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谁是谁的王菲

2005-3-3 14:54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别梦寒メ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世说新语》向属中国文人案头必备之书,除却笔法生动外,名人轶事的吸引力决不可低估。


  然而对掌故的过度消化往往加大阅读的困难,辜鸿铭晚年以北京一景自嘲,其间冷暖只有自知。


  而当94世界杯清减为巴乔罚失点球后眼眶中的蓝色忧郁时,追忆早已美丽的让人恍惚。


  94年的泪水不止属于巴乔,圣诞节的红勘体育馆里,有一个叫王菲的歌手凝着眼泪妆把《爱与痛的边缘》唱到爱痛难分——多年后林夕写“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实是最妥贴的译注。


  然而目所能睹的也终究只是眼泪而已,至于真假则远非大众所愿意的甄别的,更何况美丽的错误往往最接近真实。


  稻草曾写道:“她是一个八面玲珑的镜子,你的历练是什么,她就反射回来什么,天地造化生出了万物,我们总是各自捡拾自己的青春的。”


  然而镜子所有的又是什么呢?


  千般面目、万种色相终归是借来的物什而已。


  “渴望引人注意却不想当明星”的王菲或许早已预料到投注会在岁月中变为刻蚀。


  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被夏妙然评价为“极天真”的王菲早已成为一个内涵不断扩大的语词——她是王家卫所需要的语境,她是安妮宝贝所需要的孤独,她是郭敬明所需要的忧郁,她是女权主义所需要的言说,她是个性舒展所需要的标记,她也是华语乐坛所需要的象征。


  有人津津乐道她“米醋陈醋”的冷幽默也有人指责她拒人于千里之外;有人叹服于她在音乐上的悟性与灵气,也有人认为她不过是因人成事,亦步亦趋;有人感激她对内地音乐人的提携,也有人怒指是她毁掉了黑豹,蒜皮便曾引《千岁情人》中步荆红之口作辩道:“如果没有遇到我,他六岁那年就死了。”


  那么如果没有成为歌坛天后,三十五岁的王菲又会是如何的呢?


  或许会有另外一个名字成为大众所需要的金苹果,但王菲却一定还会是六年级一班的班长,在划拳中赌气争宠,在ktv里自得其乐。


  那个在化妆时不忘教童童《健康歌》和《找朋友》的王菲才是我衷心信赖的——她的个性里有天成的坦率而非阮籍式的刻意抗拒;她的寡言少语是因为在羞涩中也不愿意放弃诚恳;她在音乐上的兴趣大于追求偏让人不忍苛责,灵气胜过才华又总让人激赏钦慕。


  有太多人把自己的青春叠印在她的晒伤妆,她的独行特立,或是她的惊世之言上,然而那些并不是王菲的青春,她的青春里有少从母姓,有邓丽君,有初恋,也有憧憬和叛逆。


  失恋时听《红豆》总有种被关怀的温暖,可一面镜子是无法在反射他人中得到温暖的。


  其实王菲从来就不是一面镜子,那面予取予求的多棱镜只存在我们心底——她是如此的单纯明净,而唯独透过白光,我们才能看到七彩。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