终于得以看到《孔雀》的这个下午,熄灭一切荧屏以外的光源。音响很好,不同情绪的音乐适时地响起,于是眼眸一再地为之微微湿润。《孔雀》看完时,已经是几经湿润又风干了。而天也黑黑。


  又不是那么过于喷涌而出的情绪。情绪的流动,总会在即将喷涌而出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像影片叙述时恰到好处的剪接,每一段苦涩的故事,以回忆的口吻看来,固然刻骨铭心,但是毕竟经历了重重岁月的打磨,偶然回望的时刻,有了那么一种曾经沧海的况味。如果有苦涩,那么对于那苦涩的追忆,也是浅尝辄止。


  当生活的苦难浸入骨髓,又怎忍提。因为,每一次看似漫不经心地轻轻提及,在亲身经历过的叙述者的内心,恐怕也是有连根拽起般的撕扯纠缠。


  就像影片将近结局,姐姐偶然邂逅了、那个她执着地认为是会一辈子爱着他的男人。可谁知,在电影的叙述里看来只是有几十分钟的时值相隔里,在真实的命运中却已经是数年乃至十数年的岁月间隔。骤然呈现在镜头中的他,人到中年,不再是年轻时代的那个他。不再桀骜,不再孤立,而是终于屈从了这生活。满脸的络腮胡子,和小县城街头满街的其他有家有口的男人们,不再有任何区别。


  我们和电影里的姐姐一同震惊。但是这生活的苦涩,实在带给我们过太多次的震惊,震惊到了太多太久,那么,我们也处变不惊了。这时候你会发现,这生活,真的是一具可以打磨一切、打磨一切生命的尖利与棱角的机器。每个人,都难以逃脱掉它的打磨。它无情地碾过你的生命,你无可脱逃。


  痛啊……固然是痛的。何况,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是什么利器。它弱小、孱弱、脆弱……打它一拳,它会流血;侮辱它,它会愤怒,它会流泪;折磨它,它会痛苦,它会想逃。就像我们每个人胸腔中都有的那颗心脏的柔弱、潮湿与鲜嫩一样,试想,如果生活那无情碾磨一切的机器朝你轧来,你,又能怎样?


  是的,逃无可逃。面对生活,姐姐选择了沉默。没有人知道她内心消受着怎样的痛苦,这永远是她一个人内心的隐秘。新征的伞兵们离开这小县城了,姐姐沉默地把自己反锁在屋内,蜷缩着倚在窗前。妈妈把她骑车带动着的"降落伞"截下,就像翅膀被折断了一样。拉手风琴的"干爸爸"也偶然出现、又消失在她的生命里……她像是总想飞,但一次次地,被拉回到原地。


  于是,沉默的她在影片将近结局的时刻,和弟弟一起蹲在街边,忽然失声痛哭。并且,泣不成声。


  生活总是在悄然行走,成长总是在延续,不管是苦难也好、平凡也罢,生活的车轮还是从无数生命的身体上碾过去了,并且又归于了无形迹。


  好一个了无形迹啊!这便是影片结局,关在动物园的笼中孔雀的长镜头。这一家里三个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分别有了家庭的孩子,依次从笼外走过。构成无声的隐喻。


  孔雀是谁?孔雀是她、他、他……


  面对笼中的孔雀,生命终于失语。而这一出关于生命的故事,也终于不忍再讲下去。


  ◆二


  影片由家门口、走廊上,一家五口、孩子们记忆中的某个夏天的一顿围在一起的晚饭开始。这个镜头,在影片中多次回叙。每一次回叙,就像是离家出走的生命又被拉回到了原地。这个镜头被抽象化了,它是起点、它是现实,既温润、又无情。


  家,家,家……


  你不能说这个家没有温情在。你也不能说父母们对孩子们没有爱。但是,这份爱,这爱的维系,好难好难!每一次爱的出发,回报的,却偏偏是更大的伤害、更多的苦涩。


  爱,何以维系?


  面对生活的苦难,爱的表象是无声而又支离破碎的。影片中出现不多的一些关于家庭生活的场景与段落,构成了这爱的组接。偶尔你会看到,一家人夏天围在一起啃西瓜的情景,一家人急急火火地忙着压煤球的情景--但是一场大雨的突如其来,就像那个背后的时代一般的无情。妈妈兀自在雨地里拼命地挣扎,试图阻止煤灰被雨水冲走。她越想阻止,雨下得偏偏就越大……


  姐姐每次不管多惹爸妈生气,但就是这个不乖的女儿回到家,桌上的纱罩下,依然会有一碗饭留给她。


  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仿佛什么生活物资都要规规矩矩地分成五等份。从一日三餐到过年分水果糖吃……


  你又怎能说,这个家,没有爱,没有温暖,这个家的孩子,没有体尝过亲情与良心?只是,面对的,是时代与生活凌驾于生命的无情的苦难,每一份爱的艰难付出,都要同时负担更大的代价。


  你能说,妈妈没有爱吗?我甚至感觉到,电影里作为女儿的姐姐,和她的母亲有着一般的性格、气质。同样作为女人,更为年老的那个女人已经屈服于生活了,而更为年轻的这个女人还没有。仅此而已。


  母女俩一同缝制女儿婚嫁的床被的场景,成为影片中母女温情的唯一瞬间。


  妈妈不得不承担起她作为母亲的责任。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她更为偏心于哥哥。傻儿子的背后,有一个深爱着他的好母亲。她为儿女们操持家务,筹谋就业,找对象……她被打磨成为一个营营役役地屈从于生活的女人。对她而言,活着,不管多艰难、哪怕熬下去也要活着,这本身也许才是最大、最重要的价值。


  她甚至麻木了,苦痛对于她而言也不再是苦痛。


  应该说,是千万个这样的母亲的存在,给了那个时代的儿女们,以成长的勇气和责任。


  作为生命,既然被妈妈预先赐予,我们就不再有任何理由,不经过妈妈的允许而糟践它的尊严。


  就是这个看似残忍的妈妈,当着孩子们的面毒杀了家里养的一只鹅。你以为这个妈妈就不眷顾这个无辜的生灵吗?她的心在滴血。她是以这样的行动,来打消孩子们心底里萌生的放弃生命的任何一丝企图。


  不管多么艰难,多么苦涩,谁都有理由活下去。谁都没有理由首先选择放弃。


  这看起来是电影中妈妈对于孩子们唯一的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当姐姐和弟弟终于为了自己曾经的勾当向哥哥道歉时,一只丑小鸭,毛茸茸地从盒子里探出头来。


  我想对于孩子们曾经濒于死亡的内心而言,此时一定就是那个生机复苏的时刻。


  ◆三


  作为影片叙事相对集中、立意相对突出的一个段落,是影片前半段关于姐姐的独立表现。这构成了影片表达的主题之一:生活的苦难与理想主义的飞扬。


  姐姐,看起来是那么的桀骜不驯啊,对于那个时代的生活的黯然失色而言,她的美丽、白皙、青春的存在,其本身仿佛就是一个相当异类的符号。她仿佛从天而至,根本不属于眼前的这个世界。


  在那个时代,小县城里的生活方式,永远是庸庸碌碌的,活在人群中,对于她而言,是多么的不可能!


  她偶尔喜欢音乐,她偶尔发呆看天。她的眼神,仿佛永远都不屈从于尘俗,仿佛永远都在张望天空,渴望从天而降的天外来客,来拯救她,来带走她。


  这眼神,蔑视现实,叛逆生活,然而又漫无目的,空洞无物。这眼神,由敏感到麻木。这眼神,让我想起了影片《站台》、《小武》、《任逍遥》、《长大成人》、《巫山云雨》、《秘语17小时》,还有《安阳婴儿》、《二弟》……这是一切当此时代的理想主义者所共同怀有的眼神。


  而悲剧的悲剧性恰恰就在于,没有拯救者。没有目的。


  你渴望脱逃,而理想陷入空无。


  《站台》结束于主人公人到中年、成立家庭之后的某个庸常的生活场景。就像是在等待一列可以把他们接走的班车,当火车迟迟未至,当年华渐老,当青春不再,你还能怎样呢?


  亲手缝制的降落伞的打开与放飞,成为理想主义者美丽生命的瞬间绽放。


  相比于时代的冗长,理想主义的花火刹那熄灭。


  ◆四


  关于时代本身,我不愿置有任何批判之词。且让生活本身去表述,去证明。好在我们的影像世界,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自良心的回忆与记录。


  若干年后,这些影像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见证。


  影像里的安阳小城,总体上呈现淡淡的青绿的色调,又有一丝灰蒙蒙的雾霭。关于影片作者对于自我乡土记忆的追述,既有远隔岁月以后的浪漫,又有发自肺腑的感伤。这样的体验,顾长卫镜头里的安阳小城,让我一再联想到贾樟柯镜头里的汾阳和大同,章明镜头里的巫山小镇,更远的,还有侯孝贤镜头里的台湾,费穆镜头里的江南小城……华语电影史上的人性与诗性的流淌,终于得以延续为一脉相承。


  还有,《城南旧事》、《台湾往事》……


  《孔雀》中的弟弟,和侯孝贤影片里的眷村少年,几多相似!一直被时代与生活强加于个体生命的种种莫名力量推搡着成长。他叛逆,他嚎啕大哭,他几多沉默。


  如果说,这部电影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缺憾的话,那就是影像风格上的太多似曾相识的痕迹--但这恰恰演变成华语电影史上一个类型的集体叙事。这是那一代尚执着于人文立场的电影人,默契之下的集体表达。他们,骄傲却朴实,团结却孤独,凝视却静默,煽情却隐忍,批判却含蓄。


  华语电影中这样的"雷同",多多益善。


  ◆五


  题外话,看到有些评论,强调影片对于青春期的欲望冲动的表达。这重主题不是没有,但如果过分强调或者纯然出于炒作的居心,我认为那对于影片整体的把握其实是一叶障目的。


  在讲故事的节奏控制上,顾长卫的风格显得并不那么极端。每个镜头不是太"远",也不是太"久"。影片整体看起来,也就不是那么沉闷。虽然长达两小时有余,我丝毫也没有一点坐不住的牢骚。


  总之,这是一部不无缺憾、但依旧完美的电影。


  初看《孔雀》的这个下午,时间静静流淌。熟悉的那些记忆,来自于既往的影像、或者曾经的生活的体验,一再涌起。音响很好,不同情绪的音乐适时响起。我的眼眸一再地为之微微湿润。《孔雀》看完时,已经是几经湿润又风干了。


  而天也黑黑。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