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从吃到入厕文化

2004-05-18 14:49:10   来自: 猪头猪智慧
  从吃到入厕文化
  作者:纳兰慕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先人说人有别于动物是因为有思想,在哺乳动物里,人属于高等灵长类动物,因为人使用大脑还使用手,手带动左右半脑会思考问题,所以,什么馊主意都想得出来。现代社会把人这种高等动物的灵性发挥等淋漓尽致,小到入厕的纸,大到神州5号飞船飞上月球。
  中国人是一个爱吃的实在的民族,开门的五件大事——吃、喝、拉、撒、睡,吃排到第一位,连骂人都与吃离不开,什么你吃撑的是不是?你吃多了是不是?你吃不了兜着走!说没办法具体做某件事,吃不消,吃不开。
  而中国人是吃什么都敢吃的食物链,贵到鲍鱼、娃娃鱼,贱到吃蝗虫,甚至老鼠。前两年听说杭州有一高级餐馆有一道名菜叫三叫,何谓三叫,听了后你千万别吐,
  就是把刚出生的小老鼠,那种肉肉的红红的小老鼠用盘子盛上,食客用筷子从盘子夹起,吱吱着声的老鼠一叫是也,夹起来的过程是二叫是也,在嘴里嚼吱吱着响三叫是也!
  这不是怂人听闻,是一家报纸报道的。
  中国人的吃是飘洋过海的,一报道说,九十年中期,澳大利亚的野兔大量繁衍,牧草被野兔吃了,羊吃什么呢?一官员想了个办法,引进成都的麻辣烫,一年之中就会把这些野兔消灭光光。
  最后不知引进了没有,但是中国人吃的名气之大是世界有名的。
  好事者曾做了一个不确切的统计,说人的一生会吃掉一列火车匹的食物,存在决定意识,因为人吃饱后才会想事情,这不,头脑开化,就出现了一种入厕的“文学厕纸”。
  何谓“文学厕纸”呢?
  就是在厕纸上印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的文学作品,据报载,始作俑者是德国人:“喜欢上厕所带报章杂志入厕的德国人,现在免了此举,国为德国一家出版社推出了印有诗歌和小说的
  厕印,有大诗人海涅和摩根斯恩特等德国大文豪的诗歌,还有一些故事和侦探小说等。“(〈〈华人日报〉〉2002年10月15日第20版)。
  我很赞成此翁的创意,这是灵长类动物思想的又一飞跃。
  其一,喜欢在入厕阅读的大有人在,比如鄙人是其一,而吾兄、吾父,是其二,一家四口人中有半数有此好,那么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就会有多少人有此好呢?
  其二,现在的人太忙太浮躁,用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太少,所以趁上厕时“顺便”读一点儿,也是可为的,可谓生理消化和精神消化两重享受。
  说起入厕阅读和工作,我们国家伟大的领袖周恩来就有这个习惯,这是有史记载的。
  说起入厕文化,从最早的露天解决,引伸而来入厕又叫解手,或解溲,而后出了马桶,现在叫卫生间,洗手间。
  中国先前的厕所文化,是从何演变而来的?古人大便后用何物拭秽?带着这个问题查了些资料:
  港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对呀,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本文逆时间之河而上,由近到远追溯了古人拭秽风俗流变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人还在使用五花八门的其他物事,但是主流是人们普遍用卫生纸,因此我们考证历史,也仅仅考证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明的主流。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朝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以考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慌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朝皇宫中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据《明史》志第五十职官三记载:“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其中宝钞司就是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什么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b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
  古人认为纸上印字是先人的文化,岂能用在屁股上呢?
  而今人认为弘扬先人文化,就要用在屁股上来消化吸收,时代不同引发人文观念的变化。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是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
  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除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魏晋南北朝--厕筹时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之证据。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东晋裴启佚书《语林》记载“刘??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遽反走,即谓崇曰:乃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从中国古代拭秽风俗之流变可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由微知著,由小见大,从此亦可管窥中华民族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
  古代的厕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今人的所谓厕所文化,就显得有些市井了。你看在城市的一些个简陋的公共厕所里,此类厕所,都是用刷了漆的木板隔开的,这种木板适合各种钢笔、铅笔、圆珠笔、小刀、钥匙甚至烟头在上面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类似于现在的网络文学,有时我觉得这种厕所其实就是最早的BBS,有行踪飘渺的写手,有固定的阅读人群,而且内容也杂乱,不乏精品,当然更多的是垃圾。
  昨上网游览,下载了一些厕所精华版的BBS留言:
  贴出来大家欣赏一下:
  拉出来痛苦,拉不出来更痛苦——估计是一位痔疮患者的呼声。
  找小姐,50元(不过夜)电话:138********——一位皮条客的留言,下面的跟帖比较有意思:妈的,这里哪有女人?到隔壁去找吧。
  三天没拉屎,一次拉了5斤,爽!——一位壮士。
  跟帖:两天没有撒尿,他妈的居然游着泳出来的。——又一位壮士。
  找寡妇打炮不要钱,还管饭(四菜一汤)——我拼命的找联系电话,可惜没找到。
  请往后看右上角!——我很费力的转头摆了个很不雅的POSE,看到一行小字:我家的猫怀孕了,是不是你干的?
  还有一些留言需要仔细回味:
  来吧,人,需要性生活!——标准的瘦金体,用小刀刻上去的,很苍劲。
  请大家不要乱写乱画,还我们一个干净的排泄环境!——这句话我想应该作为现在的每一个BBS的首页。
  我失恋了,一点拉屎的情趣也没有了。——可怜的孩子。
  林,我等了你一个小时。——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总让我想起王小波的《东宫西宫》里的那个苍白的男人。
  还有一些手绘作品和木刻作品,比较滥的是形似,个别也有好的,寥寥几笔,形神俱备,可惜当时没有拓下来,很遗憾。”
  本人虽30刚出头,但经过的地域也颇多,而因地域不同,而厕所也各有千秋,川人农村的厕所多是与猪圈连在一起,因为川人要用猪粪和人粪做肥料,而川人种的庄稼和养猪的功夫是全国一流的,不然出了刘永合、刘永好这样的猪饲料的亿万富翁,而川人因此也形成了一个生物链,猪粪人粪做植物的肥料,植物长成后给猪吃,形成一种生物循环,因此,川人的猪肉量大质好也是有名的。吃喝拉也是颇有名的哟!
  曾在山西呆过一年半载,没到过山西是想象不到的冷,而在西北的野外入厕是很考验人的意志的,本人曾有过此种经历,我在山西的单位美其名曰:隧道局,其实就是把一座山打穿成为火车通过的隧道,有工人说就是“打洞子”,年轻的男人暖昧的向人介绍自已的工作就说是“打洞”,然后奸笑。
  打洞子的工作多是在野外,野外的厕所多是设在露天,在漫天飘雪的冬季里,浪漫与现实,在漫天飘雪的天空下蹲在用牛手毡围成的厕所里,有小北风在呼呼的吹,室外的气温是零下15度,而真是屋漏偏逢下大雨,便秘,蹲得脚发麻,冻得殿发紫。一无所获。
  曾把这段经历说得好友听,她笑得花枝乱颤。
  现在定居在东海的一个海岛上,福建东部,闽东的海坛岛,刚来此岛,回婆婆乡下的家,婆婆为这外来有文化的媳妇买了爱吃的李子,此李很好吃,吃了一大堆,早上肚子叫唤,冲进厕所,结果里面只有一个圆形的木桶,桶上有一盖子。婆婆听不懂普通话,而初来乍到,福建方言如同鸟语,比划了半天,她也听不懂,一天惊奇的望着我,而肚子等不及,作了个蹲下的姿式,她恍然大悟,揭开木桶盖子,一股冲鼻的味道脱桶而出,我伸眼一望,此桶就是现在马桶的祖先吧,可是桶里的景象让我落荒而逃。
  肚子隐隐作痛,我一脸痛苦状。
  婆婆牵着我的手,向屋外走去,我不明就里,但知道她是带我去出恭,走了大概五分钟的路,到了村头的学校,学校旁写着大大两白字厕所箭头指向此处。
  我飞奔而入,不亦快哉!
  出来,婆婆在用方言和学校食杂店的女老板说着什么,那女的望着我笑,我也还以一笑走之。
  第二次回乡是和夫君一起,在乡下为了展示我的能干,打扫卫生,在婆婆的床下面拖出一陶罐,拖一下很重,我问老公,怎么装花生油的瓶子放在床下?
  他问在哪里?
  我拖出陶罐,他大笑,可以说是狂笑!
  我被他笑得莫名,问笑什么嘛?我也要听听!
  你,你知道这瓶子是做什么的吗?
  装花生油的呀!我小时候看乡里人就是背个背篓放个陶罐去打菜油的。
  我们小时候还有段顺口溜:
  有个娃儿去打油,罐罐落到茅厮头,(茅厮为四川方言中的厕所)
  捡起来二两油,拿跟妈妈做馒头。
  亏你想得出,装花生油的罐罐怎么会放在床下呢?这是我老爹的夜壶。
  什么夜壶?我怎么没听说过?
  就是尿壶!
  一把扔掉手里的罐子,如此浊物也,我还提它做甚?
  夫严肃的说,在旧时媳妇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公公倒夜壶,知道吗?
  想得美,让你爹想去吧!
  夫笑过不停,后来,我的此举就成了他家族聚会的经典笑料。
  经典二,跑学校太远,我发现屋外不远处就有一种半人高石围成的厕所,一早,我刚要钻入此厕,听到我的脚步声,有人咳嗽,不以为意,一男人蹲在里面,更是逃之夭夭。
  夫听后,狂笑,娶了一傻老婆,笑料百出。
  我问傻在哪里?
  他严肃的说,那是男人的厕所,在乡里只有男人才会入此厕,而女人是没份的。这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男尊女卑的厕所文化。
  可为什么不标识男女呀?
  这你就不懂了吧,那是一种不成文习俗,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的一种习惯,用得着写吗?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没想到你入厕会有这么多事?学校不是有吗?你怎会想到跑到哪里去了?
  我以为这是公共厕所,老看到有人进去,所以。。。。。。
  哈哈哈。。。。。。
  周一,清早回单位上班,经过村中,一男人蹲在那种半人高的厕所里入解,我扭过头装着没看见,露出一头来,他一直咳嗽,提醒里面有人。我不好意思得很,还好我不认识他,不然的话,说不定会在厕所里跟我打个招呼,说不定还会问:“阿波仔厝里,吓了妹?(夫的小名:阿波仔,厝里:就是家里的,或是堂客之类的称呼吧。吓了妹:问吃过了没有?)
  我急走出村,回首,狂笑不已!
  现在有了新家,有了抽水马桶,乡下也有了自来水,回到乡里也不见床下有夜壶这种东西了,我对夫说,你把文物丢掉了,他说,不然你把它保存起来,将来做传家宝?
  我给他两拳,他说,乡下的规矩很多,其一就是不准打男人,还有不能入男厕。
  我狂笑,而我的经典之举总会适时提起,笑声中入厕文化面面观问世也!
  2004.4.28于海坛海峡。平潭岛
  修改于5。11
  

2004-05-19 03:51:19  francois (上海徐汇)

  好,同志一来就转了篇好文章,欢迎!
  

2004-05-19 16:44:34  叫叫蝴蝶 (久远的墓地)

  我喜欢这篇~
  

2004-05-25 01:20:33  篮球飞象 (原始森林)

  贾宝玉:真真好文章……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