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可怜的芙蓉,糟糕的媒体

2005-06-28 14:48:31   来自: 刘兵
  可怜的芙蓉,糟糕的媒体
  
  --------------------------------------------------------------------------------
  
  作者:purpleo 来自:新京报(YeCao.Net) 时间:2005-6-24
  
  
   芙蓉已经红遍全中文网络,最近的网上热点,除超级女声外,绝无能再出芙蓉之右者,像黑龙江小学洪灾事件,跟芙蓉相比不知能左到哪里去。围绕芙蓉就有了芙蓉教,芙蓉教从外人不能访问的水木清华起家,到天涯立教,新浪正名——其实是新浪以帮他们独立门户之名收编他们的影响力,总之现在已经有了专门论坛:新浪芙蓉教。
   
   纸媒后来居上,为芙蓉和芙蓉教推波助澜,从6月9日新京报刊登第一篇文章开始,数天之内多家媒体迅速跟进,家家都是大篇幅。从网络走向纸媒,意味着一种现象真的成了现象,芙蓉也许还会做嘉宾、上电视、出书……暴得大名后的必备手续?网上与网下相互应和,芙蓉教声势正在越来越大,若有人打算梳理中国2005年目睹之怪现状,应该先为芙蓉教留下一席。
   
   芙蓉其人,说也普通,在理想与现实间不能调适的问题,很多人都有,地域、出身、教育、女人的相貌,这几个因素是多少人一生的包袱,背上了就深感困顿,虽然渴望风光、甜美、自由的生活,却深苦于不能将渴望变为现实,煎熬中难免怨望,由此发展出什么逃避或自欺的策略,都是人之常情,也是心理维护的必需。这也许是人性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这个社会阶层阻隔,特权横行,摧残弱者,蔑视劳动,尊严不能自安,妄念却易于生长,而上升的阶梯却常此路不通,如此社会,危机深藏,群体性的紧张,甚至可能一触即发,而芙蓉也算是乱世缝隙中长出的奇形怪状一枝花。
   
   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只是一般都接受了社会的教化,懂得要知足常乐,交出不平之思,忍受平庸黯淡的生活,以勉强砸味些微甘甜为自喜。芙蓉的特异之处在于,她始终没有完成常人都经历过的社会化过程,不懂得接受暗示,隐藏真我,压抑欲望,扮乖乖螺丝钉,相反,她欲望强烈,自我期许极高,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太大,根本无法妥协,因此,她的心理策略完全倒向幻想的那一端:抹去生活中一切她不愿面对的事情,想象自己拥有实际并不具备的种种优点,拼命招揽注目以缓解内心的孤独焦虑,至于不得不承认的种种失败,则用夸张的悲情手法转化成可倾诉的资本。
   
   对严重自欺者来说,醒来太过残酷,因此颇有人几乎是被迫地自欺下去,并且将自欺的泡沫越吹越大。芙蓉用颇为危险的方式寻找着心理的自洽,而当这种自洽真正成功的时候,她就彻底进入了自我中心的世界,其逻辑与外界再无法兼容了。别人的讽刺冷淡,她全当赞美肯定收割,或以之强化自己的无辜悲情;在别人看来是怪异的,她以为是美的,反而更变本加厉地追求;明明不是真的,她说上一百遍,让自己信以为真。她那旺盛的生命力,都被她用在了构建幻想世界上,并且深陷在这个世界中不能自拔。
   
   芙蓉有很多优点:善良,天真,懂得生活(擅长做菜),活力充沛,等等,而最大的优点是,她不功利:她向往的只是清华、北大,被男人追求,与女人做亲密好友。她的缺点只在于她是个幻想家。幻想家太多了,其中很多人还被认为是了不起的人物,孤独的探索者,理想主义者,起码也是有个性或另类。如果她用研究相对论或者永动机来宣泄自己的活力,体会虚幻的智力之感,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遭到这么多的反感,这样的人多了,没多少人会当回事。芙蓉托出的可是她整个人,无遮无拦,倾肝吐肺地,把自己的生活暴露了个彻底。通过那些姿态造作扭曲,极具视觉刺激感的照片,以及那些矫情狂乱,不自知为臆想的自述,还有那些乱闯乱撞,诸如强行到晚会上为人伴舞的行为,她严重地冒犯了众人:从审美观,到文字情趣,到社会常识系统,人际交往规则。所谓自知之明,重点在于了解自己可能获得的社会评价,并且按照这种评价的定位展开行动,而芙蓉对这种潜规则却好像茫然无知。
   
   幻想不是错,错在将幻想公布于众,并且按幻想行动,淆乱了既有的规则,尤其是在网上,她频繁发帖,等于是要强迫别人默认她的幻想,这就有些不可容忍了。于是,芙蓉陷入了众人的笑骂之中,她是咎由自取的,但也无辜:毕竟,她并没有侵犯什么人的利益,也没有贬低过别人,她告诉别人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信以为真的。
   
   福祸所倚,都在网络,如果没有网络,个人表达渠道十分有限的时候,像芙蓉这样的人该是多么压抑,网络给了她宣泄的出口,又像有无数折面组成的镜子,可以供她在其中尽情流连自赏,并且采撷通过网络蜂拥而至的注目(笑骂),虚幻的网络一直都是幻想家们大战风车的乐园,现在又多了一个顽强的芙蓉。
   
   芙蓉出现在天涯之后没多久,芙蓉教就出现了,一种后现代的网络奇观:以模拟教派的方式对牺牲品进行喜剧性的嘲弄,匿名状态下的无意义集体狂欢,借助从众心理而迅速增生的恶谑风潮。
   
   在芙蓉教之前,天涯已经有过好几个教派:菊花教(郭敬明)、冷艳教(陈红)等等。被选择为教主或教母,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引人注目;第二,惹人反感;第三,言语、行动、相貌装扮之间多造作可笑荒唐之处;第四,虽然不被教友们承认却潜在重要的是,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强势者,捉弄起来绝对安全,绝无风险。
   
   为何使用模拟教派的方式践踏被选中的受害者,看起来跟金庸小说有很大的关系。金庸小说里的教派多带邪气,教主举止荒唐,行为乖戾,教规僵化刻板,常表现出可笑的仪式感。金庸小说关于光明教的描写其实带有很强的政治影射性,但在进入大陆之后,这一部分意味荡然无存,接受了大陆无神论教育的年轻读者,因此借用教派的模式,夸张模仿教派的模式,使用各种自制的语言与符号,摆出明显讽刺的崇拜姿态,以实现他们对反感者的亵弄。
   
   能催生一个教派,表示某人已经确实犯了众怒,但这愤怒又并不当真,其中并不包什么道德感,似真实假地加入教派,近乎无休止地、反复地传播和议论教主的种种事迹,在匿名中尽情施展油滑、刻薄、恶毒的才华,目的只为体会众人中一语惊人的满足,和尽情嘲弄他人的自由。由此产生的快意只能说十分无聊,而这种无聊的快意却由于相互应和、被不断创意的花样推动而令人产生依赖,并将好奇者不断卷入,因此形成一股网络风潮。
   
   芙蓉成为又一个被围观哄笑的对象是非常合理的:她的怪异荒唐十分明显,同时她又毫无还手或打压的能力,正可人人得而踩之而后快。然而芙蓉成教也很不公正,她毕竟不是什么攫取了不当利益,口是心非,理当被剥光面皮的名人,然而,这种怜悯之心太微弱,远抵不上要用口水报复她的视觉冒犯愿望,芙蓉教友们毫无内疚,因为正是芙蓉本人提供了大量材料,或者他们认为,她至少默许了材料的流传。
   
   芙蓉其人其事,不具备深度的社会挑战性,这对于芙蓉教的风靡十分重要。木子美、流氓燕和竹影青瞳,一方面由于其出位暴露而引来大量的窥私者,一方面由于其挑战了社会禁忌而招致众多谴责,支持理解她们的也有不少,她们形象复杂,争议不断,不能围绕她们编织光滑的集体娱乐效果。而芙蓉,却是一个单纯的人来疯、妄想狂,稍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能看清的人,决定对她的态度十分容易,也很容易达到高度的一致,正合那些拒绝深度、一心在网络上寻求消遣,玩弄小聪明的年轻人的心意。
   
   芙蓉最受人攻击的是她的外表:客观地说,她并不难看,起码是中人之姿,然而相貌永远是女人致命的弱点,在惯于恶毒评判女人以显示性别权力或意淫的男人们,以及内化了男人的评判方式的女人们,评判本身就包含着羞辱,除非倾国倾城,在网络上几乎没有什么女人的外表能逃过被评判者们鄙薄。然而芙蓉却不知深浅,一边大力自赞性感妖娆,一边大发自以为性感妖娆的照片,简直是自投厄运。
   
   芙蓉的第二罪是她过于招摇:绝对不能公开表现出自我感觉良好,赤子之心不会得到体谅,相反却会招人厌烦,继而自取其辱,这种虚伪世俗的压迫逻辑,由两千多年前继承而来,到49年后被统治者高度强化(谦虚谨慎,严肃活泼,反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到现在即使号称个性解放了也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尤其是对女人来说更是这样:最高的美德是自抑。然而芙蓉却极其亢奋地给予了自己许多溢美之辞……所以,她也就真的自取其辱了。
   
   人人都可以来践踏芙蓉,有的人比她聪明,有的人比她美貌,有的人比她混得好,即使其实境遇和她差不多,这些人还可以自诩比她懂事,优越感和嘲讽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芙蓉教中表现得很明显。
   
   而且,和其他教主相比,芙蓉更具刺激性的一点是,她是个真人,就生活在普通人中间,而且她还在不停地与人们互动,这更增加了芙蓉教的乐趣——它可以借助不断出现的新材料而保持热度,并且迅速增生。
   
   芙蓉火了,这是她和无聊的众人阴差阳错合谋的结果,她收获了她所想要的极大的注目——她后来通过声称自己一定会出名,暗示在这一过程中她是主动的,而众人得到了极大的,狂欢式的恶谑之乐。
   
   本来政府是十分警惕网络舆论的,但这一类的风潮他们当然不会在意,因为不具备任何真正的凝聚力,而且完全无害。说不定这正中政府下怀:让他们在这些无聊之事上尽情地消耗能量吧。反过来说,也正是政府把人们推到了芙蓉身边——所有的正事,我们都无力关心,不能发言。
   
   由于同样的原因,媒体关注芙蓉,正像他们连篇累牍地报道王菲的婚事一样,由于没有能力或没有空间探讨真正严肃的议题,媒体的能量也只适合消耗在这些无聊之事上,而且,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参与或制造了热点,而自我安慰于虚幻的话语权力感。
   
   媒体对芙蓉进行了堂皇的窥探,大大地满足了众人的需求,这大概也是媒体报道芙蓉的最大理由——吸引芙蓉教友们的眼球。不过这其实是个很糟糕的理由,起码我不相信会有多少有质量的读者,会因为报道芙蓉而高看媒体一眼。媒体的津津乐道,和网络上人一样不怀好意,这种不坏好意的最高目的的,就是让芙蓉更进一步地出丑,最好是诱导之下做更可笑的表演。如果真能恶搞,倒未必不是言论自由的进步,可惜不能:还得装出一副冷淡、公允、客观、善解人意的模样,让报道和聊天显得仿佛是记者、主持人与芙蓉之间的太极推手,大大降低了可看性。
   
   在这背后是媒体的严重匮乏:没有能一贯指导行动的原则,而是带着投机心理,以猜测和迎合行事。如果说网络上人好歹还可算是无伤大德,媒体在芙蓉热中的表现只能说是十分糟糕。
   
   芙蓉有条件成为大陆的上流美,她和许纯美一样,由于思维言行与社会常规存在相当的张力而具有高度的娱乐性。可惜,上流美的诞生也是需要条件的——自由的媒体环境。在受控制的媒体中,媒体和媒体人物仍有高于受众的权力,即使是浅薄的八卦明星,也不肯甘心屈尊娱乐大众,而是乐于利用媒体享受膜拜、自我粉饰。甚至,如果真有上流美式的人物破坏了媒体的这层虚伪,感到被冒犯的恐怕还会有习惯了这种媒体秩序的传统受众。所以,芙蓉的媒体成名之路走不通。
   
   随着非网络的芙蓉显形,她的本相也逐步表现出来:她并不跋扈嚣张,只是有些自恋,有些生活挫折,不精通穿衣打扮与拍照技巧的普通女孩。发现了她如此平凡,对芙蓉教注定了是个严重的打击——娱乐性消散了。看来,芙蓉的剩余价值已经所剩不多,她即将盛极而衰。虽然,芙蓉自己也在期望着有人围绕她进行别的操作,不过前景极不看好:即使勉强做了,也不怎么可能重新唤起如今一样的热情,换取什么利润。
  

2005-06-28 23:11:43  老猪 (暫住中國)

  这个文章多少还算分析了点东西。
  总的来说,所谓的芙蓉,就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一个错位。
  我一直在想,她的想法,如果放在20年前,其实应该是很正常的。
  

2005-06-29 02:42:46  任晓欧 (纽约)

  对于媒体,这不过是一种工作
  真正糟糕的
  是媒体为之服务的我们~
  
  不行,ME又想废话呢~
  

2005-06-29 08:03:46  yangbo (北京海淀)

  小鸥妹妹道破天机。呵呵
  经济学谓之供求关系。呵呵
  

2005-06-29 10:57:59  任晓欧 (纽约)

  换言之
  偶有权利要求在媒体上看到胖胖而不是芙蓉姐姐
  

2005-06-29 13:44:39  lujipian

  芙蓉现象是个好现象,说明社会在进步,值得广大女性学习,她的成功表明除了脱衣和公布性生活,还有另一种道路可以出名。和个别出污泥成烂藕的女明星相比,芙蓉值得我们称为清水芙蓉,值得广大女性学习
  新京报就像个酒鬼,不知道他下句会说什么
  

2005-06-29 16:18:08  

  不敢苟同楼上的观点。
  我觉得芙蓉现象对芙蓉和大家都是一种伤害!
  

2005-06-29 18:57:30  任晓欧 (纽约)

  当我们承认我们的审美需要媒体来通知的时候
  我们就没资格再对媒体妄下定论了
  

2005-06-30 19:02:46  lujipian

  任晓欧同学,你刚说了 有权利要求在媒体上看到胖胖而不是芙蓉姐姐
  又说 没资格再对媒体妄下定论了
  权利和资格??权利是通过资格认证获取的?
  

2005-06-30 19:50:44  任晓欧 (纽约)

  权利的实现看你的觉悟
  资格的实现看你的造化
  我就是不喜欢人们没事东拉西扯不找寻自己的原因单纯攻击别人
  动动嘴皮子很容易,连恐龙宝宝都会~
  

2005-07-01 08:10:50  阿德的故事 (北京海淀)

  不知为什么,我比较欣赏芙蓉~
  

2005-07-01 10:39:44  lujipian

  攻击还是要攻击的,不然他们得了 便宜卖乖不算,更狠的是"杀人的不是追新闻的记者,而是想要看新闻的人们。"。
  不是人人都有那么高觉悟,不是人人造化那么好。
  不和你说了,动嘴皮子也不是那么简单,很麻烦
  

2005-07-01 22:31:59  任晓欧 (纽约)

  我觉得作为一个愿意被媒体利用的人
  芙蓉姐姐起码个人没资格抱怨媒体怎样子黑暗
  

2005-07-02 00:12:18  cici (纪录片牢房)

  [quote]下面引用由阿德的故事2005/07/01 08:10am 发表的内容:
  不知为什么,我比较欣赏芙蓉~
  [/quote]
  听说那些S照片是阿德的大作,并传诵着一段"心仪的故事"……(以上纯属媒体炒作)
  

2005-07-04 02:51:36  evanhl (北京东城)

  现在社会大众更需要一些平民化的领袖.'FR'只是很多很多人的代言,化身,她做了别人想不敢做的事.这种心理需求其实在现在的中国是很多的.(这不仅仅是外表,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大家寄希望在FG身上,她成功了.
  因为她本身有一些正面形象,加上咱除了报答某国领导访问就是哪有遭灾了,这种新闻本身就有社会价值和娱乐劳苦大众的价值.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灌水/闲话

PcxROcjG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