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档期营销学”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则新闻,大概是说中国电影一改过去电影档期只有贺岁档“一枝独秀”的局面,在贺岁片档期以外,国内电影营销还成功开发了情人节档、奥斯卡档、暑期档,并且因为“一系列档期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全国电影市场的“回暖”。
更有趣的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情人节档期还没弄明白,惊闻将开发出一个“三八妇女节”档期!绝不是侮辱妇女,这个档期真是够三八,按照这种所谓的营销逻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全世界知名节假日,岂不是全部都有“档期”排队上岗?按照经验论,回眸一下2004年,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推出《
尽管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档期运作显而易见应该与文学无关,但我们仍然从档期营销的策划中看出了酸腐气。西方电影市场成功的档期运作规律并非简单依据节日划分,而且经过多年实践与营销尝试结合的商业选择,这么一想,咱们的三八档期真是东施效颦的笑话了,不知道女人们会不会为这个莫须有的档期买单,反正我不会,你三八还是我三八?我认为是这个点子的版权者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