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去别人家遇到让换鞋的时候我也很不喜欢也不习惯,甚至因此而不去有些人的家。一般来说,既然邀请客人来你家,就应该尽量让客人感到舒服才对。套个鞋套这叫什么事。虽然现在我对一些家经常要换鞋什么也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是既然让客人来,我觉得这种纯粹是为了自己省麻烦的事情应该就省掉。而所谓入乡随俗,俗指的是什么应该清楚。最起码应该随客人意愿才对吧。别人迎客是蓬门也要扫出来,而这里是搞鞋套,我觉得就是无聊和庸俗。
受屈辱的是一次和一些朋友去一家人那里吃完饭,那家里听说我们从外地回来,在里面大声就说“把某某的碗另外烧水消毒一下”。虽然我可以理解担心,因为他们是了解一些医学卫生常识的,但是这样当着客人的面说话事实上很不尊重对方。
我经常碰到所谓的高层或者自以为自己是什么的人,说话做事就不是一个调,两个字叫做“虚伪”。这一点,应该还是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本在哪里也许会让人好受点。
[讨论]关于鞋套的争论

2005-12-04 00:46:42 老猪 (暫住中國)

2005-12-04 01:56:26 qq0117 (天津河西)
的确如此
需要说说
也可以说说仇富心理
其实不是因为富才仇
是因为富了就让人套鞋套才仇
而穷人是愿意表达自己的不快,富人则大部分会忍
并会因此而受到更多的藐视
这比孙先生更可悲的多
需要说说
也可以说说仇富心理
其实不是因为富才仇
是因为富了就让人套鞋套才仇
而穷人是愿意表达自己的不快,富人则大部分会忍
并会因此而受到更多的藐视
这比孙先生更可悲的多

2005-12-04 14:34:26 刘兵
个人觉得到别人做客换不换拖鞋应该出于双方的彼此尊重,一般是客人主动提出,然后主人表示大可不必,客人再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处理,比如如门口有拖鞋,就主动换之,主人见客人实在有这方面的意思应再主动给客人递送.但若门口没有拖鞋,而主人家的确也没有这个准备,那就不妨客随主便穿鞋而入,这个时候若自己再非要让人家找个塑料袋套脚上,反而显得自己不大方,而让招待一方难堪了.
但若客人没有准备换拖鞋的意思,主人就应该尊重对方,因为个人习惯不同,而且对方可能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比如脚臭或者袜子破了等等,这些也都是人之常情难免发生的,这个时候若执意要求换鞋,难免让对方尴尬.向李女士这种拿着鞋套在门口,根本不给对方选择余地的做法,怎么说也是不礼貌的做法,而况鞋套和拖鞋毕竟是不同的,很难想象穿着这个东西坐在那里聊天,客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毕竟是第一次到访嘛.
至于孙的发火我觉得一方面是个人性情,另一方面和出身背景乃至某些类似的创伤记忆可能有关.因为作为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有可能碰到过这样的尴尬.再者,其发火我觉得也可能跟一个知识分子式的由小及大思维联想有关,这就是对于为富不仁的反感,对人与人之间疏离冷漠的时代氛围的敏感,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前提下,他才会号召员工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我觉得至少今天我们已经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也不可说是完全无聊的口水之争,那这个可能就是意义之所在.孙的确有过激之处,并且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生意泡汤了.把脚放桌子上的粗鲁和骂员工的做法也必然影响其口碑.但他不仅不隐瞒而且把问题放大让大家讨论,我觉得动机还是好的吧,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对错评价,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适当反思反思的为人处世之道.
但若客人没有准备换拖鞋的意思,主人就应该尊重对方,因为个人习惯不同,而且对方可能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比如脚臭或者袜子破了等等,这些也都是人之常情难免发生的,这个时候若执意要求换鞋,难免让对方尴尬.向李女士这种拿着鞋套在门口,根本不给对方选择余地的做法,怎么说也是不礼貌的做法,而况鞋套和拖鞋毕竟是不同的,很难想象穿着这个东西坐在那里聊天,客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毕竟是第一次到访嘛.
至于孙的发火我觉得一方面是个人性情,另一方面和出身背景乃至某些类似的创伤记忆可能有关.因为作为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有可能碰到过这样的尴尬.再者,其发火我觉得也可能跟一个知识分子式的由小及大思维联想有关,这就是对于为富不仁的反感,对人与人之间疏离冷漠的时代氛围的敏感,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前提下,他才会号召员工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我觉得至少今天我们已经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也不可说是完全无聊的口水之争,那这个可能就是意义之所在.孙的确有过激之处,并且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生意泡汤了.把脚放桌子上的粗鲁和骂员工的做法也必然影响其口碑.但他不仅不隐瞒而且把问题放大让大家讨论,我觉得动机还是好的吧,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对错评价,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适当反思反思的为人处世之道.

2005-12-05 03:28:18 qq0117 (天津河西)
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了
要就这事来说,就没不尊重的意思
你想这么重要的客人,要是人家不尊重才怪啊
就坏鞋套本身来说,倒觉的比换拖鞋是对客人的更尊重
至少不用暴露自己一般不暴露的身体部位
而很可能脚是很臭的,或者袜子没洗干净
嘿嘿
换鞋套比换拖鞋方便
该提的是
国人的该讲究的不讲究,不该讲究的瞎讲究
有钱是应该过的更好一点
更高级一点
不过没必要的东西就不用了吧
要就这事来说,就没不尊重的意思
你想这么重要的客人,要是人家不尊重才怪啊
就坏鞋套本身来说,倒觉的比换拖鞋是对客人的更尊重
至少不用暴露自己一般不暴露的身体部位
而很可能脚是很臭的,或者袜子没洗干净
嘿嘿
换鞋套比换拖鞋方便
该提的是
国人的该讲究的不讲究,不该讲究的瞎讲究
有钱是应该过的更好一点
更高级一点
不过没必要的东西就不用了吧

2005-12-05 10:01:20 刘兵
鞋套这东西怎么说也不该给客人用,很多东西不是单单为了方便和省事就可以做,起码的礼貌还是要讲究的,客人毕竟不是来给你修水管的,即使修水管的工人也要尽量给人家尊重!
除非你家是电脑机房或者养鸡场
除非你家是电脑机房或者养鸡场

2005-12-05 23:28:45 阿飞 (浙江湖州)
呼吁全国人民像抵制日货一样抵制在家里用鞋套
这种东西应该是在某些无尘室啊什么的才用的到
拿到家里简直就是变态的行为(有点过)
这是人的一种心理
好像做出某些爱特别干净的举动就显得自己(家里)高贵
一个家只要整洁就行了嘛
要的是干净整洁
而不是无菌无尘
如果用鞋套成了一种风俗的话
搞不好以后进门的地方要装个消毒房
换上无尘服才能进的话
活着就太累了
客人来了,
问问要不要换拖鞋
其实是穿上拖鞋舒服啊
走了远路的人脚一定有点酸痛的
如果客人自己不想换(脚臭者,嫌麻烦者)就随客人的意思嘛
前提要搞清楚来的可是"客人"
主人很随便的话
来串门的客人一定很多
那些有洁癖,规矩很多的主人家里串门的肯定很少
这种东西应该是在某些无尘室啊什么的才用的到
拿到家里简直就是变态的行为(有点过)
这是人的一种心理
好像做出某些爱特别干净的举动就显得自己(家里)高贵
一个家只要整洁就行了嘛
要的是干净整洁
而不是无菌无尘
如果用鞋套成了一种风俗的话
搞不好以后进门的地方要装个消毒房
换上无尘服才能进的话
活着就太累了
客人来了,
问问要不要换拖鞋
其实是穿上拖鞋舒服啊
走了远路的人脚一定有点酸痛的
如果客人自己不想换(脚臭者,嫌麻烦者)就随客人的意思嘛
前提要搞清楚来的可是"客人"
主人很随便的话
来串门的客人一定很多
那些有洁癖,规矩很多的主人家里串门的肯定很少

2005-12-06 01:09:49 qq0117 (天津河西)
不太同意狙大哥关于鞋套在养鸡场使用就不能在家里使用的观点
就象有人不太讲究,在饭店里用卫生纸做餐巾纸一样,讲究的会说,那是擦屁股的,
怎么能用来擦嘴,就好象那纸真擦过屁股一样
对贫困地区来讲,用卫生纸擦屁股都是讲究
也没见他们因此而中什么毒,得什么病
要是因此而觉的受了侮辱,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要是因为换鞋套不和自己的意愿而被强制的换,才是是不尊重,并不是换鞋套本身
况且话也不能一边说,主人要尊重客人,这个从道理上讲是通的
但是客人要不要尊重主人?
客随主便,入乡随俗,都是老话了
主要还是穷讲究,惹那么多麻烦,活该了
就象有人不太讲究,在饭店里用卫生纸做餐巾纸一样,讲究的会说,那是擦屁股的,
怎么能用来擦嘴,就好象那纸真擦过屁股一样
对贫困地区来讲,用卫生纸擦屁股都是讲究
也没见他们因此而中什么毒,得什么病
要是因此而觉的受了侮辱,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要是因为换鞋套不和自己的意愿而被强制的换,才是是不尊重,并不是换鞋套本身
况且话也不能一边说,主人要尊重客人,这个从道理上讲是通的
但是客人要不要尊重主人?
客随主便,入乡随俗,都是老话了
主要还是穷讲究,惹那么多麻烦,活该了
<孙大午被一只小套套弄发飙了>
国内知名企业家孙大午日前在北京因一只小小的塑料鞋套和生意合作伙伴反目。他不仅在旗下6000余人中发动了一场“我们如何待客”,“如何作客”的文明礼仪大讨论,还将此事广告国内学界期望引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起因仅仅是,他在生意伙伴家中做客时,认为主人为他提供的一只塑料鞋套对其人格造成极大侮辱。
??
??塑料鞋套(小)
??
?? 11月27日,应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之邀,河北大午集团监事长孙大午到北京某培训中心进行题为《私企立宪》的演讲。午餐桌上,蒙牛集团高级顾问、北京某咨询公司副董事长李汶香和某旅行社老总薛某邀请孙大午下午分别到他们各自家里去做客。因他们两家距离较近,其中李汶香不仅和大午集团有些生意来往,盛情难却,孙大午欣然答应。
??
?? 下午四点半,孙大午带着两个秘书来到两个朋友位于北京亦庄莱茵河畔的高尚住宅区做客。孙一行先到了李汶香家楼下,孙大午没有直接上楼,而是先给李汶香打电话通报。李派一位小保姆下来接到孙大午。
??
?? 孙大午一行上到四楼主人家门口,刚敲开门就看见李汶香手里拿着很多兰色的塑料袋(鞋套),显然是提前就等候在门口的。于是,李站在门口,孙大午站在门外。门口狭小,客人太多,出现了短暂的拥挤。等李汶香把塑料袋递给孙大午,孙大午已然不快。当时便说,“我不进去了,我们到外面去吃饭吧”。
??
?? 李汶香听到孙大午说不进去了,连忙笑着把孙拉进门。在她的帮助下,孙大午套上了塑料鞋套。靠养殖家禽发家的孙大午当时调侃了一句,“你为什么让我们套塑料袋,是怕我们有禽流感吗?”李的回答顿时令孙大午产生极大不满:“不是,我们主要是为孩子们着想,而且也便于打扫卫生”。不料这句话在孙大午心里激起了难以控制的化学反应。
??
?? 据随行的大午集团秘书处处长石寒回忆,孙大午脸上立即露出尖锐的不满情绪。而在孙的助手马英华看来,孙大午只有进学校的计算机房和种鸡场的鸡舍时才套过这种鞋套。
??
?? 跟着,孙大午拒绝了主人送上的矿泉水,脸色逾加难看,“他套着那个塑料袋非常不自在地坐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石寒回忆,过了一会儿,孙就起身要走。李汶香又热情地拉孙大午参观了她300平方米的房子。之后,大家一起来到另一位邀请者薛总的家。在这座两层楼的别墅里,孙大午一行被要求更换拖鞋,遭到孙大午的拒绝。他说,要让我进去我就进去,不让进去我就走。这样,孙大午没有换鞋就进了门。
??
??
??脚上餐桌(小)
??
?? 尽管已经压了一肚子怨气,孙大午还是应邀和两家人一起来到附近一家餐馆。酒菜摆上,孙大午开始发作。之后两个小时,他象火山爆发一样慷慨陈辞,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批判了请客人换鞋套换拖鞋“这种庸俗的、丑恶的文化”。
??
?? 可以考证的是,孙大午端起酒杯的第一段开场白是“今天你们邀请我到你们两家做客,进门前却要让我套这个塑料套换那个拖鞋,理由是便于打扫卫生,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我活了51岁了,今天还是第一次。”
??
?? 此语毫无遮掩,话一出口,饭桌气氛顿时尴尬起来。之后,隔着一张饭桌,从事品牌形象营销和文化咨询的李汶香和亿万富豪孙大午之间爆发了中华传统文明怎样讲究待客之道的舌战:
??
?? 李汶香解释说,不光对你,对谁都一样,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来了都要套这个,就连某集团老总和农业部一位老部长来了也一样要套这个。
??
?? 孙大午说,客人还没进屋就想着客人走了以后便于打扫卫生,冬天不上茶却拿出矿泉水来,那还邀请客人来干什么?我曾经到过很多领导家里,他们的房子不比你们的差,他们要我换过鞋吗?怎么到了你们白领阶层就要搞这些,让客人进门前套塑料袋,不套塑料袋就不能进门,这是让客人平白无故地受侮辱。要我说,真善美为文,潜移默化为化,你让客人套塑料袋是真善美吗?你们不是尊重客人,而是让客人尊重你们,为你们自己着想,等客人走了以后便于打扫卫生,这叫什么文化?这不是真善美的文化,是一种丑恶的文化。
??
?? 大概是觉得说话还不解气,孙大午越说越怒。或许正像孙大午说的,他受的侮辱是“历史性”的。突然,他把脚高高抬起并放到餐桌上,手指发颤,指着自己的鞋底,“你们看一看我的鞋上有泥吗?能脏了你们的地板吗?”
??
?? 李汶香反驳说,到客人家换塑料套全北京城都是这样,甚至不仅北京,各地都是这样。这是一种习惯,对谁都一样。我们没感觉到这是对客人的侮辱。再者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客人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也是应该的。
??
?? 孙大午说,那么北京市市长要去你家,你也让他套塑料袋吗?如果你们能认识到这是对客人的一种侮辱,那么以后无论谁到你们家来都不要让人家套鞋套,要不就不要让人家来,即使客人的脚脏了你们的地,只要是你请来的客人,你请上十个义务工来清扫十天都应该,不然就不要请。你让我套了那个袋子,对我是极大的侮辱,这是我唯一一次被情伤。
??
?? 李汶香说,入乡随俗这是文化,对别人的生活习惯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这是儒家的精神。
??
?? 孙大午说,这绝不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丑陋的文化,只有你们这样的贵族区才可能有这样的文化。
??
??
??爆发收场(小)
??
?? 话说到这里,基本已经不是交流。饭桌上只剩下因为狂怒而变得脸色铁青的孙大午,他体内真气鼓荡并不断向外喷发。据孙的秘书马英华说,当时孙大午一杯一杯地喝着高浓度的烈酒,听着他那简直要把屋顶掀翻的怒骂和声讨,直到他把脚放到了餐桌上,让主人看他的鞋底,“我终于明白,这件事不是小事,这是一场战争,而且刚刚开始”。
??
?? 孙大午的结束语是,“你要说这是你们的文化,我就要向你们挑战!你要说全北京人都这样,我就向全北京人挑战!谁认同这种文化就要给这种文化陪葬,该下地狱接受惩罚!你们离人的生活、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你们简直是荒唐!简直是污辱人到了极点,你们已经违背了人伦的底线,已经走向了邪恶!你们应该全部灭亡!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古代的人会为了遭受污辱而发动一场战争!这不是污辱了孙大午一个人,这也不是孙大午一个人的事!你知道人是什么?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孙大午的价值也不在那亿万资产!孙大午的脚都踏不上你家的地板,我不相信还有人能进得了你的家门!我不相信普通的老百姓还能进得了你这扇门!你如果还是人,一个要饭的来到你家你都不能给他套鞋套!你如果还认我是个真朋友,你听我一句话,以后凡是到你家来的客人都是贵客,一律不准给人穿鞋套!你要是真有钱,你就给客人铺上红地毯!”
??
?? 孙大午越说越激动,他骂不绝口,怒不可遏,排山倒海,神色看上去仿佛一个武林高手正在经受打通任督二脉的痛苦。
?? 午饭不欢而散,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孙大午向一只小小的塑料套宣战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
??生意散伙(小)
??
?? 攻讦并未结束。之后数天,李汶香和孙大午又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了几场攻防转换。这种盛怒之后的邮件交流除了加深隔阂,似毫无意义。果然,李汶香表示要终断双方的实质性项目合作。后来,根据我从大午集团和李汶香处了解到的信息,双方本来已经开始谋划一系列品牌整合行动,但是现在全部告吹。之前,由于对蒙牛近年来的品牌营销相当羡慕,李汶香的公司已经开始帮大午集团免费作一些前期辅导。
??
?? 这两年,孙大午经常组织和参与一些国内学界的辩论和论坛,而传统的儒家文化也一直是他较有兴趣的范畴。据我的了解,在孙大午组织的一次儒家学说的圆桌论坛上,李汶香还曾作为学者受邀出席。但是在这次由小小鞋套引起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的辩论中,两人彻底闹掰。
??
?? 前天,孙大午授意其秘书将此“鞋套之争”的全过程通报给媒体,并同时传给了京城学界的诸多人士。用孙大午的话说,要让公众和学者都来讨论这个“丑陋的习俗”。孙大午接告诉我说,“这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是我们民族面临什么样的文化拯救的问题。”李汶香则对我说,“没必要来讨论这个事情,这是生活习惯的差别带来的文化差异,很正常。”她对合作终止并不遗憾,“大家沟通有问题,又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没办法一起做事情。”此外,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孙大午因为文化观念的认同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和合作伙伴翻脸。
??
?? 我昨天还联系到温铁军等经济学家,但无人愿意就此置评。
以上文章来源:关天茶社
以下是成都商报的部分报道
直面媒体
孙大午
我没有个人膨胀
近年来,随着名声高涨,孙大午的生意蒸蒸日上。“鞋套事件”是不是因孙大午已缺乏容人之仁了?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他。
记者:您是第一次遇到鞋套吗?
孙大午:不是,但是以前我给别人指出,别人都虚心接受了,没有人要我套上过鞋套。套鞋套是对人的侮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踏。
记者:李汶香请你去她家应该不是想侮辱你。
孙大午:她请我去是一种示好,但她的做法不对,强迫客人套上鞋套,这不是文明,西方社会没有人那么做。
记者:李敖来北京,他女儿也要求他套鞋套。
孙大午:现在很多人是富而不贵,有些钱了,但是精神上缺乏修养,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很多时候,人和人的距离感、疏离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记者:有人说,您最近两年有些自我膨胀。
孙大午:没有,我还是我。我一直很低调。
李汶香
不想计较他的诽谤
虽然李汶香很遗憾和孙大午为了一只小小的鞋套闹翻,她还是表示会坚持自己的“鞋套”,同时也理解孙大午的不能接受。采访中,李汶香也多次谈到“他在诽谤,不过我不想计较”。
记者:如果客人内心不愿意,你为什么还坚持呢?
李汶香:在我看来,这是小事一桩,开始也没想到孙大午那么大反应。他来我们家,就该客随主便。只要没违法,我就有坚持我的生活习惯的权利。这是社会大多数人的做法,我们不应该被这样指责。
记者:为了文化观念的差异,破坏掉彼此合作,值得吗?
李汶香:我们做品牌营销,特别强调和公司高层的沟通和信任。他能把脚放在饭桌上,已经没有起码的尊重,还谈何沟通谈何信任?我没有信心来和孙大午共事了。
记者:这个事和中华传统文明的关系在哪里?
李汶香:一只小鞋套有那么沉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