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张晓舟:躺在概念上磨牙的人

2005-02-24 04:56:52   来自: MECA (北京)
  我的朋友陈侗十几年前在半懂不懂地饱看法文版戈达尔的同时就戏言《地道战》为先锋电影,后来大家把周星驰许配给后现代主义更不足为奇,李欧梵和周星驰一对话没准又要引出一筐博士硕士论文。一位文坛大佬,看《功夫》看了大半还是顶不住退席了,走出电影院他评曰:我好像看明白这电影要说什么了。 我就说:您干嘛非得看明白,这电影干嘛非得要说什么呢?难道《功夫》就非得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周星驰就非得是后奶奶的主义的二奶吗?
  像陈晓明教授那样深刻,非得拿个超级魔幻显微镜,从一只苍蝇身上看到一头大象,毕竟是很不简单的。陈教授对电影煞有介事的后现代文化研究,被天天把盗版DVD当饭吃的广大影迷一拥而上狂砖拍死,在我看来,这是DVD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迎头痛击--当然,这本身就很后奶奶的主义。盗版DVD早就成了中国最大的美学圣经,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当年李泽厚之于博士硕士论文批发商,弗雷德里克.詹姆斯逊之于后现代主义批发商。一边是DVD青年的感官王国,那里肉多鲜嫩,一边是后主教授的神圣王国,那里不见肉星,皮包骨头,甚至一地骨渣。作为最时髦的艺术话题,在各色电影论坛和博客上纵情狂欢的影评或曰影感虽难脱自恋与滥情,但却有教授者流所极端缺乏的,如杂草般疯长的感受力。 《万象》曾经很有创意地邀一大班作家文人做了一个有关DVD电影的专题调查。每个人都列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好的电影。结果总体而言:没有品位。数位看起来文学品位不俗的仁兄竟然把《霸王别姬》当作至爱经典最高标准。如此看来《十面埋伏》把后主教授搞得如此如临大敌黄钟大吕,并不出奇。
  后主教授的荒唐文章当然远不止于此。另一位北大著名后主教授王岳川多年前大量批发的有关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艺的文章中,就经常令人哭笑不得,比如他甚至评论起中国摇滚,说在崔健、唐朝等之后,出现了什么“黑鸭子”(那只是一个女声伴唱组合,不是乐队更不是摇滚)之流,所以摇滚理想主义沦亡所以就后现代主义了。当然北大也不是尽出后主教授,至少戴锦华,尽管偶有滥用术语之嫌,但其仍有相当敏锐的感受力。 不知后主教授们最近有没写纪念苏珊.桑塔格的宏文。可惜国内介绍苏珊.桑塔格姗姗来迟直至人之将死,国内学界译界何以狂奔为苏珊.桑塔格所不屑的詹姆逊、鲍德里雅诸人而去,而多年弃苏珊.桑塔格而不顾?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中国文人者流太急于拉大旗作虎皮,而桑塔格太不主义了,而她几乎唯一一篇在中国被译介为人熟知的文章就叫:《反对阐释》。苏珊.桑塔格不屑的,正是鲍德里雅等人术语的镣铐对感受力之舞的束缚。
  索尔仁尼琴有一次写信给纳博科夫,意思当然是促其人道关怀,然而纳博科夫却抱怨说,索尔仁尼琴这封信写得不好。并不是要拿纳博科夫贬索尔仁尼琴,但美学的洁癖,对一个作家、文人来说,绝不能逊于道德的洁癖。苏珊.桑塔格因而自谓“道德战场上的唯美主义者”,因而对佩特(王尔德盛赞过其对一粒钮扣都具有非凡的鉴赏力)、王尔德、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传统念念不忘。 电影,自是后现代文化研究一大重镇、一大试金石。但在这个感官王国门口,躺在概念上磨牙的人,终究是吃不到肉的。后主教授们,瞧瞧德勒兹(对戈达尔)的牙齿和苏珊.桑塔格(作为评委她曾投了侯孝贤《童年往事》一票)的舌尖吧。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

wdURxKlX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