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别看

2004-11-24 03:12:53   来自: 和尚 (冰城)
  LBHIDDEN[4]LBHIDDEN
   麦那森先生晚年的时候,他的女儿莫兹勒妮西姆扩大了他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范围。1929年,她为Kfar Vitkin的一所学校的建设提供了3000磅,然后是巴勒斯坦最北端的犹太人定居点。南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戈尔茨坦(与作者无关系)在《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中写到“在这次运动中,妮西姆太太是让我们最骄傲的女性之一”。[23]
   1930年,在麦那森先生去世之后,他曾在新加坡巴格达人中推广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继续蔓延。1936年10月1日,蒙塔古伊齐基尔和他的两个兄弟以迫不及待的心情给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机构写信“我们(新加坡犹太复国主义者)已经在这里为犹太复国做了很多事情,以色列的《先驱报》和《犹太人讲坛》也称赞了我们的努力(可在《杰出犹太人报》远东版本里查到)。我们不是那种被骚动和阿拉伯暴力威吓住的犹太人。我们对反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回应是越来越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对反犹太复国主义的回应是越来越强烈的犹太复国主义。我们现在就准备好了回到以色列Eretz的土地上工作。如果(巴勒斯坦移民局)签证被送到(巴格达人)社区那将是一件大喜事,新加坡将会成为另一座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要塞”。[24]在1941年初,新加坡人劳拉库克,继承巴格达人先辈的传统,设立了教育贷款供巴勒斯坦,巴格达和新加坡使用。[2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加坡被日本人侵占,大多数犹太人和一些“侨敌”被日本人监禁了起来。在战争之后,巴格达人社区和它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又重新恢复。1955年,社区一名成员大卫索尔马歇尔(1908-1995)被选举为新加坡第一个最高部长。他尽心尽力地工作让新加坡变成了一个独立自制的社会,并且确定了在殖民的道路上走出自己完全独立的道路。这在马歇尔离职不久之后就完成了。[26]
   独立后的犹太人就像原来在新加坡一样,享受着完全的平等。犹太教成为多种族国家的八种官方承认的宗教之一。1977年,《以色列报告》杂志在这平等的背后发现了一个商业的基本原理。与索金关于“港口城市的犹太人的经济作用的断言”相同,杂志叙述了“李光耀(新加坡独立的长期领导人)的政体,长期坚持内外开放,是为了让犹太人对在新加坡居住感兴趣。对这个正处在十字路口又是商业中心的国家来说,有很实在的优势在庙宇,清真寺和基督教旁再添一座犹太教堂。”[27]
   李总理和其他的新加坡领导人开始意识到,有太多事情要跟新近独立的犹太国家学习。1956年,在这个意识的初期,新加坡劳动部和通讯部部长弗朗西丝托马斯为新加坡辩论到“现在是独立的初期,我们应该学习把小国家以色列从沙漠变成花园的精神”。[28]新加坡犹太复国主义者勤勉地向这个目标迈进。1946年,新加坡劳动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的分支Habonim成立,几年后又成为了国际妇女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地方分支机构。[29]1953年,《耶路撒冷邮报》[WIZO]一次对格申阿格龙的采访,促成了一笔6740美圆的捐款,承诺用于请求和申请帮助去新加坡的移民。社区内部对阿格龙采访结果的评议是:“在阿格龙被采访期间,他正在采取措施去援助刚刚来到以色列的五个犹太女孩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她们在各种各样的好心人的捐赠帮助下来到孟买,这些好心人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阿格龙的做法对那些希望她们在以色列过得好的人们和那些知道捐款被妥善利用的捐赠人都是种鼓励。”[30]
   1956年,《新加坡标准》报道说:“‘今天的以色列’摄影作品展,是殖民地900强的犹太人社区组织的战后最大的公众活动。”[31]同年离任的以色列外交部长和前首相沙特在一次对新加坡的访问之后谈到“这些被迫聚到一起的人们无限渴望着能被倾听和理解。”[32]1962年3月克伦特姆金的一次对以色列的访问演讲为新的移民募集了2443美圆的捐款。这次访问是在部长,知名人士和高级官员中进行的。随后一系列的贸易和技术援助协定。1969年,独立的新加坡和犹太国家之间建立的完全外交关系把这一过程推向高潮。[33]
   几乎在伊拉克的犹太人社区瓦解的同时,在新加坡过着犹太人生活的巴格达人加强了新加坡与以色列的关系。在1949年和1950年期间,超过150000名的犹太人从伊拉克撤离到以色列。当大批的伊拉克人进入以色列社会时,一个相反的现象正在新加坡的巴格达人中发生:一个多制度的犹太人社区正在被保护起来。伴随着巴格达人的增多,新的犹太人人口数量也在增长。1965年,当以色列专家开始训练新加坡的新武装部队时,以色列的外交官、顾问和商人临时来此为了分配。还有一次非以色列人的蜂拥而入,有外交官员、专家、商人、学生和其他临时居民。这些人的到来,促成了一个关于改善犹太人命运和意义的非正式会议。一家宾馆的一个犹太教牧师开始了赎罪日服务。
   拥有新加坡公民身份的新加坡犹太人居民不遗余力地想要保住巴格达人原状。实际上,谁要是还想在2004年看到一个还在发挥作用的巴格达人犹太社区,那他只能去新加坡了。社区大约由180人组成。2000年一个参加过新加坡巴格达人教堂之一的安息日服务的美国学者,看到这个社区的新近差异和传统特性。她写到“坐在左侧缅怀少年时代的老人,是经历过日本侵略时期的最初的巴格达人。坐在右边富有的人旁边的是以色列移民国外的年轻一代犹太人,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社区中重要活跃的成员……当犹太人福利董事会的总裁弗兰克本杰明,停下法律服务走出房间时,希望所有人都安息日和平。他的表情真诚而含蓄,但他决心让新加坡的全部犹太人和他一起保持他们(社区)的强大与活力,在不改变传统的情况下,一直鼓舞了新加坡第一个巴格达人犹太社区160多年。”[34]
   除此之外,在新加坡没有留下新教堂改变的痕迹,新加坡的巴格达人社区作为证据证明了前面提到的犹太特性的避难所。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是犹太人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里长期公用的场地。其他两个地方:马尼拉和哈尔滨为为犹太人书写了不同的历史。
  马尼拉犹太人的社会和商业活动的起源
   新犹太教兄弟乔治和多明戈罗德里可能是最先到达西班牙菲律宾的犹太人。十六世纪五十年代,他们被登记为马尼拉的居民。1953年他们在墨西哥城的auto-do-fe被认为有罪,尽管调查并没有经过菲律宾的独立法院。这对兄弟以为这个被囚禁起来,其他来自菲律宾的八个犹太新教徒也被囚禁起来。[35]
   在西班牙的菲律宾没有其他新犹太教徒的记录,但是菲律宾的犹太人通过其他方法增长。在1870年的佛朗哥-普鲁士战争之后,阿道夫和查尔斯带着藏起来的钻石一起逃离了Alsace(法国东北部之一)。他们带着五个用柳条编成的箱子到达菲律宾,里面装着:宗教奖章,雕像,金链子,和镀金的相框。这些东西都是无法在加利福尼亚出售的。1873年,他们在Panay岛上的Lloilo开了一家名叫 Estrella del Norte的珠宝店,开始了有计划的推销生意。直到今天,它还存在着,并且把生意扩展到了马尼拉。它从进口珍宝开始发展到医药制品,自行车,最后到汽车。[36]1898年,当美国从西班牙手里接管菲律宾时,响应召集的土耳其人,叙利亚人,埃及犹太人聚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多种族社区。到了1918年,美国接管20年后,马尼拉的犹太人组织发展到150人左右。据史学家安妮特埃伯利讲,这些新移民中年轻有雄心抱负的人打算逃到马尼拉的第二个边境,这对那些在原来土地上受社会和经济限制而烦躁的那些人有特别吸引力。”[37]
   那些新来的人主要是在西班牙与美国战争之后退役的美国军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逃离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俄国犹太人。当他们到达时,像他们新加坡的犹太兄弟一样,在港口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发展房地产。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联系过同种族的国际犹太人商人。在这方面,马尼拉的犹太人与大西洋索金和地中海的犹太人不同,他们的商业利益大于一切种族关系。
  马尼拉犹太组织的发展
   到1920年的时候,马尼拉有了自己的马卡提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人,马尼拉交响乐团的指挥,内科医生和建筑师。[38]但除了这些完全世俗的成绩之外,在美国统治的22年里,犹太人组织根本没有发展。1898年之前,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但在美国的统治下缺少组织的发展就不好解释了。1920年,前面提到的对以色列科恩(以及后来的哈尔滨)的犹太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筹款者访问马尼拉。他为此感到悲伤“他们虽然有几百个人,但连一个教堂都没有。虽然他们仍然在犹太日历里两个最庄严的日子聚会,但他们犹太人的意识却在动摇。活动过后,他们又会像冬眠一样消失十二个月。”尽管事实如此“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可那里却没有任何的犹太人组织和机构。如果一个犹太人想要结婚,他们会在选好的日子去香港。我离开后开始怀疑马尼拉那些富有的犹太人的所有财产能否比得上三宝颜(菲律宾一城市,棉兰老岛西南部一海港)一个贫穷犹太人的精神(他在菲律宾周围的一个岛上见过一个叙利亚犹太人,那人说在Caluth时只想赶快回到以色列的土地上)。[39]
   1924年,一座犹太教堂在一个富有的东欧犹太人的捐助下建成了。因为要全职,所以很少有牧师为它服务,从1924年开始,社区从上海引入牧师和领导者,为了节约开支,还请了一些其他地方的。曾经有一位犹太教牧师经常往返于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之间。[40]1930年,一位美国记者报导了菲律宾的八十个犹太人家庭和五十个单身的犹太人“他们生活得很好,并不关心他们的犹太教。他们对犹太社区并不感兴趣。那有一个漂亮的犹太教堂,但它只是在犹太赎罪日时才有人去。还有一所宗教学校,但因缺乏老师而关闭了。因此,大多数孩子从没有受到过犹太教育,这些家庭里的父母对宗教的冷漠和他们的孩子对犹太人事物知识的缺乏都成为犹太教的一大损失。”[41]
   马尼拉的犹太人清楚地意识到犹太教的理论应该被珍惜,同时新加坡也如此。当一些马尼拉犹太人完全弱化到像诱人的木制品一样时,史学家埃伯利称这为“那边的好生活”,还有一个迹象表明索金的港口犹太人生活的第五特征,其他人假装成世俗的犹太人身份。[42]这个特性最充分的表达就是菲律宾犹太人给从希特勒那里逃离的犹太难民的有意义的帮助;在1941年-1945年日本统治时期社区很团结;社区战后的重生和再建;以及它对以色列国家的创造和维修的显著支持。
  菲律宾犹太人对大批难民的帮助
   希特勒动员一些马尼拉最底层的犹太人进行社会服务。不经常使用的马尼拉犹太教堂的创始人的侄女观察到“当有来自欧洲可怕的威胁,和当犹太人绝望需要帮助时,犹太人很理解我们。”[43]
   菲律宾,众所周知,在1898年成为美国的领地。菲律宾人民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争取到了自制“联邦共和国”的地位。直到1941年1月1日,菲律宾才广泛的通过了它的立法。理论上说,之前美国和菲律宾一直使用在1924年联合议会上制定的限制政策来加强移民的管理。但菲律宾在处理移民政策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最初两个从德国希特勒那里到菲律宾的犹太人,可能是来自Offenbach的卡尔内森和海因茨尤劳,他们于1934年6月在已经住在岛上的尤劳的堂兄库特尔尤劳博士的担保下来到马尼拉。库特尔尤劳博士自1924年起就为移民作担保。1937年9月8日,二十八个德国犹太人乘着劳埃德从上海来到马尼拉。希特勒政府把这些犹太人从上海撤离到马尼拉,作为保护德国护照持有者免在中日敌对中受到伤害的人道主义行动。德国的纳粹份子的帮助范围是那些为了逃离希特勒逃到上海的犹太人。一个马尼拉的“犹太人难民委员会”很快形成并帮助这些突然到来的人。难民们也从美国高级代表保罗麦克纳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他是一个有抱负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仅仅在马尼拉工作六个月。在这次偶然的情况下,委员会很快可以帮助其他逃离希特勒的犹太人。菲律宾总统曼纽尔的朋友美国犹太人杰克罗森塔尔,是让困境中的欧洲犹太人岛上的主席很感兴趣的人。前面提到的委员麦克纳特,以及后来提到的曼纽尔都看到了大批犹太人给不太发达的菲律宾群岛,特别是南部的闵丹澳岛带来的好处。1939年2月15日,曼纽尔总统写信给菲律宾代表大会,向10000名德国犹太人申请建设闵丹澳的三亿美圆的补助金。[44]这个计划还没有具体实施之前,曼纽尔总统说服罗森塔尔独自授权一千多个遭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即使这样,有些问题还是要承认的,菲律宾没有独立的领事服务权利,所以世界移民政策的实施还要依赖于美国外交人员。在犹太人社区领导人摩尔顿的儿子直率地说:“有的地方的美国领事人员对犹太人很友好,那的犹太人就可以走;有的地方的美国领事人员只要耸耸肩,那的犹太人就走不了了。”[45]
   大多数难民刚刚到时很穷,只有两年的暂时签证,难民弗兰克弗雷姆写到“大多数菲律宾人对我们的事情一无所知。我们也许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不富有的白人。”第一个全职的牧师(德国人)约瑟夫施瓦茨1938年接受任命,带着妻子从Hildesheim来到菲律宾。他们在马尼拉社区服务,直到1949年才移居国外。约瑟夫塞森那接替了他的职位。摩尔顿的儿子仍然记得“尽管犹太人社区非常小,但仍以微薄的收入帮助那些难民,三年里转变了五百个人。”[46]
   在1941年12月9日之后,整个群岛被日本侵占,菲律宾犹太人社区努力帮助难民的行动给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一直帮助犹太难民,直到日本侵略。在那之前的一些帮助和战争时期持久的帮助都来自于马尼拉的犹太人自己。在圣吐托马斯和劳斯班诺斯拘留所,日本人拘禁了几百名拥有美国,英国,英联邦共和国,荷兰,波兰和比利时公民身份的犹太人,和五千名非犹太人。“第三十世界国家”或者“无国际的犹太人”他们的护照被登记了几个日本字“MU KOKU SEKI YUDAJIN”(“没有公民身份或国家的犹太人”)[47]社区里的人谁要是有伊拉克、菲律宾、奥地利和德国的护照,他们就可以不用被拘留,因为他们来自不与日本作战的国家,这对被拘留的犹太人有特别的帮助。1944年-1945年,发生在马尼拉和其周边的战斗让社区遭受了重大损失,有79个人或犹太人社区的10%的人员在战争中死亡,这类似于马尼拉总人口的相同比例。日本人逮捕、折磨并在圣地亚哥堡垒将几个犹太人杀害,声称他们有抵抗日本人的行动。一些主动参与抵抗日本人的活跃份子,组织了以色列柯尼斯堡屠杀纪念仪式。1945年2月10日,马尼拉红十字会医院里的几名犹太人难民在暴乱中被冷血的日本人杀害。[48]
   尽管发生了很多变故,马尼拉的犹太人组织还是从纳粹党手中解救出了大约一千二百个犹太人,使他们免遭种族灭绝。一个奥地利犹太幸存者肯定地说:“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你都绝对找不到像菲律宾犹太人社区那样慷慨和团结的一群人,他们毫不吝惜付出,在危机动荡的时代,他们从来没有疏忽过穷人和病人的需求。在日本人来之前,他们就在马里基纳建立了‘贫穷犹太人之家’,它在战后也被保留了很多年。”[49]
  菲律宾犹太社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拥护和对以色列地区的援助
   当前面提到的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筹款者科恩在1920年访问马尼拉时,他悲伤地说:“我与许多犹太人交谈过,但他们明显地表示没有听说过筹款这件事,而且也没有得到一分钱。”[50]在25年内,这个社区的很多成员改变了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看法。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拥护是为了欧洲难民和牺牲在希特勒同盟者手中的意义而自然产生的。1945年的春天和夏天,被战争破坏的马尼拉犹太人社区改组,在美国军人的帮助下,筹措了一万五千美圆用来重建在1945年2月战争中马尼拉犹太人教堂。同时,四名美国犹太人军人面向面向马尼拉的青年犹太人组织了“Kvutsa chaverim”(希伯来语:友人团体)。这个友人团体讨论巴勒斯坦的形势,同时学习希伯来语。1947年,在那些战后接近菲律宾总统曼纽尔的社区成员在与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和其顾问一起说服菲律宾授权联合国投票支持分割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和犹太人领土的事件中起到了作用。这样,菲律宾成了投票赞成以色列独立的唯一的亚洲国家,它也首先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51]
   与新加坡的情况一样,马尼拉的犹太人组织促进了菲律宾与以色列关系的发展。1951年,菲律宾与以色列签署了一项航空协议。同年,退休的以色列防御武装海军上尉拉玛提进行了一次筹款的出访。由于这次访问,以色列的领事欧内斯特给犹太复国主义中心主管去信“筹集到六万美圆,这是菲律宾从没有过的最高募捐。”[52]1956年,欧内斯特写到“社区虽然很小,但有很强的犹太复国主义情感”。[53]同年,菲律宾以色列的离任外交部长和首相Moshe Sharett的半正式访问上表示欢迎。[54]不断从菲律宾移到以色列和其他地方的犹太移民使马尼拉社区从战后顶峰的两千五百人,减少到1946年的一千人,1948年减少到六百人,1949年减少到四百人,1968年减少到二百五十人,1987年就只剩下大约八十个家庭。[55]一些家庭,例如西姆克一家,拥有菲律宾公民身份并选择留下。这个社区还遗留着德裔犹太人,西班牙系犹太人,东方的犹太人,美国人,以色列人,和菲律宾人种不同种族上的配偶通婚。他们的历史证明了索金是犹太人的第五个避难所,换句话说这里有一群世俗化了的犹太人。马尼拉从来没有像依地绪社区,或者欧洲最优秀的社区,甚至都比不上巴格达人社区。虽然社区在数量上很小,信仰形式方面很淡化,但却在东南亚的第四大海港里保持生活习俗,说犹太人的语言和菲律宾语,和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信念。
  哈尔滨犹太人:具有海港特性的内地人
   新加坡,或许比远东任何一个犹太人社区和索金所有犹太人特性的港口,以及中庸的马尼拉都要好。俄国犹太人在中国城市哈尔滨的经历,一千五百英里的内陆,开始时也反映出全部犹太港口的特性。哈尔滨是被以沙俄从中国租赁的地盘建造起来的。犹太人和很多饿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更喜欢居住在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们在沙俄得不到的政治和经济上的自由。只要有铁路经过的地方,这种权利就会生效,直到1936年铁路的所有权被卖给日本。在某些方面,哈尔滨有点像巴拿马运河区,因为这两个地区被殖民时都不是原来祖国的一部分。[56]
   1898年之后,在这种宽容的环境里,饿国犹太人发展了像巴格达人一样的基础贸易。在中国和俄罗斯,他们广泛地与同种族和不同种族的俄国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和本地西伯利亚人做生意。他们也与欧洲非俄国部分的美国,日本,朝鲜,以及其他东部地区,东南亚和南亚的俄国犹太人交换货物和服务。同样的相对于港口犹太人来说,哈尔滨的政治和文化使犹太人的发展不像其他地方或者俄国境内。很多哈尔滨犹太人去过西方。在他们移居到中国之前,受到西方思想意识的影响。最好的榜样是犹太人医院Avraham Yosifovitch主管考夫曼(1885-1971)以及他的第一个妻子,他们念过瑞士的医科大学。其他去哈尔滨的犹太移民中,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幸在俄国大学,高等学校,和沙皇俄罗斯职业技术学校里学习过,例如南加洲大学里的亚洲人彼得伯顿的母亲就在彼得堡大学学习过。还有一些其他的人在哈尔滨的两个工学院和西式初等学校还有高中里获得了他们的西方教育。这些学校中包含德国人经营的Hindenburg schule,加利福尼亚的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曾就读过。还有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学院,也是以色列铁路总经理李奥黑曼和希伯来大学工程师埃夫斯曾度过的。在哈尔滨他们可以自由实践他们的职业或者经商。他们也可以自由离开哈尔滨去别处继续学习或者工作,这种自由在苏联根本不存在。在一个开放的商业环境和一个宽容的政体下,长期服务于哈尔滨的犹太教牧师莫什(1866-1949)作为一个学生在犹太教牧师神学院(Volozhin Mohilever Shmuel)学习的时候就拥护pre-Herzlian的犹太复国主义,出版了希伯来语和俄语的犹太教和犹太复国主义的小册。1913年到1949年,在莫什的影响下,哈尔滨的犹太人越来越信仰犹太复国主义。Bundist-oriented的左派学说,反犹太复国主义的依地语报纸《Der Vayter Mizrekh》(远东)同俄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出版的《Gadegel Cyrillic》(犹太复国主义旗帜)竞争。反犹太复国主义工作者同盟和以色列非犹太复国主义者一起反抗考夫曼和一般犹太复国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拥护者,未来以色列政治积极份子利伯曼和以色列副首相埃胡德的父亲莫提奥摩特把哈尔滨当作犹太修正复国主义者运动(Viadimir Zev Jabotinsky)的东亚切入点。即使哈尔滨两个较大的犹太人运动组织反映出理智差异:马卡比支持一般的犹太复国主义,贝塔组织支持修正主义。这些竞争者在自然灾害时也会合作,例如松花江发洪水时。能在涉及与哈尔滨恶性的反犹太主义白俄组织作斗争时,他们也会先放下思想上的差别。这也是他们在这种相对无限制的政治环境里繁荣的原因。[57]
   犹太复国主义者科恩在1920年和1921年期间访问新加坡和马尼拉时所做的报告可能是对哈尔滨最理性和生动的描述。他写到:哈尔滨“有活力的犹太人意识”证明了它自己“在一次聚会的斗争中,右派思想下台,极左的思想变成主导思想,在单纯的犹太复国主义拥护者之间总是有没完没了的讨论,特别是星期六晚上,围绕着犹太复国主义与正教的关系,正教与锡安主义的关系,锡安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满洲的希伯来思想,以及巴勒斯坦的意第绪主义。我很快意识到有数百的哈尔滨犹太人渴望去巴勒斯坦,我也没有必要作什么改变,我的任务是散布消息并从很少的一部分人那里获得捐款。”[58]
   科恩理智地断言,哈尔滨是一个具有特殊港口条件的城市,能帮助犹太人赢取政治的特权,培养理智和整个团体的发展。虽然哈尔滨不是一个海港,但它是贸易和分配中心,一条铁路的中心,一个河口,一个拥有很长口岸可以让商家设立总部并且运输商品的商业中心。这个城市和犹太人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力量是相同的。至少除了索金犹太人港口的理论外,其他两个假说都可以解释哈尔滨、新加坡、马尼拉的犹太人的理性发展。在这三个发展中的地区,犹太人是作为商业中间人的最早的企业家。像美国西方近同发展时期的史学家弗雷德里克建议的那样,这种未知领域的力量可能激活经济、政治和精神层面的发展。[59]第二个假说从社会学派生而来。哈尔滨、新加坡、马尼拉逐步形成保留犹太人商业的国际突出大城市。它可能是一种沿海和内地开放都市环境的动力,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认为这是犹太人政治基础和思想上演化的必要条件。帕克写到“犹太人作为公认的商人,他们强烈的爱动脑筋的习惯,他们的复杂性,他们的理想主义和他们的历史感缺乏都是城市人的特性,大多数人都想找到比犹太人居住地更自由的地方,更多样和居无定所的城市。”[60]在新加坡、马尼拉和哈尔滨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大卫索金教授为了使“关于港口犹太人发展的建议”更明确而做的额外研究就变的目的明确了。
  
  注释:
  [1]大卫 索金,“港口犹太人:是群居的一种类型。”犹太人研究日报[剑桥,英国]50,第一[春季1999],
  pp.87-97.索金的一些作品被路易丝C杜宾运用。哈普斯堡皇室的里雅斯特的港口犹太人:专制主义的
  政治和启蒙文化[斯坦福,哈里发:斯坦福大学出版,1999]
  [2]索金[见注解1].pp.89-90
  [3]索金[见注解1].p.90
  [4]索金[见注解1].p.94
  [5]索金[见注解1].pp95-96
  [6]乔纳森 歌德斯丹,费城与中国贸易[公园大学:潘州大学出版,1978],p.11-12
  [7]以色列人科汉,一个犹太人朝圣[伦敦:瓦伦丁
  米切尔,1956],pp194-96,以西结,恒河的沿岸[昆西
  西部,海事管理局:克里斯托夫,1975]各处,贞德
  罗纳德,“十九世纪在印度和中国的巴格达犹太人
  :一个经济作用的比较”乔纳森 歌德斯丹,犹太人在中国I,[阿莫克
  纽约和伦敦:M.E.夏普,1999],
  pp.141-56;“塞拉斯 阿伦
  哈敦在上海的跨文化适应”歌德斯丹,犹太人,I,pp216-29;Maruyama Naoki
  
  ,“直到1936年的上海锡安主义协会与在东亚的国际政治”歌德斯丹,犹太人,I,pp.251-66;塞西尔罗斯
  ,萨松时代[伦敦 罗伯特 希尔,1941]Maisie
  J.Meyer,从巴比伦到黄浦江:西班牙系犹太人在上海生活
  的一个世纪[兰哈姆
  玛利兰德[美国大学出版,2003];罗纳德,犹太人在英国和印度:在殖民地时期的
  身份[哥伦比亚,SC;南卡罗来钠大学出版,1993]
  [8]塞佛引用Eze Nathan的作品,犹太人在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HERBILU,1986],p.3
  [9]Somerset Maugham
  被普遍认为这样说“你可以呆在Raffels,但要在Grand就餐。”Phyllis Funke,
  “新加坡”Hadassah杂志76,no.3[11月1987年],pp.22-23;Tudor Parfit ,
  第十三道门:在以色列
  遗失的部落中旅行。[伦敦:Weidenfeld 和 Nicolson,1987],p.72
  [10]“新加坡的犹太人:对John Solomon
  的特别访谈。”以色列的信息员,[上海],4月2日,1926年,p.21.
  [11]Simmonds[见注解8],p.16
  [12]Cohen,日报[见注解8],p.199;Cohen,犹太人朝圣[见注解8,p.208.Funke[见注解9],pp.22;Parfitt
   [见注解9],p.72
  [13]Joan
  Bieder,“犹太人在新加坡的特征:团结,散布,幸存”未发表的报纸,2002年,p.11
  [14]Simmonds[见注解8],p.16;Warren
  Freedman,“东南亚的犹太人”犹太人邮政,9月20日,1979年,
   p.74;Bieder[见注解13],pp.11-18
  [15]Buckly,轶话[见注解8],卷一,p.311
  [16]Bieder[见注解13],p.1-2,22-23;Parfitt[见注解9],p.72
  [17]Louis Rabinovitz,远东组织[Johannesburg:老鹰出版,1952年],p.158
  [18]其他,在远东“开明的”犹太民族主义政党成员,包括亲英派的人,巴格达犹太人就象上海的NIssim
   Elias Benjamin Ezra
  [1883-1936],编辑并发表了每个月的锡安主义以色列消息员在1904年到1936年
   期间和哈尔滨全体的锡安主义者与医院领导者Avraham Iosifovitch Kaufmann
  医生[1885-1971]
  [19]David Sassoon,犹太人在巴格达的历史[Letchworth,英国:S.D.
  Sassoon,1949年],p.217
  [20]Cohen,犹太人朝圣[见注解8],p.208;Freedman[见注解14],p.74
  [21]Cohen , 犹太人朝圣[见注解8],p.208;“新加坡的犹太人”[见注解10],p.21;Orly Baher,“巴格达
   犹太人组织在上海和新加坡”东方指示[Menlo公园,Calif]17,no.2[7月2002年],p.15
  [22]Joan Bieder 和Hanoch Gutfreund,“爱因斯坦在新加坡:一个天才在国外。”海峡时代[周日时代
   一部分],1月2日,2002年,p.20;Bieder[见注解13],pp.1-2,22-23;Baher[见注解21],p.15
  [23]信:A. Goldstein , Kandy,Ceylon至锡安主义执行者Jerusalem,1月7日,1927年,KH4 9610;A.Bension
   医生,新加坡,至Leo Herrmann,Jerusalem,4月9日,CZA KH4 12347;M.Nissim,新加坡,至Keren
   Hayesod,Jerusalem,4月9日1929年,CZA KH4 12347;Zvi Herman[原文如此],Jerusam,至S.Nissim
   太太,新加坡,10月14日1952年,KH4 12347,全部在CZA;Baher[见注解21],p.15
  [24]信:Montague Ezeliel,新加坡,至犹太机关,Jerusalem,10月1日1936年,56 3797 CZA
  [25]Flora Shooker 最后遗嘱的副本,新加坡,4月4日,1941年,KH4 12421,CZA
  [26]日本统治时期的新加坡,见:George M. Kahin,东南亚管辖区域及政治。[伊萨卡岛和伦敦:康奈尔大学
   出版,1969],pp.288-89;Nathan[见注解8],p.109;Moshe Yegar,"一个迅速的,新近的诞生和灭亡”
   西班牙系犹太人的世界[耶路撒冷]no.3[7月份-8月份1984年],p.10;和Beider[见注解13],p.24;
   信:David Marshall,新加坡,至Charles S.Spencer,伦敦,8月15日1955年HL;“Welfare Board犹太人
   快报,新加坡“[油印],1962年,各住,在HL;Terrys Glick,“在东南亚的犹太人”记事回顾,12月
   1970年,p.103 Denis D. Gray,新加坡的意识勇敢的表达出来,亚特兰大建造,5月1日,1994年,p.C6;
   Gray,犹太人律师正在新加坡改革意识,耶路撒冷邮政,5月1日1994年,p.3;Rabinovitz[见注解17],
   p.157;Cowen[见注解7],pp.146-47;Nathan[见注解8],pp.69,80-81;Chan Heng Chee,一个独立的轰动:
   一个有关David Marshall的政治传记[牛津和纽约:牛津大学出版1984年];David Marshall,来自中国
   毛泽东的信[新加坡:新加坡社会遗产,1996年];和Josef.Lynn Silverstein,“David Marshall 和
   来自中国的犹太移民” 每季的中国75[9月1978年],pp.647-54
  [27]“犹太人在新加坡”以色列报导no.5[5月5日1977年];Chaim Herzog,生动的历史[伦敦:菲尼克斯,1998年]
   ,p.308
  [28]Francis Thomas 在新加坡标准中引用,2月20日,1956。
  [29]CZA申请F49 634111,主要的锡安主义公文,耶路撒冷;Yegar,"一个迅速的”[见注解26],p.9
  [30]关于犹太人Welfare Board的报导[新加坡],1月至12月953年HL
  [31]新加坡标准,2月20日,1956年
  [32]Moshe Sharrett,Mi-shut be-Asyiah:Yoman masa[希伯莱语:在亚洲旅行:一个旅行日记][Tel Aviv
   :Davar/Am oved,1964年],p.87
  [33]“犹太人Welfare Board快报,新加坡,3月14日1962年”油印的文件MS 137,A5195176,HL:百科全书
   犹太文物14[耶路撒冷:Keter,1971年],pp.1608-10;Simmonds[见注解8],p.16
  [34]Bieder[见注解13],pp.46-48;Bieder,:犹太人在新加坡的特征:团结,散布,幸存”中国的犹太文物
   4[2003],pp.54-55
  [35]George Kohut,“十六,十七世纪在菲律宾的犹太异教徒”美国犹太人的社会史出版物12[1904年],pp
   .149-56;Henry Lea,在西班牙属国的宗教裁判所[纽约:Macmillan,1908nian ],p.304
  [36]Fank Ephraim,逃到马尼拉:从纳粹党专制到日本的惊骇。[乌尔班纳和芝加哥:伊利诺斯州大学出版
   ,2003年],pp.11-12;Lewis E. Gleeck,马尼拉犹太组织的历史,n.d.,n.p.,更多地,1989年,p.34;
   William Clarence-Smith至Joan Bieder 的邮件,7月4日,2002年,谦恭有礼的Joan Bieder,百科全书
   犹太文物13[见注解33],pp.395-96
  [37]Annette Eberly,“马尼拉?哪里?我们?在那之外的美好生活”现在时2,no.3[春季1975年],pp.162-63;
   Cowen[见注解8],p.132
  [38]John Griese,"在马尼拉的犹太组织“未出版,M.A.论题,菲律宾大学,1954年,pp.21-22
  [39]Cohen,日报[见注解8],pp.108-114;Cohen犹太人朝圣[见注解8],p.193;Folrence Horn,太平洋的孤儿
   [纽约:Reynal和Hitchcork,1941],p.132
  [40]Jack Netzorg,马尼拉的回忆[拉格那海宾,Calif:太平洋边缘书籍,n.c.,ca.1990年],pp.14-15;Gleek
   [见注解36],pp.16-17;Griese,[见注解38],pp.21-22
  [41]“菲律宾的非宗教人士”犹太人倡议[波士顿 ],1930年3月25日。
  [42]埃伯利 [看见笔记37 ],第60页。
  [43]明娜Gaberman,马尼拉,引用埃伯利[看见笔记37 ],第60页。
  [44][曼纽尔E. Quezon ],总统消息五,第一部分[马尼拉: 打印的局,1941 ],第427页;伊弗雷姆, [ 见注释36 ],第15-77页; Griese, [见注释35 ],第28页; [见注释39 ],第146页。
  [45]Netzorg, [见注释40 ],第4页; 联合国,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的第2 次会议的官方记录: 1947年9月-29日到11月 [湖成功,纽约: 联合国,1947 ],第两卷,第1315页; 伊弗雷姆 [见注释36 ],第68页。
  [46]Netzorg [见注释40 ],第3页。
  [47]埃伯利 [见注释37 ],第62-63页;卡欣 [见注释26 ],第695-97页; S [olomon ]S. Seruya," 马尼拉的犹太人",<<耶路撒冷邮报>>,1979年4月11日,第8页; 伊弗雷姆 [见注释36 ],第39页,55-56,71-72,84,92; 自由人 [见注释14 ],第74-75页; 格利克 [见注释36 ],第34页; 以及Griese [见注释38 ],第31-33页。
  [48]伊弗雷姆 [见注释36 ],第140-50页; Yegar,"急流" [见注释26 ],第10页。考恩 [见注释8 ], 第131页。
  [49]埃伯利 [见注释37 ],第61页。
  [50]科恩,杂志 [见注释8 ],第110页; 科恩,犹太人朝圣 [见注释8 ],第193页。 
  [51]伊弗雷姆 [见注释36 ],第175-76,188-90页; 埃伯利 [见注释37 ],第64页; 百科全书Judaica 13 [ 见注释33 ],第395-96页。
  [52]信: 马尼拉欧内斯特E. Simke写给耶路撒冷执行中心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51年5月28日,S5/12. 170,CZA。
  [53]信: 欧内斯特E. Simke,马尼拉,到第24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的办公室,耶路撒冷,1956年2月20日,S5/12.165,CZA。
  [54]马尼拉编年史,1956年9月29日; 马尼拉时代,1956年9月29日; 新闻晚报 [马尼拉 ],1956年10月3日; Sharett,Mi 关闭 [见注释32 ].
  [55]信:马尼拉 Dina Thischby写给WIZO耶路撒冷的戈登太太,1958年11月23日,CZA; 信: Simke [ 见注释49 ]; 世界犹太人大会,犹太人社区 [见注释40 ],第48-49页; 苏珊Bures,"在标题后面" ,犹太人电报代理每日的新闻简报,1984年9月12日,第4页; "极小的犹太人组",寄 [纽约 ],1987年4月3日; 亚太生存指南 [墨尔本,维克。 : 犹太人协会,n.d.,ca亚太。 1988],第85-88页; 伊弗雷姆 [见注释36 ], 第190页; Seruya [见注释46 ],第8页; Griese [见注释38 ],第21-22页; 百科全书Judaica 13 [ 见注释33 ],第395-96页。
  [56]亚历山大Menquez [pseud。 ],《发展犹太人在满洲在20世纪30年代内:个人小传》戈尔茨坦,犹太人 [见注释7 ],II,第70-84页; 以色列爱泼斯坦," 《作为在中国的一个犹太人:个人回忆录》",戈尔茨坦,犹太人,第二部,第85-97页里; Yosef Tekoah," 我在中国发展的年代",在戈尔茨坦,犹太人,第二部,第98-109页里; 鲍里斯·布雷斯勒," 哈尔滨犹太人社区,1898-1958:政治的繁荣和逆境"在戈尔茨坦,犹太人,我,第200-15页内; Zvia Shickman, 《1898-1931开始建设的中国东铁路和哈尔滨犹太人社区》戈尔茨坦,犹太人,第一部,第187- 99页内; 乔舒亚A.福格尔《日本人和犹太人在哈尔滨》,1898-1930罗伯特论文。新国境: 在东亚的帝国主义的新社区, 1842-1953 [曼彻斯特,U. K.: 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00 ],第88-108页; 在远东的赫尔曼小生意,漫游者和移民 [纽约: Twayne,1962 ], Soren克劳森和施蒂格Thogerson,做一个中国城市: 《哈尔滨的编年史 》[Armonk,纽约和伦敦: M. E.夏普,1995 ]; 大卫·沃尔夫,到哈尔滨车站 [斯坦福,加利福尼亚: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9 ]; Yaakov利伯曼,我的中国 [耶路撒冷和纽约: 格芬,1997 ],各处; 以及伊萨多A. Magid",我在那里': 在上海的一个名誉以色列领事的观点,1949-1951",在中国和以色列,1948-98: 一回顾的50 年,乔纳森·戈尔茨坦的版本 [韦斯特波特,CT和伦敦: 普雷格,1999 ],第41-45页。
  [57]Aharon Moshe Kisilev,Mishbere: Sheelot U-Teshuvot Arbaah的Helke Shulkan Arukh [ 希伯来语: 这个海域的空军妇女队成员: 关于被确定的4个部分的Responsa ' ][哈尔滨: Defus M. Levitin,5686 [1925或者1926 ],重印布鲁克林,纽约: 卡茨Bookbinding,1981 ]; Kisilev,Natsionalizm I Evreistvo: Stat'i,Lektsii,我Doklady [俄语: 犹太复国主义的文章,演讲和报告 ][哈尔滨: Evreiskaia Zhizn ',1941 ]; Kisilev,Imre Shefer [希伯来语: "好论说"或者"美丽的言论" ], 谈到在特拉维夫以Bezalel列维茨基与1951 移民来的信以色列Ashkenazi 主要的犹太教教士艾萨克·赫佐格一起; Evreiskaia Zhizn ' [哈尔滨犹太人生活 ] 47号[ 1938年11月2日 ],第14-16,23-25页; 48 号[1938年11月25日 ],第7-10,24-25页; 乔纳森·戈尔茨坦与特迪·考夫曼一起接见特拉维夫,2002年1月2日; 紫色版本的Gilboa,comp. ,中国和那些犹太人 [坎布里奇,马萨诸塞州。 : 哈佛大学图书馆,1992 ],第40,43页; Shickman引用 [ 见注释52 ],第196页; 以及通过中国的通路: 哈尔滨,天津和上海的犹太人社区 [=Derekh Erets Sin: Kehillot Yehudiot哈尔滨,Tiyeng'tsin Ve上海 ][特拉维夫: 犹太人犹太人散居地,1986年的内厄姆·戈德曼博物馆 ][展览会目录 ],vii-xii页; [见注释56 ]第21- 60页; 利伯曼 [见注释56 ]。
  [58]科恩,犹太人朝圣 [见注释8 ],第203-04页。 
  [59]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的国境论文可能适用于犹太人,见乔治·L.莫斯,《面对历史: 回忆录》 [麦迪逊: 威斯康辛大学印刷,2000 ],第152-63页。
  60]罗伯特E. 帕克,《人迁移和边缘的人》,美国社会学季刊,第 6期 [1928年5月 ],第892页。
  

2004-11-24 11:19:34  和尚 (冰城)

  胡姐,快来帮我删掉
  

2004-11-24 11:22:20  和尚 (冰城)

  我只是在文本文档里打完了,想算算字数,结果贴进OFFICE里全是乱码。
  先贴在论坛上,再贴进OFFICE就好了。奇怪。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文字的栅栏

WTcKjmHeG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