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呀。
睁开你的“猪”眼看看,我这样的戏是垃圾吗?答"老猪"
2006-06-17 20:55:15 学林 (山东济南)
2006-06-18 22:50:51 将错就错
51show 上政治课我没有兴趣,这里也不是讲意识形态的课堂。
道德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全世界衡量一个社会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准,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但基本的衡量标准全世界都是一致的。
道德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全世界衡量一个社会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准,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但基本的衡量标准全世界都是一致的。
2006-06-19 01:57:52 老猪 (暫住中國)
你以为拉上一个政治玩意我就不敢说这个玩意的名字就是垃圾?
实际上,我所说的垃圾,80%就是指这些浪费资金的玩意。少拿政治来当大帽子。别以为中国人民就吃这一套。挂上个大帽子就到处招摇撞骗。纳税人的钱不是你说乱糟蹋就糟蹋的。
你还真有种,以为这叫艺术了。
告诉你,以后要谈艺术,多学点其他的,别把列宁和毛的那几句话抬出来就以为什么。那种叫什么玩意?我告诉你,就在我大学时就对这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你的无知就不要在这里继续丢人现眼了。
我原来以为你是故意骗人,现在看来你的脑袋真的就是白痴。算是我误解你了。
实际上,我所说的垃圾,80%就是指这些浪费资金的玩意。少拿政治来当大帽子。别以为中国人民就吃这一套。挂上个大帽子就到处招摇撞骗。纳税人的钱不是你说乱糟蹋就糟蹋的。
你还真有种,以为这叫艺术了。
告诉你,以后要谈艺术,多学点其他的,别把列宁和毛的那几句话抬出来就以为什么。那种叫什么玩意?我告诉你,就在我大学时就对这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你的无知就不要在这里继续丢人现眼了。
我原来以为你是故意骗人,现在看来你的脑袋真的就是白痴。算是我误解你了。
2006-06-19 04:59:15 将错就错
“猪”(依然这样简称)的回帖
你以为拉上一个政治玩意我就不敢说这个玩意的名字就是垃圾?
实际上,我所说的垃圾,80%就是指这些浪费资金的玩意。少拿政治来当大帽子。别以为中国人民就吃这一套。挂上个大帽子就到处招摇撞骗。纳税人的钱不是你说乱糟蹋就糟蹋的。
你还真有种,以为这叫艺术了。
告诉你,以后要谈艺术,多学点其他的,别把列宁和毛的那几句话抬出来就以为什么。那种叫什么玩意?我告诉你,就在我大学时就对这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你的无知就不要在这里继续丢人现眼了。
我原来以为你是故意骗人,现在看来你的脑袋真的就是白痴。算是我误解你了。
————————————————————————————————————
呵呵,看了更感可笑了。
我不知道“猪”(依然这样简称)上的什么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对哪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
不知道他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还在用这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
对“猪”(依然这样简称)的帖子别的就不多说了,只看成是他自己的一个观点吧。
但“猪”(依然这样简称)说的“要谈艺术,多学点其他的”我很赞同。艺术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尤其是影视),那我就说说我其它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没有标榜的意思),看看我这个“白痴”在“猪”(依然这样简称)眼里是不是能够来谈艺术。
说实话,80年代初,一开始我真不是学艺术的,在军工企业就是一名普通工人(钳工),后做总装工人(飞行仪表)。在工厂期间学习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电工基础》《热处理原理》等达到二级工(当时的工资级别),工资为41.93元。
为什么后来学了电影呢?是为了爱情。因为女友家希望找个大学生,为此,通过父亲的关系考进了学院。当时就是为了爱情去读书,拿个文凭而已,根本就没有想过当什么艺术家。只是换了个工种而已,现在说起来很好笑。
好,接着说。毕业去了深圳电视台5年后调回京,进入央视工作。
90年还是父亲的关系得到公费留学机会,去前苏联学习电影摄影,并逗留欧洲学习考察……
93年底回国到当时的广电部工作(期间拍摄作品就不说了),后援藏工作两年。
由于自己从事了这个行业当然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以便用于创作上的工作。先后通过函授教育,夜大教育(根据当时工作时间)学习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法》《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及目前正在研读的《哲学》。
不知我这些“其它”知识在“猪”(依然这样简称)看来是不是能够算。
在此,我这个“无知”的“白痴”真诚的邀请“猪”(依然这样简称)点评,本人将在“猪”(依然这样简称)的“积极热情指导下”,继续努力学习好其它知识。
谢谢!再次谢谢“猪”(依然这样简称)“点评和指导”。
鞠躬!
你以为拉上一个政治玩意我就不敢说这个玩意的名字就是垃圾?
实际上,我所说的垃圾,80%就是指这些浪费资金的玩意。少拿政治来当大帽子。别以为中国人民就吃这一套。挂上个大帽子就到处招摇撞骗。纳税人的钱不是你说乱糟蹋就糟蹋的。
你还真有种,以为这叫艺术了。
告诉你,以后要谈艺术,多学点其他的,别把列宁和毛的那几句话抬出来就以为什么。那种叫什么玩意?我告诉你,就在我大学时就对这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你的无知就不要在这里继续丢人现眼了。
我原来以为你是故意骗人,现在看来你的脑袋真的就是白痴。算是我误解你了。
————————————————————————————————————
呵呵,看了更感可笑了。
我不知道“猪”(依然这样简称)上的什么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对哪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
不知道他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还在用这些“所谓的理论了解透彻以及失望透顶。”?
对“猪”(依然这样简称)的帖子别的就不多说了,只看成是他自己的一个观点吧。
但“猪”(依然这样简称)说的“要谈艺术,多学点其他的”我很赞同。艺术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尤其是影视),那我就说说我其它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没有标榜的意思),看看我这个“白痴”在“猪”(依然这样简称)眼里是不是能够来谈艺术。
说实话,80年代初,一开始我真不是学艺术的,在军工企业就是一名普通工人(钳工),后做总装工人(飞行仪表)。在工厂期间学习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电工基础》《热处理原理》等达到二级工(当时的工资级别),工资为41.93元。
为什么后来学了电影呢?是为了爱情。因为女友家希望找个大学生,为此,通过父亲的关系考进了学院。当时就是为了爱情去读书,拿个文凭而已,根本就没有想过当什么艺术家。只是换了个工种而已,现在说起来很好笑。
好,接着说。毕业去了深圳电视台5年后调回京,进入央视工作。
90年还是父亲的关系得到公费留学机会,去前苏联学习电影摄影,并逗留欧洲学习考察……
93年底回国到当时的广电部工作(期间拍摄作品就不说了),后援藏工作两年。
由于自己从事了这个行业当然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以便用于创作上的工作。先后通过函授教育,夜大教育(根据当时工作时间)学习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法》《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及目前正在研读的《哲学》。
不知我这些“其它”知识在“猪”(依然这样简称)看来是不是能够算。
在此,我这个“无知”的“白痴”真诚的邀请“猪”(依然这样简称)点评,本人将在“猪”(依然这样简称)的“积极热情指导下”,继续努力学习好其它知识。
谢谢!再次谢谢“猪”(依然这样简称)“点评和指导”。
鞠躬!
2006-06-20 00:26:48 老猪 (暫住中國)
知识够伟大,足以用马列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新思想来分析你所谓的艺术。幸亏你还有个什么“关系”在这里大无耻的谈什么留学。我告诉你,老子从小到大没有靠什么关系,你那种垃圾堆的知识在我这里根本就从不正眼瞧。我倒建议你回炉去看看还有没有挽救的余地。
2006-06-20 11:03:44 酷乐猫 (北京石景山)
将错就错,我不认识你,我跟现象也没什么关系,你见过有些小偷被抓着以后拿刀片划自己的头胳膊甚至是鸡巴吗?那叫自残,我觉得你就是那种人,你真让人崇拜,一定会成为大众偶像的~~~期待你~~
2006-06-20 14:03:02 将错就错
呵呵,明年春天你很会挑衅,但是你有胆站在我面前,可能不用我动手,你已经满地找牙了。
再说,对你肉体的击打,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你的肉体更本不具备抗击打的能力。好自为之吧!
再说,对你肉体的击打,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你的肉体更本不具备抗击打的能力。好自为之吧!
2006-06-27 18:12:46 dljiangnan
我刚刚上来,你们是哪里的人啊?
不想给家乡人留点好印象了吗
我实在想知道的是,你们不为自己的不智举动觉得可耻吗?
老的不象老的,小的不象小的,
真的给中国人丢脸。你们都去看看柏扬的《丑陋的中国人》吧
真是“几条龙加在一起等于一条虫”
不想给家乡人留点好印象了吗
我实在想知道的是,你们不为自己的不智举动觉得可耻吗?
老的不象老的,小的不象小的,
真的给中国人丢脸。你们都去看看柏扬的《丑陋的中国人》吧
真是“几条龙加在一起等于一条虫”
2006-07-16 22:25:51 将错就错
过客匆匆:你也许对中国这个社会体制没有很好的研究,几千年来(包括当今)中国的文化始终是在“意识形态文化”的包围下。多少文人被“意识形态文化”所“扼杀”?又有多少“伪”文化人在“意识形态文化”下,“吃香的喝辣的”?民主自由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从一个社会的形态来看,一个文化团体、一个文化组织、或一个文化社团是不可能在“意识形态文化”体制下寻到真正“文化”自由的。
2006-07-17 16:50:56 fastone
[这个贴子最后由fastone在 2006/07/17 04:55pm 第 1 次编辑]
“我们的影片越来越文学化,尽管某些影片主题深刻,人物也不无新意,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老在开会,絮叨,就是大量的旁白,如同读小说一般,这不是个好现象,不是我们编导的文学功力提高了,而表明有些编导对影片元素的使用能力在减退。有些编导甚至对元素的内容都不知道就手持导筒在拍片。”
我刚才引用了你的这段话,是想请你知道,你所理解的文学化有问题。这一段话里,是你对电影的理解之中不多的评论之一,所以是你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先拿这个说吧。
“不是老在开会,絮叨,就是大量的旁白,如同读小说一般,这不是个好现象”,在这里你把大量的旁白和唠叨当作文学化,像读小说一样。是错误的认识。首先你不懂小说,进而不懂电影。什么是文学化。你先去弄懂一下什么是文学吧。如果中国电影真正的文学化倒是太好不过了,我们就不必看到那些下三滥的垃圾了。没有叙述,没有节奏,更可怕的是没有想法,我说的是想象力。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曾经在电视上指责中国目前的电影太缺乏文学底子,这不是他的一面之词,而事实就是这样。一个对文学没有研究的人怎么能够把电影作好。然而,有些人恰恰把诸如郭敬明之流的想象成文学,盲目而不知所措,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好的文学,这让人倍感心痛(字儿不一定是文学)。把和党有关系的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想象成主流,其实这些不知不觉第在边缘化,小撮化。这真的令人担忧。
再一个,请你看一看好的电影。和党和战争有关的好的电影(国外的,恕不举例)不少,建议你多看看。我猜想,你看过的电影大部分是垃圾电影,所以使你对大量的对白和旁白,产生反感。在世界电影范围内的优秀电影多的是,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多看看片子,多学习是关键。“有些编导甚至对元素的内容都不知道就手持导筒在拍片。”你说的这句话,主观因素太强,你怎就知道,有些编导对元素不知道?你拿什么来说呢?这是你的臆断。先考证后说话。
在你的行文里边我可以到你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对电影的认识恐怕就有些问题了。虽然我说了这些,但是还是衷心祝愿你的电影能够很好,我们大家拭目以待。
“我们的影片越来越文学化,尽管某些影片主题深刻,人物也不无新意,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老在开会,絮叨,就是大量的旁白,如同读小说一般,这不是个好现象,不是我们编导的文学功力提高了,而表明有些编导对影片元素的使用能力在减退。有些编导甚至对元素的内容都不知道就手持导筒在拍片。”
我刚才引用了你的这段话,是想请你知道,你所理解的文学化有问题。这一段话里,是你对电影的理解之中不多的评论之一,所以是你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先拿这个说吧。
“不是老在开会,絮叨,就是大量的旁白,如同读小说一般,这不是个好现象”,在这里你把大量的旁白和唠叨当作文学化,像读小说一样。是错误的认识。首先你不懂小说,进而不懂电影。什么是文学化。你先去弄懂一下什么是文学吧。如果中国电影真正的文学化倒是太好不过了,我们就不必看到那些下三滥的垃圾了。没有叙述,没有节奏,更可怕的是没有想法,我说的是想象力。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曾经在电视上指责中国目前的电影太缺乏文学底子,这不是他的一面之词,而事实就是这样。一个对文学没有研究的人怎么能够把电影作好。然而,有些人恰恰把诸如郭敬明之流的想象成文学,盲目而不知所措,不知道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好的文学,这让人倍感心痛(字儿不一定是文学)。把和党有关系的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想象成主流,其实这些不知不觉第在边缘化,小撮化。这真的令人担忧。
再一个,请你看一看好的电影。和党和战争有关的好的电影(国外的,恕不举例)不少,建议你多看看。我猜想,你看过的电影大部分是垃圾电影,所以使你对大量的对白和旁白,产生反感。在世界电影范围内的优秀电影多的是,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多看看片子,多学习是关键。“有些编导甚至对元素的内容都不知道就手持导筒在拍片。”你说的这句话,主观因素太强,你怎就知道,有些编导对元素不知道?你拿什么来说呢?这是你的臆断。先考证后说话。
在你的行文里边我可以到你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对电影的认识恐怕就有些问题了。虽然我说了这些,但是还是衷心祝愿你的电影能够很好,我们大家拭目以待。
2006-07-17 17:17:41 过客匆匆
[quote]下面引用由将错就错在 2006/07/16 10:25pm 发表的内容:
过客匆匆:你也许对中国这个社会体制没有很好的研究,几千年来(包括当今)中国的文化始终是在“意识形态文化”的包围下。多少文人被“意识形态文化”所“扼杀”?又有多少“伪”文化人在“意识形态文化”下,“吃香的喝辣的”?民主自由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从一个社会的形态来看,一个文化团体、一个文化组织、或一个文化社团是不可能在“意识形态文化”体制下寻到真正“文化”自由的。
[/quote]
那我们可以发牢骚骂这个“意识形态文化”,而不一定要顺从。
下面是我看到骂的最好的文章,建议你读一下。
http://xxmm2006.blog.hexun.com/3054501_d.html
过客匆匆:你也许对中国这个社会体制没有很好的研究,几千年来(包括当今)中国的文化始终是在“意识形态文化”的包围下。多少文人被“意识形态文化”所“扼杀”?又有多少“伪”文化人在“意识形态文化”下,“吃香的喝辣的”?民主自由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从一个社会的形态来看,一个文化团体、一个文化组织、或一个文化社团是不可能在“意识形态文化”体制下寻到真正“文化”自由的。
[/quote]
那我们可以发牢骚骂这个“意识形态文化”,而不一定要顺从。
下面是我看到骂的最好的文章,建议你读一下。
http://xxmm2006.blog.hexun.com/3054501_d.html
2006-07-18 03:46:32 xiaoming2003
过客匆匆,不是我故意打击你的积极性,这部影片很难在胶片上体现.我没有看你的剧本和故事梗概,单从人物上,线索就比较多,我不知道你计划中的片长是多少,但作为电影来讲,主要人物出场要在3分种之内解决,否则故事和画面都不好做了.另:这部影片已经没有机会再做出来了,如果05年初运做还有可能,现在已经晚了.
不知道,你原计划投资额度是多少,但我估计,至少要600万元,这在战争题材中,已是最低了,况且你还要到川藏地区.而你的最后回本是90-100万元,海外发行基本不可能.
一点看法,很诚意的哦.
不知道,你原计划投资额度是多少,但我估计,至少要600万元,这在战争题材中,已是最低了,况且你还要到川藏地区.而你的最后回本是90-100万元,海外发行基本不可能.
一点看法,很诚意的哦.
2006-12-10 20:51:36 我就是俺呀
一个好工人,一个好女婿。
还有个好爹——"通过父亲的关系考进了学院", "还是父亲的关系得到公费留学机会"。
有这么个爹还整什么“《心理学》《社会学》《经济法》《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哲学》”呀
还有个好爹——"通过父亲的关系考进了学院", "还是父亲的关系得到公费留学机会"。
有这么个爹还整什么“《心理学》《社会学》《经济法》《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哲学》”呀
2006-12-17 00:24:55 帮主
[这个贴子最后由帮主在 2006/12/17 00:32am 第 2 次编辑]
“将错就错”,你的名字有点反动,赶紧改过来。
你怎么就认为你做的〈独立市长〉这东西是错的呢?我不认为。
党和人民给你机会你怎么就认为这是错的而还将错就错了呢?千万要珍惜。
不要一错再错了,市长没有错,人民也没有错,就怕你错了。
“将错就错”,你的名字有点反动,赶紧改过来。
你怎么就认为你做的〈独立市长〉这东西是错的呢?我不认为。
党和人民给你机会你怎么就认为这是错的而还将错就错了呢?千万要珍惜。
不要一错再错了,市长没有错,人民也没有错,就怕你错了。
——《独立师长》导演阐述
时间相对一个人来说,只能是生命的一个计算公式,当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将这一计算公式进行解答时这样说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渡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时就能说:‘我整个的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曾经鼓舞过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而今天的青年人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保尔的这段话呢?诚然,随着流逝的岁月,现在的青年人在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物质的不段丰富面前,对革命前辈在艰苦条件下为革命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岁月及历史又知多少呢?当他们在卡拉OK歌厅唱着爱情歌曲时,又有多少人能够记起前辈在同龄时所经历的烽火岁月。前辈的奋斗过程已成历史,而让历史告诉后来人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独立师长》是一部描写我党革命历程中最艰苦岁月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长征,是我党革命中最伟大的创举,也是我党、我军革命中最艰苦的一段历史。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长征从初期的三十万人减到三万来人,就是这几十万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创作拍摄描写创作的电视剧,也是怀着对烈士缅怀的心情进行创作的,我们选取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右路军一电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述少数民族这当时艰苦岁月中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此片表现的是我军第一支以藏族同胞为主要组成的部队——藏民独立师成立的经过和生活战斗故事,通过本片给观众讲述一个少数民族英雄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的故事,并通过该片使观众了解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多角度展示民族人文和历史,同时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一、 历史时空的把握:
本片的历史背景是三十年代,地理位置在川西藏族地区,对于我们今天年轻的导演而言把握历史时空的真实感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我没有直接生活体验,对当时历史环境的感性认识缺乏,所得到的理性认识大部分来自小说、回忆录、前辈电影工作者的作品之中,要想把握好历史时空是摆在我们创作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历史感的真实是本片创作成功的关键问题,因为,现在还有很多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的老人,他们是最好的评判员,时空与历史感把握的不准确,首先是对这些老革命家感情最大的伤害。我们的拍摄地点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为什么在这里进行拍摄?因为,这里是本片故事发生地,其独特的地貌和环境与历史最接近,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还原历史感的外部条件;其二,这里的藏族传统文化保持的相当完整,对演员生活环境的体验创造了很好的内部条件,使演员能很好的把握人物内在感觉,对人物的历史特定身份行为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依据。
二、观念上的统一:
1、主题思想
一部影片有没有主题思想?当然有。只是有些影片的主题表现得朦胧、多意、含蓄。任何一个导演,都是想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没有主题思想的影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部描写我军第一支少数民族部队成长过程的影片,其中小千户阿布是本片描写的中心人物,全片以小千户阿布由一名普通的藏族青年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将领为脉络展开,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开掘主题的中心环节是塑造典型人物和事件,通过对阿布、土司、金珠、波姆西、刘麻子、师爷、李政委等典型人物的塑造,以民族部落间的矛盾展开,抓住阿布个人思想转变过程这一线索,深化主题,将主题引申到一个新高度。
观众关心的是动人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拍摄中尽量避免说主题,唱主题和直奔主题的旧习。
我在确定本片的主题时也反复思考,本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通过对剧本的多次通读及对历史人物的回访,渐渐的本片主题在我脑海中清晰,它就是一种藏民族的精神,,就是本片中多次出现的磕长头的画面。磕长头是藏民族不屈不饶精神最典型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它也隐喻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2、影片风格
“风格”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词,谁不想高高举起“个人风格”这面旗帜立足影坛?
不过,坦白地说,我在开始根本没有考虑这部片子追求什么样的个人风格。
总之,风格是不可刻意追求的。风格即人,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自我修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姿态、气质、风格,那是不可能随意改变的。而一部影片,与观众心对心的情感交流把创作人对故事的理解传达给观众使其产生共鸣。
本片风格大概具有两重性:民族风情的表现(抒情性),人物命运的讲述(悲剧性)。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我们力图使观众感到影片中所反映的事好象发生在他们周围,缩短影片和观众的距离。并且使影片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展现出一幅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风情人物画卷。演员表演应自然、质朴、深沉、细腻、要真实,准确地刻画每个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和特色。
表现形式是纪实性的镜头语言与戏剧性的故事结构完整的统一,在观众直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部分中,力求朴素,不仅要朴素的真实,而且要观众体验到纯朴美好真谛。
三、 本片人物
阿布:(小千户) 男 三十岁 藏族
阿布年轻有为,在县教会学校读过书,接受过中西方文化教育,有文化内涵。出身千户家庭有一定社会地位,多情、豪情满腔,勇敢机智,仗义行侠,是这一带藏族人的英雄。
波姆西:女 二十四岁左右 藏族
年轻美貌,纯朴柔美,阿布的情人后成为妻子,性格外柔内刚,土司的私生女,是金珠的情敌,船工龙米的养女。
金珠: 女 二十五岁左右 藏族
貌美,性格直率,外刚内柔,对阿布一往情深,内心对爱的渴望,对阿布有爱有恨,土司的妹妹,后为保护阿布而牺牲。
土司: 男 五十多岁 藏族
土司寨主,有智无谋,粗暴,与阿布有积怨,对国民党又怕又恨,有良知,后被国民党杀害。
陈师爷: 男 四十岁左右 汉族
土司家师爷,老谋深算,与国民党勾结,多次主谋杀害阿布未果。
刘麻子: 男 三十岁左右 汉族
土匪头子,与阿布结拜过兄弟,性格豪爽,凶恶残暴,有奶便是娘,多次参与杀害阿布,内心空虚,重义气,后投靠国民党。
杨副官: 男 三十岁左右 汉族
国民党住丹巴县部队副官,懂藏语,精明能干,与阿布、土司、陈师爷、刘麻子等人有私交,也是地方事务联络官员。
陆成: 男 二十五岁左右 汉族
阿布结拜兄弟,勇敢重义气、自私,多次救阿布,革命目标不明确,
后背叛革命。
李政委: 男 二十岁左右 汉族
独立师政委(李中权将军原型),有文化,机智沉稳。
金副师长: 男 三十岁 汉族
独立师副师长(金士柏将军原型),革命信念坚定,作战勇猛,稳重。
东方洁: 女 二十岁 汉族
红军卫生员,美丽大方活泼、成熟,是阿布救命恩人。对藏族文化感兴趣,与阿布之间的情感保持为战友情,后牺牲。
阿交: 男 五十岁 藏族
阿布的父亲,为人忠厚,积极进步,为红军筹集粮食,在当地有影响力。
四、影片定位:
历史题材的影片对于观众来讲,可说看过不少,已往的战争片多以描写战争场面和环境为主,俄而《独》剧要想有所突破,有新的艺术特色,就得从剧本的整体结构上有所创新和改变。
首先,我确定此片为情节剧,主要以讲故事为主,讲发生在丹巴县的这段历史故事,讲阿布这个人,讲他的爱,他的情和他周围的人,将长征作为大的历史背景,以历史原貌还原历史,贴近生活,以部落之间矛盾为主线,同时将阿布与波姆西、金珠之间的情感为辅线,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阿布是位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带有现代意识的青年,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他与波姆西、金珠之间的情感上,阿布敢于打破官家子弟不能体验百姓成婚这一传统观念去爱波姆西,这一点是他敢做敢当的个性具体表现。金珠对阿布的爱是直白的,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由于与阿布之间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加之身份地位与波姆西的差别,使这段情成为了“不了情”。
直到金珠的死,阿布与金珠才由不理解到理解,金珠是带着“爱”带着“恨”
带着最后的“满足”“幸福”离开了她眷恋的人世,而去她心中向往的“天堂”金珠是可爱的悲剧人物。
土司是一位个性复杂的人物,他与阿布的矛盾焦点在波姆西身上具体展开,由于最初不知波姆西是自己亲生女儿,引发了与阿布之间的冲突,而听从陈师爷的主意请刘麻子杀阿布,陈师爷一个个“主意”的出现,将土司推向进退两难的境地,刘麻子为了能与金珠成婚而杀阿布,得知被利用后又联手杨副官与阿布结拜兄弟,使自己能与土司抗衡。
阿布被红军救治是其人生转变的关键因素,由最初的感激之情到帮助红军,而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神父的劝说不为所动。经过自己对一件件事情的深思,到最后选择革命。其思想斗争是非常激烈的,人物内心活动是丰富的。
本片在人物上把握好演员表演的“度”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创作难题,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员没有藏族地区的生活体验,所以,我要求所有主创人员提前到拍摄地进行生活体验,与当地藏族同胞多接触,将对今后实拍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帮助与好处。
五、人性和人情
古人云:“无真情真知便无真作。”
《独立师长》中写了众多人物,阿布的侠心义肠和丰富的内心情感,金珠的勇气与痴情,波姆西的纯朴与柔美,土司的粗野,师爷的“老谋深算”,李政委的沉稳与机智等等,真可谓人各有貌,性格互异,其中最可贵的是剧本写出了真实的人性。
但是,这些长处需要时时加以维护的。别林斯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有理无情,便成不了好作品,起不到征服人心的作用。”是的,情真才能意切,维护真实的人性,描写出千千万万的“这一个”这无疑是我们极重要的一个课题。
六、关于艺术处理
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关于本片思想、风格等话题,下面我再谈谈本片艺术处理上的一些想法。
我们拍摄本片目的是向人们讲述一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事件中人物的命运,使观看者能产生共鸣。
要拍成什么样?在艺术上要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我们怎样表现这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画面风格是怎样的,影片的影调如何处理,人物表演如何定位,我想先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前面我已谈了影片的“风格”,也说到要拍成象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样,就此本片在视觉上应该给人亲切感,色彩应鲜明,色调以兰为主(画面)。
摄影要抒情,画面流畅,构图要有张力,利用光影造型特性刻画人物,
拍出环境气势,要拍出西部风格。
美工要创造性的还原历史原貌,色彩力求夸张,环境色彩要简洁与画面色彩协调。
服装应按人物性格设计,不脱离当地服装特点,保持当地历史原貌,按人物身份和民族及历史背景定制。
七、 关于“可看性”
我们的影片越来越文学化,尽管某些影片主题深刻,人物也不无新意,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老在开会,絮叨,就是大量的旁白,如同读小说一般,这不是个好现象,不是我们编导的文学功力提高了,而表明有些编导对影片元素的使用能力在减退。有些编导甚至对元素的内容都不知道就手持导筒在拍片。
我是个体育迷,时常看球类比赛,我发现“动作的对抗”会带来一种“煽动情绪”的魅力,在体育对抗越是激烈,就越使观者情怀沸腾,如拳击、足球的对抗,就比乒乓球或下棋要有煽动性。这使我想到了影片。
希区柯克曾说:“电影就是追逐。”开始没有弄懂,电影意念仅是“追逐”两字,但细想,这就是强调动作,强调对抗后产生的“可看性”。
《独立师长》有不少骑马追逐、邂逅格斗,激战之类的场面,我不以为这是与主题和人物无关宏旨的断落而一笔带过,这跟影片“可看性”有关,不仅不能轻视,而且要花大力气拍好。是的,光是骑马追赶一节,要拍好都是困难重重,我想象骑马追逐的场面,一定很有煽动魅力。
诚然,一个导演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人物的身上,但重视影片的可看性,与此不会有什么矛盾的。
故事、悬念、人物、场面、景色,本片都有一些,但成功与吸引人的关键在于刻画出真实、光彩、独特的人物形象来。这是一个写人的戏,写人的心理,情感的冲突与起伏,写人的性格的发展、变化的戏。
在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前题下,追求发挥影视语言的威力:
在符合现代影片纪实主义潮流中,尽力运用视听手段的艺术表现。
这看似矛盾,主要是个“度”的把握。
这并不容易,每个场面,每个镜头都要“够档次”。
作为导演,主要的工作是内容、风格、节奏、分寸的总体把握,是对各部门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与引导。
这就是要比经验,比态度,比合作了。
我相信,我们的摄制组一定能够拿出一部高质量的影片献给观众。
谢谢各位!
导演: 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