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三岛由纪夫(最近在看)

2004-07-10 02:34:21   来自: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三岛由纪夫
  (1925~1970)
  
  作者简介:
   日本作家。本名平冈公威。官僚家庭出身。6岁起在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思想上受日本浪漫派的影响,同时开始用现在的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1947年大学毕业后考取高等文官,分配到大藏省(财政部)银行局任职,8个月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49年发表《虚伪的告白》,奠定了作家地位。在他进入文坛的20年中,总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戏曲集《近代能乐》(1956)曾在一些国家公演,受到欢迎,他生前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2004-07-10 10:36:2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
  
   《假面的告白》(1949)通过性倒错的内向型自白来对内心进行理智的探索,从一种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的束缚。作品的特色在于内外交错、不拘事实,完全凭主人公的梦想意识轨迹构成。作品首先叙述“我”的出生和家庭状况,而后将错就错读者引入“我”五岁时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进而描写“我”青春期大胆的同性恋心理。
  
   “我”对天生的孱弱感到羞愧,慕恋强健而富于野性的青年同性,立志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锻炼,但肉体的成长总令人不满。战时,“我”怀着尝试恋爱的心态接近异性,终于和同学之妹园子恋爱,却因为感到自己缺乏肉体的能力而导致关系结束。战后,园子与别人结婚,但“我”却试图仍与她偷偷约会,尝试完全舍弃肉欲的精神恋爱,却因为一个野性青年的肉体使“我”再次忘却拉异性的存在。
   这篇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企图摆脱道德、价值、伦理的束缚,以求疏远社会、游离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文学观念。战争期间,三岛本人渐渐形成一种末世情绪。他感到在那个时代,不仅他个人生死难卜,就连日本的命运也不可推测,他沉溺在疯狂的末世空想之中,自以为是“薄命的天才”、“颓废期的最后一个皇帝”、“美的特工队”(《假面的告白》)。并从自身病态的压抑心理出发,竭力寻找奇谲的语汇和特异的感受。而战后混乱时期,由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原因造成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尤其是失去了文化概念上的天皇制这一精神支柱,三岛面临超越自我的崩溃,丧失了人的尊严,异常的欲望受到压制。对于他而言,一切传统道德都变得软弱无力,一切是非价值和伦理都颠倒过来。这一切促使他涌起了巨大的热情,创作了这篇成名作。
   三岛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假面的告白。“他人眼中看作我的演技,对我来说却体现为返归本质的要求;他人眼中显现为自然的我,却恰恰是我的演技。”
   假面的告白》将这种观念文字化。它不同于自然主义的私小说那样混淆艺术与私生活的关系,它虽然写的是真实,却又巧妙地组合成精微的虚构,具有人为的装饰性,通过自白的形式,剥去自己的假面,还之以真面,追寻真正的自我。作者拂去一切伪善,揭示了深深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性,将埋藏于意识深层的异常的快感愿望和性欲望毫无保留地自白出来,进行冷静的分析,分辨人的行为的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
   作者写了自己五岁时碰上的掏粪工、检票员、士兵以及后来在殉教图上看到的塞巴斯蒂安等形象和由他们的力、血、美所唤起的种种意象,自然地迸发出一种原始生命力的渴求,憧憬青春、美和男性肉体的活力,产生了一种快感和性欲。然而,这一切作者都是通过假面来思考的,以便更准确更客观地描绘出一副人性的真面目。
   这种自白的方法十分新颖,不仅打破了日本自然主义产生以来的传统自白形式,而且将唯美主义追求价值颠倒的美的意识和人工的技巧,遗迹浪漫主义的从主情出发尊重人的感情因素和感情真实的特色,艺术化为人的内部生命的文学精神,编织在古典主义的完整性的结构和装饰性的文体之内。
  来源:新浪文化
  

2004-07-10 10:38:19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以身殉美的三岛由纪夫
  作者:
  
  裸裎线条分明的肌肉纹理沸沸扬扬呈现强烈的男性美,炯炯放光的眼眸燃烧着野心与执念,这样一个酷似古希腊雕像般俊美的男子,挟其对“肉体美学”与死亡的执着,三岛由纪夫1970年会走上切腹身死这条道路,等于重演他自编自导的短片《忧国》自戕情节,也印证了“人生如戏”这句话不假。
  ◎ 人生如戏
  台湾作家吴继文的说法是,“死亡对于三岛有绝对的魅力”,倒不是说三岛喜爱死亡,祇是死亡对于他的吸引力实在太过强烈,三岛认为,爱到极致即是死亡,这份对死的痴恋无法诉诸言语文字形容。
  譬如人类对于爱与美两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体会,但人类对死亡的体验仅有一次,下不为例,光凭这一点而论,死亡本身对三岛而言不啻是个绝大的吸引力。
  追溯至30年前的11月25日,三岛以45岁壮年之姿,前往陆军自卫队基地,在世人面前慷慨激昂地陈述己身理想后,随即切腹自我了断,种种迹象显示,他的自尽行为应是预先谋划,从他死前一年写给亦师亦友的文坛耆宿川端康成的只字词组便可见端倪,这些文字收录在《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复书简》一书中。证诸三岛生平,处处可见其试图发展各方面才能的野心,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求须掌控在自己手中,三岛曾自谓每部作品无一不是抱着写遗书的心情完成,他的死有着太多的刻意与企图引人注目的戏剧性。吴继文并不欣赏三岛这般壮烈、野心勃勃的人生态度,但他却由衷佩服三岛能够尽情挥洒才能,有勇气尝试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 追求肉体之美
  三岛由纪夫生于大正14年(公元1925年)1月14日东京都,成长在骚动不安的日本战争末期,家世显赫的三岛原名平冈公威,“三岛由纪夫”是他写作时的笔名。早慧的三岛自幼博学强记,虽通过高等文官考试,却为追求文学理想挂冠求去,小时身体孱弱,长大后勤于锻炼体魄,精于剑道,并学习健身及空手道等,曾自谓精神活动担负过重,肉体锻练恰可求得平衡,可说“文武皆备”。
  19岁在东京帝国大学就读法律系便出版处女小说《繁花盛开的森林》。除写作健身外,三岛也热衷演戏,他酷爱影片《快斩》中悲剧角色田中新兵卫的豪情,所以演起含冤切腹的场景格外入木三分。三岛多才多艺,诗歌、小说、剧本,评论集著作等身,获奖无数,长篇小说《春雪》一度曾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甚高。
  1949年,三岛长篇自传体小说《假面的告白》出版,把影响三岛一生的诸多事件巨细无遗地暴露出来,诸如祖母的宠溺养成自我中心及喜爱静态活动、在学习院诸多的见闻冲击(受到同学嘲笑欺负),以及日本国战败对心灵造成的影响(悲观性格),内容也涉及己身最私密的部份,亦即三岛的同性恋倾向。曾与三岛过从甚密的福岛次郎出版的《三岛由纪夫──剑与寒红》,大胆披露与三岛裸裎的性爱关系,名噪一时,《假面的告白》、《禁色》也对于“男色”及“性倒错”有大胆的剖析,题材勇于挑战禁忌。“太阳般男性不可透视的美”对三岛有着致命吸引力,不能完全拥有,也非得亲近不可,正可以解释三岛对于“男色”的认知,但《禁色》讲述策略性复仇主旨较不讨好吴继文,反而是常拿来与《禁色》相提并论的汤玛斯·曼《威尼斯之死》较得他欢心,因其老作家对美的执迷较前者更加神圣、纯粹且动人。
  但是,若要探究精力充沛的三岛由纪夫其人其事,把三岛当成同性恋委实太简化,三岛演戏性格强烈,为“体现生命极致的感受”去做种种尝试不足为奇,其中也包括同性爱,他的“生活本身即是传奇”,最后的死亡也彷佛是表演的一部份。
  1961年,三岛由纪夫邀请细江英公拍摄写真集,彷佛要为自身肉体之美留下最后的见证,摄影构图极尽荒淫耽美之能事,三岛彷若西方基督教圣徒塞巴斯蒂安(Sebastian)般俊美无奈,在无言的图像中把身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被拍摄的一瞬间,三岛的肉体之美恒久地流传后世,随之而来的肉体覆灭亦有何憾哉?
  ◎ 虚无的死亡思想
  “……世界是由几个单纯的记号与选择所形成,人的一生就如同植物一般,一出生,便被死亡所束缚,只能靠不时浇灌些水份来培育。生殖是一种虚构,社会结构也是一种虚构……”──《午后的曳航》
  “死亡”主题在三岛作品中经常被提及,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库《三岛由纪夫短篇杰作集》其中一篇《盛夏之死》,以及1950年长篇小说《爱的饥渴》中,两位女主角一个在亲人溺水死后,望着海洋露出“一种期待着什么的表情”,一个内心恋慕园丁,最后却挥锹击死爱人,主角内心的煎熬化作投身另一个世界的欲望,那是与“生”相反的世界,这一切均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束缚感,这些悲剧角色们所追寻的,是一个没有束缚的世界,一个“死亡”的境地。
  《丰饶之海》的《奔马》男主角勋选择切腹自杀,是与三岛殒殁相呼应的场景;《金阁寺》中青年和尚一把火烧掉金阁寺,斩断红尘执念也以“毁灭”为基础。谈到死亡主题,无论在三岛早期作品《午后的曳航》或《金阁寺》也好,抑或晚期作品《丰饶之海》也罢,所处理的均是好几世代的死亡概念。
  这样虚无的死亡思想,几乎近于佛教的超然自由自在,也是三岛万言巨著《丰饶之海》四部曲的中心思想。但三岛由纪夫并非宗教家,他在作品中也无意触及宗教议题,只是单纯处理神秘的转世事件而已。
  多重文学主题加深世人对其才华的印象
  三岛作品主题宽广,《潮骚》、《假面的告白》、《金阁寺》、《宴之后》、《蓝色时代》、《夏子的冒险》每部小说风格各各互异。《潮骚》描述一对年轻恋人纯洁的爱情故事,《宴之后》则刻划日本政界阴暗面,三岛还为此书有影射他人之嫌吃上官司,《蓝色时代》等同一出社会讽刺剧,《夏子的冒险》是从修道院出走的少女冒险喜剧,三岛擅用自身周遭素材写作,作品质量均突出。
  上述作品中尤以《金阁寺》最为出色,《金阁寺》故事行至尾端,引述临济录示众章第一节:“遇佛杀佛,遇祖杀祖,遇罗汉杀罗汉,遇父母杀父母,遇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勿为外物所拘,始能洒脱自在。”(P.278)纵火少年原欲追随金阁脚步葬身火窟,又临时抽腿打消死念,因为现实里象征丑恶的黑暗力量的金阁寺已消逝无踪。
  而《丰饶之海》四部曲中,自宫闱恋爱悲剧《春雪》始,至探讨轮回转世的《奔马》及盈满异国情调的《晓寺》,乃迄一切尽皆空无的《天人五衰》,轮回转世的思想奇异地压制“死亡”等旧题旨,尤其《天人五衰》中白茫茫一片荒芜世界,衬托出一个巨大的“空”字,加上《丰饶之海》出场人物众多,无怪乎有学者把三岛作品拿来与中国曹雪芹《红楼梦》相提并论。但《丰饶之海》与《红楼梦》两者差距不可以道里计,前者处理好几个世代,后者只着重今生今世,《丰饶之海》是三岛最令人折服的作品。
  《金阁寺》沟口僧侣的一把火,烧尽滚滚俗尘的红莲业火,只留下幻想中的璀璨金阁,与对高高在上美的怀想,在其文学批评集《太阳与铁》里,太阳所代表的生与死意义,使三岛开始深深崇拜却又同时憎恶畏惧起太阳光芒,小说中的“金阁寺”也许就是那个太阳吧,既美丽光明,又看尽人间腐败。三岛也曾自谓“海”对他影响之大,自小时便深烙记忆。1963年长篇小说《午后的曳航》少年阿登对航海的渴望,以及对海洋的焦躁不安,间接促成一群少年集体杀人案。海洋对于三岛而言毋宁是重压与危险不安的化身,也因此,“水”与“火”两种自然元素镕铸成三岛会关注的文学主题。
  ◎ 死亡与美的追求促他走上死途
  战后大时代环境的变异确实对三岛本身有着无法磨灭的影响,但他的文学作品却显露出更多独立性。三岛外在表现有礼,循规蹈矩,行文结构严谨,对文学修辞技巧如明暗喻等可见均有涉猎,反而在评论文集《不道德教育讲座》里却鼓吹社会“道德”是牢笼,人类应遵循自然法则解放自我,主张“应该多多说谎”、“应该背叛朋友”,三岛内外在相悖反的矛盾性格令人惊奇,也令人惊怖。
  1970年11月25日,根据彭歌等人合着《三岛由纪夫之死》(大江出版),其中一位目睹市谷会馆自戕现场的记者德冈孝夫记得三岛切腹身亡前不久,头缠白布现身阳台上,激越昂扬地对着众人叫嚣(见上图):“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大家知道吗?!”与其说他在对众人发话,不如说他是藉此说服自己,由此可知三岛固然是文学家,却有理想家执拗坚持的行动面,三岛主张即知即行,也正由于理想的不可获得,导致心灵上的失衡,三岛于是选择舍弃既让他崇拜又让他憎恶的肉体,“为纯粹的美而殉死”。
  三岛有计划地自杀,外传是极右派军国主义思想作祟,但是其更深层的心理动向,对于三岛这样一个才华横溢,性格复杂多面的作家而言,自尽只是深入骨髓的表演欲的延伸,我们应该“让文本说话”,阅读三岛时,不须有先入为主的设定。
  有人说相较于川端康成、太宰治等文人,三岛作品似较跳脱日本传统风格,其实正好相反,三岛自觉承袭了日本最好的传统,或许他的文体与文字风格不那么日本化,但骨子里,他确是个道道地地的日本人。三岛在世时正值日本民族衰败,他体魄上的雄健美丽毋宁是为日人胸口注射一剂强心针,三岛身长虽不足160公分,其无边的想象力与勇气让他变得高大,对日本后世文坛也产生了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来源:锦瑟文学网
  

2004-07-10 10:39:23  范坡坡 (北京东城)

  《虚假的告白》与三岛由纪夫
  作者: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作家。本名平冈公威。官僚家庭出身。6岁起在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思想上受日本浪漫派的影响,同时开始用现在的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1947年大学毕业后考取高等文官,分配到大藏省(财政部)银行局任职,8个月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49年发表《虚伪的告白》,奠定了作家地位。在他进入文坛的20年中,总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戏曲集《近代能乐》(1956)曾在一些国家公演,受到欢迎,他生前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来源:新浪文化
  

2004-07-10 10:43:32  范坡坡 (北京东城)

  http://www.oklink.net/a/0009/0901/jmdg/index.html
  这里的《假面的告白》的电子版——也可以下载!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foreign/sandaoyjf/sdxs.html
  这里也是!
  之前有个台湾小姑娘向我说过——我没太在意——后来我喜欢的一个老师也向我们推荐——我就看了一下《假面的告白》——很喜欢!很合口味!
  有兴趣的人也可以读一下!:)
  

2004-07-11 10:34:23  房囚 (北京海淀)

  你开始看他了,恩,有进步。他是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
  

2004-07-11 15:23:24  琴子子

  大学的时候看他写的东西,确切地说,那时觉得看了没留什么印象.可能看不懂吧.
  

2004-07-11 22:11:44  子夜紅 (Minan)

  三島.....超級美男子啊~~~
  偶的三島小説上課看被高中老師沒收了兩本.....T_T
  最喜歡的還是<金閣寺>和<沉潛的瀑布>
  

2004-07-13 22:28:50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恩!
  喜欢他够BT,够直接!
  帅哥呀!赞一个!
  真让那些现在的“美女作家”们汗颜——看看——人家这才是“才貌双全”!
  最近我也在写东西……等发上来希望不要把大家吓坏……
  

2004-07-13 23:36:43  房囚 (北京海淀)

  他迷恋男人的身体,在他审美观里,只有流着汗的男性身体是最美的
  今天买了本邱华栋的〈夜晚的诺言〉,武大中文系出来的这一批作家,就属他的文字最好了,汗,以前总觉得他近的很,伸出手就能抓的到,现在看来,我离他的水平越来越远了
  

2004-07-14 00:04:2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不过我觉得不流汗的也很美!
  肯定崔子同意我的观点!
  

2004-07-14 03:07:59  hx

  邱华栋我高中上课的时候看过
  <摇滚北京>还一本<把我捆起来>应该是比较早的了.我那个时候不喜欢他.有点浮着,有点激烈.现在他应该变了许多吧.
  刚上高中那个暑假,我借了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村上,还有江户川乱步同时看.后来三岛,夏目被扔一边了.我喜欢上了那两个.那时候小....对三岛由纪夫的认识仅停留在剖腹自杀上.....
  刚看了<假面的告白>的开头太有认同感了!
  我也觉得婴儿时代是有记忆的.绝对有!我自己就记得断奶那天的情景.清清楚楚!沙发是放哪的,桌上放的什么杯子,大人在干什么.我只要一回忆就全出来了.
  可是他们全都不听我说,说了也不信,信了也是敷衍我.我都跟我妈说了nn回了,她就是不信!我的朋友也不信!
  布努艾尔也说他出生的时候听到了普拉达著名的鼓声.嘿嘿,也没人信他.哈哈~~
  

2004-07-15 00:39:16  范坡坡 (北京东城)

  小的时候,夏目漱石的《门》不知道是我的哪一个姐姐买了来的,很旧的书,但是一点都不破(我们家从不允许撕书的),端放在床头,竟然当作了我识字的“教材”……呵呵——不过我一直到小学5年级才大略读懂了上面的字,于是后来几乎每个暑假都读一遍——渐渐被宗助和阿米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所感动……于是也幻想自己也生活在一个没有阳光但是有一个爱的人陪的小屋子里,可以听见竹林的涛声……
  果然我这辈子都不会有那样的“隐居”的机会了……
  也许是我误读了夏目漱石,但是《门》这部小说寄予我太多的感情……童年、感情……
  恩!我们那个老师也特别喜欢江户……(我也喜欢她……呵呵……前些时候因为一个同学说那个老师讲课没意思,我和人当众在食堂吵架……)
  爱一个人就是没有理由的——而且要爱他的全部,要执迷不悔的爱!
  我是这样的……
  

2004-07-27 14:06:51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这两天在看波德莱尔的散文随笔集,他有些说法想来popo你也是会喜欢的。:)
  

2004-07-27 14:10:25  家有小狗 (北京海淀)

  这两天在看波德莱尔的散文随笔集,他的有些东西想来你也是会喜欢的:)
  

2004-07-28 00:37:30  桔生 (北京)

  哇,POPO这小东西有点玄了
  

2004-07-28 14:51:43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是的么?
  恩——记住名字了——现在看不过来——有时间一定拜读一下!
  [quote]下面引用由家有小狗2004/07/27 02:06pm 发表的内容:
  这两天在看波德莱尔的散文随笔集,他有些说法想来popo你也是会喜欢的。:)
  [/quote]
  

2004-07-28 15:02:1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老东西——你以前叫橘生呀?
  呵呵……
  真可爱……
  [quote]下面引用由桔生2004/07/28 00:37am 发表的内容:
  哇,POPO这小东西有点玄了
  [/quote]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