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莺歌燕舞-《红磨坊》音乐里的台前幕后
2004-07-29 04:30:22 来自:
木匠
令全世界的观众为之惊喜,为之赞叹的音乐剧电影《红磨坊》其音乐制作是怎样诞生的呢!
影片《红磨坊》的导演Baz Luhrmann是澳大利亚人,所以大部分影片制作工作都是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福克斯制片厂完成的,而后期制作则先后在伦敦和洛杉矶两地进行
来自英国的制片人Marius DeVries是影片的音乐指导。而音乐编辑主任Simon Leadley把导演那些几乎不可实现甚至反复无常的想法付诸现实。更重要的是,他的参与使影片中大量风格迥异的音乐素材能够有机流畅地融合在一起。还有Andy Bradfield(混音师)等为幕后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如今的非线性编辑技术非常灵活,给艺术创作上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影片中有大约21段重要的音乐场景,基本上都是对一些经典歌曲作了戏剧性处理后的版本。作为整部电影基调的这21段音乐,在制作期间从来都没有完全定型过,随着制作的进行,他们总是不断被修改,直至最后一分钟。所以这是这部电影制作中工作量最繁重的部分。
在技术方面,MariusDeVries决定建造两个流动录音棚以在整个影片制作过程中使用。他把Pro Tools, Logic, Akai, Avalon等设备经过一番精简,另外加上几个优质的话筒和合成器(Roland JV2080、 NorLead和 Kurzweil K2600),然后全部打包装箱。同样的设备一共准备了两套,其中一套放在Baz在悉尼的家里,另外一套则放在了福克斯制片厂。
拍摄现场
在影片拍摄期间就把音乐制作完成是很重要的。从一开始就不断写出音乐片段的初稿,用这些音乐来为拍摄作准备,并在拍摄现场对音乐素材进行编辑。
在拍摄现场,用Pro Tools来放音,把现场的声音录到Pro Tools里面,所以Pro Tools成了现场声音的中枢。 同时使用无线话筒拾音,所以还要考虑返送问题,毕竟现场的演员需要听到音乐才行。所以干的活既像是电影录音又像是现场特约演奏。
为了呼应剧情的戏剧性变化,有时必须在现场改变场景音乐的结构。有时甚至要做现场的多轨Pro Tools编辑,有时很可能是因为开始录好的唱段过于紧凑了,无法在这么短的间隙里体现出戏剧的张力,于是就在拍摄现场找到那段唱段,把时间拉长,或者进行其他必要的编辑,给演员留出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为了保持一种生活气息和表演感觉,在戏剧、舞蹈和音乐需要之间经常会有对白。当然事情也并不总是那样,有时,放弃了预先录好的段落,架起一只话筒,现场弹奏钢琴。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把现场演奏的内容贴回到改编的乐曲当中。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制作一个长度为12分钟的影片精华版,这基本上是整部电影的浓缩,而这也成为检查影片最终效果的最好参考。为这段精华版作声音的后期制作并与音乐合成在一起,这也是完成影片的第一步,对于怎样配合画面的剪辑进行音乐编辑会有更全面的理解。
制作人员在英国伦敦的带有Encore自动化系统的AMS-Neve VRP上录了很多大型乐团的演奏。在去伦敦之前,他们还在澳大利亚请墨尔本交响乐团录过音,还有一些段落是在悉尼的301录音棚录制的。录好了这些素材后,再把用Sony 3348磁带录制的交响乐录音拿到洛杉矶的福克斯片厂,在那里进行音乐的最后混录。
尽管AMS Neve DFC调音台并不适合此项工作(说到底那是专门为电影混录设计的),但就《红磨坊》来说,用这个调音台效果还不错。这不是制作一张唱片专辑。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一部音乐片中,要使混录出来的音取得所需的效果,最终用了大量的周边设备才完成了这项工作。
制作过程中,需要把所有音乐素材以5.1格式混录回到Pro Tools当中,要是没有Pro Tools的话,恐怕根本就没法完成这部电影。对于要进行5.1混合的每一段音乐或者歌曲,都得根据其主要的适配器,把它们拆成好几大块,要用到5.1声道的鼓,5.1声道的键盘乐器、5.1声道的人声、5.1声道的背景声等等。再把所有这些5.1全部打开的时候,就会得到整首歌曲的环绕声版本。因此,每一首歌都是由许多5.1的素材组成的,有些音乐段落甚至包含有200多条声迹。
配音室的每个人都有一套Pro Tools系统用来向工作台馈送信号,这些信号都被缩混到DD8 Akai数字同步还音机中。这样,音乐被缩混到一台8声轨的Akai数字同步还音机中而对白则被缩混到另一台,以此类推。这样,在母版制作中,就可以进行最后的混合,并对元素作上下调整,这样就制作出了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效果。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红磨坊》,那就去最大最好的影院欣赏它的壮观场面以及声音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4-07-30 10:37:19
孤独的女人
豪华不是电影的标准.....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制片论坛
影片《红磨坊》的导演Baz Luhrmann是澳大利亚人,所以大部分影片制作工作都是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福克斯制片厂完成的,而后期制作则先后在伦敦和洛杉矶两地进行
来自英国的制片人Marius DeVries是影片的音乐指导。而音乐编辑主任Simon Leadley把导演那些几乎不可实现甚至反复无常的想法付诸现实。更重要的是,他的参与使影片中大量风格迥异的音乐素材能够有机流畅地融合在一起。还有Andy Bradfield(混音师)等为幕后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如今的非线性编辑技术非常灵活,给艺术创作上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影片中有大约21段重要的音乐场景,基本上都是对一些经典歌曲作了戏剧性处理后的版本。作为整部电影基调的这21段音乐,在制作期间从来都没有完全定型过,随着制作的进行,他们总是不断被修改,直至最后一分钟。所以这是这部电影制作中工作量最繁重的部分。
在技术方面,MariusDeVries决定建造两个流动录音棚以在整个影片制作过程中使用。他把Pro Tools, Logic, Akai, Avalon等设备经过一番精简,另外加上几个优质的话筒和合成器(Roland JV2080、 NorLead和 Kurzweil K2600),然后全部打包装箱。同样的设备一共准备了两套,其中一套放在Baz在悉尼的家里,另外一套则放在了福克斯制片厂。
拍摄现场
在影片拍摄期间就把音乐制作完成是很重要的。从一开始就不断写出音乐片段的初稿,用这些音乐来为拍摄作准备,并在拍摄现场对音乐素材进行编辑。
在拍摄现场,用Pro Tools来放音,把现场的声音录到Pro Tools里面,所以Pro Tools成了现场声音的中枢。 同时使用无线话筒拾音,所以还要考虑返送问题,毕竟现场的演员需要听到音乐才行。所以干的活既像是电影录音又像是现场特约演奏。
为了呼应剧情的戏剧性变化,有时必须在现场改变场景音乐的结构。有时甚至要做现场的多轨Pro Tools编辑,有时很可能是因为开始录好的唱段过于紧凑了,无法在这么短的间隙里体现出戏剧的张力,于是就在拍摄现场找到那段唱段,把时间拉长,或者进行其他必要的编辑,给演员留出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为了保持一种生活气息和表演感觉,在戏剧、舞蹈和音乐需要之间经常会有对白。当然事情也并不总是那样,有时,放弃了预先录好的段落,架起一只话筒,现场弹奏钢琴。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把现场演奏的内容贴回到改编的乐曲当中。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制作一个长度为12分钟的影片精华版,这基本上是整部电影的浓缩,而这也成为检查影片最终效果的最好参考。为这段精华版作声音的后期制作并与音乐合成在一起,这也是完成影片的第一步,对于怎样配合画面的剪辑进行音乐编辑会有更全面的理解。
制作人员在英国伦敦的带有Encore自动化系统的AMS-Neve VRP上录了很多大型乐团的演奏。在去伦敦之前,他们还在澳大利亚请墨尔本交响乐团录过音,还有一些段落是在悉尼的301录音棚录制的。录好了这些素材后,再把用Sony 3348磁带录制的交响乐录音拿到洛杉矶的福克斯片厂,在那里进行音乐的最后混录。
尽管AMS Neve DFC调音台并不适合此项工作(说到底那是专门为电影混录设计的),但就《红磨坊》来说,用这个调音台效果还不错。这不是制作一张唱片专辑。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一部音乐片中,要使混录出来的音取得所需的效果,最终用了大量的周边设备才完成了这项工作。
制作过程中,需要把所有音乐素材以5.1格式混录回到Pro Tools当中,要是没有Pro Tools的话,恐怕根本就没法完成这部电影。对于要进行5.1混合的每一段音乐或者歌曲,都得根据其主要的适配器,把它们拆成好几大块,要用到5.1声道的鼓,5.1声道的键盘乐器、5.1声道的人声、5.1声道的背景声等等。再把所有这些5.1全部打开的时候,就会得到整首歌曲的环绕声版本。因此,每一首歌都是由许多5.1的素材组成的,有些音乐段落甚至包含有200多条声迹。
配音室的每个人都有一套Pro Tools系统用来向工作台馈送信号,这些信号都被缩混到DD8 Akai数字同步还音机中。这样,音乐被缩混到一台8声轨的Akai数字同步还音机中而对白则被缩混到另一台,以此类推。这样,在母版制作中,就可以进行最后的混合,并对元素作上下调整,这样就制作出了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效果。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红磨坊》,那就去最大最好的影院欣赏它的壮观场面以及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