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相关报道)《新电影》: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
2002-11-14 03:36:55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这个贴子最后由neveronline在 2002/11/14 02:12pm 编辑]
《新电影》2002年10月第8期第80页
上星期我们几个同事应"现象工作室"之邀一起去国图看了管虎的新作《西施眼》,那天人挺多,影片放映过程中气氛也十分不错,《西施眼》采用了分段式结构,在同一时间的水产线上平行并且时有交叉地叙述了16岁的阿西、26岁的施老师、36岁的莲纹三个江南女人的故事。
《西施眼》
导演:管虎
[剧情] 诸暨是个旅游业十分繁荣的风景区,阿西是个卖茶叶的小姑娘,整天梦想着去上海打工,好不容易存够了钱即将成行的时候,她的恋人小苗却扔下阿西自己去了上海;在中学教语文的施老师,班里来了个上海学生,行为举止令她十分头疼,却也在不经意中影响了她;莲纹是步入中年的她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危机
[隐喻] 片中暗含了十分多的隐喻,导演运用巧妙的手法融合在剧情中一带而过,但在三个女主角的身上你可以找到许多看似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东西。
<水> 影片一开场就是阿西在湍急的溪边洗脸,镜头从水里拍过去,自然的溪水欢快奔流、充满活力;在以施老师为主的故事里则是她躺在浴缸里洗澡;莲纹则是在一个小小的脸盆里洗去脸上的妆粉,水的容量和空间一个比一个小。江南女人可以说是"水"作的女人,水象征了生活的空间和生命的活力,水在这里不同形式的表现对这三个女人的而言,意味着改变生活的可能在大幅度下降,生命的活力也在不断地丧失。
<上海> 它在影片中其实也充当了一定的角色,是阿西心向往之的地方,她努力赚钱的动力。对于施老师,上海具有更实在的冲击力,上海学生的眼光改变了她的审美,上海学生会用她不会的电脑,挑战了她作为老师的权威性,上海学生甚至能找到她大学时代的恋人,触及到她不愿正视的内心世界。这一切都令她十分惶惑但是上海并不能真的改变她什么,她还是要跟旅游局工作的男友结婚她平凡的生活仍然在这里,这是这几个女人真正的无力之处。
<围巾> 是另一处重要的暗示。阿西的小白丝巾象征了小女孩纯洁无暇的梦想,但被无情地吹落在山谷里;施老师的火红色围巾代表了她这个阶段女人的激情,但她的围巾却始终紧紧地箍在身上,她一直在不自觉中束缚自己,象征了她的激情、欲望并不能完全的释放而莲纹的黑色围巾则给人激情过后无奈的苍凉感, 而且还不小心被撕坏了,更是无情地揭露出梦想的最终破灭。
这些隐喻赋予影片细腻的感触和丰富的内涵,《西施眼》的主题通过共同的隐喻昭然若揭、呼之欲出,只是过多的凸显在某些地方稍显刻意。
[评论] 从总体上来说《西施眼》的表述是成功的,影片的条理十分清晰,节奏不疾不缓,导演显示出把握分寸十分恰当的能力,并且基本上做到了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关注和表达三个普通女人的生活状态。影片的色彩基调葱翠湿润,正是诸暨这个地方的特色,看着十分赏心悦目。至少笔者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影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不能不提的是本片的结构,它不仅仅是生硬的分段,而是置这三个女人于同一时空环境,让她们在彼此的生活里若隐若现,显示出一种彼此联系但其实互不影响。真正使她们的命运相似的是整个的大环境,就像莲纹的那句话"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西施其实代表了女人对自我生命展现的追求和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这是长久形成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的观念,这种不一致是这三个女人殊途同归的悲哀。但人物在各个段落之间的穿插略显频繁,如果剪接能够更为利落、一笔划过会更具冲击力。还有一点,管虎先前的作品,力图提练出生活状貌的原汁原味来,传述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北京,草根阶层的哀乐荣辱。而江南烟雨,在这个来自北方的青年眼里,更多的只是一种环境的移位。而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它所特有的灵秀和幽怨,不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游客所能信笔勾描出来的。这跟诚意无关,是由更深刻的感同身受和更纯粹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
《西施眼》的具体上映时间尚未确定,它显然不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它的生活气息还是比较浓烈,建议在江、浙、沪地区好好做一下发行,也许能引起这些地区观众对自身生活观照的兴趣。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2-11-14 13:44:03
无脚的飞鸟
有好电影就尽量多安排几次好不好啊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的轨迹
rtvPgiHsWCeJ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新电影》2002年10月第8期第80页
上星期我们几个同事应"现象工作室"之邀一起去国图看了管虎的新作《西施眼》,那天人挺多,影片放映过程中气氛也十分不错,《西施眼》采用了分段式结构,在同一时间的水产线上平行并且时有交叉地叙述了16岁的阿西、26岁的施老师、36岁的莲纹三个江南女人的故事。
《西施眼》
导演:管虎
[剧情] 诸暨是个旅游业十分繁荣的风景区,阿西是个卖茶叶的小姑娘,整天梦想着去上海打工,好不容易存够了钱即将成行的时候,她的恋人小苗却扔下阿西自己去了上海;在中学教语文的施老师,班里来了个上海学生,行为举止令她十分头疼,却也在不经意中影响了她;莲纹是步入中年的她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危机
[隐喻] 片中暗含了十分多的隐喻,导演运用巧妙的手法融合在剧情中一带而过,但在三个女主角的身上你可以找到许多看似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东西。
<水> 影片一开场就是阿西在湍急的溪边洗脸,镜头从水里拍过去,自然的溪水欢快奔流、充满活力;在以施老师为主的故事里则是她躺在浴缸里洗澡;莲纹则是在一个小小的脸盆里洗去脸上的妆粉,水的容量和空间一个比一个小。江南女人可以说是"水"作的女人,水象征了生活的空间和生命的活力,水在这里不同形式的表现对这三个女人的而言,意味着改变生活的可能在大幅度下降,生命的活力也在不断地丧失。
<上海> 它在影片中其实也充当了一定的角色,是阿西心向往之的地方,她努力赚钱的动力。对于施老师,上海具有更实在的冲击力,上海学生的眼光改变了她的审美,上海学生会用她不会的电脑,挑战了她作为老师的权威性,上海学生甚至能找到她大学时代的恋人,触及到她不愿正视的内心世界。这一切都令她十分惶惑但是上海并不能真的改变她什么,她还是要跟旅游局工作的男友结婚她平凡的生活仍然在这里,这是这几个女人真正的无力之处。
<围巾> 是另一处重要的暗示。阿西的小白丝巾象征了小女孩纯洁无暇的梦想,但被无情地吹落在山谷里;施老师的火红色围巾代表了她这个阶段女人的激情,但她的围巾却始终紧紧地箍在身上,她一直在不自觉中束缚自己,象征了她的激情、欲望并不能完全的释放而莲纹的黑色围巾则给人激情过后无奈的苍凉感, 而且还不小心被撕坏了,更是无情地揭露出梦想的最终破灭。
这些隐喻赋予影片细腻的感触和丰富的内涵,《西施眼》的主题通过共同的隐喻昭然若揭、呼之欲出,只是过多的凸显在某些地方稍显刻意。
[评论] 从总体上来说《西施眼》的表述是成功的,影片的条理十分清晰,节奏不疾不缓,导演显示出把握分寸十分恰当的能力,并且基本上做到了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关注和表达三个普通女人的生活状态。影片的色彩基调葱翠湿润,正是诸暨这个地方的特色,看着十分赏心悦目。至少笔者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影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不能不提的是本片的结构,它不仅仅是生硬的分段,而是置这三个女人于同一时空环境,让她们在彼此的生活里若隐若现,显示出一种彼此联系但其实互不影响。真正使她们的命运相似的是整个的大环境,就像莲纹的那句话"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西施其实代表了女人对自我生命展现的追求和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这是长久形成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的观念,这种不一致是这三个女人殊途同归的悲哀。但人物在各个段落之间的穿插略显频繁,如果剪接能够更为利落、一笔划过会更具冲击力。还有一点,管虎先前的作品,力图提练出生活状貌的原汁原味来,传述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北京,草根阶层的哀乐荣辱。而江南烟雨,在这个来自北方的青年眼里,更多的只是一种环境的移位。而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它所特有的灵秀和幽怨,不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游客所能信笔勾描出来的。这跟诚意无关,是由更深刻的感同身受和更纯粹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
《西施眼》的具体上映时间尚未确定,它显然不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它的生活气息还是比较浓烈,建议在江、浙、沪地区好好做一下发行,也许能引起这些地区观众对自身生活观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