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成名》——郭敬明韩寒等80年代青春派人气作家大比拼
2004-04-11 06:06:31 来自:
和尚
(冰城)
[glow=300,green,1]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成名的心路历程 [/glow]
男孩: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追求也大不相同。韩寒开着赛车,郭敬明还在为自己的导演梦努力,杨哲也是。七月人,陶磊和小饭之间有一个伟大的阴谋。刘嘉俊的生活本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标本,徐超似乎是天生的艺术家胚子,他开始留头发了。蒋峰在几经折返,去了广州暂时安顿了下来。岑孟棒机智幽默,一喝酒就脸红。陈佳勇在上海《新闻晨报》,是该报“四大主笔”之一。
女孩:八十年代冒起来的那一伙人,是全靠了这样爱漂亮的女孩子们风格才得以体现的。就是这样看似幸福的孩子,眼睑也总会有些发暗,像罩着阴影,说不出来是因为什么而郁闷。她们有些人见人怜的特质的,越发的楚楚动人。吃饭只吃猫似的一口,迈的也是猫步,白得透明似的,皮肤水汪汪。空闲的时候,会用“爱上你左手的第四根手指”的名字上网聊天打游戏或者闲逛。谈很多次恋爱,总是莫名其妙的伤害或者被伤害,过了三个星期的恢复期后,又开始笑得让人忘掉所有忧愁。
主编小饭物语
能够来主编这样一本书,一是荣幸,二也相当激动。
由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刮起的文学热潮,造就的出版奇迹,使得几年内文学重新成为了人们愿意触及的话题之一。置身其中,你根本无法摆脱身体里那些对文字的欲望。这欲望如同巨大的蛔虫,洗涤着这些年轻人的肠胃。
访谈是一个有意思的形式,那些出众的人总能在访谈中恰当的表现自己,你可以读到一些看上去毫无关联,实则真实地反映了被访谈人心境的话语。有些访谈很幽默(比如岑孟棒),有些则很感人(比如刘莉娜)。
把这些作者混为一谈也许并不明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追求也大不相同。韩寒开着赛车,郭敬明还在为自己的导演梦努力,杨哲也是。苏德,周嘉宁以及张悦然之间有一个伟大的计划,但七月人,陶磊和小饭之间的阴谋也不能忽略。刘嘉俊的生活本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标本,而刘莉娜永远心地善良,令人感到温暖。徐超似乎是天生的艺术家胚子,他开始留头发了。乱世佳人活泼,独立。蒋峰在几经折返,去了广州暂时安顿了下来。岑孟棒机智幽默,一喝酒就脸红。蔺瑶也很独特,看上去比以前更加成熟。陈佳勇在上海《新闻晨报》,是该报"四大主笔"之一。胡坚的冷静,任晓雯的从容,桃之夭夭的深刻……列出的被访谈的作者名单,足可以拉虎皮作大旗。但是还有漏网之鱼,比如宋静茹、尹姗姗、张翼珍、陈安栋……由于种种原因(人力上的,时间上的),我们没有将他们的访谈列入其中。
现在媒体已经将他们冠名"80后",看上去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叫法,可以原谅他们在这方面缺乏想象力和才华,他们仅仅提供了一种指称上的方便。在这里无须辩解,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去了解那些他们喜爱的作者,应该说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那么这些作者呢,他们得到的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就如同残雪先生所言,"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世俗的国度里,纯文学刚刚起步。"现在又多了这些年轻人(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应该说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文学向来都有传承,有衣钵,只不过这些年轻人还不在乎,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转折和机会。
还是有顾虑——他们过早的被抛进市场,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了真空的阶段(毛尖语),承载着长辈们的期许以及同龄人的爱戴,虽说"成名",但也精疲力尽。也许这就是代价。应当说这不是什么问题,这个世界就喜欢淘汰赛。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会去搞文学,也别指望——但总跟文化有关吧。就像桃之夭夭所说"新概念的这群年轻作者,将是中国未来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对此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最后感谢唐一斌,陶磊,正是由于这两位的帮忙,这本书才能及时地出现。(小饭)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4-04-11 14:11:12
和尚
(冰城)
[SHADOW=400,blue,2]郭敬明:新青春派文学掌门人[/SHADOW]
[SHADOW=400,blue,2]张悦然:最富才情的女作家[/SHADOW]
[fly]郭敬明vs张悦然[/fly]
2004-04-11 14:13:32
和尚
(冰城)
韩寒:青春文学领军人物
陆璐:漂亮女孩和漂亮文字
2004-04-11 14:15:38
和尚
(冰城)
徐超:艺术家不要干别的事情
王越:我喜欢那些能让自己沉迷的文字
2004-04-11 14:17:16
和尚
(冰城)
刘嘉俊
刘莉娜
2004-04-11 14:18:27
和尚
(冰城)
附:目录
1,采访岑孟棒:天生的智慧,时代的宠儿
2,采访陈佳勇:“又红又专”
3,采访郭敬明:始终追求一种平凡
4,采访韩寒:对于人家的评价,我无所谓
5,采访胡坚:这个世界上就是不缺聪明人
6,采访蒋峰:但愿我们的辉煌还没有开始
7,采访蔺瑶:不要处于任何光环之下
8,采访刘嘉俊:尚无成功范例
9,采访刘莉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过人生
10,采访陆璐:都市里的青春片断
11,采访乱世佳人:我就是这样一个“博客”
12,采访七月人:没准也许是整个瑞典皇家学院
13,采访任晓雯:从学院到民间
14,采访苏德:差一点运气
15,采访桃之妖妖:暗酒色的大海是很美的
16,采访陶磊:静静地等待“最后,结局如何。”
17,采访王越:人云亦云固然无聊,自说自话同样可耻
18,采访小饭:对任何一种可能性大胆冲撞
19,采访徐超:艺术家不要干别的事情
20,采访杨哲:我越来越相信命运
21,采访张悦然:红色走向红色
22,采访周嘉宁:很负责任地变化着
2004-04-11 14:21:44
和尚
(冰城)
在电影学院里面可以看见徐超,导演系的。
偶然间回萌芽嫉妒这些人怎么还青春着啊,但是看了长达50页的回帖,发现青春着的是那些喊着“韩寒真帅”“郭敬明我永远支持你”的小朋友们。
2004-04-11 14:27:45
hx
蒋峰很不错!
萌芽早就没法上拉
都在黑锅
2004-04-11 14:29:46
和尚
(冰城)
但是我也好久没上黑锅了,那里有严重的小圈子的感觉。
2004-04-11 15:05:27
hx
小圈子好啊
安静
他们都把东西往那儿贴
咱看就成了
2004-04-11 15:46:07
王水
(上海浦东)
萌芽论坛上都是fans只认人不认作品
2004-04-11 15:58:51
和尚
(冰城)
其实我觉得黑蓝真的不错,比黑锅还好。
2004-04-11 22:32:53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三年前我想过做一本这样的书,,那时候我大一,,有心境和时间,,韩寒开玩笑说要是我写了一定要把他放在第一个,,要不然我的书买不出去,,但是我说我不,,我会把他放在最后的,,因为我希望最重要的留在最后,,但是后来我放弃了,,在我还没有采访韩寒的时候,,我就已经放弃了,,因为我发现这样的访谈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严格的说,,80后根本还不具备可以教化别人的能力,,所以,,为了避免误人子弟(这是我最痛恨韩寒的一点),,我决定放弃,,但是我知道会有人去最,,这样的书果然是蜂拥而出,,上次还在首都图书馆看到了一本<<80年带的宝贝们>>,,哎!!无言!!
1,采访岑孟棒:天生的智慧,时代的宠儿 这个人我不认识
2,采访陈佳勇:“又红又专” 一个中规中矩的人
3,采访郭敬明:始终追求一种平凡 目前还没有现实中的接触,,但是我不喜欢他
4,采访韩寒:对于人家的评价,我无所谓 呵呵,,不好评价他,,一个哥们
5,采访胡坚:这个世界上就是不缺聪明人 的确不缺乏聪明的人,,但他似乎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
6,采访蒋峰:但愿我们的辉煌还没有开始 不认识
7,采访蔺瑶:不要处于任何光环之下 不认识
8,采访刘嘉俊:尚无成功范例 呵呵,,一个很正常的人,,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9,采访刘莉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过人生 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女孩子吧
10,采访陆璐:都市里的青春片断 不认识
11,采访乱世佳人:我就是这样一个“博客” 人品有问题
12,采访七月人:没准也许是整个瑞典皇家学院 不认识
13,采访任晓雯:从学院到民间 不认识
14,采访苏德:差一点运气 不认识
15,采访桃之妖妖:暗酒色的大海是很美的 呵呵,,看过她的自拍,,应该是个美女
16,采访陶磊:静静地等待“最后,结局如何。” 不认识
17,采访王越:人云亦云固然无聊,自说自话同样可耻 不认识
18,采访小饭:对任何一种可能性大胆冲撞 不认识
19,采访徐超:艺术家不要干别的事情 呵呵,,典型的电影学院的学生,,他的书快出了,,叫做<<一个人的北京>>
20,采访杨哲:我越来越相信命运 一直没有时间见面的朋友
21,采访张悦然:红色走向红色 呵呵,,看照片是个美女,,可惜一直没有联系上
22,采访周嘉宁:很负责任地变化着 不认识
2004-04-14 21:07:30
雷锋的情人
(北京海淀)
领军人物??
我觉得他们都还成为不了,要成为领军人物,应该是厚积薄发。
2004-04-14 22:32:49
和尚
(冰城)
这里有厚积的。那个陈佳勇,北大中文系的,听说学习成绩很优秀,还是学生会主席。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能薄发了,也许他只适合研究学问。像小鱼说的一样“中规中矩”。
2004-04-14 22:45:53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我把——拇指竖起——然后——向下指——鄙视!
然后把中指翘起——做生殖器状!操你丫的!
我操这些狗日的狗男狗女——傻逼男女——滚出我的视线!
否则雇几个“枪手”,男的鸡奸了,女的强奸了!
抽上个几千万次,然后把振动器放进丫屁眼里——加上高电压——让他们在有生之年都可以享受这种快感!
这些恶心的家伙——他们要做我的《索格玛的120天》的集中营的奴隶!
哈哈!
2004-04-14 22:50:50
和尚
(冰城)
够变态。竖起拇指。
2004-04-14 23:02:2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狗日的青春饭!
败坏!败坏油墨和白纸!
2004-04-15 00:11:57
雷锋的情人
(北京海淀)
坡坡你也太狠了点
2004-04-15 01:00:11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恩……
2004-04-15 01:50:19
hx
[这个贴子最后由hx在 2004/04/15 03:19am 第 1 次编辑]
这些人并不都是韩,郭之流
如果你只注意到那两个人的话
我还是得说蒋峰
这人太厉害了
叙述功夫了得
那种文字,那种结构,那种节奏
老子看了只想说俩字儿
服气!
哎~~
看了他的<<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
我郁闷了老半天
我想我还是表搞什么文艺了包~~~
去夫子庙卖卖丝袜算赖
十块钱三双.........
妈的
烦不了了~~~~~
挖哈哈哈哈!!!!
2004-04-15 10:16:18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大家心态平和一些吧,,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的机会,,无可厚非的
2004-04-16 17:30:28
linsey
(Paris)
不喜欢郭敬明
2004-04-16 21:13:39
雷锋的情人
(北京海淀)
这几周在青年周刊都有春树的专栏,挺不喜欢的,觉得她的文字里透着小家子气,缺乏深度,特像一小孩儿在那臭显,与其他那些在同一版的专栏有显而易见的差距。我只是有点感叹:每年过大学的人就是不一样。我同学说他就不明白了怎么现在没读过什么书就可以当作家!
2004-04-16 22:54:37
范坡坡
(北京东城)
这世道——很多事情只要脸皮够厚——其他什么都是其次了!
比如那个许纯美——还有内地的刘小庆——都是非常典型的不要脸的!
这里不乏其人呀!
2004-04-20 00:54:03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
下面引用由
linsey
在
2004/04/16 05:30pm
发表的内容:
不喜欢郭敬明
[/quote]
小郭只有153!!!
2004-04-20 04:24:1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你说的是智商还是身高呀?
还是腰围——或者……
呵呵……不晓得了……
[quote]
下面引用由
我爱小鱼
在
2004/04/20 00:54am
发表的内容:
小郭只有153!!!
[/quote]
2004-04-20 04:59:04
hx
是身高
比我还矮那么多
不能急了,郭同学~~~~~
2004-04-20 16:40:32
linsey
(Paris)
不喜欢他不是因为他矮
2004-04-20 17:15:02
狗剩
(北京朝阳)
哈哈,楼上的这句话好。
2004-04-21 14:08:12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就是身高的啦,,
2004-04-21 23:18:19
范坡坡
(北京东城)
小鱼在他面前肯定感觉好伟大……
[quote]
下面引用由
我爱小鱼
在
2004/04/21 02:08pm
发表的内容:
就是身高的啦,,
[/quote]
2004-04-23 23:18:44
雷锋的情人
(北京海淀)
有一句话叫“浓缩就是精华”,你看贾樟柯也就那样
2004-04-24 10:18:47
linsey
(Paris)
那也不喜欢郭敬明,贾樟柯就不一样了
2004-04-24 14:26:56
范坡坡
(北京东城)
要不让他回娘胎里再造一次?
[quote]
下面引用由
linsey
在
2004/04/24 10:18am
发表的内容:
那也不喜欢郭敬明,贾樟柯就不一样了
[/quote]
2004-04-24 15:03:44
雷锋的情人
(北京海淀)
不过153确实也太可以了,比我矮一头,他怎么混阿!
2004-04-24 18:21:57
linsey
(Paris)
他153啊,到我肩膀。那贾樟柯还比他高呢
2004-04-25 14:19:44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
下面引用由
fanpopo
在
2004/04/21 11:18pm
发表的内容:
小鱼在他面前肯定感觉好伟大……
[/quote]
不知道,我5。1去上海小郭会请我吃饭,到时候感觉一下
2004-04-28 13:44:17
云南闫琳
(云南昆明)
我的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2004-04-28 21:06:46
和尚
(冰城)
[quote]
下面引用由
我爱小鱼
在
2004/04/25 02:19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我5。1去上海小郭会请我吃饭,到时候感觉一下
[/quote]
我也好想去啊! :em01:
2004-04-29 03:49:07
francois
(上海徐汇)
153??
上这儿他就更别混了,小便都得踮脚!
2004-04-29 10:57:30
kevliu
对他不感兴趣
2004-04-29 12:25:43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呵呵
2004-05-03 19:28:13
范坡坡
(北京东城)
不知道小鱼是否肯帮忙——见面帮我喂他几口大便——可否?
2004-05-04 11:10:48
然然
(上海徐汇)
楼上的,你不用那么损吧?
2004-05-04 12:38:51
badflowers
(陕西西安)
我不喜欢他们,可是没有必要评价,再你评价的同时你也许已经进入这个被你评价的圈子,你置身其中,自然就不高明,看不清楚本质~
每一种人都有每一种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评价才是毫无意义的~
2004-05-05 01:53:08
范坡坡
(北京东城)
那是你喜欢的——我不喜欢——就有骂的权力!
如果你觉得不平的话——也可以这样说我呀……
呵呵……
知道你们是“文明人”……
[quote]
下面引用由
然然
在
2004/05/04 11:10am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你不用那么损吧?
[/quote]
2004-05-05 02:30:26
程程
(罗马)
其实我觉得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所有的东西都讲究速食,高效,结果他们就熬不住跳出来了,虚荣心每个人都有,成名,赚钱,谁不想,你给他一个机会,他当然会要,却不小心忽略了更本质的东西,30年以后再回头来看他们和他们当年的作品时,不知道会是如何的心情。所以,对于他们,我更多的抱以遗憾,如果他们能在多熬几年,或者成就会更大,更长久。
所以,很幸运,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至少我没被这个时代给毁了。
2004-05-05 15:31:02
一点想法
说这个时代给你另一个机会生存下去要好些。
2004-05-05 23:20:04
我爱小鱼
(北京海淀)
[quote]
下面引用由
fanpopo
在
2004/05/03 07:28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小鱼是否肯帮忙——见面帮我喂他几口大便——可否?
[/quote]
这个忙不能帮你,,要不我就不能再海上混了,,好歹那也是人家的地盘阿!!
2004-05-07 10:27:16
linsey
(Paris)
那你和他一起照张相总可以吧 看看他有多矮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
aZwvEEEZ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男孩: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追求也大不相同。韩寒开着赛车,郭敬明还在为自己的导演梦努力,杨哲也是。七月人,陶磊和小饭之间有一个伟大的阴谋。刘嘉俊的生活本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标本,徐超似乎是天生的艺术家胚子,他开始留头发了。蒋峰在几经折返,去了广州暂时安顿了下来。岑孟棒机智幽默,一喝酒就脸红。陈佳勇在上海《新闻晨报》,是该报“四大主笔”之一。
女孩:八十年代冒起来的那一伙人,是全靠了这样爱漂亮的女孩子们风格才得以体现的。就是这样看似幸福的孩子,眼睑也总会有些发暗,像罩着阴影,说不出来是因为什么而郁闷。她们有些人见人怜的特质的,越发的楚楚动人。吃饭只吃猫似的一口,迈的也是猫步,白得透明似的,皮肤水汪汪。空闲的时候,会用“爱上你左手的第四根手指”的名字上网聊天打游戏或者闲逛。谈很多次恋爱,总是莫名其妙的伤害或者被伤害,过了三个星期的恢复期后,又开始笑得让人忘掉所有忧愁。
主编小饭物语
能够来主编这样一本书,一是荣幸,二也相当激动。
由一个"新概念作文大赛"刮起的文学热潮,造就的出版奇迹,使得几年内文学重新成为了人们愿意触及的话题之一。置身其中,你根本无法摆脱身体里那些对文字的欲望。这欲望如同巨大的蛔虫,洗涤着这些年轻人的肠胃。
访谈是一个有意思的形式,那些出众的人总能在访谈中恰当的表现自己,你可以读到一些看上去毫无关联,实则真实地反映了被访谈人心境的话语。有些访谈很幽默(比如岑孟棒),有些则很感人(比如刘莉娜)。
把这些作者混为一谈也许并不明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追求也大不相同。韩寒开着赛车,郭敬明还在为自己的导演梦努力,杨哲也是。苏德,周嘉宁以及张悦然之间有一个伟大的计划,但七月人,陶磊和小饭之间的阴谋也不能忽略。刘嘉俊的生活本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标本,而刘莉娜永远心地善良,令人感到温暖。徐超似乎是天生的艺术家胚子,他开始留头发了。乱世佳人活泼,独立。蒋峰在几经折返,去了广州暂时安顿了下来。岑孟棒机智幽默,一喝酒就脸红。蔺瑶也很独特,看上去比以前更加成熟。陈佳勇在上海《新闻晨报》,是该报"四大主笔"之一。胡坚的冷静,任晓雯的从容,桃之夭夭的深刻……列出的被访谈的作者名单,足可以拉虎皮作大旗。但是还有漏网之鱼,比如宋静茹、尹姗姗、张翼珍、陈安栋……由于种种原因(人力上的,时间上的),我们没有将他们的访谈列入其中。
现在媒体已经将他们冠名"80后",看上去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叫法,可以原谅他们在这方面缺乏想象力和才华,他们仅仅提供了一种指称上的方便。在这里无须辩解,我们的工作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去了解那些他们喜爱的作者,应该说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那么这些作者呢,他们得到的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就如同残雪先生所言,"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世俗的国度里,纯文学刚刚起步。"现在又多了这些年轻人(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应该说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文学向来都有传承,有衣钵,只不过这些年轻人还不在乎,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转折和机会。
还是有顾虑——他们过早的被抛进市场,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了真空的阶段(毛尖语),承载着长辈们的期许以及同龄人的爱戴,虽说"成名",但也精疲力尽。也许这就是代价。应当说这不是什么问题,这个世界就喜欢淘汰赛。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会去搞文学,也别指望——但总跟文化有关吧。就像桃之夭夭所说"新概念的这群年轻作者,将是中国未来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对此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最后感谢唐一斌,陶磊,正是由于这两位的帮忙,这本书才能及时地出现。(小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