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风月无边——谈女人的音乐

2004-11-01 03:20:41   来自: 伊娲伊 (上海)
  风月无边——谈女人的音乐
  陶然
  
  风月无边--谈女人的音乐
  (2000年某月写的,记不清了。)
  去年夏天,我忽然对"女性音乐"这一话题感兴趣起来。先后采访过"眼镜蛇"、"秋天的虫子"、"挂在盒子上"、宝罗、蔚华和张浅潜,感觉晕得不行。倒不是被秀色搅了,而是受访者的言不及义、东拉西扯让我一头雾水,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换女人说就成了一段没头没尾的故事,最后总结出一句话--女人玩摇滚,苦!
  这不是我想听的。
  【一】
  曾经和蔚华扳过一杠,是说女性摇滚该不该具有女性气质,她说哪来的女性气质,男人女人都一样,有的只是人的气质,可我觉得女人还是有女人的劲儿。当时没扳过她,现在想还是觉得我想得对,有像女人的女人、有像男人的男人、有像男人的女人、有像女人的男人,这个世界才会有点色彩。只承认生理的差别而不承认心理的差别,多少有点儿不客观。关键是,什么是女性的气质。
  按照中国"大老爷们儿"的说法,女人都得"受着":我跟外头耍,你甭管,踏踏实实在家做了饭等着,我累一天了,你甭招我烦,当着兄弟的面更不能给我甩脸子,所谓"男施女受",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可一般中国男人都主外不灵,压抑得跟日本人似的,回家拿老婆撒气的多的是。在中国人的既成意识里,女性不但得温柔、端庄,还必须得是一受虐狂。男人这么想,女人还就这么认了。从悠着嗓子的邓丽君到努着小嘴的徐静蕾,台湾话怎么讲来着,"水铛铛的女生",都哭着喊着要当天下第一兵器。具体到音乐上,一路是假哀怨,另一路是假纯真,里外里透着一个假,感觉中国女人全都生生让"妇道"给毁了,什么小鸟依人贞节烈女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天际,骨子里其实就是歧视妇女。
  我并不主张所有的女人都该变成糙妞儿,更不想奢谈女权,只是觉得中国的女性音乐缺少一种风骨,缺少一种"独到的女人味儿"。
  【二】
  在流行音乐领域,王菲一向被视作另类的大拿,看上去是那种颇有主见的艺人,可在当年《浮躁》销量一路狂跌之后,还不是一条腿又蹋回了港台流行歌的老路?听她的新专辑《寓言》,感觉是十三不靠,前五首大玩概念音乐的国际范儿全让后半部分的香港制作人做的几首水歌给毁了,但凡艺人自己有点主见,专辑都不会做得像现在这样虚头八脑。话又说回来,做商业是不能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唱片公司就是要操纵歌手,没什么可说的,这是一种合理的关系,可如果艺人自己有根基、有独到的艺术鉴赏力,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唱片公司的决策,这又是一种健康的关系,否则充其量也就是当个漂亮的棋子。作为名义上的亚洲级女歌手,我不知道王菲听不听日本女同行的唱片,我倒可以给她推荐一张椎名林檎的《Shoso Strip》,这样的专辑是有内聚感的,比之东南亚文化的小请调,它的确过猛,但我能感觉到这是百分百的女人做的音乐,那种源于任性的神经质、内敛之后的爆发和直指人心的、直感的、身体的东西,绝对是女性气质的绝佳体现,而歌词更是诉尽女性的情感与欲望。相形之下,王菲是飘摇的,是被男人操纵的女性音乐。
  女性流行音乐就不提了,中国的流行音乐本身就受东南亚弱势文化的毒害颇深,在这一领域根本看不出女性音乐的取向。去年年内倒是出了一张被冠以"另类女性"标签的合辑《五分之二》,按理说应该代表中国女性独立音乐的现状,代表我们这儿最能自己作主的女音乐人的想法,但听过之后,还是觉得中国女性音乐人压根就没独立,骨子里还是风花雪月那一套,而且是承袭自三毛类九流文艺作品的风月。且不说歌词,什么"红嫁衣"或"军训的晚上"不提也罢,单说调式,就能觉出她们的没品。张亚东为赵宇写的两首歌除外,其它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港台流行歌的思路?我总觉得,这一代中国摇滚音乐人,是不经意间被"民谣吉他教材"坑害了的一代。男人如是,女人更甚。一水儿的三和弦,贴段高潮,再接一段Solo,感觉像听京剧,一不留神就能预测出走势。女人可是有奇思怪想的啊,一般来讲都不会按规矩办事,说白了就是有创造性,而且是极其不可思议的那种。再提Bjork我都觉得俗了,但人家就是思路诡异,听她 为电影《Dancer In The Dark》配的乐,就是让人心惊耳跳,怎么冰岛女人能做到的,中国女人就做不到?这话说得有点儿过,但基本上还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三】
  我们在这里谈的"女性独立音乐",在国外有一个专用的词叫Female Rock,我觉得这词是有资格成为类别术语的。为什么没有Male Rock的说法?除了暗含着说明了女性在独立音乐阵营中是一弱势群体这一现状外,多半还是因为女性音乐有其特殊的一面,也就是有风格可循。国外的Female Rock的发展早已形成一套体系和格局,也就有了Female Rock Scene的说法,反观中国的Female Rock Scene,尚出于初级阶段之中的初级阶段,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到有的过程,甚至残酷点讲,有没有都还两说着。
  如果从头追溯,最早是"呼吸"和"眼镜蛇"乐队开的先河,那会儿的追求不高,说白了就是图个新鲜,就是"Woman Can Do It Too",风格是含糊的,除了能在现场演出时稀里糊涂地混个满堂彩之外
  ,没有什么惹眼的力道。后来数量发展了,有了"指南针"、宝罗、姜昕、《浮躁》时期的王菲、希丽娜依、张浅潜等。再后来是种类拓展了一些,"挂在盒子上"、"秋天的虫子"和最近的Simple都是近两年出现的新鲜玩艺儿。
  逐个来讲,"指南针"无疑任嘛不是,他们集当时的中国恶俗摇滚气质于一身,并逐步演进为恶俗流行。而"眼镜蛇"差一点步其后尘,好在这个乐队有自己的根儿,缺点就是才华欠奉,弄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而论到才华,蔚华和张浅潜是两个极端。我个人极其欣赏蔚华的学识及胆识,并且认为她是中国演艺界屈指可数的令人尊敬的学者型艺人,思路清晰、博文强识。但说起她的音乐才华,个人看法是乏善可陈。况且,艺术不想信汗水,一如爱情不想信泪水。而张浅潜是迷失者,被自己的才华淹了,琴棋书画什么都能干,可哪个也没干踏实,这就是思路不清晰,没把事业当回事,走哪算哪,任由自己的性子来。听她的音乐感觉力不从心,不够整,灵感碎片而已。宝罗和姜昕是一类,意识比较封闭,不过宝罗当时和陈底里的合作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较之与苏放的合作不可同日而语,可惜无疾而终。希丽娜依是昙花一现,不足谈。相比之下,个人更喜欢新晋的Simple和"挂在盒子上"。
  刚收到Simple的小样时,笔者便认定这才是Female Rock的一脉真传,有种任由你说出大千,我有我一定之规的精神,不玩大理想,不玩假艺术,小资无罪,纯情有理,虽然也是风花雪月,也是一回眸她在灯火阑珊处,但贵在有品,至少不是东北菜馆里蘸着西红柿酱吃的菜单上叫牛扒而实际尝起来分明是软炸牛肉的东东。给朋友听,也觉得不错,就是技术偏差,需要大磨炼,这和"挂在盒子上"的毛病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总比力有余而心不足强。
  "挂盒"是玩狠的,音乐里有股真性子,这和她们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其中也有扎着胆子做出来的秀,就是这帮人实际没活到那种激烈的份儿上却硬要做出女流氓的范儿,这就是一不经意单纯了一把,生生暴露了自己的向往,怎一个纯字了得,不像有的女同胞动不动就玩假招子扮处女,好似旧社会的通房大丫鬟,动辄就是一句"人家不管了啦!"。
  说一千,道一万,我是个男的,其实不懂女的心,就是觉得这个新世纪吧,哪儿哪儿哪儿都该有个新气象,审美情趣什么的也该有个变化,先不提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另辟一道蹊径前赴后继上赶着探求真理之类的屁话,就说现在这女性音乐的腻歪劲儿能不能改改,能不能打案板上下来自己当一回厨子,别老干那让别人给拾掇好再端出来的事。另外,我说女的不行,并不代表暗含着说男的行,从伟哥大花轿到受伤小帅男,一路是缺心眼,另一路是肾衰竭,还舔着脸说别人其实都是自己的肋骨呢!
  

2004-11-02 09:21:27  煤天使 (CD)

  现在比那个时候好多了..
  不过罗琦那嗓子, 真是绝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