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追忆PUNK先驱 追忆70年代

2003-10-18 00:20:03   来自: 唐木 (外地)
  追忆PUNK先驱 追忆70年代  
  
   乔依.雷蒙去世的消息使我有点难过。
   表面上,我承认我并不是因为他去世的消息本身而难过(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希望摇滚歌星“早”死———这是这种行当使然),而是因为怀念自己在70年代末作为一个浅薄无知的少年朋克乐迷的光辉岁月。
   我现在已经三十好几了,我觉得我已经有权回顾我在70年代末的蹉跎岁月并且用那些喋喋不休闹哄哄的活宝们自发地把60年代的人物/事件/运动一古脑都供上神坛的方式把它供奉起来。
   我是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南郊一个平静的工人阶级家庭里长大的(那里过去现在都是一片文化沙漠),而且我从10岁起就在天主教教会男生学校弱肉强食的环境里开始接受教育,我和我那一小撮乖僻的朋友们根本没什么前途。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命注定要变得暴戾、贫穷、下流、野蛮而短暂。没有人替我们说话、没有人来表达我们的失落感,我们是那一代人中被遗忘的碎片。 然后我们发现了雷蒙兄弟乐队的音乐。这就是对我们说话、说我们的事情的音乐,它不仅抓住并表达出了我们的感受,而且表达出我们内在的生命、表达出了我们的灵魂。 
   他们的歌同样暴戾、贫穷、下流、野蛮而短暂。雷蒙兄弟乐队就像我们一样:浅薄、丑陋、无能。我们当然也愤怒、也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也会经历阳痿早泄,但这确实没有什么可值得辩护的———事实本来如此。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人出来高声呐喊,真正大声地嚎叫,吼出我们的感受,我们终于找到他们了。最棒的是:除了我们这一小撮,学校里或邻居们没有别人喜欢他们、理解他们。 
   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来布里斯班的时候。当时,另外还有4000人在场,可能跟我们是一路货。(我着迷得拼命往前挤,根本没去注意别人———我们都相信他们就是为我们而演出的。)  是的,我记得亲眼见到乔依,伸手就能碰到。我朋友马克可能现在还保留了几张照片,我们在那里又蹦又跳、用手舞足蹈代替跳舞的时候(那时候有谁还想跳舞?),他把我们拍了下来。 
   那次音乐会之后,我们当然在学校里不停地谈论了几个月———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什么也听不进去了。55分钟、28首歌、没有加演、没有曲调、没有旋律、原汁原味的魔幻之旅。
   回顾过去,你可能会把我们叫做朋克,和我今天看到的孩子们不同,我们不是要去找一个时尚代言人或者仔细挑选一个偶像;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 时尚”、什么是“偶像”。对我们来说,我们就是要去寻找一种方式,在我们痛苦、虚妄的青春期表达我们自己、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我和我的那些朋友们现在早已变成了舒适的中产阶级———有一个在打理自己的生意、另一个当了医生。现在我家里演奏的最疯狂的音乐就是莫扎特,每天早上我都虔诚地为我9个月大的女儿弹奏他的曲子。 
   现在我在中学教语文,总是克制住自己强烈的冲动,想向我的学生们讲70年代末朋克时代“过去的好时光”,我当时的情况以及我是怎么熬过那场呀哒、呀哒、呀哒的“革命”的。 
   老实说,我不会费那个劲,那也不会有什么意义……我觉得那就是70年代长大的人和60年代长大的人的区别。70年代的朋克孩子们觉得那无关紧要。
  LEO
  文章来源:大洋网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