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向记录片爱好者推荐一本新书《被遗忘的影像》

2006-06-13 19:58:14   来自: 将错就错
  一直在忙自己电视剧剧本的修改工作,已经龟居了近两个月没有出门了。现在资金也已经到位,组班子和看演员工作也已经结束。心情自然清爽了许多,有时间来看看“制片论坛”。以前常参加“A6制片小组”的一些活动,拿了些短剧片子的带子给“小组”负责人,到现在也没有找回来,“无所谓”。
   六月九号晚和清华大学哲学系的韦老师见了个面,因为她马上要住院动手术,她想在住院前将她刚完成出版的新书送给我。做为她的学生,我不是很称职(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不能去学校听课)。在给我新书的同时她送给了我这本《被遗忘的影像》,也是同一个出版社出的,她专门向出版编辑要了一本给我,我很感激有这样的老师。
   起初,我并没有想去上什么哲学课。第一次认识她是在网上的一个论坛中,我们对于艺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她用哲学的方法给我上了一课艺术中的道德伦理观。使我茅塞顿开,找到了一种方法。对今后怎么去做自己的片子有了新的认识。
   这两天看了这本《被遗忘的影像》觉得对做记录片的DV者有帮助,所以推荐给大家……
  

2006-06-14 12:10:57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确实是本不错的书!!!很多说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人都把温普林忽略了,其实温的很多独立纪录都是在吴文光之前.说<流浪北京>是什么第一部的人见识太短浅了.书中还有<广场>,<彼岸>,<八廓街16号>的完成台本,基本上是汪继芳以前那本<20世纪最后的浪漫>的延续.
  还有几本书也不错,<纪录中国>,吕新雨老师的书,主要围绕"新纪录运动"这个话题展开采访,有很高的学术性和人文底蕴.老猪等人编写的<独立纪录>则针对了"后纪录片时代(这么说应该说的过去吧)"的独立制作,展示了中国纪录片的多样性和新时期的精神风貌!还有老吴的<镜头象自己眼睛一样>,还有本<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也不错,不过价格实在是不匪!!!!
  

2006-06-14 12:51:45  将错就错

  呵呵,好在这些书我都不用花钱买,学术交流可以得到。
  现在的问题是记录者怎么用自己新的视点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叙事方法,电视的作用已经在改变记录的含义,观者已经习惯于在记录中寻找和猎奇。严格来说,记录片比故事片更难拍。DV作为大众娱乐的工具,使平民可以加入到记录和故事片的创作中来。
  目前,我国的记录片教学已经很落后了。记得三年前电影学院记录片专业的几个学生要做毕业作业,找到我去给做摄影,给我大谈记录片的要领,和拍摄要求,要我一周内给他们拍七个人物记录片。我感到很好笑,当我找到他们的欧阳老师说这个事的时候,欧阳老师气的直发抖。
  我的记录电影《信仰》已经拍了九年还没有完,我计划拍18年。记录一个西藏小孩从出生到对佛教的信仰的过程……,超16胶片。我每年都分季节的去西藏拍摄这个小孩,拍记录片其实也是一种信仰。
  我来这里开始也是对DV者的人群产生的兴趣,后来发现这个人群不能成气候的原因。主要来自DV者的态度和影像文化的认识,在这个论坛里很多人存在这样的倾向。
  对艺术的不尊重,也成就不了自己的梦想……
  

2006-06-15 03:08:18  老猪 (暫住中國)

  对艺术尊重,还是对人的尊重更重要?
  不成气候的是谁?自以为有气候的人呢,还是太过气候的人?
  什么漏掉不漏掉的影片?如果都是矮子的话,发现A跟发现B有什么不同?
  不过是在蚂蚁大小的地方上来争地盘的所谓部分艺术人士的恶习的照搬。这种东西是我鄙视的一个部分。
  创作者不去考虑现实的问题,自己创作的问题,停留在过去去谈什么谁应该更比谁牛,这是无能的表现,而不是什么牛的事情。
  了解目前最先进的纪录片的创作动向了吗?知道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向了吗?这些是更重要的问题。
  我只期待明年或者后年或者以后中国将出现什么伟大的作品。别告诉我在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还有什么作品我没有看过。那是很扯淡的事情。如果非要争论,我胆敢告诉你们,重新回到三四十年代去,那样的纪录片作品的发现才真正的会让你感到惭愧!!
  别争了!睁开眼睛吧!!
  

2006-06-15 03:13:32  老猪 (暫住中國)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猪在 2006/06/15 03:51am 第 1 次编辑]
  
  什么DV人群成不了气候,难道超16或者35叫做气候?中国用DV出来的作品的成就你看到了吗?
  
  我所知道的周围的作者里面不少人已经创作了同时还在继续创作着掷地有声的作品?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自信就以为其他人同样没有。
  

2006-06-15 10:59:54  刘兵

  将错就错:你新发的两个带有侮辱性的帖子已被我删除,讨论问题可以,但不要恶意挑衅。
  请在批评他人和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时候,也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你本身的某些做法其实正是你所批评的对象之一呢?
  比如在批评别人没分清“正反打”的同时,你自己是不是也能把“纪录”和“记录”分清,别都写成“记录电影”和“记录片”,这样也显得很不专业!
  

2006-06-15 12:23:19  学林 (山东济南)

  动不动就删,别删呀,大家都看看。
  有争论是好事,都不争就坏事了。
  

2006-06-15 18:20:31  将错就错

  笑话,什么叫“恶意挑衅”?在我的文字里那句话带有“恶意挑衅”意味?谁在“恶意挑衅”?用什么在“挑衅”我,我何苦“恶意挑衅”一群业余爱好者呢?我们的影视关注的人越多越好,我只能感到欣慰。在这里“挑衅”你们对我没有任何意义。呵呵,在我拍出第一张影像的时候,这里的很多人还只是一粒“精子”或“卵子”。我只是观察到这些带着影视梦想的DV者在这里被一些人利用,而感到不安。我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出现在这里。为有潜质的一些人提供些建议和鼓励。
   对于你说的什么“不满”根本不存在,只是当时现象而已。对于“记”和“纪”在打字时出现的错别字,与专业不专业无关吧,我当然下次会注意的,至少我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主流影视界手执导筒在工作了。不过是个职业而已!(我的看法:经验胜于理论)
   再说说“专不专业”的问题,“专不专业”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我看来影视业不应该有这样的说法,很幼稚。影视业一直是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学院派在影视业的崛起也是80年代开始的,代表人物就是《星球大战》的导演。在中国学院派的崛起是以电影学院78班为代表(分代是一种很可笑的提法)。
   你们作为“什么主”也好,用一种“异我者斩”的手段,我没有话说。但要记住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06-06-15 19:39:02  刘兵

  [这个贴子最后由狙在 2006/06/15 07:43pm 第 1 次编辑]
  
  (以下是将错就错在“难到现在的DV不是在“记录”吗?”那个帖子里的发言,我转贴过来以便大家看起来更方便,为了确证,大家也可以到那个帖子去确证我的转贴有没有问题。)
  
  将错就错在他的帖子里说:
  难到现在的DV不是在“记录”吗?
  呵呵,别的就不多说了,历史上所有没有度量领导者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我不想再谈“猪”(简称)的问题,动不动就搞什么“讨论一下”。
  什么是“论坛”?
  现在全世界有许多的“论坛”,没有一个“论坛”扼杀发言和不同声音。
  请注意:文化是在评论和批评中发展的
  

2006-06-15 20:56:34  qq0117 (天津河西)

  真猛。。。
  不知道为什么要吵架。。。
  

2006-06-15 21:08:09  刘兵

  [这个贴子最后由狙在 2006/06/15 10:42pm 第 1 次编辑]
  
  1、首先关于“恶意挑衅”,我的跟贴里已经说了,是因为你相继发的两个帖子带有“侮辱性”。什么叫“惹怒这只猪”(你不会不承认这话是你在那个帖子当中说的吧?),另你在上面的跟贴里说:“猪”(简称),但我觉得这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和语境当中,这点道理我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吧。
  2、出道早就是可以炫耀的资本么?什么叫被人利用?你不觉得自己这样先摆出老前辈不与晚辈计较的高姿态然后又小肚鸡肠妄论“利用”云云很可笑么?你“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主流影视界手执导筒在工作了”又怎么样?难道就能成为你搪塞失误的借口?不是我要跟你吹毛求疵,是因为你自己先跟别人较真,较真是可贵的品质,但请自己先做到一丝不苟,当然谁都难免有疏忽,但请谦虚承认,而别先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这样就太没风度了?
  3、至于我所说的专业,被你偷换成了是否“学院”出身这样的概念,我也觉得很可笑,难道非科班出身的人就没有是否“专业”之分么?我觉得你这样看待问题明显有些狭隘,也和你的经验论似乎矛盾。因为我恰恰认为真正懂行的“师傅们”是最专业的,但是这不是入行早晚决定的,而是态度、能力和人格决定的。所以我说你不专业,只是指出你的“不懂行”、不严谨、而并非强调什么专业背景,这个道理我想应该很清楚。也许我们说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吧,所以你的“学院”之论在这里我只能认为是在自说自话,而完全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
  4、请别引用什么“文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老生常谈作为论据好么,要知道恰恰是说这话的人最言行不一,干尽了专断和打压异己的勾当。尽管他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但是我们能否“与时俱进”一下。至于我们这里是否采用了“异我者斩”的手段,我想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这里我只想强调一点,虽然大家现在都在强调多元对话,但是所谓多元并非是完全无规则和没有底线的,就象某些流氓国家和政权一样,也拿多元共存作为借口,但是因为他所作所为违反了最基本的人道原则和现代伦理以及文明规范,所以我们就要和他们做斗争,就要消灭他们,因为如果允许他们这“一元”的存在,恰恰是取消其他元存在的可能。管理论坛与我上面所说的是一个道理,就是要急时打扫、清理,不然就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大家总不希望一进论坛就看到满目骂人的话吧。还要对“学林”网友说一句,你什么时候看到我“动不动就删”了,发言请负责些好么?再次强调,只要是理性讨论,我们肯定不会以删贴的方式处理,但若要出言不逊,就请别打着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幌子,因为在我看来,那恰恰是对民主和自由最大的亵渎。
  5、最后关于“记录”和“纪录”差别,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就是按照汉语习惯和语法,“记”更强调一种动作,一种直接反映,而“纪”则强调一种过程、尤其是主观化的输理和整合,所以才有“纪传体”等等。那么纪录片在习惯上我们采用这种写法,就是在突出创作者主观性的努力而非机械的照搬。
  大家都在路上,不懂的东西可能都很多,所以保持平常心和自我教育很重要。而无知者无畏、妄自尊大最终只能让自己贻笑大方,和大家共勉!
  最后再强调一下,大家发言的时候还是不要随便开新贴,这样不仅交流和查看起来不方便,同时也影响论坛的美观,毕竟来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爱护和珍惜这样的公共环境,同时也是在为我们这些管理者减轻负担,谢谢合作!
  

2006-06-15 22:13:52  魏晓波 (共产大党好)

  就是一本书怎么牵扯出这么多问题.<被遗忘的影像>书中的几个人不也是拿着DV拍片子吗.表达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就象为了达到性高潮,有的人选择异性,有的人选择同性,有的人选择充气娃娃,有的人选择动物......形式因人而定.可能有人说拍摄晚会要用十几万块钱的大摄像机,可是他们拍的效果真的不如我的3200块钱的DV拍的好,他们的画面是静止的,追悼会一般.DV就方便多了,体位可以任意的变换.
  业余的和专业的没什么好争的.业余的是业余的,但是他选择这一行是因为他无比爱这个,而"专业的"则往往并不是因为爱好才从事,而是因为其他外部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业余的才是最专业的.希区柯克是业余的,特吕弗是业余的,昆汀是业余的,吴文光是业余的,温普林是业余的。中央台倒是有很多专业人士,但是央视很多纪录片还停留在电视散文的水平。
  

2006-06-15 22:45:05  老猪 (暫住中國)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猪在 2006/06/15 11:02pm 第 2 次编辑]
  
  给你回复,是看你帖子里面的观点和内容漏洞百出,而偏偏还要摆出一副前辈的样子来教训人,这种教训如果给一些识别能力差的人看了,还真以为蛮有这回事。
  “DV作为大众娱乐的工具”:这种不经过大脑的判断也真敢说的出!DV什么时候成为了大众娱乐的工具了?
  “这个人群不能成气候的原因,主要来自DV者的态度和影像文化的认识”。什么叫做DV者的态度和对影像文化的认识?哪个人群不成气候?是你自己不成气候而已。在我了解的这个人群包括我们网站人群里,王兵,崔子恩,李红旗,李一凡,鄢雨,杨瑾,应亮,陈为军,黄文海,杨弋枢,杨超,王宝民,上海的黎小锋,舒浩仑等,他们都非常有气候和有前途,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用DV制作,但是很多作品放在世界上哪里都不寒糁,更别提跟那种什么“主流”相比,那真是太抬举什么中国的“主流电影”了。什么应该是主流?用一下脑袋就明白。
  至于对影像文化的认识,那还用谈吗?拿你的作品来比,只要你觉的影片比我上面提到的人的高,我就相信你的认识还真不错。可惜,你的所谓主流作品真让人觉得高的好象没有什么。
  引用毛泽东“百花齐放”的话,那简直是对稍微用过脑袋的中国人民的智商的侮辱。你知道那句话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吗?那之前之后都是可怕的清洗,为这种清洗多少人付出了生命。更不用谈后面几十年间数千万人民为了一个又一个谎言付出了生命。这种话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我所知道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们心里都很有数。你的说话只能说明你的无知或许麻木。
  更别谈那种自以为什么时候出来拍片就以为牛的姿态了。对于我来说,这么多作品,所谓的这么多老人,多数都是垃圾。而我所认识的这些许多前辈,还真没有几个人敢在这些年轻的作者之前以为自己是什么。开什么玩笑。拿各自的作品出来看看就知道。那些叫做作品吗?八十年代开始做影片的人中,浪费胶片的可比能说的出口的要高数十倍了。如果出生得早一点也成为可以炫耀的话,那清朝的元老可比大家牛的多了。
  估计某些人是看主旋律电影看多了,真还以为那叫艺术了,或者一摸过胶片就以为自己是专业人士了。想想什么几个单词,自己去学习一下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作品,什么叫思考。一个人的水准如何,有时候从几句话还是能看出来的。
  另外,顺便说句,凭你的那几句话的水平,我觉得从这个论坛随便提哪几个人,真都不知道要比你高多少。别看大家平时不太说话。
  

2006-06-16 09:16:29  将错就错

  谢谢两位“版主”文字。
  你们的文字内容已经超出了“论坛”概念的范围。
  也好,使我知道两位“超级发烧友”的修养,再次谢谢!
  世界是缤纷多彩的。
  就像每个人都有支笔,但不都是作家。每个人都看过小说,但不都能写出小说。所以没有人干涉每一个带笔的人,没有人干涉看小说的人。
  还是要对“猪”(还是简称)说两句:第一,不要掉入“经济文化”的陷阱里,第二,中国是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的国家。第三,中国才刚刚向“经济文化”过渡,不要忙于热从,既然是“高人”自己去想吧。
  

2006-06-16 09:39:47  学林 (山东济南)

  是电影把大家害苦了,谁叫中国的电影不景气呢,谁叫那么多人“窝”着呢。
  可惜呀,一个个都是人才呀。
  

2006-06-16 10:00:00  将错就错

  人的生命有多长?
  答:呼吸之间。
  所以,人要争“气”。
  其它,争也无意。
  呵呵
  

2006-06-16 10:16:33  将错就错

  这一刻,使我想起了俄国作家高尔基的名作《海鸥》,此时,对阿Q的同情溢于言表。我更想找根铁丝做个弹弓,打你们家玻璃。呵呵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制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