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am——意思是说,这是个非正式出版物?
达摩流浪者,印刷好了!subjam出版!!
2003-05-01 17:43:14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2003-08-18 01:23:33 JXO (北京宣武)
on the road has been read a lot of times
I have a map of America
Jack & Beat King
I have a map of America
Jack & Beat King
达摩流浪者
零售20元,
dakou.com
dakoudai@263.net
目录
前言 文楚安
达摩流浪者
附录一 我眼中的杰克·克鲁雅克 王兮兮
附录二 妈妈,一起飞吧,妈妈,一起摇滚吧 舌头
附录三 在路上 痛苦的信仰
附录四 姿势只有一个 杨海崧
附录五 可以讲的和不可以讲的 高晓涛
附录六 千万不要对蜜蜂大吼大叫 陈芳
附录七 把春天怀在心里 苌苌
附录八 30条写作理念 杰克·克鲁亚克
上路(编后记) 颜峻
The Dharma Bums
达摩流浪者
杰克·凯鲁亚克
Jack Jerouac/著
梁永安/译
编号:Sub Jam B-007
图片:jack kerouac, new york, 1959, by fred w mcdarrah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杰克·克鲁亚克
作者:杰克·凯鲁亚克
译者:梁永安
繁体字中文版出版者: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一刷:2001年5月
版权:Jack Kerouac,1958
版权更新:Stella kerouac and Jan Kerouac,1986
繁体字中文版版权: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
简体字中文版样书根据繁体字中文版重新校对、排版,仅供学术研究、市场调查之用途。
编辑:颜峻
植字:未来社
校对:尹丽川、乔颖、颜峻
封面设计/内文排版:乔颖
制作:Sub Jam·铁托工作室
制作时间:2003年5月
“在火车上,看到福柯的话:“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后来这个没有被汽车撞死的法国人,被爱滋病弄死了,有分析说,他可能是在加利福尼亚的同性恋虐恋俱乐部染病的。人们从来不觉得福柯过着危险的生活,因为他是个哲学家,著作等身,没空生活;就连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也因为远在海外而无缘上街。但福柯一死,才提醒了人们,要不是忙于危险的思想,这老头的生活,恐怕不会比萨德或格瓦拉更安稳。是的,那是一种危险,他所有的敌人,都能够指出其中不可实现、不可操作的漏洞,因为狂想和理想,已经让思想越过文明的边界,在不可见的现实中渗透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决定,先由我印200本,作为送给朋友和Sub Jam工作室的合作伙伴的礼物--所谓“内部交流,仅供研究”--同时也作为征求评论的样书。然后由老文联系版权、重新翻译,我来找出版社让它重见天日。商量好之后,我开始等待他的前言。等了很久。其间这本书又经过了很多人的手,我陆续找来了现在附录里的歌词和随笔。两首歌词并不是专门为本书而作,选进来,仅仅因为这两首歌可以激励或安慰在路上的人;而王兮兮的那篇《我眼中的克鲁亚克》,则是她自己贴到网上去的,这位美国出生的中国女孩、地下文化网站的游魂,写过非常犀利的、跟文化研究有关的即兴文字。杨海崧,PK14的主唱,诗人,他长得像极了克鲁亚克,也因为深受Beats影响而被学校里的机器人攻击。苌苌,她离开外企,带着这本书去了法国,她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我知道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迷惘和信心而再会。还有高晓涛和陈芳,两个罕见的干净的人,晓涛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谦和的大胡子,和陈芳一起过着宁静快乐的生活。”
克鲁亚克的小说《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只有两百多页,情节不复杂,故事大都发生在美国西海岸,讲的是1955年“两个热情洋溢的青年寻求真理亦及禅理念的故事:他们纵情于马拉松式的豪饮较量、诗歌论朗诵集会,也在旧金山的波西米亚圈子中体验yabyum(印度-西藏佛教密宗中的男女欢喜佛作爱)的乐趣,继而攀登高山在华盛顿州的孤寂峰顶守夜……克鲁亚克宽广的胸怀、幽默感以及对生活的激情在《达摩流浪者》表露无遗。”【2】。1986年企鹅出版社版本封面和封底都是几幅美国西海岸巍峨的山峰黑白照片,积雪在阳光下闪烁;山峰的孤寂然而深邃连同天空阳光的纯洁明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作为精神象征和符号,它们很容易同崇尚自然、追求精神的终极价值的佛禅之道联系起来。话说回来,小说虽然情节简单(这是带有传记性质的克鲁亚克的几乎所有小说的一个特点),但却很耐读,对于读者来说吸引他们的不是自然风光的描述,而是随处可见的佛教禅宗术语,特别是两个主人公亲身体验佛教禅宗理后的诸多感悟;其时代背景虽然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但是,始于当时被称为“嬉普士”(hipster)的BG,而由60年代反文化(counter-culture),亦及反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嬉皮士(hippy)所发扬,并被美国及西方一代代青年效法的“背包革命”的内涵对已经不必再恐惧“西风”的当今中国青年看来仍然非常丰富。如果说克鲁亚克的《在路上》的主人公们在二战后经济繁荣可政治压抑思想沉闷的氛围下,用“在路上”的生活方式表明他们对当时在中产阶级体面阶层中已根深蒂固的“美国梦”的厌恶,BG“新意识”已开始萌芽,那么在《达摩流浪者》中,这种“新意识”--无论是内容和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鲜明。令西方读者惊异(当然我们也不例外)的是,佛教禅宗甚至赋予BG新意识以新的阐释--众所周知,这便是如克鲁亚克所说,Beat其实是指“beatitude”(源于基督教天堂的神圣和佛家的身心最终超度的至极至乐状态)。阅读《达摩流浪者》除了上面提到的认识,还可以让我们明白为何这本薄薄的小说“开拓了个人生活的一个新领域,并由此引发了(如小说中的)漂泊的禅疯子所预言的‘背包革命’”【3】以及“背包革命”(rucksack revolution)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