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音乐与信仰之旅
马来西亚纪录片《乐会北京》亮相“影想•放映”
6月3日下午,“影想•放映”第四期活动顶着风雨继续在中国人民大学展开,本期增添了一个环节——新浪短片展映,放映了《功夫短片》《回到地球》《樱》《拥挤的电梯》《国产蜘蛛侠3》片断等,此外,这期还迎来了一位外籍友人——马来西亚导演林俐,她带着她2000年拍摄的一部关于马来西亚摇滚乐队来中国展开他们音乐和理想旅途的纪录片来到“影想•放映”活动中和观众交流。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林俐以她独特和敏锐的视角,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地下乐队展开了非一般的音乐之旅,他们自费从马来西亚远赴北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北京近郊的摇滚村里开始了他们长达一个多月的生活,他们希望他们可以和其他的乐队一样,在这里用音乐表达自我,用音乐去交流,甚至用音乐去完成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理想是坚定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在遇到种种挫折之后,有的人的理想破灭了,曾经坚持的东西如今却被严酷的现实打败,他们沿着他们曾经来的路返回,回到了各自最初的生活。
“影想•放映”活动中,不乏这样的影片,很多年轻人在用影像表达着自我,表达着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看法。从周遭的人到整个社会,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与主流电影不一样的视角。《乐会北京》作为一部纪录片,以真实的镜头纪录着信仰从坚持到破灭的过程,虽然结果是让人惋惜的,但是它却给观众留下思考。放映完毕,很多观众除了对影片中乐队的主要成员现在的生活关注有加外,也对影片中张婉婷和崔健的意外出镜很感兴趣,导演说这部作品是对张婉婷导演的《北京乐于路》给予了某种程度的否定,而崔健对于当时地下摇滚青年的那种状态也是加以批判的,而更多的观众则是对影片中关于信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的信仰在当今严酷的社会现实下是否依旧坚持下去?
“影想•放映”活动的主旨正是在于此,让更多的声音可以在这里呐喊,让更多有才华的导演被观众所熟知。在下期的放映活动中,将放映来自李斌导演的作品《沸点》,这部讲述父子关系的影片,将贫富关系赤裸裸的展现在家庭关系内部,主人公陈康因为付不起朋友结婚的礼钱和在朋友发财之后自我感觉的寒酸,让他把一切的源头都归于父亲,最后矛盾终于爆发,陈康甚至动手打了父亲,正月十五的晚上,陈康拖着父亲去剃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光头,影片的最后,在这个充满烟花爆竹声和欢乐的城市里,陈康领着父亲的手苍凉的行走在大路上。虽然是导演的处女作,但却将父子间的社会矛盾展现在观众面前,手法独到。该片将在6月10日18:00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三楼3206展映。
放映真的很成功呢,第四期的观众是放映开始以来最多的。教室已经感觉满场了。大家非常的投入,看片到讨论。甚至春树和她的男朋友也走廊拉着导演告诉她,他们有多喜欢她的影片。
我每一次看这部片子都是激动的,当然也是难过的。那些对于信仰、梦想的纪录,到现实矛盾的最后的清醒。一次观影是一次痛苦的旅程,关于话语、思想、信念和一切。可是我们心甘情愿。接受最热烈最炽热的考验。
你质疑我和我们,可是这些事情还是要做下去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觉得没有用,那么谁来继续?
几次放映来的女导演都很能说,不是做过播音就是做过记者。林俐就是一个特别可爱的白羊座。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候就不陌生,可能是因为还有一个更能说的老孙在吧。和老孙一起,也有很多老大在,那些老大更能说,所以就热闹了。
林俐是个幸运的人,拍着了这个影片,走过了那么多路,两年多的亚欧大陆,祝福你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然后做一次漂亮的摄影展。
纪录片:乐会北京
(85分钟)
导演:林俐
《乐会北京》是一部地道的公路纪录片,老老实实地纪录了千禧年的秋天,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地下乐队展开了非一般的音乐之旅。他们自费从家乡马来西亚远赴北京,期待第一次海外演出,期待第一次出国交流的机会。他们到了北京近郊,住在俗称摇滚村的农村里,一个地下乐队的基地,开始了他们长达一个月的生活。《乐会北京》是他们在北京摇滚村生活一个月的实录。
导演介绍:
林俐,女,1975年生,马来西亚华裔。正职为新闻记者,曾在大马的一家英文报社里拼了六年。 2005年辞职去周游欧亚各国,长达两年多的背包旅程在抵达北京后暂时告一段落。目前还是无业游民,期待着开工的日子。念大学时,和大马(马来西亚的简称)中文地下摇滚 圈结缘,参于了音乐独立品牌 – 黄火 – 的推广和记录工作。虽然毕业于电视制作系,开拍乐会北京之前,除了学生作品外,没有组织制作拍摄的经验。因为资源有限, 2000年的音乐之旅素材搁置一旁,直到 2004年末才进行后期制作。之后,也没有其他作品。
昨天还帮导演卖了16张碟,林俐不收银子,她说都给帮他发行的导演老孙,老孙说,卖碟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了。
老孙是一个做纪录片的,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他的纪录片就一清二楚。
孙志强简介
自97年从新疆来到北京以来,孙志强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北京摇滚乐队和边缘艺术青年生活的观察与拍摄,他采取了最为贴近和独特的视角来默默捕捉文化动荡大时代中,中国这一代注定将改变未来文化走向的青年运动潜流。他曾经被乐评人颜峻称为中国的最接近"尼尔·卡萨迪"的人物,而经过8年不间断的实践和拍摄,孙志强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青年文化运动"题材方面最有发言权的记录片导演。他抛开学院派的手法,主张把记录片还原到生活中最平淡和真实、从容的面貌,屏除任何所谓煽情的人为努力,并通过拍摄者与被拍摄的更直接的面对面式的互动来增强记录力度。除了曾经使他广受关注与争议的《自由的边缘》之外,近年来孙志强的多部作品在各大电视台播映并受到《中国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2006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独立电影《大保健》,该片即将送展并发行。
作品:
(1) 《自由的边缘》88分钟 (2000年)纪录片
(2) 《2000,1,8忙蜂》60分钟(2000年)纪录片
(3) 《舌头,油漆匠上海至沈阳》〉60分钟(2000)行为演出现场
(4) 《什么最重要》记录片10`30" (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 "DV 新世代最佳剪
辑奖")
(5) 《自由的边缘之见证》 110分钟 (2002年)纪录片
(6) 《2002北京迷笛现代音乐节》影片制作人
(7) 《2002丽江雪山音乐节》纪录片 ─ 总导演
(8) 《2003北京迷笛现代音乐节》纪录片─ 总导演
(9) 《五音大鼓》纪录片 (2004年)─摄影
(10)《婚事》记录片(2004)年 摄影
(11)《贺兰山音乐节》 (2004年) 纪录片 导演
(12)《演员曹操》60分钟 纪录片(2005) 导演
(13)《大保健》60分钟 故事片(2005) 导演
(14)《一日斜街》120分钟 故事片(2005)导演/主演
--《节日》
节日不是时间的概念。也不是某个即定的休息日。是人们自发的在某种共同情节召唤下或纪念或庆祝或狂欢。中国古老的除夕,西方的圣诞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莫不如是。2000年,首届 "迷笛音乐节"在北京诞生了!此后每年春末夏初柳絮纷飞之季,全国各地的热爱音乐与自由的青年都蠢蠢欲动相约"五一"期间齐聚北京香山。他们毫不迟疑地把一年中最好的时间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们喜欢的声音,这几天是属于他们的节日。而2003年第四届迷笛节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2003年10月1日至3日,中国所有的地下音乐人及音乐组合全部汇集在北京香山。在三天三夜的狂欢中,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铁托"从世界各地赶来,中国最活跃的四十五支乐队纷纷登场,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自由音乐的全貌。
《节日》由青年导演孙志强执导,全面记录了这一盛况。该片采取多机位拍摄,多角度再现。幕前幕后台上台下全景与局部交替呈现又浑然一体。不难看出这些在舞台上奇装异服的年轻人不是在表演与炫技,他们只是以声音为媒介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展示生活的态度。乐队与"铁托"们也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他们在交流,在庆祝,在享受,准确地说是在共同品尝音乐与青春的盛宴。
导演孙志强说《节日》是《自由边缘》的舞台表达,而《自由边缘》则是《节日》的存在背景。这两部视角独特的记录片象一块铜板的正反面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地下音乐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导演这一边缘人群的深刻理解。
《节日》不仅是一部成熟的艺术作品,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时代意义。《节日》的展映说明了中国青年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
--《大保健》
剧情梗概:
开黑车的阿杰在街上漫无目的的寻客,遇上想解决自己第一次处男之身的同同和
章进,2人为此洗了十几次头都未得手,遇见同样找不到女人的豆芽,后得知豆芽已把目标转为同性然然。沮丧万分时聊起自己的妹妹曼曼。曼曼正在组建乐队,而
乐队的吉他手正是为躲避追杀而逃来的点五,鼓手正是最近想把自己解决的波波。阿杰为了让2个年轻人在生日当天满足愿望,带他们来到了有真正特殊服务的洗浴中心,可2人因只差几元钱而又一次没有得到满足。而此店经理(皮条客)阿挺并不知他正面临着被2个女人所同时抛弃。他的新女友(丹丹)竟爱上了他死去的朋友,最后丹丹决定去找那个死去的人。几经波折天也亮了,同同与章进拖着疲惫而无奈的身体走进了早餐店,此时此刻,也许吃饭对他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背景:
来来往往的人从时光中穿过,从我们的身边擦过,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与我们的未来是否存在着关系,是否有着一线的交错,我们只是等待着,抑或继续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而那些走过的人却在我们的生活之外,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受,他们的一切却从不说出来。我们只能猜测着,想象着,却无法知道每个人本身的故事。这个时代的人们有着太多的想法,有些人想着怎样去拯救全人类,有些人想着怎样去让自己欢娱,有些人天天把自己硬撑在政治与问题里,有些人却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连喜好与生活对他们而言也不存在,人们只是一直在寻找与等待,抑或,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自己本身最直接的需求。为了让人们看清自己最本质或是最直接的需要,导演拍摄了此片,仅此让那些还可以得到生活本身的人们用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来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快乐,伤悲,或者更为复杂的心情。有时候,最简单最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自由的边缘》 88分钟 (2000)纪录片
北京西北郊的一个村子,自1997年来聚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摇滚乐手和乐队,1999年-2000年间最多时有数百人和30多支乐队,他们的生活其实只是冰山中最浓缩的一角,预言着这一代青年人的艺术和人生方式由此开始……孙志强超越了普通纪录片工作者的身份,以地下摇滚场景中一员的身份拍摄到地下音乐原生态最从容和平淡的面貌,对于一切煽情的期望,自由的边缘给予了最默然的拒绝。全片似乎只记录了一件事,那就是爱。
《自由的边缘》之鉴证(2002) 记录片
《自由的边缘》第二部。在北京北郊五环以外的一个村子里,自97年以来开始聚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年青的摇滚乐手与乐队……此时是2002年的春天,一百多个青年面对镜头讲讲他们自己。
--《演员曹操》:
一段异国恋情,一桩跨国的婚姻,一口地道的京腔儿,一个自称"北漂"的大鼻子老
美,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胡同的京丫儿,享受着异国婚姻带给她的喜怒哀乐!深入演员曹操的婚姻生活,镜头直接捅到他们的"被窝"…………
--《婚事》
本片真实的纪录了一位早年丧偶的农村老人从相亲到结婚的全过程。片中人物性格丰满,惟妙惟肖。摄像机的出现不同于以往,只作为纪录片的拍摄工具,此次摄像机已经成为婚事的参与者,为婚事的促成起了至关重要作用。
--《五音大鼓》
一种古老的音乐-- 五音大鼓,五个密云农民农闲从艺,农忙务农,外界和媒体的介入打破了他们原来平静的生活。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带给五位老人所期待的幸福,相反这种幸福的期盼让他们更加痛苦,本片直接揭露了人性中最本源的一面,拍摄者也是本片的参与者,直接与五位老人针锋相对,进一步探讨了纪录片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