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那山那人那狗》

2003-11-17 08:23:14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那狗 1998年摄制,90分钟
  19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
  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影片奖
  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银孔雀奖
  
  山里的老邮差年老多病,即将退休,儿子接了他的班。第一次去送信,老人不放心,便陪他一同去。漫漫山路上,父子俩头一次这么长时间在一起,山民们对老邮差所表现出的亲情使儿子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因相处的时间少而造成的陌生感渐渐消失了,儿子由衷的喊出了一声“爸爸”,老人一辈子孤独的工作,从此刻起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编剧
  思芜
  制片主任
  李春华
  导演
  霍建起
  摄影
  赵镭
  美术
  宋军
  录音
  关键
  作曲
  王晓峰
  主演
  滕汝骏 刘烨
  
  霍建起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中国电影美术师,导演。
  自幼酷爱绘画,1976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从此,绘画成为他认识电影、理解电影,以及表达这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1982年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同年担任影片《九月》和《盗马贼》的美术设计,霍建起从学校走向生活,从单独绘画走向群体创作。离开学校十多年来,霍建起为《遭遇激情》、《出生入死》、《大撒把》等多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他工作认真,感觉好,容易合作,就某个问题往往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较浓厚的唯美色彩,他喜欢怀斯的画,艾特乌托夫的小说和莫扎特的音乐。他认为电影里一定要有漂亮的演员,漂亮的颜色和优美的音乐。1995年霍建起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赢家》。该片讲的是一个关于体育爱情和残疾人的故事。影片轻轻抹去了以往蒙在残疾人题材作品上沉重与辛酸,它没有着意去写男主人公常平从一个残疾人到一个残奥会冠军的曲折历程和他无法摆脱的心理隐痛。相反,故事一开始,常平飞奔出场,不仅超越了残疾,也超越了健全。从这时起,常平就成了女主人公陆小杨眼里的英雄,这一主观视角奠定了影片浪漫轻松的风格,而浪漫和轻松并不意味着美化和粉饰生活中的痛苦与严峻。霍建起从常平的原型孙长亭身上学会了诠释痛苦的语言。当噩运降临在一个强者头上时,他生命的旋律就更加昂扬激越,没有了挑战,也就无所谓“赢家”,这便是《赢家》塑造人物的基调。完整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流畅优美的镜头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幽默的语言——霍建起和摄制组的全体演职员为了达到这一创作目标尽了全力。影片上映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获得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且获得第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霍建起因为该片而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导演处女作奖。    1996年霍建起开始导演自己的第二部影片《歌手》。该片摄制组保持了《赢家》年轻组合的特点,影片具有质朴凝重的现实感,对当代青年在社会转型期处于人生和价值两难选择的矛盾心态进行了认真的触及。
    以年轻人的思想讲述年轻人的故事,霍建起和他的创作组准备着下一次的冲击。
  

2003-11-17 16:25:43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那狗》东瀛创奇迹
  2001年10月08日19:36:30 羊城晚报 
  
  
    一部在国内电影发行界几乎无人问津的影片,被一个日本人花六万美元买断后,仅五个月时间就创下了3.5亿日元的票房奇迹,并且至今热映不衰。
   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自今年4月7日在东京岩波影院和大贩、京都、福冈、名古屋、札幌等地放映以来,一直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截止今年9月,观众已达24.4万多人,创收约合人民币2千多万元,大大超出日方原来的预计票房收入。为此,日本发行方计划于年内在日本关东地区及全国50多家影院继续上映。这样,该片将成为近年来在日放映最受欢迎的一部中国影片。同时,由日本集英社翻译发行的同名小说,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已再版八次,销售6.7万余册,预计还将继续再版。中国当代题材的小说在日如此受欢迎,也属前所未有。
   此片由日本深译一夫个人出资购买。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山中的老邮差即将退休,儿子接了他的班。第一次去送信,老人不放心,便陪他同去。山民们对老邮差所表现出的热情使儿子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因相处时间少而造成的两代人的距离渐渐消失了,儿子由衷地喊出了一声“爸爸”,老人一辈子孤独的工作,从此刻起获得了最大的满足。
   除景色、音乐以及自然环境吸引观众外,山村邮递员的生活以及中国山村普通人家的父子情感和家庭情结,深深打动了日本观众。尤其与当今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父子感情冷漠、家庭观念淡薄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该片以及其他多部中国影片的成功上映说明,只要主题和内容能引起观众共鸣,中国电影仍具有很大的市场。包括东宝、松竹、东映在内的各大电影公司都希望今后多与中国开展电影交流,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在对待中国影片参赛态度上也更为积极。
   《那山那人那狗》是1998年创作生产的影片,在当年颇受各界关注。在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这部投资仅210万元的“小题材”影片,在与由张艺谋、陈凯歌、吴子牛、滕文骥等多位名家执导的影片的角逐中脱颖而出,部分评委称其“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度”,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但在市场上,该片在国内的遭遇则令人痛心。影片推出后,各大电影发行公司都不感兴趣,在国内几乎没有票房收入。影片全部收入来自卖给电影频道国内发行权、电视播映权的48万元及少量的海外发行收入8万美元(含卖断给日方的六万美元)等,总收入远不及影片在日本票房的二十分之一。
  

2003-11-17 16:29:49  Neveronline (戰國)

  霍建起:我从不看轻自己 中国电影需要自我超越
  
  --------------------------------------------------------------------------------
  
  摘自:《新浪 》(2002-08-21)
  
  
   专稿(记者/袁媛) 新片《生活秀》大胜上海国际电影节,导演霍建起自然少不了受到各大媒体的追捧,“第六代”、“新生代”被冠于其名前,害得霍建起四处解释,我哪有那么年轻。
   论资排辈,霍建起其实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第五代”,他和大名鼎鼎的的张艺谋、陈凯歌是北京电影学院同一届学生,只不过他念的是美术系。毕业后,霍建起和田壮壮合作过《盗马贼》、《猎场扎撒》等多部影片,1995年他改行做了导演,并凭处女作《赢家》获得当年度的“上海影评人协会奖”;此后他又凭《那山那人那狗》、《蓝色爱情》连续两次赢得“金鸡奖”。与其他“第五代”不同的是,霍建起在影片中关注的多是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因此才会有人将他看成是“新人”。
   巧的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为霍建起颁发“金爵奖最佳影片”奖的正是他的同窗、大导演陈凯歌。霍建起说:“凯歌为我颁这个奖,我很荣幸。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别扭,他的影片我很欣赏。我在导演方面起步较晚,如今能获得认可,已经非常知足。”
   强片如云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上,《生活秀》一举囊括三项大奖,难免引来各种猜疑,面对这些,霍建起平静说道:“我们中国人为何要小瞧自己呢?日、韩电影现在的大展身手就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看轻自己。而且也已有好几家电影节都已对《生活秀》提出了口头邀请。我想,若这片子不好,人家不会来和我假客套。”
   前不久,从日本传来消息,霍建起那部最有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已经取得了3.6亿日元的票房佳绩。而就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霍导还忙里偷闲,带着《那山那人那狗》去韩国汉城参加了一个“中国电影周”,电影周囊括了《漂亮妈妈》、《一声叹息》等中国近年的好电影,让韩国观众也了解了当前中国电影的走势。“在这之前,国外的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认识还仅停留在《红高粱》、《黄土地》等‘第五代’范畴。”霍建起说:“中国电影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已不能停在回忆里了。‘第五代’本身也在不断自我超越。”
  

2003-11-19 01:51:05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那狗》下周沿A-G文化院線回歸(附圖)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10月31日07:38 北京青年報
  
  《那山那人那狗》劇照
   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主演,曾經在第19屆電影金雞獎的評選中,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的國產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澎湃洶涌的進口大片、娛樂片的大潮中,中國電影市場無人問津的時候,卻在日本4月至9月短短的5個月的時間里創下了3.5億日元的票房(約2000万元人民幣),与之相比,同檔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人猿星球》的票房為2.8億日元。
  
   沒有槍林彈雨、沒有高難度的特技,是什么原因使這部充滿了鄉土气息的影片在日本如此受到歡迎呢?日本關西地區最著名的雜志《現代周刊》在報道此片時打出了這樣的標題──“讓所有的男人落淚”。在該篇報道中采訪了日本著名的作家山口正介先生,他說:“看了這個片子讓我回憶起童年。并且這個影片里的家族构成和我們家一樣,為事業奔波的父親、以及母親和孩子。在這個片子里,由于父親在偏僻的地區做郵差,很少在家,所以孩子從來沒有喊他過‘爸爸’。就是這樣的儿子隨著父親去送信看到為封閉的村落帶來外界信息的父親受到了村民的愛戴,終于喊出了‘爸爸’,我很希望男士都來看此片。”
   該片將從下周起在大華電影院以及新東安電影院作為A-G文化電影首次与北京觀眾見面。發行該片的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公司的負責人說:“坦白地說,開始我們對這樣影片的票房也沒有信心。看到這個片子在日本的票房如此之高甚至超過了娛樂大片,我們在吃惊的同時也在反思。我們應該探討電影消費的多元化,我們把這個片子放在A-G文化電影院線里上映就是想更加開拓藝術電影的發展之路。”(徐聞)
  

2003-11-19 01:51:28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那狗:暗香残留
  2003-06-30 15:36:48  南方网  芳菲
  
   南方网讯 《那山 那人 那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片。如果把当今的电影市场比作琳琅满目的饮料,在我们体味过可乐的刺激,果汁的甘甜之后,不妨端起这背几乎被人淡忘的绿茶。那是一种超脱的美丽,清新的感觉。它的美,不在舌尖碰到它的那一刹那,而是一种积累的淡香的残留:不是喝完之后的刺激爽快,而是品味之后的意犹未尽的感动。茶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是由于茶叶。好的茶叶,每一片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片都经过烘烤培炼。真正的品茶人,会将茶叶放在手心,仔细琢磨…………
   (1)那山
   让我们来从广义上看“那山”。它是一种环境,是整个影片的基调。这部影片的基调比任何影片都要明了,那就是——橙调和绿调的交织。
   绿调有很多种,这里的绿,是美术里的“草绿”,就是阳光照耀在夏天绿叶上的颜色。柔和,自然,却把冷调给人的所有阴冷感过滤。没有激烈的视觉感,犹如小溪一样娓娓道来的平静。
  这种绿调出现在大部分的邮路之上,非常恰当的突出的主题:邮路是一种什么样的路?它平凡,宁静,自然。从来没有激烈的感动,只有一步一步踩出的平静之美。从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只有一村一店的人性关爱。这种基调没有悬念,却一样扣人心弦,它靠的是一件件小事,一句句对话串起的观众的心灵上的感动……
   看过影片的人都不难发现,影片有几处是橙色的“暖调”。在这种基调下表现的东西,有两个:回忆和人情。回忆是过去,任何东西的过去的直观的表达都是“暖调”处理,这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父与子,夫与妻之间都需要过去来向观众道明,这样,使形象更加丰满,韵味更加充足。人情,就是亲情和爱情。整个故事的暗线就是一个儿子和父亲互相理解的过程,亲情溶入其中,暖调的温馨更加烘托出亲情的可贵和美丽,特别是那纸飞机游弋的那一段,儿子的一句:“你也不容易。”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使父与子之间的冰完全融化,暖调的温热使画面的感性因素丰富,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2)那人
   我们也把“那人”拓展开来。它是人之间的质朴的关系。如果单单认为本剧只是在说父与子,那就太片面了。他们只是线索,是体现一种不同的群体关系的引路标。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对于城市人来说陌生的世界——大山里人的生活状态。平凡但决不是碌碌无为,朴实但绝不是混沌。他们有“想头”,他们是“神仙的后代”,他们安于这种生活,就象脚穿在鞋里,舒服。他们的关系,就是——信任和关怀。影片没有大肆宣扬,但在那不经意的细节之处,却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放在路边的水,那等候在山上扔绳子的转娃……放水的人对路人的关怀,路人对放水的人的信任;转娃相信邮差会来,他就在上边,为邮差默默的等待。
   提一提主角。父子之间有着一种隔阂,那是由于儿子认为父亲没有为家尽到责任。由于长期的不在家,儿子和父亲是疏远的,没有情感的沟通,但父亲的威严始终在儿子的心中有痕迹,儿子不由自主的尊重他,但那只是形式上的。他在三天的山路中,终于明白,父亲的爱是一种深层的博爱,父亲是大山里人的期望,大山里人是父亲的动力,他们几乎建立了一种微妙而简单的关系,这打动了儿子,只要默默的干着,就会找到情感的寄托。影片还体现着带沟的矛盾。父亲就是埋头苦干,古朴保守的人,儿子有着年轻人应该有的现代气息,但这矛盾被深深的人情给淡化,虽然只是一种小插曲,但对于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真实丰满的作用。
   (3)那狗
   原来我一直认为那狗只是一条土黄狗,没想到居然是一只纯种德国黑背!呵呵,我可是个狗狗迷,要知道黑背德市场价是2000元左右……从他们的生活条件来看的话……
   言归正传。那狗为什么叫“老二”?因为儿子只有一个是“老大”,父亲把它当作的了亲人看待。它的表现也是和“老二”一样的尽职,蕴涵着亲情的温柔。它聪明,通人性,能干,是邮差的好帮手。儿子在一开始对它的怨恨,也随着剧情悄悄化解。从要揍它,要拿链子栓它,到和它在河嬉戏,赞赏它的才干。它是邮差之路的向导,是山人熟知的朋友,是邮差的亲人。它曾在父亲和儿子之间迷惘过,但聪明的它终于匆匆追上了新邮差的脚步。它的全部,就是那大山,就是那邮路……
  

2003-11-19 01:56:28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那狗》獲日本電影最高獎 
  新華網 (2002-02-10 08:08:02)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
  
  
  
  
  
   中國影片《那山那人那狗》,近日榮獲日本電影最高獎項“每日電影獎”的十部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名,這是該片在日本的各種電影獎項上獲得的第四個獎。
   這部由霍建起執導的故事片拍攝兩年來,在國內一直是叫好不叫座。儘管獲得第19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但也未受到關注。不承想去年4月在日本上映後,不但在短短一年內取得超過4億日元的票房成績,還先後獲得“日本電影筆會”五部優秀外國影片獎第一名、“電影旬報”外國電影最佳十部電影第四名以及“銀幕”外國電影最佳十部影片第四名。
  

2003-11-19 01:56:58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那狗》:一部中国电影的日本神话
   部国内发行几乎等于零的电影在日本取得了神话般的成功。到目前为止,《那山那人那狗》票房已经超过3.5亿日元,取代《我的父亲母亲》,成为日本境内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
   《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恐怕第一反应是像我一样发出这样的疑问,并且像我一样,在发出疑问以后,同样面临周围一片尴尬的沉默。除
  了片名听起来比较熟悉以外,绝大部分国人不知道这部电影是新片还是老片,是已经上映还是从未上映。
   日前,记者在北京约访了这部影片的导演霍建起先生,请他详谈了《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和日本不同的发行遭遇。
   霍建起至今一提起这件事还激动不已:日本人真是靠这部片子赚了不少钱,但是他们赚多少钱我也不眼红,我的片子能够进到影院里,而且一放就是半年一年,对一个中国导演来说,这就足够了。
   十多年前,湖南作家彭见明先生的短篇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即以诗意的语言征服了不少人。然而,它缺乏情节的散文意象令不少人觉得很难用电影的方式表达。1998年,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康健民厂长作为这部小说的忠实读者在北京寻求改编合作者,得到北影韩三平厂长的帮助,美术出身的导演霍建起对这部具有纯美意象的小说也很感兴趣,终于使得这部电影在1999年拍竣,并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电影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但是,这些并不能使这部电影得到发行商的青睐,拥有该片发行权的紫禁城三联公司一部拷贝也没卖出去。这部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小成本电影,像不少国产电影一样,一出生就被卖给了电影频道,院线?无人问津。
   这样的情形持续到1999年底,《那山那人那狗》眼看就要被中国电影巨大的黑洞吞没,突然,转机出现了,2000年1月,一位日本的老发行人深泽一夫偶然看了这部影片,就通过北京电影学院的倪震老师找到导演霍建起,表示愿意为这部片子做日本的发行工作。老先生显然非常欣赏这部片子,他打算用一年的时间为这部片子的发行做前期工作。深泽一夫很快联络了岩波影院(日本最著名的艺术影院)、东宝东和发行公司,并得到了日本《旬报》(日本的权威电影杂志)总编辑植草信和的支持,《那山那人那狗》在异常周密的部署之下开始了它的日本之旅。
   据霍建起说,这部片子在日本应该是四方联合发行,也就是深泽一夫、岩波影院、《旬报》、东宝东和。在发行配合上,他们显得非常熟练。在从紫禁城三联手中购下日本发行权以后,日本方面的发行人立刻着手搜集有关这部电影的所有资料,连一个配角的生日也不拉下。为了配合宣传,《旬报》专门印制了精美的小册子,而岩波影院还从原作者彭见明手中买下了六个短篇的版权,与《那山那人那狗》一起出了一本日文版彭见明小说的合集,现在,这本书已经加印了五次,每次印一万册。
   2000年10月,为了便于这部影片的推广发行,日本方面邀请霍建起和本片的编剧思芜女士参加东京电影节,由于霍建起当时正在加拿大参加蒙特利尔电影节,未能成行,后来是思芜女士单独参加了妇女论坛。2001年2月18日,日本方面正式邀请霍建起赴日本参与该片公映前的宣传。五天的赴日时间安排得极为紧凑,除了试映会上的公开见面外,其余四天都是重要传媒的单独专访时间,每天都是上午两个记者,下午两个记者,非常辛苦。霍建起开玩笑说,他们似乎是在剥削我的劳动力,但是我被剥削得很愉快,因为他们已经为我的片子辛辛苦苦地做了一年的发行铺垫,而我只做了五天而已。
   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在岩波影院上映。作为艺术影院,它的上映方式跟主流电影铺天盖地的全面上映完全不同,它采用的是细水长流式,在一间100多个座位的小厅中,这部电影被安排了半年的档期,也就是说,在半年时间内,这部影片将在这个厅中循环放映。由于反响热烈,除了东京的岩波影院外,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大阪、神户、京都都开始放映这部影片,到目前为止,这部影片仍未下线,不少边远地区仍在要求加映。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这部片子?据霍建起说,所有采访他的日本人都跟他提到了日本现在人情淡薄的问题,他们觉得这部片子向日本人提出了教化的课题。在日本,普通日本人喜欢这部片子的淳朴民风,而一些政府机构和个别党派则把它作为教育片要求下属职员观看,邮政事业厅的工作室外墙上甚至贴着这部片子的海报。
   从《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创造的小成本电影发行奇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奇迹的发生也许是因为该片恰好投中了日本人的口味,但是日本发行体系的健全与发行人的优秀职业素养在这个奇迹中是不可或缺的。本报记者李多钰
  
  流水号:2559  责任编辑:陈智谦 发布时间:2003-09-22 15:02
  信息来源: 南方网-南方周末
  

2003-11-19 01:57:30  Neveronline (戰國)

  关于《那山,那人,那狗》:爸,我好想和您多对对话——写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前
  来源:  作者:鲫鱼汤  2001-05-16 11:25:35
  《那山,那人,那狗》
  潇湘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湖南省邮政局联合摄制  
  原著:彭见明   编剧:思 芜  
  导演:霍建起   摄影:赵 镭  
  主演:滕汝骏 刘 烨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以及最佳编剧、最佳配角、最佳摄影提名
  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奖”
  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银孔雀奖”
   说老实话,我印象中描写父子亲情的影片,尤其是双方面的亲情似乎不多。而那山,那人,那狗就\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惊喜,而且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刻——1998年春节期间,也就是万家团圆的时候(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在家中从中央六套电影频道第一次看到了这部片子。更重要的是我所看的两次分别是和老爸,老妈看的,所以我感触颇深。早就想写点东西,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这不,两个节日快到了,因此还是赶快写下自己的观感吧,以免遗忘。
   这是一个关于父与子,旧与新的故事。故事从湘西的一个小山村开始,父亲是个乡邮员,这一天他要退休了,子承父业,儿子接替了他干了一辈子的工作,于是他决定陪儿子走最后一趟邮路。
   影片正是从儿子的一段心理独白开始的,这段独白表明了儿子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然而后来父子之间有关乡邮员是否国家干部的简单对话暴露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分歧。随着他们上路,剧情慢慢展开。他们上路后第一次对话是由父亲引起的,但是他是借对“那狗”说话来和儿子对话,而儿子的回答表明他对父亲的不满,这也是两者第一次非正面的冲突。整部电影正是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再加上儿子的内心独白来展示双方的生疏、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是通过对话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并达成理解的。当然有的时候父与子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直接在两者之间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那狗”来进行交流,同样这也是一种对话的形式;另外,父子之间的对话不光是口头语言上的,还有形体语言上的对话(这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说对话在这部电影里的作用不小。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父子之间的一次正式对话是两人在山上第一次休息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同时开始问对方累不累,这一次对话已经向观众揭示了亲情的可贵,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双方从生疏到熟悉的进程。其实,在整个过程中,父子之间不时发生在对话的时候发生碰撞,发现危机(注意:是发现而非产生),即观念冲突,又在对话中相互了解进而理解,最后得到沟通。
   在进第一个村子后两人发生了冲突(注意:我所说的冲突并非那种大吵大闹的,而是一种观念上的不一致),儿子对没有迎接表示诧异,进而产生失落,而父亲则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教育了儿子。后来父子俩通过对话发现了其实双方都不太熟悉对方,比如儿子不知道父亲的病腿,而父亲不知道儿子会抽烟;父亲不知道儿子身上的伤疤从何而来,而儿子不知道父亲曾从山上摔下来过,这样整个邮路也成了他们慢慢“发现”对方的过程。而后来的一次冲突,则是一次高潮,即父亲对待五婆的方式未得到儿子的认同,到后来父亲潜意识里面对山里姑娘和儿子的想法到后来询问儿子对那个姑娘的看法(这也说明他开始正式向父亲的角色回归)与儿子对此不以为然,再到后来儿子在山路上听收音机的行为,无一不是表现父子二人的观念冲突。然而这些也都是在不经意间得到化解:儿子主动背父亲淌过小溪后两人一起烤火吸烟;从儿子不敢叫爸到随意间叫了一声爸等等。
   关于形体语言的对话,有以下几处:儿子背父亲过小溪,这是第一次的形体语言对话;到后来的两人一起去保护信件,这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即双方在对工作的态度上已经达成了一致;再到最后两人一起在同一个脚盘里洗脚,并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就完成了双方之间的沟通,虽然似乎快了一些,但是还是比较可信的;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另一种对话,我们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回忆性语言的交错运用加速了父子的沟通,包括儿子与山里姑娘相遇和父亲与母亲结识的交错;儿子背父亲过小溪和小时侯父亲背儿子玩耍的交错;以及母亲在村口迎接父子二人与母子二人迎接父亲回家的交错。其中所蕴涵内容和意义的两相对照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从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交流。
   综观整个片子,这其实不光是一部关于父子走邮路的电影,我想应该还是一部“父亲寻找儿子,儿子寻找父亲”的故事,同时也是“父亲寻找自己和儿子寻找自己”的故事,所幸的是他们最后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呢,什么时候背过自己的父亲呢?也许大家都应该来一次这样的心灵之旅吧!
  
   谨以此文献给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以及天下所有辛辛苦苦劳作着的爸爸妈妈们
  后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总是不由的想起父亲和母亲:在儿子背起父亲的时候,我想起父亲和母亲的那一头乌黑的头发不知什么时候多了那么多白发;在儿子和父亲一起洗脚,睡在一张床上,我想起小时侯依偎在老爸身边和老爸一起洗脚的情形;在母亲接父子俩的时候,我想起母亲目送老爸上班和我们去上学的情形。其实在生活中,我和老爸的话也不多,尤其是在电话里,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我希望看了这部电影后,大家包括我自己都能有所触动。不管怎么说,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虽说它有的地方显得很矫情,我还要谢谢这部电影,是它发掘了我内心深处的东西,那就是感动。
  

2003-11-19 01:58:36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 那人 那狗
  来源:  作者:  2001-04-17 09:11:43
   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好的邮包又整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
   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
   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声。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但是儿子期待的热烈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但离开的时候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动。
   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的来信,父亲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父亲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儿子也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
     要过溪了,父亲提醒儿子要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站稳脚,儿子不让父亲再下水,执意背他过溪,湍急的溪流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忽然消失了,他们几乎同时感觉到对方自己的意义,感觉到这些年来积存在心中的很多东西。
   虽然对一些问题父子两个的看法依然不尽相同,但是话题似乎多了一些,当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的时候。他发现父亲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风了,山路崎岖。读函授的转娃准时等在坡上,父亲告诉他以后是儿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转娃说。你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不能让你儿子再为我们滚下山一次了。儿子这时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这一辈子默默无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风雨桥头,儿子为了让父亲多歇一会,决定独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邮件的时候,几封信被风吹走了,父亲一下子就扑了上去,老二在紧要关头一跃而起……
   在山里的最后一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待一些家里的事情。父亲发现儿子其实很成熟了。
   远远地,又看到等在桥头的母亲熟悉的身影了,但两个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的交谈中醒来,父亲的心思让他感动,催他上路。
  

2003-11-19 02:03:37  Neveronline (戰國)

  那山那人
  □ 谢宏祥 袁东洪
  
  --------------------------------------------------------------------------------
   《那山那人那狗》作为一部正面反映山乡邮递员生活的电影,以散文诗般的清新画面抒写出浓浓的人情美。据称这部电影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达数亿日元,可见越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越渴望淳朴、单纯的人际关系。《那山那人那狗》是在湖南绥宁县拍摄的,乡邮员李明德的经历为影片的主创人员提供了素材。
   1998年6月的一天,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霍见起到绥宁县委宣传部找到笔者,告知了《那山那人那狗》即将在绥宁开拍的情况,请我们绥宁支持。几天以后,滕汝骏等主要演员陆续到达。一天下午,霍导演邀笔者一同去探看拍摄外景地,我们便来到枫香乡。当面包车驶到一条小河边,一个乡邮员身挎邮政包正要涉水过河,霍导演忙叫车子停了下来,把那个乡邮员喊住。乡邮员返回来,我们招呼他一起在溪边的草地上盘腿而坐,请他介绍一些乡邮员的情况。“我叫李明德,1993年担任乡邮员,担负着枫香片12个村的邮件投递工作。”乡邮员开门见山地言。
   霍导演真诚地说:“你们乡邮员好辛苦啊!”
   李明德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几年来的故事——
   在我们山区,由于山高坡陡,村民居住分散,送邮件是很辛苦的,一天下 来,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有一阵我曾经想走“捷径”,把信放到学校,请学生放学回家时顺便帮我送。有一天,当我把分发的信交给安阳村的一个学生时,发现他的书包里还有三四封信和汇款单。我一看,全都是居住在海拔700多米高处的一个村民的。我看到信,心里狠狠地骂自己,为自己的失职而痛恨自己。这天,我爬上了安阳山,将几封迟到的信和汇款单送给收件人。当我推开主人的家门,有个50多岁的汉子躺在床上,看见我来了,眼里噙着泪花,嘴里不住地叫:我的信……原来,这个汉子前几月死了妻子,儿子去沿海地区打工。不久前,汉子上山打柴,摔了一跤,把腰和腿摔伤了,现在还动弹不得躺在床上,他盼儿子的信,盼儿子寄钱回家治伤,真是望眼欲穿啊。我到厨房看了一下,油罐空了,盐没有了……看到这些,我眼直发酸。为了减轻我的内疚,我要他在汇款单上签了字,几天后,为这个汉子从邮局代领了钱,买了两斤油、两斤盐……打成一个包,爬上安阳山。这天,我打开了他的谷仓挑了一担谷子打成米。从此,我再也没有偷懒,而且多了一个心眼:现在强壮劳力外出打工,家里剩下的孤寡老人生活很不方便,我就帮这些人从城里带来他们需要的物品。时间长了,我和山里人结成了朋友,碰上他们请客喝酒,硬拉我喝一盅,山里人淳朴的感情让我感动。
   李明德还有许多的事要介绍,但天已经黑下来了,我们忙截住了他的话题说:“明德,今天就谈到这里,有时间再来采访你。”霍导演也表示认可,但霍导演一接手拍戏,两个月时间紧紧张张的,把再采访李明德的事忘记得干干净净。
   前几天,北京有个编辑要我写一篇乡邮员的通讯,我便找到绥宁县邮政局的田长生局长。我开门见山地问:“李明德以前我们采访过,不知近几年他的工作怎么样?”
   田长生如数家珍一样滔滔不绝地说开了:“李明德是我局乡邮员公认的典型,1994年报刊流转额仅1.2万元,2001年达到17万多元,他在安阳山、在坡两个村将《湖南科技报》连续5年投送到户,这两个村的流转额就达4万多元……”
  

2003-11-19 09:53:06  闪白 (北京)

  辛苦
  

2003-11-19 11:47:46  范坡坡 (北京东城)

  知道吗?
  《那山那人那狗》是我们电影学系专业考试时的考题——而且恰好是在标放放的——记得当时好像坐第五排……
  好激动——一定要再体会一下那种感觉!
  

2003-11-19 13:13:33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寻求卖点!!
  

2003-11-19 20:57:22  房囚 (北京海淀)

  霍建起来就是
  

2003-11-20 09:21:58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下面引用由fanpopo2003/11/19 11:47am 发表的内容:
  知道吗?
  《那山那人那狗》是我们电影学系专业考试时的考题——而且恰好是在标放放的——记得当时好像坐第五排……
  好激动——一定要再体会一下那种感觉!
  [/quote]
  怀旧了啊!!
  

2003-11-20 09:25:48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下面引用由房囚2003/11/19 08:57pm 发表的内容:
  霍建起来就是
  [/quote]
  霍建起??他是什么卖点??房囚,,看来你真的不是做运营的!!你怎么还是想着自己的感受啊!!你怎么就不想想广大的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呢??他们知道霍建起是谁吗??霍建起真的有这么大的名气吗??要不是前一段时间在现象论坛上看到他的《暖》获奖的消息我真的不知道他是谁!!而获奖就是卖点吗??恐怕大家都知道不是的吧??我那么多次与你畅谈怎么一点作用都没有呢??郁闷!!
  

2003-11-21 11:24:36  若曦 (北京朝阳)

  你直接把卖点说出来不就行了,还要卖关子!:(
  

2003-11-21 11:27:57  elvita (北京)

  同意小鱼的观点,我们只有将票房抬高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运营中,这才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其中的很多人是很喜欢电影艺术,但是有时候要做到商业和艺术的兼顾谈何容易,现在参加我们放映活动的学生居多,不得不承认的是其中有一些人的欣赏水准颇高,但是能持续对电影报以热忱并付出财力的人恐怕不是太多,看看我周围的朋友看的一些片子也都是流行的大片和恐怖片,那些其他的慢节奏的他们不太能接受,其实他们才是电影最大的消费群体.再看电影院的票价基本上都是30以上,如果要做到高票房重要的在于片子的选择,我的感觉是去电影院看就一定要找视觉效果好的电影看,虽然我平常对这些都不感冒,不过也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对得起我所付出的,就更不要说有钱人的欣赏水准了,所以在电影的选材上要花一点功夫,大家其实只认片子不认导演的!人们所能知道的片子也就是跟着主流媒体的宣传走!
  

2005-03-15 14:02:53  alionsanjay

  不插你们任何一句话
  我只知道
  我喜欢这部片
  我在网上整整找了一个月
  昨天终于下到了
  两年前看过
  当时看得哭过
  之后一直想重温。。
  楼主你也喜欢吧
  同志!
  偶QQ:34852637
  

2005-03-20 16:07:37  莫邪 (北京)

  这片子在日本会受到如此的欢迎,是因为日本的生活节奏比较与这片子相符合。霍导的片子比较平缓,适合那样的环境。
  导演导片子,是为观众导,而不是为自己导。
  这话大家都知道,可是真正去做时,却又都忘记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