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讨论]DV小组影展观感作业

2005-06-27 06:16:01   来自: 刘兵
  我先来,挑几部看得比较完整的影片先谈点粗浅看法,抛砖引玉大家都写一写跟在这里吧.
  《DV的方向》——从影展的几部剧情长片看DV的多种可能
  1、DV就是生活——《一头花奶牛》
  这是一部我们心目当中典型的DV电影——以亲戚朋友和父老乡亲为主的制作班底以及演员阵容,微额的资金投入、生活化的表演、简单质朴的镜头语言等等,其本身的形式因素和技术含量让我们可以比较清晰而又容易的辨认出DV概念下电影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一切。
  DV就是生活,《一头花奶牛》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影像平民化、民主化时代的电影理念。除了那些空镜和景深镜头当中的美丽乡村风光,导演几乎是以毫无人为因素干扰和选择的态度将生活的某个侧面原原本本的端到了观众面前。看似“原生态”的手法,一种近于“零度情感”的克制,这让影片看起来整体上多少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一如生活本身所带给我们的习惯和麻木。
  对于影片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一切,你可能倍感亲切,也可能无动于衷,亲切是因为一点也不陌生,而冷漠则可能是因为这一切都太过熟悉了。是DV这支“自来水笔”让那些真正有话要说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去纪录和还原你眼中的生活,尽管可能因其粗糙而显得不够专业,但精雕细琢的贵族(无论是生活的,还是影像的)毕竟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厢情愿不疼不痒的幻想,而眼前的生活虽然粗鄙,却更为真实。
  2、不是DV的DV电影——《肥皂剧》
  如果说《一头花奶牛》很好的符合了我们对DV电影的心理预期,那么《肥皂剧》这样的作品必然会令我们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疑惑不仅是就影片所展现出来的美学风格及表达方式而言,更主要的一点还在于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还是不是DV?
  诚如上面所言,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头脑里已经给DV打上了一些固定的标签,比如低得可怜的成本、平实甚至粗糙的影像、嘈杂的同期录音以及涣散的情节结构,所有这一切几乎像定义一般已经成为我们体认DV作品的判断依据,而《肥皂剧》却是与这些固定化的标尺格格不入的。三十万投资,精致凌厉的镜头语言和复杂的技术指标等等,这一切因素让这部影片在众多外表寒酸的DV作品之中看起来多少有一些鹤立鸡群。
  是啊,谁说DV就一定只能是灰头土脸呢?DV本质上的自由就是要打破一切先在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断拓展DV本身的艺术疆界,探求其艺术表现上的各种可能性,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拍一部不是DV的DV电影,只要能创造充分的条件?就象拉斯冯提尔用了100台DV来拍摄《黑暗中的舞者》一样,作为一种在路上的新媒介和艺术样态,DV的可能性实在是还远远没有穷尽。
  3、DV的艺术——《好多大米》
  在没有看这部作品之前曾经听到很多传言,大都是在说如何如何的烂,这其中不乏导演本人的朋友也持这样一种看法。所以当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来看这部作品时,一个念头总是挥之不去,哪里烂啊?除了个别演员的表演显得生硬之外,我觉得这是本次影展以来我看到的在艺术探求上最富野心,也是做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作为一部具有超现实主义味道的激进之作,《好多大米》在创作上的胆大妄为和无拘无束是对观众既有美学观念和价值体系的挑衅和冒犯,从而在接受上也必然会遭受到强有力的反弹和拒绝,正象布奴艾尔在放映《一条安达鲁狗》的时候要在口袋里准备好石子以便还击观众的讨伐、戈达尔也曾经吃过愤怒观众砸过来的蛋糕一样。
  无聊、沉闷和晦涩这样一些词汇恐怕是某些观众灌注在这部电影头上的最普遍的批评用语,正如片子里有一段情节是两个人玩的猜迷游戏,在我们看来是那么无聊和滑稽,而片子里的两个人物却玩得津津有味一般,这部电影就是导演和观众玩的一个猜谜游戏。但这个游戏导演玩得并不轻松,在我看来本片导演设置的情节处处布满了含义丰富而又暧昧的象征,比如那袋大米、那副假牙等等,这是一部充满了寓言味道的极富思想深度和启示意义的作品。
  同时在影像处理上,人物始终置身于逼仄的空间之内,我们看到的永远都只是那些墙壁和沙发,听着电视机里不知所云的声音,这样的一些细节设置都极好的凸现了人类生存本身的境况,与影片最终所要表达的东西亦十分协调。
  4、DV也可以商业——《烧烤》
  正如大家所一致公认的,本片导演极富商业潜质,《烧烤》在众多的DV作品中能够拥有较广泛的好评就是证明。但本片能赢得观众靠的不是讨巧和迎合,而是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保持了作品本身的鲜活和尖锐。
  作为一部人见人爱的电影,《烧烤》的方向应该是《这个杀手不太冷》、是《落水狗》。导演本人丰富的阅历保证了其能够驾轻就熟的游走于社会边缘的各色人等,从而在进行酣畅淋漓叙事的同时亦能对细节真切把握,生活化的气息不仅没有被情节的戏剧性冲淡,反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和言谈中显得更加的浓郁。
  

2005-06-28 08:55:36  yangbo (北京海淀)

  写在前面: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有点惭愧,没有看一个完整的片子。
  狙说了很多,我来补充两句。很多人习惯了用电影的角度看DV,用电影的角度来拍DV,而对DV作为一中新材料(或者说是新工具)本身进行挖掘,例如DV叙事的挖掘、作为一种更普遍化的私人媒介对生活本身的那种偷窥的特性、对突发事件的敏锐的捕捉与把握等等并不是很充分。(对大部分片子的间歇性观看,让我对各个导演说声对不起)
  DV形式上更像一种现代的艺术,必须注重“场”作用的体现(即观影者、导演、DV必然处于同一个场内,在场内共鸣。并不是处于对立、仰视、研究、更甚者是一种造物主的视角)。
  看到狙的帖子一些看法。很多只是灵光一闪的东西希望大家能给展开批评。
  

2005-07-01 17:54:30  浮尘

  6月26日观景有感
  《肥皂剧》
  非常遗憾,我到时,片子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对此片理解产生了一定难度。从看到的片段来看,似乎剧情不合逻辑,或者作者本身就不想符合逻辑。几个不相干的故事互相穿插,没有关联,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暴力事件,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情绪失常。作者对此本没有做任何解释,我想解释确实是多余的,作者就是想表现一种情绪,每个人对这样的情绪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达到的目的。按我的理解就是现在的中国人大都精神失常,这就是我对本片的释义。
  《西沙日记》
  一部温情脉脉的观光片,充满了人性的关怀。
  《青青墓园》
  要不是又看了下排片表,我都忘了看过此片。这部片子选题比较敏感。通过字幕我们知道文革那段日子的痕迹已经快被我们销毁待尽。如果坚持做下去的话会是一部好的记录片,可惜作者只是在墓地里蹲了几天(可能也就一天),采访了几个扫墓人而已。
  《好多大米》
  这是我最有话想说的一部片子。首先,这部片子很有思想。虽然这种思想不是通过片子展现出来的,而是作者自己的阐述。但如果他不阐述的话,我还真看不懂他想说什么。由于此片剧情乏味,我看的时候竟然睡着了,不过睡着也不影响我体会本片的思想。因为思想并没有很好的溶入剧情当中,所以片子可以不看,但李红旗的大道理不可不听。李红旗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刚讲完说中国人现在活法是错误的,紧接着又说他不想讲此片的含义,因为如果片子没有讲清楚的话,用语言同样表达不清楚;他说中国人不应该这样活,同时他也不想告诉人们怎样活,因为他也不知道,如果你知道的话还拜托要告诉他。但最后又提出来大家不思考可能活的更好,因为现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错误的。李红旗就象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生活在茫然和矛盾之中。一方面觉得不能这样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如此他还是非常令人佩服,至少他正在思考,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不去思考,能追逐名利的在追逐名利,能得过且过的在得过且过。
  

2005-07-04 21:44:12  黑山 (北京)

  时间是一切故事的主角
  拍什么,说什么,有时对我都不重要了
  只是跟时间干上,是分外的孤独啊
  西沙日记里除了人文关怀,还有对时间的膜拜
  但真不是观光片啊
  郁闷
  

2005-07-05 19:54:40  老猪 (暫住中國)

  怎么变成观光片了 :)
  

2005-07-05 21:25:54  刘兵

  估计是黑山后来在与观众交流的时候放的幻灯片太多啦~~
  

2005-07-05 21:44:53  林烺 (天津)

  虽然没有看到,但是感觉《西沙日记》是一个很男人的片子~~~
  

2005-07-13 00:46:47  浮尘

  哈哈,大家可能是都对风光片有种歧视性的理解,是不是说成自然风光片会更好呢,我这样说是想告诉大家我从这个片子中知道了很多西沙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谢谢黑山,别理解错了。
  

2005-07-26 00:53:15  刘兵

  《一些细节》
  DV影展作品:《阿莲》(导演:卫学奇)
  一个男人喜欢上了一个女人,可是这个女人并不喜欢他。不喜欢也就罢了,男人可能也没有太多非分之想,只要每天能看见她,或者到她的宿舍床上坐一坐也就知足了,哪怕被她撵走。但是这个女人后来还是不知去向了,当男人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沦落为一个妓女。不知道是被迫还是心甘情愿,反正是这回女人没有再拒绝他,然后就是——他得了性病。像他这样的打工仔,一个穷人,在得了这种病以后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电线杆上寻找解救之道。
  于是在电影中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瘦弱得令人不忍直视的男人,一次次从江湖游医那里取回不知包着什么东西的小纸包,颤抖着打开然后在私处涂抹。当这样的镜头在眼前反复出现的时候,作为观众你能感到那种难言之隐的疼痛。如你所料,他被骗了,最后当他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以后,便不容分说的举起了屠刀。
  这就是导演卫学奇为我们展示的中国当代诸多底层故事中的一个,无助、麻木、颓废、血腥,偶尔有一丝温暖然后是无可挽回的绝望。即使这样的故事你不是头一回听说因而感觉毫无新奇,即使影片后半段过于戏剧化的处理多少有些生硬,但是因为影片有着不可思议的日常生活的粗糙感,所以那些在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你虽然不曾亲身经历,却依然能够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中国的当下,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不同程度的“马路天使”。
  看过作品之后,你也许无法清晰记住这些打工妹和打工仔姓甚名谁,就如同通常在车站或者大街上,对于身边那些背包摞伞浑身散发着霉味的不速之客,你恐怕都会避之惟恐不及。然而这一次不一样了,在这几十分钟里你不得不正视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那些本来还很鲜活的生命终于无可避免的走向沉沦,影片就是这样为我们展示了他们被现实生活一点一点吞噬掉的全过程。
  当然这里面没有过多悲剧气氛的渲染,有的只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随遇而安。还有就是一些过目难忘的细节,让你在日后生活的举手投足间,偶尔会突然想起以前看过一部DV。那里面曾经有一个男人,蹲在公共厕所里用一小盆水偷偷的清洗自己患病的下阴,而在这之前,他唯一的嗜好就是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收听广播里的热线电话节目,由此你也可以想象,或许他还曾经像一个叫“小武”的人一样,在空无一人的洗澡堂里声嘶力竭的唱过歌。
  

2005-09-06 22:18:13  僵尸肖恩

  弱弱的问一下,这些作品在哪里能看的到,我是 个新人。
  

2005-09-06 22:37:22  刘兵

  [这个贴子最后由狙在 2005/09/06 10:39pm 第 1 次编辑]
  
  6月份的北京DV展映周有放,我是那个时候看的.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制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