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全世界最年轻的女导演”李虹

2002-11-03 08:08:03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全世界最年轻的导演,还是女导演!”媒体这样介绍李虹,撇开性别歧视不谈,我们看到的是“最年轻”,24岁独立执导长故事片,不简单,于是,青年导演李虹就这样在媒体的演绎中具有了传奇色彩;于是,女导演李虹在人们别样的目光中闪亮登场;也于是,同学李虹出现在我下面的文字里……
   第一印象
   “啊,你就是李虹,老早就听说了,这是我女儿,今年刚读本科,以后还要不得请你多关照!”当你在电影学院宿舍的走廊听到这样的上海话时,那一定是上海的新生来报到了。那两年李虹还在电影学院读书,是高年级的师姐。因此凡是从上海来电影学院的女孩子,报完到后那些妈妈总要嘱咐李虹照顾一下后生小辈,而李虹总是微笑应承。
  
   第一次见李虹似乎也是这样的情形,找了个认识李虹的同学,要了她的地址就冒冒失失来到宿舍门口等李虹。秋天,下着小雨,见着面后讶异于李虹的清丽和热情,沮丧的心情也变得晴朗。她请我吃饺子,帮我打听消息。有时想,如果没有遇见李虹,我是否能有机缘在电影学院度过三年时光。
   印象中典型的上海女生对待陌生人大多矜持,优雅得遥不可及;而电影学院骄傲得不可一世的却大有人在,尤其导演系更是天之骄子,像李虹这样能对外来人热心襄助的真不多见,也让我认识到,人是不可以用地域来划分的,北方人未必豪爽,南方人未必小气,一切只看个人气质而已。
   校园琐忆
   拍电影是很辛苦的事,做一个学生作业(半小时录像短片),很多男生都累得快趴下,加上李虹很瘦,瘦得单薄,因此每拍一次学生作业都会累得大病一场;但她又非常倔强,不为那些辛苦而有半点退缩。在一些人眼里,李虹有个好爸爸、好哥哥,他们今日的成绩和地位无形中为李虹打通了许多障碍,李虹当然比别人有更多机会,但李虹的口头禅却是“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争取”。
   大四那年冬天李虹要应付许多事情,托福、考研、改剧本,准备毕业作业……,在面对毕业选择时,李虹付出的努力可能比一般人更多,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有次深夜改剧本,是改《远离海岸》,为了怎样才能传递出主人公和家乡、亲人的隔膜情绪,为了解决了一个叙事上的转折,李虹冥思苦想到三点钟,得过且过的赖皮和偷懒在李虹身上是看不到的。
   写累了,读累了的时候,李虹会围一条大围巾,演一段儿宋丹丹式的小品,或者塞个枕头演秋菊,那种傻傻的,土土的样子令人捧腹不已;李虹有条大灰狼,长手长脚可以让人抱个满怀,同时也是大家解乏的好工具,李虹最擅长就是抱着大灰狼跳探戈,狼尾摇曳生姿、狼头顾上分生辉,俨然是个陶醉在男友怀中的性感美人,李虹进退有致的舞步一点儿不比走丽蓉逊色,她们这对舞伴儿的表演总是赢得欢笑无数,那样的笑声让疲惫不堪的夜晚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记忆。
   欢乐家庭
   “喂,我找李导演”。“请问找哪位李导演?”这是客人和李虹妈妈的对话,也是流传甚广的李虹家的经典段子,因为李虹爸爸是导演,就是那位曾经导演过《开天劈地》、《燃烧的港湾》的李歇浦;李虹哥哥也是导演,就是导演过《谈情说爱》、《我血我情》的李欣。三位李导被戏称为“大李、老李和小李”。
   看过美国肥皂剧《快乐家庭》的人一定会被那种无拘束的快乐打动,而李虹的家庭生活完全可以拍成一部中国版的《快乐家庭》。李虹妈妈是位热情洋溢的教育工作者,李虹说,小时候过生日,妈妈会在生日蛋糕还没开吃前,在儿女的掌声中站到凳子上,大声朗诵自己为孩子生日即兴创作的诗歌,这种西洋化的表达方式戏剧得有点儿不真实。
   一次春节饭后,谈笑间李妈妈要李虹去弹钢琴,音乐声中,李妈妈起身为在座的人献上新诗一首,她的声音清亮,带些上海普通话的甜美尾音,诗歌的感觉非常青春。整个夜晚欢快乐、健康,美好得像奥斯美汀小说中成就如花美眷的英国式下午茶。静坐一旁,看李虹幸福的笑颜,想到不知谁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他的眼光未免太狭隘了。也许是自小生长在这样充满爱心的环境里,才造就了李虹艺术表达上的纤细和敏感,也形成李虹拍电影最多考虑的是观众喜欢而非个人获奖这样的创作观念,更多地体谅他人,关爱他人。
   女性视点
   纤细和敏感是李虹作品一以贯之的品质。李虹自学生时代起的一系列作品都拥有相似的主题,即确定自我的位置、寻找自我的价值,从本质上看像是一个故事,那就是成长。而这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困惑和思索,它标定的正是作者的位置:刚刚踏上社会,迷茫中、不确定中一切都可能发生,但对找到位置的确信却是坚定不移的。
   在形式上,这些作品(不包括《只是跳舞》)都用了电脑动画,这似乎是李虹一直偏爱的手法,让一个含义暖昧、不一定是具有象征或隐喻意味的东西贯穿影片,就像米哈尔科夫《烈日灼身》中的火球,一种隐隐的存在,使全片产生一种别样的气息,仿佛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这也是李虹气质之一吧。
   李虹说:“我很骄傲,我是女性,所以我观察世界有不同的视点。”叙事切入点的细微,电影语言的琢磨,诗意气氛的营造以及影象的建构,这些都可以展现女性的独特眼光。记起读书时和李虹看完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激动地唏嘘不已,有个细节让我们“心有戚戚焉”,男孩儿来到台北,午后坐在窗前写家信,满腔的少年心事写不出来,只是绕着纸上一只昆虫的尸体画圈,一圈又一圈。
   由此就想开去,女性视点可能是一种细腻、敏锐的观察方式、是一种无声的内心独白,也许在人性的深处,能让我们动容的某些东西是一致的,无所谓男性或女性,重要的只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 (银海网)
  

2003-10-31 15:11:49  若曦 (北京朝阳)

  导演之家真让人钦佩!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的轨迹

ATOUSQUnTCx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