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请问?

2002-10-03 02:08:48   来自: sanxj (上海)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郭小橹的个人网站?
  

2002-10-03 21:26:28  风之子 (北京)

  女,73年11月20日出生,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9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代表作品有:《远离海岸》(电影)、《学生公寓114》(20集电视剧)、《房子》(电影)、《头脑简单者的花园》(电影)。
  她那部《网络时代的爱情》我还是去电影院去看的呢!我可很少去那看片呀。
  实在不好意思,查不到她的主页。个人高度怀疑她没有主页。当然,你去看看她出的书,
  如《电影地图》看看书里有吗。不知道你想了解她的那方面。可以去http://www.google.com/查一下,那里几乎有关于她的一切。
  当然,有其他朋友知道就最好了。呵呵,还满意吗?
  

2002-10-06 12:38:54  sanxj (上海)

  我看了《电影地图》里面没有说。不过在她的《电影理论笔记》一书中,邵牧君先生在序言里透露是有一个主页的!
  满意满意,手舞足蹈!:)
  

2002-10-09 17:26:02  Neveronline (戰國)

  [这个贴子最后由neveronline在 2002/10/09 05:26pm 编辑]
  
  了解不多。
  查了下,没有发现个人网站。
  

2002-10-10 20:13:47  edensin

  偶然看到郭小橹的访谈,估计时间也比较久了,不知又没又用:)
  一九九九年,一部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城市题材电影——《网络时代的爱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是一部‘年轻’的电影——它的创作群体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五岁;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在只有一百二十万的低成本下完成的商业电影;这同时还是一部热门的电影——网络以及发生在网络上的爱情故事是当今的热门话题。那么,这样一个故事是如何诞生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电影城市”日前走访了该片的编剧——郭小橹。
  电影城市: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题材呢?
  郭小橹: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是在九七年,刚从学校毕业。我想抓一个比较有现代的东西,希望它是一个比较“亮”的电影。那个时候我就感觉网络爱情这个题材很时尚,是个很有现代感的东西。刚写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接受,觉得这个题材太新,在网络上谈爱情谁会感兴趣?直到九八年我们才拉到赞助。在这期间,网络变得越来越火了,所以到那个时候也就得到了认可。
  电影城市:那么你最初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郭小橹:在这样一个年代,在一个正常的、原始的交流慢慢地消失的过程中,一个人在寻找他最初的爱的感觉。在故事中,这个男孩十几岁时有一次失败的初恋,在那以后,他多次的恋爱都失败了。到最后,他找到所爱的女孩,却发现这个女孩其实是他的初恋。想写一个深藏在内心里最原始的东西,也就是找来找去最后发现原来最好的就是最初的。在这样一个比较浮燥的时代,因为时间、年龄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你会遗失一些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东西,也可能是一个理想或是一份事业,但最后还是找回来了。这其实是很理想化的。
  电影城市:在影片中你借用了很多小的工具,比如呼机、电话、电脑等,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占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郭小橹:主要是想表现一种机器时代的感觉,这些机器帮助人来表达自己。人与人没有正面的沟通,而是通过机器来交流。因为机器它有一种伪装性,它永远不伤害人。这是一种生活状态,所有人都知道机器已经介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不想去批判什么,只是想把它呈现出来。
  电影城市:在电影中有很多细节看似就象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其中是否也有你和你身边的人的生活剪影呢?
  郭小橹:这里面有我自己的影子也有我同学、朋友的影子。我的年龄和我所写的剧情的状态完全是一回事。片中的三个故事发生在三个年代,第一个故事是在八十年代,也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第二个故事是在九三年,也就是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三个故事是在九八年,也就是我刚毕业进入社会的时候。那天在大学生电影节上,好多大学生问我写这个戏是什么感觉,我说贴近所要表达的东西,这种感觉特别好。但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没有了距离感。会觉得生活中的一切细节是如此重要,因为你身在其中,很多东西无法抛弃。如果我三十岁再来写这个故事,可能会写得更开阔一些。很多人看了影片都说这是一部特别真诚的电影。我觉得用‘真诚’这两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特别准确。影片中肯定有很多幼稚的、不成熟的东西,但里面的事、说的话和话外音都是我们的真心话。
  电影城市:感觉这部影片贴现代人贴的特别近。
  郭小橹:我觉得是,其实可能可以做的更真实一点,但因为是商业电影,很多东西得包装,只能改写。
  电影城市:有一点违背初衷了是吗?
  郭小橹:当然有。其实如果资金再多一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影片中有很多重要的场景,比如八十年代的那种气氛,因为没有钱,根本营造不出来。
  电影城市:在影片“网络”其实只不过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那么影片为什么叫做“网络时代的爱情”呢?
  郭小橹:这其实是一个误导。有的网民会为了这个过来看电影,他关心的是网络上的情感,但抱着这种心理来看影片的观众会有上当的感觉。我们没法拍一个真正的关于‘网’的电影,我们没有高科技,也没有钱。只能让一个人傻坐在电脑前调敲字,但这样是不具有视觉性的。叫“网络时代的爱情”一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再有觉得如果叫“机器时代的爱情”也不好听,所以就借了第三个故事中的名字来做片名了。
  电影城市:你上网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呢?
  郭小橹:九七年就上网了,那个时候不是很专业。主要是上网看一些跟专业相关的东西,故事、票房排行等。
  电影城市:你本身对聊天室等并不是很熟悉,那么对影片中发生在网络上的爱情这一段是怎么处理的呢?
  郭小橹:我在网上看了很多这类的东西,有台湾的,也有国外的。还特地去了一趟国贸的网络咖啡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我自己不会进入聊天。我跟网虫肯定是不同的,我不喜欢呆在机器前,我写剧本就是成天坐在机器前。我特别渴望走出去,这也是我为什么最近买了一台笔记本的原因。
  电影城市:做为一个电影人,网络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郭小橹:肯定是积极的多于消极的。网络帮我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我的视野。我在网上订了一些新闻、故事类的邮件,这些都是我的素材。
  电影城市: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上网的人不会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它不是真正描写网络情感的,不上网的人也不会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他们觉得离生活太远”。你对这怎么看呢?
  郭小橹:我觉得不管他是上网的,还是不懂网的,都是有情感的人,都懂得感情。只要是这样,我想他们就会有兴趣看这部电影。
  电影城市:对于影片的公映担心吗?
  郭小橹:不担心。最近一直在做影片的试映,包括大学生电影节,反响都不错,很多人都反映这是一部很情感的电影。最近我获得了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最佳编剧新人奖,这在发行前是个好兆头吧。
  电影城市:你觉得观众看完电影后有一个什么的反映你会比较满意?
  郭小橹:我觉得看完后有人议论,有人记住说,“噢,二十世纪末有这样一部电影”我就很满足了。
  

2002-10-12 23:48:52  五楼的瞌睡猫

  风枝子帮你找了好半天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circl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