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由电影《时时刻刻》想到的

2008-10-19 14:52:30   来自: 双生
  电影的最后,伍尔芙对爱人说的话很能打动人,直面生活,去认识生活的真谛,然后把它抛在一边。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生活,或许才能把它放在一边以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无论世事浮沉,在他内心也将会是波澜不惊,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大彻大悟吧。
  中间部分有一个类似于天使的小女孩和伍尔芙的一段对话,关于一只死去的小鸟。
  我们有一天死了会怎样?
  回到我们当初来的地方
  可是我不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了
  我也不记得了
  这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据说一个人如果忘记自己的名字,就回不了家了。
  另外一处,伍尔芙的丈夫问她,谁会死,她说,诗人会死。于是她安排那个诗人的结局是他带着“出去一下一会就回来”的轻松一跃而下,翻出窗台。
  诗人会死,容易幻想的人会死,因为他们永远活在童年,永远像个孩子,殊不知这个童年在一再的失落中已经再也回不去。
  如果人可以死去一次,再活过来,一定可以减轻很多无谓的痛苦,可以淡定平静幸福的把握人生,可惜生命只有一次。
  所以你得抓住一些东西,不管是什么,抓住它,可以让你在内心里一次次死去,然后一次次重新活过来。正如圣经所说,形体一天天枯损,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因为我们所记念的不是眼前的苦楚,而是长久的荣耀。
  这也应了电影结尾的话,愿爱的岁月长久,愿岁月长久,愿我们的爱长久,愿一生的时时刻刻长久。
  

2008-10-25 12:23:04  ljb2937725

  相比之下 ,我更喜欢《岁月如歌》这个中文译名 。时间一分一秒的匆匆流逝 ,我们亲身经历 ,亲眼看见了日月轮回 ,寒来暑往 。可是一年年过去 ,当孩子变成老人 ,当梦想变成回忆 ,停下脚步 ,回头一看 ,亲身经历的一切都不见了 ,除了脑海里主观的 、或明或暗的一点印象 ,其余的都已经物是人非了 。只有我是我活过 、快乐过 、年轻过的证据 。
  
  当时间带给我们的东西都统统收回 ,一切具体的实在都不见了 ,那么岁月对我们来说不是跟音乐一样纯粹精神性的东西了吗 ?
  
  三段故事 ,透露出的是人性的悲剧 ,无论在那个时代 ,人始终走不出自身的困境 。无限延伸 、超越时空的精神与渺小而短暂的肉体之间是人类面对时间的深深无奈 。人们大都会选择让自己麻木 ,或者说习惯 ,就如同习惯心跳与呼吸 ,习惯地球的重力 。
  
  然而正如尼采所说 ,面对必然的毁灭仍然不屈的反抗,恰恰现出人类的悲剧精神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或死或走 ,或者送走客人继续生活 ,他们都不是对时间麻木的人 ,都能认识生活的真谛 ,并能够超越它 ,然而超越之后 ,还是活在时间当中 ,还是被时间折磨 。我私底下认为这是伍尔夫最终选择死亡的原因 。
  

2008-10-26 10:51:41  表象(刘寻)

  这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据说一个人如果忘记自己的名字,就回不了家了。
  ——《千与千寻》之误?:)
  

2008-10-27 06:16:00  双生

  谢谢提示,呵呵
  

2008-12-24 14:13:57  hansey

  我爱宫崎骏。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

OQHKADLgmwv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