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故事片《今年夏天》

2002-11-08 13:59:06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2001三联生活周刊
   
   每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都有一部电影被评为“惊喜推荐”影片,要等到正式公映的前一天观众才能知道片名。9月3日,今年的“惊喜推荐”谜底在意大利的报纸上公布,文章的题目是“惊喜来自中国”——被推荐的影片是李玉执导的《今年夏天》。影片还获得了艾尔
  维拉.娜塔丽奖,上一次拿到这个奖的中国电影是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今年夏天》讲述了一个人在一个夏天里的故事。小群一人在北京生活,她的职业是在公园里养大象。虽然平日里不善言谈,但她很爱跟大象说话。小群认识了卖衣服的小玲,小玲总是懒洋洋的,却有股子说不清楚的魅力。小群母亲为自己30来岁的女儿担心,不断安排她去相亲。小群前前后后共见了5拨人。最后她告诉母亲自己喜欢的是女人。小群的前女朋友军军杀了继父投奔到她这里。小群不得不一人面对诸多问题……
   《今年夏天》是李玉拍摄的第一部,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女同性恋生活为题材的故事片。无论人们对同性恋这一群体持什么态度,都必须承认其边缘性和特殊性。涉及边缘性群体的电影很容易有景观化、甚至揭秘倾向。通常电影中的同性恋形象会非常与众不同,比如男同性恋者被塑造得异常女气,而且同性恋者往往被限定在某些小圈子当中。总之导演会强化他们的特别之处。《今年夏天》却没有给人这样的感觉,因为李玉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塑造和生活状态的表现上,该片毋宁是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记录。影片一开始的几个镜头就确立了它的基调:小群从桥上走下来,穿过一个广场似的场地,场地里有几个人在打台球,大喇叭里播放着流行歌曲。开放的空间,对日常生活的再现都预示着导演的重点不在单谈某种性别倾向上。小群跟母亲谈起自己的生活是也再三强调:“我只是想要一个爱人,只不过这个人是个女人而已。”
   李玉在拍《今年夏天》之前拍过记录片,她把记录片的风格带到故事片中。全片几乎找不到特写镜头,摄影机安稳地站在一定距离外记录下镜头前发生的一切。这部片子在国外放映时被认为具有“新现实主义”特征,忠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它没有告诉观众军军被警察抓走后结局如何,也没有说明犯包庇罪的小群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在小群母亲婚礼上的一片欢快声中,字幕出现,影片结束。这样的结尾似乎在说:无论如何,生活的喜剧和悲剧总还要继续下去。
   全片中所有的角色均由非职业演员出演,小群扮演者潘怡是一位平面设计师,饰演小玲的石头是位画家。这一方面是因为资金上的紧张,另一方面可能仍然是为了保持记录风格。非职业演员的使用要求导演有敏锐的眼光,找出演员与角色的共同点。潘怡的外貌及个人气质都很贴近寡言、承担了很多心事的小群。影片中的喜剧色彩来自小群的母亲,如果不是字幕上的提示,观众很难把这位演员与“业余”二字联系起来,她操一口山东话,表演流畅,滑稽而不夸张。为了拍下演员最自然的反应,在两场关键的对话中,李玉都没有告诉跟潘怡演对手戏的演员对话的内容。当这两位演员听到小群说她喜欢的是女人时,他们吃惊的样子绝对不是排练后所能表演出来的。但这样做的缺憾是演员由于吃惊不知说什么好,他们的言语不免显得过于罗嗦。如果说影片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小群的心理活动表现得不够充分,而且显得粗糙简陋,个别地方剪接不流畅,演员表演略生硬了点。
   李玉自认为不是一名女性主义者,没想通过《今年夏天》表达什么观点。对她来说,拍这样一部女同性恋电影和拍别的电影没有什么不同,小群这个角色换一个性别影片依然能够成立。但女性的性别优势使得她更能理解和表现女性心理。导演克制的态度让人觉得生活格外真实。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的轨迹

rtvPgiHsWCeJ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