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观戏小记(1)——《战争·哥哥》:噎人的免费夜宵

2003-08-18 06:04:49   来自: 狗尾草
  《战争·哥哥》 8月16日19:15  人艺小剧场
  头一天得知今儿是最后一场,匆匆扒完饭,便赶着去看了。恰好一兄弟是剧组的,剧场门口碰到,特大方的塞给我一张票,省了俺80块银子。美哉!
  要是这戏也看上去很美的话,那就是锦上添花可喜可贺了。可惜,天下好事难成双,这戏实在是郁闷得很。好几次想中途溜走,抗拒不住强大的好奇心,还是想留下来看看究竟能烂到何种地步。
  编剧或许是个理想主义者,有着一颗善良而又热切的心。他要对“生命,信仰,生活,追求,爱情,尊严等人性社会本质矛盾进行思考”(摘自演出说明书)。可惜,他的戏剧文学功底实在是让这个难产的“多主题”作品“命比纸薄”——提前一天结束演出是个不争的事实。他选择以舞台剧为表达形式,或许是个错误,或许是个粗浅的尝试。我不禁庆幸自己不必花钱替他交学费。他是个好的演员,却不是个好的编剧。
  同一个人,作为导演,也许更加失败。倘使采用语言的形式,把这些情节说明白,说清楚,大概也能让那些自命不凡的现实主义的维护者们愉悦一把,可他不想媚俗——至少我是这样揣测的。他弄了不少戏了已经,常看戏的没有不知道他的,这回轮到他自己做戏,总要完出点新鲜,玩出点不一样吧。然而,他所谓的肢体语汇。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去年英国O剧团《三个黑故事》在北京,在同一个剧场里缔造的神话至今无人打破——对中国人的肢体表达快要绝望了吧!大学生戏剧节雷声大雨点小的默剧与《战争·哥哥》到似乎是一个层次的呈现。前者在我和很多朋友看来不过就是个大小品,不彻底的语言的消除使我怀疑编导创新和变革的能力是否达到他所自认为的程度。《6:3》对于形式干得近乎极端的追求以及暴露出来的某些局限,称为“权威”“专家”抨击的对象,在他们看来,默剧对生活的反映,那才叫艺术的真实。话说远了,再回到《哥哥》。该做的别人都做过了,抬头看看我们周围吧,看看港台小剧场戏剧在走怎样的道路,看看日本“友邦”,再看看法国人,德国人。不要用“有中国特色”来解释,那不过是故步自封的自我嘲笑。我们的戏剧又有何资本厚颜无耻德说“先锋”,说“探索”。看似恭谦的宣传态度,其实是在讨好不知饱足的刁钻的观众。可惜,我不买账。所以我吃了顿免费的夜宵,尽管咽得有些艰难。
  剧情:一个突击连连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全连大部分战友阵亡,自己却活下来。受到重大刺激返乡复员,在地方当了一名警察。回家发现自己的弟弟妹妹都已走上不正常的生活道路。妹妹当上第三者,被“新新人类”的观念充斥着头脑,弟弟则被诱骗进黑社会,抢劫行窃。哥哥帮助妹妹走出生活怪圈,为了弟弟能重新生活,甚至脱去了警服,牺牲掉自身的前途。在他的感召下,退伍老兵们团结起来干起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工地出现重大事故,哥哥为了救队友被砸伤在废墟中。最后牺牲。
  问题:想说得太多,又说不深,说不透,编导的思考是表象的,浅尝辄止的。
    表现手法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演员在不停的痛苦挣扎,不停的嚎叫。我一边心疼自己的耳膜,一边在怀疑这些人似乎除了撕心裂肺就再也没有别的表达悲痛和绝望的方式了。留白哎,向我们的传统借鉴一下,中国的水墨画是我们的财富。有点想象力,可以么?表现第三者就要床,桃色,要脱。女主角的身材还好,红色内衣也很鲜亮夺目,周围昏昏欲睡的观众获得了振奋的机会,正想要走人的观众慢慢放下了各自高贵的屁股,赏心悦目,秀色可餐!这免费的夜宵啊!可是,这对于戏剧的表达来说,真的有效么?我质疑。
  闪光:噎人归噎人。大师傅炒出来了,好吃不好吃吧,也还算是个菜。咱们就骨头里面挑挑鸡蛋。
  弟弟被黑帮吸收,哥哥成为警察那一段处理得还好。只是如果在舞台空间的分割上做得更强调一些对比,或许会更好一些。
  4个黑帮小子与3个警察叔叔的对峙,还算有想法的处理。中戏导演本科毕竟不是白念的。
  导演说“戏剧是思想”,导演还说“我永远不会停止”。不停的思考,是种坚韧。思考得深,思考得透,才是观众的福气。他是个踏实用功的人,可我们需要更多一些聪明人。像我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家伙还是趁早被踢出剧场大门的好,别让我污染了神圣的“探索戏剧”的殿堂。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