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我和现代艺术

2003-04-22 08:40:57   来自: MECA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MECA在 2003/04/22 04:44pm 编辑]
  
  有时候,我也会玩一把郝舫大叔在《比零还少》代序《郝舫VS. 郝舫》里的把戏,把自己扯成两半儿进行对话。A我问:你上周五下午干什么去了?B我答:去世纪坛看名为“中国极多主义”的现代艺术展去了。A我问:那些作品你看得懂吗?B我答:基本看不大懂。虽然那些作品都配了说明,但是就连那些说明我也基本看不大懂。A我问:请问你花了多少钱买门票?B我答:二十大元。A我就以很不屑的语气问道:你要知道二十大元是一张CD的价钱,现在却变成了一张纸片儿,而且这张纸片儿的价值——假如它也有价值的话——是否得到了兑现还不大清楚,大概今后也不会弄清楚。那么你去看那个展览干什么?难道是吃饱了撑的吗?
  好了,现在AB又合二为一了。我得承认,我实际是站在B我的角度说话的。在回答A我的问题之前,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订的《美术》杂志。该杂志是中国美协的会刊。从去年的某一期开始,在它上面开设了一个专栏,讨论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就我个人意见,这里的“讨论”改为“声讨”比较恰当。《现代汉语词典》对“讨论”的解释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顾名思义,假如参加讨论的人意见完全一样,那就根本没有“交换”的必要,这个讨论也就没有必要存在。很不幸的是,除了在这一“讨论”的第一期上,我看到了北大朱青生教授——也是一位现代艺术家——为现代艺术辩护(!)的文章之外,其余所有的“讨论”文章完全对现代艺术持一边倒的否定态度,甚至连毕加索老前辈也不能幸免,几次三番地被抬出来数落一通。这让我联想起“文化革命”里掘孔墓的一幕来了。另外,我总以为“讨论”双方应当平心静气地说话,而不是互相指着鼻子对骂,这样显得层次很低,而且真理也不是骂出来的。而在这场“讨论”中,本来就只有一方在发表意见,并且还都是在用一种炮打司令部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从一开始,美协的同志们就是把这一“讨论”当作“声讨”来进行的。
  在那些声讨文章里,一提现代艺术,必然要提到吃人肉灌人油之类,并依此全盘否定现代艺术,仿佛现代艺术家们都是些不开化的食人生番。当然,第一次看到那个吃死婴的照片时,我也颇感恶心。但是看过《狂人日记》的朋友们都知道“割股疗亲”,这当然是胡说八道,但如果因此去把孔圣人开棺戮尸,我是不能赞同的。还有,中医有用紫河车(人胎盘)入药的方子,我还在某期《中国食品》上看到过一篇“紫河车菜谱”——恐怕不会有人否认胎盘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是临时的,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有。但是如果按照那些声讨文章的逻辑,也别等盖世太保、红卫兵和美协的同志们动手,全体现代艺术家、国学家、中医和大师傅们就一齐上吊、服毒、投河、跳楼了吧,免得丢人现眼,有辱祖宗。
  现在回到A我的那个问题。诚然,我去看现代艺术展览并非是因为我热爱现代艺术——这和看演出不同,我去看演出的确是因为我热爱摇滚乐——我只是对它感兴趣,而这种兴趣来源于现代艺术和摇滚乐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我认为摇滚乐本来就是现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摇滚艺人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家,比如列侬和祖咒。因此,本人爱屋及乌,亦不足为奇。至于说“看不懂”,当然不排除有人是在故弄玄虚抑或招摇撞骗,但如果美协的同志们以此为理由大搞声讨运动,我就会走到他们面前好言相劝:算了吧,何必呢?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