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光影日记(2):往事并不如烟

2004-05-20 14:23:20   来自: 萧狼 (北京)
  “曾经,最珍贵和最难得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章诒和)人是善于怀旧的动物;童年,初恋,故地重游,梦回故乡。在夜深人静时,在心中,在生活中,在光影中,总有回忆飘忽的身影——往事并不如烟。而隐藏其间的,是时间的拉扯、润色和包容,是岁月流逝后的沧桑,是年华老去后那莫名的孤独感。
  我们仍年轻,却也开始怀旧。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三年两载,回过头来就是桑田沧海。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变幻的时代、残酷的世事让我们只愿意停留在过去。回忆,笼着一层怀旧的温馨,不时地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光影晃动中,浮现出的总是那些逝去的岁月、凝刻心中的往事。满蘸沧桑的第一人称画外音淡出淡入,或平静或痛苦或满怀深情地回忆着往昔的苦辣酸甜。于是,闪回、过去式,在怀旧情结和距离之美的呵护下成为电影的僻爱。
  《城南旧事》,片题就标示出时态。老年英子承载着岁月年轮的旁白,和童年英子清脆烂漫的嗓音,组合成一把时间标尺,丈量着岁月的脚步。正是在这令人震颤的厚重感中,影片的每一格画面都浸染在对城南旧事的怀旧里,带着二分愁绪、三分遗憾和五分的诗意。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暖》以十年为记,截取了蹉跎岁月后的一次回乡之旅,用回忆与再承诺,让井河完成了一次忏悔的洗礼。影片以井河的归来和离开为起点和落点,断续地粘贴出暖的那些在信诺与等待中浮游的日子。这段回忆,让伤残的梦的碎片和水流去,如岁月;让伤者和悔者的心灵归于平静,如那片山水。
  伴随着这些,泡在电影资料馆的影院大厅,与朋友固定坐在东北靠后位置,细细咀嚼着最接近电影的日子。时光匆匆过,那天晚上,离开坐椅的一刻,与朋友相视苦笑——何时再来,该会怀念这些日子的。抚着座椅的扶手:你们该见证了什么。
  于是过了几天,左右无事,就约了朋友再次钻进电影资料馆,找到那两个熟悉的位置。坐下时,手按扶柄,就有股暖流涌上心头,流窜至四肢百骸。兴许,这也叫怀旧,或体验怀旧。
  银幕上是一部澳洲电影:《swimming upstream》。我们错过了片头一段。那是一部关于人生与意志,关于童年与创伤,关于家庭与亲情的电影。故事一直以现在时态进行。可当我们在第二遍看到片头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过去。影片伊始就有主人公旁白:“从小我就有点怕爸爸,总不得爸爸的喜欢,父子关系似乎变得无关紧要……如果说小夏劳是最坏的哥哥,那阿尊就是最好的弟弟”。这时,我们感受到往事的魅力,回忆的无处不在。
  于是,我也陷入进去。看完电影我回了一趟北校,不能自拔地陷入回忆。从电影资料馆过积水潭,左转进入小胡同,沿西海、后海直到什刹海,再往右拐。这路是我走了两年的。一路踩着往昔的足迹,沐浴于落日余辉……
  北校是辅仁大学原址。那本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怀旧的地方。灰色的高墙默默伫立,看门的狮子还是那样一本正经。夕阳透过苍老的古树,映照着深绿的琉璃瓦,冷俊的古堡就幻成了温暖的家园。几十年来,只这扇红色大门,就留住了几代人的感情。
  五年前,就在这扇大门里面,我们开始在光影中呀呀学语,开始喜欢上电影。这里也留下了中国电影的袅袅足音,从《霸王别姬》,到《刘天华》,一直到《手机》。对于我,这里似乎永远有份关于光影的沉沉回忆。
  而回忆永远是电影的母题,是人类的栖息地。
  

2004-05-21 00:07:43  yummyjenny (beijing)

  嘿嘿,你的文字真文油~真诗意~
  

2004-05-21 11:37:13  房囚 (北京海淀)

  精彩
  

2004-05-22 19:10:21  萧狼 (北京)

  哈哈,瞎写的。只在抒抒情,无是非议论。
  

2004-05-23 11:58:14  房囚 (北京海淀)

  多多益善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