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兰州的河
2002-12-03 05:19:06 来自:
煤天使
(CD)
我问刚刚上线的阿冢:“阿冢,兰州有河吗?”“废话。黄河。”
——我为自己贫瘠的地理常识感到愧疚。
想像里的兰州,黄沙满天,遮天闭日;光秃秃的山,光秃秃的县城,光秃秃的街道,光秃秃的屋顶和人们在干燥的大风里变得光秃秃的面孔;风是钝掉的刀子,永远不会像大理的湿气那么温暖地浸润,吃一口馒头也会被风送进满嘴的沙;黄河也因为淤积在她身体里过多的沙土而累得放慢了脚步,拖拖沓沓,一步三回头。
可是忽然间,兰州的河变成了一带清澈透亮的流水,从那2把木吉他的琴弦间徐徐泻出,不带一丝造作,不染一点尘埃,天生的干净,天生的质朴。反复的旋律由简单的木琴、贝司、风琴和手鼓构成,就像是哑哑学语的孩子发出的第一声“妈妈”,即使永远呆板地重复也有感动每一个听者的力量。当人声响起,大西北的沙尘已停止喧嚣,空气在黄昏的夕阳红里澄静,无人的街巷里开始生长出一种纯粹,让封闭已久的迟钝的耳朵们叹息,土墙顶刚露出头的几点草叶也跟随着叹息们轻轻摇摆在大西北透彻的宁静里。不仅仅是耳朵呵,我们在这充满诱惑的城市里慢慢坚硬的心,也被他们简洁而流畅的歌声击碎了外壳。手鼓依然是断断续续击打,琴弦依然是细细碎碎拨动,风琴在铺垫着某种背景,干净清澈的嗓音带有方言的痕迹;五个人端坐台上,半闭着眼,身体随节奏微微晃动,似乎正进行某种净化的仪式。一切都是简单吧,简单着就纯粹吧,最强大的力量,最彻底的宣言。
野孩子,来自兰州。兰州有黄河,却干燥缺水。
野孩子,淌过心灵的清水,洗去日间的蒙尘,在夜晚的灯下闪烁星星点点。
有人说他们是NEW AGE,更好的说是新民谣,穿着西北民歌的小花衣,野孩子们走过黄河边的寸寸土地,把反复循环着节奏随意的歌儿一路撒播。他们从民间来,带着对民间质朴的纯情唱悠悠的歌,像山里田间耕作的农人,不经意抬头就甩出了一连串的花儿,在空气里弥散;他们坚持着民间,在他们的曲调里有西北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有花儿的唱腔,有无需遮掩的方言,有适合舞蹈的明快旋律;他们依然在民间探索,在民谣的语言里提炼着诗意,将那些泥土一样的句子升华成一页页动人的风景。
我想起一个名词:游吟歌者。你会希望在城市边缘的某个小地方,或者是小县城小村庄的某个角落,在一群到处乱跑的脏兮兮的孩子堆里,在一些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的旁边,在灰沉沉的工业的天空下,看见这五个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年轻人,看见他们灰尘仆仆黑黝黝的脸,看见他们疲惫却坚定安静像夜晚星星的眼睛,看见他们手里的琴和鼓,看见他们的歌儿飞出来萦绕在半空,看见逝去的岁月在一瞬间给这傍晚镀上一层金黄,看见已经遥远的梦想在歌声的后面招手,看见生活的静慢慢沉淀下来遁入广袤的大地,看见一条清澈的河流将他们围绕为他们洗礼……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没人问他们将要去哪里;他们属于只有经过的人,他们只需要被眼睛注视被心灵牢记;他们就是那条自由的河,他们一路流过带给人们安宁自然的回归。就不要问他们的过去,就不要问他们的经历,就不要问他们的回忆,只看着他们当时的眼,只听着他们当时的歌,只跟他们一起摇晃,兴起时随他们轻快的节奏起舞,围着他们用笑容忘却忧伤,那被长长流水带走的忧伤。
走吧,走吧。“山上的花儿 / 你自己开,自己长 / 你就自己摇晃 / 路上的人儿 / 你自己走,自己唱 / 你就自己张望 / ……”走过所有的山,所有的田地,所有的村落,所有有歌的地方,河水一直流淌。
某天在三里屯,开张了一个小小的酒吧,名字就叫“河”。“河”放的是民间音乐,周末经常有人用酒吧的琴和手鼓即兴地玩乐,有音乐有高潮有闲散有知音。它的主人是:张全、小索、李正凯、陈志鹏、张玮。于是满街,都充满了河的气味。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
circl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我为自己贫瘠的地理常识感到愧疚。
想像里的兰州,黄沙满天,遮天闭日;光秃秃的山,光秃秃的县城,光秃秃的街道,光秃秃的屋顶和人们在干燥的大风里变得光秃秃的面孔;风是钝掉的刀子,永远不会像大理的湿气那么温暖地浸润,吃一口馒头也会被风送进满嘴的沙;黄河也因为淤积在她身体里过多的沙土而累得放慢了脚步,拖拖沓沓,一步三回头。
可是忽然间,兰州的河变成了一带清澈透亮的流水,从那2把木吉他的琴弦间徐徐泻出,不带一丝造作,不染一点尘埃,天生的干净,天生的质朴。反复的旋律由简单的木琴、贝司、风琴和手鼓构成,就像是哑哑学语的孩子发出的第一声“妈妈”,即使永远呆板地重复也有感动每一个听者的力量。当人声响起,大西北的沙尘已停止喧嚣,空气在黄昏的夕阳红里澄静,无人的街巷里开始生长出一种纯粹,让封闭已久的迟钝的耳朵们叹息,土墙顶刚露出头的几点草叶也跟随着叹息们轻轻摇摆在大西北透彻的宁静里。不仅仅是耳朵呵,我们在这充满诱惑的城市里慢慢坚硬的心,也被他们简洁而流畅的歌声击碎了外壳。手鼓依然是断断续续击打,琴弦依然是细细碎碎拨动,风琴在铺垫着某种背景,干净清澈的嗓音带有方言的痕迹;五个人端坐台上,半闭着眼,身体随节奏微微晃动,似乎正进行某种净化的仪式。一切都是简单吧,简单着就纯粹吧,最强大的力量,最彻底的宣言。
野孩子,来自兰州。兰州有黄河,却干燥缺水。
野孩子,淌过心灵的清水,洗去日间的蒙尘,在夜晚的灯下闪烁星星点点。
有人说他们是NEW AGE,更好的说是新民谣,穿着西北民歌的小花衣,野孩子们走过黄河边的寸寸土地,把反复循环着节奏随意的歌儿一路撒播。他们从民间来,带着对民间质朴的纯情唱悠悠的歌,像山里田间耕作的农人,不经意抬头就甩出了一连串的花儿,在空气里弥散;他们坚持着民间,在他们的曲调里有西北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有花儿的唱腔,有无需遮掩的方言,有适合舞蹈的明快旋律;他们依然在民间探索,在民谣的语言里提炼着诗意,将那些泥土一样的句子升华成一页页动人的风景。
我想起一个名词:游吟歌者。你会希望在城市边缘的某个小地方,或者是小县城小村庄的某个角落,在一群到处乱跑的脏兮兮的孩子堆里,在一些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的旁边,在灰沉沉的工业的天空下,看见这五个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年轻人,看见他们灰尘仆仆黑黝黝的脸,看见他们疲惫却坚定安静像夜晚星星的眼睛,看见他们手里的琴和鼓,看见他们的歌儿飞出来萦绕在半空,看见逝去的岁月在一瞬间给这傍晚镀上一层金黄,看见已经遥远的梦想在歌声的后面招手,看见生活的静慢慢沉淀下来遁入广袤的大地,看见一条清澈的河流将他们围绕为他们洗礼……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没人问他们将要去哪里;他们属于只有经过的人,他们只需要被眼睛注视被心灵牢记;他们就是那条自由的河,他们一路流过带给人们安宁自然的回归。就不要问他们的过去,就不要问他们的经历,就不要问他们的回忆,只看着他们当时的眼,只听着他们当时的歌,只跟他们一起摇晃,兴起时随他们轻快的节奏起舞,围着他们用笑容忘却忧伤,那被长长流水带走的忧伤。
走吧,走吧。“山上的花儿 / 你自己开,自己长 / 你就自己摇晃 / 路上的人儿 / 你自己走,自己唱 / 你就自己张望 / ……”走过所有的山,所有的田地,所有的村落,所有有歌的地方,河水一直流淌。
某天在三里屯,开张了一个小小的酒吧,名字就叫“河”。“河”放的是民间音乐,周末经常有人用酒吧的琴和手鼓即兴地玩乐,有音乐有高潮有闲散有知音。它的主人是:张全、小索、李正凯、陈志鹏、张玮。于是满街,都充满了河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