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胡吗个

2003-09-14 14:55:13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你咳嗽数下,清清嗓子,干掉那些将要影响你歌唱的唾沫,姿势以舒适为原则,拟用你的籍贯语言,自定音高,自控节奏,允许跑调,嘶声力竭,甚至上气不接下气,总之在尽可能投入的前提下你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开始......
    歌毕,你一副无辜的,不是从你嘴里出来的神情.”
  认识胡吗个的时候他还不叫胡吗个,那会儿我还没进城,趁着赶集的机会,我拜访了当时在某工作室做接待的胡老师,请他指点我在自己电脑上制作的两个专辑小样,并哀肯他廉价收购我的几首歌,他义正词严地对我说:你应该自己把他做出来。那个下午我们聊了好多,包括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他原来的名字叫胡吗个。(鬼才关心他原来叫什么。)
  过了一年多,我进了城开始做一种叫做企划制作的工作,我们终于在北京某地下室再次重逢,他说他用一把吉他和一个四轨机做了一个专辑,名字叫做《人人都有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并引用了爱因斯坦什么的来解释这个题目,以期把我吓住。
  于是我就上了他的当,我开始向每一个具有购买能力的亲朋好友推荐他的歌,当然免不了以此为要挟讹了他几顿饭。
  由于我的工作的一部分叫做包装歌手,胡吗个便屡次对我纠缠不休,让我为他包装一下,但我只好歉歉地说:这个,我说不好,这个,我实在说不好。
  如果你真要我说点什么,我就说:(恶毒攻击篇)
  首先允许我怀着对人民群众无比负责任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描述一下这张专辑所造成的严峻后果:
  胡吗个一手泡制了几个令人忍无可忍的大麻烦,这些麻烦将是颠覆性的,他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很多又穷、又土、嗓音干瘪、完全不会唱歌的农村青年将涌向唱片公司自我推荐,这无疑将造成民工在城市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的结构性倾斜;
  第二个恶劣影响是将导致大批唱片从业人员下岗,从而间接地激化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三也是最令人发指的一条,他居然伙同了几个地下音乐人(包括一位长期在地下室居住的名正言顺的地下音乐人徐磊),为其歌功颂德,以图混入地下音乐的队伍,从而达到腐蚀、削弱、打击地下音乐的目的,这无疑将导致地下音乐走向庸俗化、非西方化、泛和平主义、小农情调、以及非苦大仇深主义、反英雄主义……
  或者说:(理论不联系实际篇)
  一个来自鄂西的名叫胡吗个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令每个音乐人汗颜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是颠覆性的,在这张名叫《人人都有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的杰出专辑里,胡吗个用新写实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这个处于转型阶段社会的最深切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隔靴搔痒,而是更多地切入融入社会的最原始状态,然后似乎无动于衷地晾晒出一些震撼人心的真实,让我们每个人反观自身尴尬、悲哀、平凡、猥琐的生存状态。
  然而并不表示这是一张单调、压抑、平淡的专辑,胡吗个幽默的个性使整张专辑充满了张力,每每我都会为其中出人意料、苦中作乐的戏剧性笑出声来,他的嘲讽和自嘲使他立于不败之地,所有的庄严、神圣、规则在这里被消解得一塌糊涂,比如,在《大街上/一眼望去》中,胡吗个重温了一遍历史,然后只得出了“又落入俗套”的结论,这可能是最有意思的历史观,这首歌几乎可以算作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的音乐版。
  同时被消解的还有音乐本身,你可能很难找到胡吗个音乐的根源,任何现成的音乐形式都无法套入这张专辑,他的实验性会让很多保守的听众不习惯,比如他有意强调的家乡口音、漫不经心不太拿得准调的演唱、散文式的结构、行为主义创作方式(《欢迎收听广播》)、结构主义色彩(《两个川厨在酒吧》、《大街上/一眼望去》)等等,但恰恰是这些,使得广大乐评人更加理直气壮地把这张专辑升格为“肥猪流”(非主流)。
  而所有这一切却仅仅只是用一把吉他和二分之一个四轨机(因为他只用了两轨)来完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一举动无疑是今年时装界的简约主义风潮在音乐上的完美映像,在蒙特利尔国际时装节上,世界著名时装大师XXXXXX发布了其最新的简约主义时装系列——“没钱买布”(以下删去有关时装的胡言乱语四百字)
  或者说:(唱片工业标准篇)
  胡吗个是一位实力派新人,他集词、曲、唱、编、乐器演奏、制作、录音、企划、宣传、文案、封套设计、造型、化妆、抄写员、炊事员、司机(自行车)为一身,是一位前无古人的“N合一”创作型歌手。
  首张个人专辑《人人都有一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是一张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专辑,主打歌《部分土豆进城》生动反映了众多出门人的心态,旋律上口、易学易唱,相信会成为继《小芳》、《九妹》、《你在他乡还好吗》、《九月九的酒》之后又一支深受广大外地民工欢迎的卡拉OK金曲,为了方便广大听众的学唱,专辑中还特意收录了这首歌的卡拉OK版。
  第二主打歌《到四道口换26路》由于其中有一句歌词:我说我是越南人吗个。而得到了著名的越南在华投资企业XX集团的赏识,该集团已决定投资100万越南盾为这首歌拍摄MTV,总监制是著名的中央电视台导演XX,该MTV以中越友谊为主题,分别在中国和越南进行实地拍摄,预计耗时半年,届时将作为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狂热播放。 为了答谢广大歌迷,胡吗个将在北京举行数场签名售带活动,参加活动的歌迷将有可能获得胡吗个搔首弄姿的亲笔签名照片一张、个人小档案一份,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在一个天儿不太冷、风不太大的日子,我们这些进城的土豆们乘上了26路拖拉机,在城市的街道上招摇过市,驾驶员兼导游胡吗个同志操着乡音极具煽动地欢呼:
  趁着月黑风高,我们驾拖拉机远去。
  末了,我们一起坐在车斗上,无动于衷。
  
  

2003-09-14 22:59:08  Neveronline (戰國)

  胡吗个开始广播
   颜峻
   在获得一定知名度和惨淡市场之后,胡吗个变本加厉,抛弃了那些对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小知情怀感动并渴望进一步人文下去的听众,他展开叙事野心,变本加厉,学习了大友良英、左小祖咒、王凡、周星驰、进念二十面体和孟京辉,将外省人的笨拙和艺术家的精明勾结在一起,摇身一变,完成了从民谣歌手到实验音乐家的进化。
   我使用了以上的长句,为的是概括此人在新专辑《一巴掌打死七个》中的复杂与热闹。但事实上除了建议读者去听,我没有什么更好的概括。我总不能说,胡吗个是一个民间后现代主义音乐家,他的作品综合了戏仿、解构、搞笑、多重视角、碎片式叙事、颠覆抒情、拼贴等因素,展现出一座自我解码和重复编码的声音杂耍,并解除了大众文化和实验艺术两种语境之间的自足性障碍……这样的鬼话会有人爱听,但肯定不是你我。
   在对上一张专辑的评论里,有人说胡吗个可以写小说,事实上,他已经在1999年9月完成的这一张里这样做了,从卡尔维诺到网络文学,从马原到王小波,表演欲膨胀到了极点,结构错乱到了极点,看哪,只要放开手脚,一个野心家什么都能干得出来!当然这不是小说而是音乐,歌词和表演是以听觉为手段完成的——
   我对整张专辑的描述是这样的:分上下两场,共23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故事,或故事的片段,包括我们熟悉的黄段子(《到北京去的》)、乡村记忆、市民场景和捏造的私人事件;胡吗个除了用不可思议的方法强行唱完歌词,还在旁边为自己鼓掌、叫好、帮腔、捣乱或解说(“好,各位朋友,我们听完一首歌,接下来听另外一首歌。”),有时候他也掐住公鸭嗓子,扮演故事中的女主角(“这位同志,请让一让好不好,这是老弱病残孕专座!”),甚至把一张便条的内容唱成京戏(“今欠到小兔青青晚餐一顿,约白菜半斤……”);在音乐方面,四三拍的民歌叠着四四拍的敲击是很正常的,大友良英式的暴力采样拼贴是很正常的,从幽默到抒情再到先锋音乐的晦涩也是很正常的,古典吉他、铁钉代替拨片、松弦后的弹拨、噪音吉他和分解和弦并肩作战还是很正常的;最后的结果,就像一个倒提木吉他的唐老鸭在实验话剧舞台上唱歌。
   他如此任性和不负责任,以至于我们要否定音乐的严肃性,冲上舞台,和他一起胡闹。当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说吉他是歌手的一个器官,那么胡吗个从来没有现在这样了解吉他,他的演奏的确在突飞猛进,更精彩的忧伤、更漂亮的间奏、更老练的双吉他合奏(通过分轨录音完成)隐藏在他的大呼小叫背后。口琴和打击乐和其他奇怪音效的出现恰到好处,噪音和暴力采样也毫不生疏,《小样¤号》里那段吉他,你说是南条麻人弹的我都信。一切都有可能急转而下,但一切都水到渠成,胡吗个似乎是想证明实验也罢,民谣也罢,其秩序都只是声音的秩序,而这场实验话剧也只能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如果说他并没有完成实验音乐的美学,那么他至少完成了伪实验音乐的美学,而后者可能是他真正想要的。
   当然没有伪实验音乐这么一说,但你可以想象一个无赖小儿的歌唱,竟然配合着无调性演奏或者王凡式的疯狂合成器噪音么?在惟一的抒情——搀杂着生活采样的《我看过<捆着我,绑着我>》之后,是听不清歌词的叠加出来的假民谣;在颠覆实验音乐严肃性的时候,周星驰挺身而出,说“要想早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而那些短小的片段,例如《小样H2SO4号》和《小样¤号》之间的,A场结束之后的,B场第5首的,《小样次圆号》的音响奇景,又是怎样地对应了胡式民谣的独特?在混音师王凡的帮助下,B场第7首和《摇篮火山村》也几乎有了标准的实验音乐织体。A场的叙事游戏在B场彻底变成了狂欢,歌曲彻底变成了戏剧,“啊,黄河——”胡吗个彻底变成了广播迷,一个同时在十几台收音机上不断换台的广播迷。
   过去那个业余民谣歌手胡吗个,曾经用乡音唱过进京文化盲流的忧伤,他发明了一些管用的演奏技巧,也和张楚一样整理了别扭的旋律,人们说他的歌是唱给文化人听的;现在他进入了音乐圈,认识了地下音乐精英和前卫艺术家,还做了两个网站,他的新专辑有40页封面,他跳绳、蓄发、背单词,他依然一脸惶恐,他自演自拍了一部DV短片,他写了很多小说题目……换句话说,他的音乐不能再单纯下去了。他必须在成为第二个成熟的张楚之前,再度业余起来。感情要沉下去,幽默要夸张,手段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不需要对中国新音乐负责,这种游戏精神,却正是音乐的快乐源泉。
   一些没有被注意到的东西,在此人身上潜滋暗长,那并不是音乐天赋,也不是使命感。也许他始终不能成为熟练操作任何音乐形式的专家,也不能为某一流派开出先河,但他的确证明了音乐是创造。他本性自由,连自己的成就都要颠覆,但在他随心所欲胡闹的同时,又是煞费苦心地接近着声音自身的秩序。即便最疯狂的拼贴,也符合基本的听觉规律,如果说这专辑的确散乱、粗糙,那么胡吗个至少手舞足蹈地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他没有得分,但是在跳水池边,裁判晕倒了。
   这简直是灾难。黄钟毁弃,不讲规矩的人来了。但是胡吗个自己招了:“老实说,我比较崇尚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搞法!”
  

2003-09-14 23:02:10  Neveronline (戰國)

  关于胡吗个的来历:是我那近似于白丁的父亲,在创造了我的五个姐姐之后,终于把我给弄了出来,老来得子,自然喜不自胜,于是他便把他唯一认识的两个繁体字"吗、个"一并赐予我做了名字。
  -—民谣怪才胡吗个   
  
  
  --------------------------------------------------------------------------------
  
  胡吗个
  
  {简介}
  胡吗个 
  楚国人 1973年生于鄂西火山村
  1991年毕业于夷陵中学
  1991年9月--1995年6月
  住在华东师大陪同学读书
  1996年8月至今,在北京租房子玩
  1998年12月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
  出版专辑<人人都有小板凳,我的不带入21世纪>
  <一巴掌拍死七个>
  胡吗个未来就这么来了
  
  那个中午,心里干干净净,也安安静静,不做别的,就倚在凳子上听歌。先是NO的疯狂、暴烈,然后是陈底里的迷茫、诡异,在听完了极端的NO和极端的陈底里之后,我以为我的心脏和耳朵已经经受了极端的考验,然而轮到胡吗个的时候,我又一次地目瞪口呆了,当他唱到《部分土豆进城》的那句:这个我说不好,这个我实在说不好,这个我说不好,这个我实在说不好的时候,我开始神经质似的狂笑不止,幸亏房间里再没有其他的人。
  有人说:"听胡吗个的歌,总让人想起消失在流行摇滚音乐史起源深处的民间艺人,整天拨弄着一把破木头琴,哼着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故事。在世纪末光怪陆离的喧嚣之中能够坐在家里,听到这样恍如传世的老牛拉破车式的歌声,实在是一件很干净的事情。"
  这是一种不曾有过的音乐类型,胡吗个用随身听、木吉它、四轨机记录歌唱,他的技术缺陷和他的土气相映成趣,他迫使我们反思:"不会弹琴的人,能不能弹出本色来,不讲普通话,能不能感动更多的人。"
  1973年出生的胡吗个是湖北人,鄂西山民的后代,自从来到北京,整日便骑着一部自行车在大街小巷四处野逛,最高纪录是一天在车上呆六个小时,肩上挎着军用水壶,里面装着前一天晚上凉下来的开水。他喜欢和人们一起在大街上骑车,一边对哗哗流过的脸,哗哗流过的城市即景似看非看,一边熟悉着他们的生活,也熟悉着自己的生活,他不应该是一个农民了,但依然是,这让人惊奇。早在十五岁的时候,胡吗个便离开家乡,上了宜昌的高中,之后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读书,四年后到了北京,先在一所中学代课,然后在公司里做事情,然后吃女朋友的救济,专心写歌,直到碰到了沈黎辉。
  凤:你的专辑上说"越南人吗个",你在一首歌中也唱道自己是越南人吗个,为什么这样说?
  胡:闹得好玩儿吧,包括我现在做的东西,要比以前的好玩儿,无非想轻松一下。
  凤:你对越南那个地方有什么概念?
  胡:挺好的,我向往那个地方。也更向往北朝鲜那样的地方,因为那儿人民的团结劲,是我没有经历过的。
  凤:现在还骑自行车瞎逛吗?
  胡:买菜的时候骑(笑),一般坐公汽、打车。
  凤:到四道口换26路?
  胡:现在不去了,因为生活状态改变了,那是以前的事,是96至97上半年的生活状态,那种东西,我现在写不出来了,只能写我现在的生活。
  凤:很多人听过你的歌,会联想起以前的民间弹唱艺人,也有人把你比作鲍勃·迪伦,你是怎样找到这样一种表达形式的?
  胡:民间艺人的称呼太抬举我了。我没怎么听过鲍勃·迪伦,他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九六年以前也写那种押韵的歌,后来,我想,我不能这样做,我做不过他们,而且,都这样做,也没什么意思,就希望有个变化,写了一些长长短短的歌词儿。对于这个突然转变觉得很高兴。
  凤:也就是说,以前你也写那种叫歌的歌?
  胡:对,差不多是在毕业以后转变的。
  凤:我在听你专辑的时候,一边笑,一边想:真是无比难听(笑)。但又会吸引你不断地听下去。你所得到信息反馈是什么样子的?
  胡:喜欢的就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深恶痛绝,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在如今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社会做这种东西,带点自娱自乐的性质。我做东西的动机是,要么完全自娱自乐,不出带子,要么做的话就能够给别人一些快乐。假如我是一个公司职员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回到家我干嘛还去听那些沉重的东西。
  凤:你希望把一些滑稽的色彩带给大家?
  胡:我希望搞笑。
  凤:你的专辑上写:91.9-95.6在华东师大陪同学读书。为什么这样说?
  胡:因为,那四年,仅仅是住在那儿,仅仅是个床铺,我吃学校的饭、喝学校的水,就很少和学校再发生什么关系。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跟学校的关系也没那么严重。
  凤:不好好读书,考试怎么过?是怎样拿到毕业证的?
  胡:考试前一两个星期,看一下别人的笔记本,能过。
  凤:作为地理系的毕业生,你比较喜欢哪个地方?
  胡:国内比较喜欢昆明、大理,想去那边住住,也想去欧洲转转。
  凤:为什么到北京来了呢?
  胡:当时想,北京可能适合我做东西,因为那时只有22岁,是个热血青年嘛。
  凤:大学毕业后,学校有没有给你分配工作?
  胡:可以分到这边来的。毕业之前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我却什么也没管,后来,学校把我的档案打回老家,我就自己过来了。
  凤:有没有做过老师?
  胡:在北京玄武做了半年初中地理老师,课讲得不错,学生挺喜欢我的。
  凤:真的吗?
  胡:觉得误人子弟,不按课本讲。比如一个名词解释:比例尺,我要讲一节课。不提那个吧,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做得不好。
  凤:你刚刚还说做得不错。
  胡:很失败,是因为自己心里难受,特别辛苦。
  凤:你给学生讲课时,用湖北普通话还是正宗普通话?
  胡:我不会正宗普通话,而且是来北京之后才学说普通话,我特别讨厌这样说话。因为,我觉得语言这个东西各说各的特别好。
  凤:但是,如果你不说普通话,我们就听不懂你说什么了。
  胡:不会,我慢慢说,绝对听得懂,我去西安听他们那种有韵律的方言,像唱歌一样好听极了,我想,我们国家每个地方的方言都特别好听,这才是民间的东西,现在的孩子都讲普通话,多年以后,这种好听的东西就流传不下来了。
  凤:所以你写歌的时候就用家乡的方言?
  胡:这倒不是刻意的,我只是尽量让别人听懂我说的话。
  
  胡吗个说他不太喜欢自己讲得不伦不类的普通话,这在努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似乎是一种不合谐音。不过他的担心确实有些多余,因为方言作为一种自然生长的语言,绝对不会因为普通话的推广而消失,只会随着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得以更好的记录和保存,就像他的歌一样有着保存的理由。
  胡吗个以一个进城农民的视角,唱着他的乡里话。因为定位不同,很多我们看不见的,胡吗个看见了。有一首叫做《到四道口换26路》的歌,有一些最寻常的景观,坐过办公室的白领早已无觉,但经过他娓娓道来,我们发现这中间有这城市每日每夜的悲喜剧,每一夜都暗藏着戏剧性并且自带一种不着痕迹的幽默。
  
  凤: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北京,有没有担心生存的问题?比如说如果不是被沈黎辉所发现的话,日子将如何来过?
  胡:世事难料的,也许会比现在的生活好。比如我现在就有很多选择,可以继续做东西,也可以写小说,也可以挣更多的钱,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所以我不知道如果不被签的话,我会是什么情况,也许更好,也许更坏。
  凤:大学的时候,已经有一些电台注意到你了,是吗?
  胡:对,因为那时候年纪轻,所以比较张扬,包括走路,也是不看人的,我现在说也不害臊,因为我年轻,而且93年的一段时间想退学,因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对任何事情都熟视无睹了,想换个地方,不过幸亏没退,否则现在也会像某些人一样傻乎乎的,因此,特别感谢武汉的生活。
  凤:当时,为什么会有退学的想法?要走一条和大家不一样的路?
  胡:应该是和某部分人一样的路。因为年轻,想着退学后去闯荡世界,觉得自己是多么牛,现在想来,觉得特别好笑。
  凤:也是怕对不起父母?父母都在家种地?
  胡:对。
  凤:你家就出你一个大学生吗?
  胡:我们村一共出了两个。前年回了趟家,感觉光棍越来越多,心里特别不舒服。今年春节想再回去,然后做个东西出来。不过,老家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
  凤:还很穷吗?
  胡:倒不是穷不穷的问题,而是那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说他们的打扮既不像城里人,也不像农村人,这种变化让我觉得难受。
  凤:你希望你的家乡保持那种古朴的风格?
  胡:不是。因为他们的变化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只是就我个人来讲,我很难受。
  凤:你现在的成就,父母了解吗?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是歌星了吗?
  胡: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我在做音乐,而乡亲们只知道我在外面打工。
  凤:你的专辑给你父母听过吗?
  胡:不给他们听,只看一下就行了,他们接受不了这种东西的。
  
  胡吗个有一首歌叫《说些类似于筷子或者碗的话给农民爸爸听》,歌词是这样写的:"在爷爷的墓前,爸爸妈妈总是悲悲依依的,说实话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谈不上悲伤,谈不上不悲伤,仿佛这里面的人与我无关似的。噢,爸爸,你的父亲我没见过,我怎么会有感情,我怎么会有感情呢?噢,对不起我一点感情都没有……"有人认为,这是胡吗个作品中最为感人的一首,尽管它是写于1996年的旧作,在这首歌中,幽默已被忧伤取代,淳朴也回归了山情的本色。这个古怪的外乡人,出人意料地严肃了起来,在掩饰情感的同时,竟忘了自己的郁郁寡欢,严肃的有时候就是忧郁的。
  著名的乐评人李皖,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说:"我被震撼了,我从来没有想到一种难言的情怀会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是的,胡吗个不是他父亲的了,他在城市里,他是大学生,但在灵魂最深的地方,有一条隐秘的血脉,默默默地流转着。"
  当胡吗个读书、弹琴、唱歌的时候他的父亲在海拔1400米的鄂西老家翻修着房屋,儿女们不在身边,孙子们也被带走了,父亲说:"你们不会回来住的,我是为了自己看着舒服。"
  
  凤:你的歌是非常生活化的,而且有一点意识流的感觉。你写它们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些东西触动了你?
  胡:对。写第一张专辑的时候非常感性,而且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才写。但写第二张专辑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最高级的写作是理性写作。
  凤:你说不做音乐的话,你可以写小说,有没有尝试过?
  胡:正在写。而且我在考虑有没有必要写,因为我不知道这样做能带来些什么。我现在更必要地是去赚钱,有了经济基础,我就可以去做些更好玩的东西了。因此,我现在有很多选择,我在考虑哪个更有必要些。
  凤:写小说或者做音乐?
  胡:还有去上班。
  凤:现在做摩登天空的歌手,不已经很好了吗?还希望去赚更多的钱?
  胡:主要目的不是赚钱,我需要上班,可以接触好多人,对我有好处。
  凤:来北京,做过半年老师后,又做了些什么?
  胡:做过公司的职员,书店的店员,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有一天有人问我,怎么过来的,我居然想不起来了,我真的搞不清楚我是怎么过来的。
  凤:你以前的名字并不叫胡吗个?
  胡:对。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嘛。胡吗个就是一个能指,什么意思都没有。
  凤:一时的灵感,突然想到这个名字的吗?
  胡:九六年住在清华北门,没有工作很无聊,躺在床上翻书,想名字,然后对每个想到的名字作解释,"胡吗个"是若干个名字中的一个。
  凤:你的专辑封面上,有很多和公共汽车有关的照片:你从车上下来,坐在车上或者是从车上往外看。是不是因为看北京的时候有一种异乡人的情绪?
  胡:对。外地人的身份。我对公汽特别有好感,特别是双层巴士,因为坐在里面,自身和车外景物那种参照的感觉,特别舒服。我喜欢一对多的感觉,希望拍一张好多人朝我一个人走来的照片。
  凤:你写的小说会不会也和你的歌一样,给大家很不一样的感觉?
  胡:会写城市里的东西,希望写得好玩一点。我小说的开头是:我为稿费而写作,这是我写作的目的。我还希望,语言非常精炼,像说明文一样。
  凤:很多人都喜欢《部分土豆进城》,你自己最喜欢哪首?
  胡:差不多都还可以,因为我写得东西不多,写得不满意的就扔了。我特别讨厌说自己一首歌,写了两三遍的人,还有说自己写了一两百首的,不可能的,哪有这么写歌的。
  凤:这些歌是怎么拿给沈黎辉听的?
  胡:97年的时候,自己做了个小样,送给好多人听,大家都觉得挺好的,特别感谢王磊,在他的帮助下,我做了出来。后来,找公司去发行,都被拒绝了,他们说,这东西挺好,只是他们对市场没有把握,98年10月,我借了一笔钱,做了一百盒带子,送给所有能听我东西的人。在一次聚会上,我把带子送给那些人,当时沈黎辉也在,第二天,他就打电话,告诉我,他对我的音乐感兴趣。
  凤:是不是很意外?
  胡:非常意外。因为我以前听过"清醒"的东西,所以沈黎辉能对我的东西感兴趣,让我深感意外。
  凤:所以,你说自己是老姑娘上花轿。
  胡:对,有这种感觉。
  凤:在跟你聊天的时候,发觉你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这种感觉一直在陪伴着你吗?
  胡:应该是吧。包括小时候,因为是家里的老六,被好多人宠着。
  凤:你是怎样接触到音乐的?
  胡:因为大学的时候,特别空闲就开始学弹琴,而我又不会对着六弦谱唱别人的歌,所以自己才学着写东西。
  
  你已经无法用好听或难听来界定胡吗个的音乐,好比一张画有没有价值,并不是以它好看或不好看来作为标准的。有人说没有任何规矩可以束缚胡吗个,他想到哪儿,唱到那儿,什么词都可能入歌。不管你喜不喜欢,你得承认这是一种大胆的突破。同时,他使我们惊讶地看到,音乐走入了一个更大的空间。
  
  电影 音乐 书
  胡:我喜欢轻松一点的电影,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很好。在喧嚣中放一两滴眼泪,我希望以后能做这样的东西,带给观众快乐。
  书,我喜欢王小波的小说,最喜欢《白银时代》,后是《青铜时代》,这两部小说的相像完全是天马行空的,太好玩了。最近,也在看一些科普方面的东西,看法布尔的《恐龙记》,语言特别凝炼,这样的语言对我以后写东西会有好处。
  音乐,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平克 弗洛伊德,这是我接触的最早的外国音乐,我搞不清楚怎么会有人说我是受鲍勃·迪伦的影响,其实我受平克的影响更大一些,我特别喜欢他。最近在听一些电子的东西,特别好玩儿。
  凤:你下一张专辑里肯定会加一些电子的东西。
  胡:下一张不会,第三、四张会有。我正在家里用电脑编鼓,特别难听(笑)
  凤:因为你的音乐太不一样了,所以大家都在探讨胡吗个的意义,你自己认为呢?
  胡:胡吗个的意义就是谁都可以做东西,任何一个人只要选择一个适合表达自己的东西,或者不用乐器,谁都可以做。这个世界不是缺谁不行,我不做,别人也在做。
  
  胡吗个的音乐就是谁都可以做东西。然而著名乐评人严峻却毫不客气地说:"你以为是个人抱起吉它,他就能创造吗?胡吗个会说:是。但又有几个像他一样观察到了城市中漂泊者的日子,他甚至梦想乘拖拉机远去,唱着月光新娘和川厨之歌,这想法不会让人兴奋,但有时却会让人惭愧,《部分土豆进城》就是例子,你以为它土气,其实人家起程转壑,自成章法,透视日常生活,把诗意注入叙述,这才是技巧,才让人自知不敌,怀疑撞上了装傻的高人。"
  
  (本期节目解说文案参考《音像世界》杂志,特别感谢。)
  

2003-09-14 23:04:22  Neveronline (戰國)

  胡吗个陪同学读书
  文:唐斌(武汉律师)
  胡吗个居然出专辑了。
  在距此八年前到四年前的一段时间,我们一起住在华中师大十四栋59号,胡吗个那时有一个很土气的名字,叫胡群峰,我们管他叫老胡,其实老胡在我们班上年龄不大。毕业会餐时,大家举杯,胡吗个说,这四年我在陪你们读书唉!
  “陪同学读书”。
  大伙一干而尽,然后借酒撒疯,有些女同学趴在桌上嘤嘤的哭。
  刚入学那会儿,胡吗个是个体育活动积极分子,而且差不多能按时上课。一到课外活动,就满操场的飞,他个儿小机灵,足球、篮球、排球都玩,是班上的三栖人才。这家伙从山里来,体力特好,我们测试1500米,他出风头似的跑完了坐着看我们。那半学期大家都挺老实的,现在还有印象的是我们老去坐渡船,秋天。武汉闷热,我们就去中华路码头,两毛钱一张船票,夜晚,灯光点点,我们靠在船的栏杆上,往返于南北两岸,吹江风,十点多才往学校赶。
  第二学期一开始,胡吗个就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把吉他,在寝室里“吭吭”的扫个不停,像个砍柴的,大伙儿都觉得很好玩,以为他发神经过一些日子就会知难而退的,能忍着,可后来这家伙“吭吭”得更厉害了,这下大伙儿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他一拿吉他,大家就齐喊,老胡,去厕所! 再后来不用喊他就自动往厕所跑。那时,厕所里还有个拉小提琴的,对着镜子拉,生物系的,声音出来活象拉锯的。所以那时我们入厕就像参观木器厂的伙房:一个在砍柴,一个在拉锯。
  胡吗个和我是老乡,我们操同一种方言,在凑饭票换小炒时很方便,不用蹩嘴说宜昌普通话。那时胡吗个时常能从女同学那儿弄来些饭票,她们吃不完。我们的友谊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对了,那时我们还凑钱买红双喜烟,武汉产的,一人分得几支。
  胡吗个“砍”得愈加勤快,乐此不疲的。最开始,他是晚自习在宿舍里“砍”,后来选修课没有他的人影,直到威胁到专业课,他和我做了一笔交易,他给我一盒白沙烟,92年的消费水平,而我在上课时就多了一项任务,每逢老师点名,我得用两种腔调答两声“到”:一声是我的,一声是胡吗个的。后来我开始自学法律,在图书馆里学,差不多不去教室,这项任务就交给了同学乐帆,害得他练习了一个晚上,如何能不动声色的发出三种不同腔调的“到”。
  我俩一前一后疏远了教室,正式开始陪同学读书,而具体的陪读时间在考试的前半个月,抄笔记,背重点,很忙,每次还能考个倒数五、六名。
  后来的一天,胡吗个跟我说,他和一个朋友在外面租了二间房,要我一起去住,说他可以练吉他,我可以学法律,很方便。我还记得那是农民房,在学校后门,六十元房租,另一个朋友叫胡维浪,计算机系的,(现在在武汉做生意,赚了钱,)我跟他住在大间,胡吗个在小间,弹吉他,很疯,哼哼呀呀的唱,很难听。那时我们年青,精力旺盛,晚上总玩不够。一般是这样的,胡吗个在小屋吵到十点,然后到我们屋看我们学习,或者自己在一旁看书或休息,十二点左右,我们下面条或蛋炒饭消夜,然后更加兴奋,就打牌,争上游,输烟,直到后来在地上捡烟屁股抽,也就四、五点了,好,睡觉。
  第二天下午二、三点起来,吃点东西后,就去学校的投掷场,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天空很蓝。此刻,我们的同学正在教室里,坐在前排的抄笔记,后排的打瞌睡。
  就这样,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其实那四年也没什么大的事情发生),胡吗个把我们吵了将近两个月,关在屋里吵,我们不可能哄他去厕所,农房厕所小,后来系书记把我们解救了出来,不知谁告的密,搬回宿舍,大伙好象见到毛主席。
  重回59号,突然觉得胡吗个的吉他好听了许多,有旋律,还有节奏,有时大伙还邀他来一曲,他便扯开喉咙喊,手慌脚乱的,不完整,惹得大伙跟着起哄,叫声、笑声闹成一片。他现在可以在阳台上弹(已不是“砍”),不用去厕所。
  93年暑假,胡吗个去了北京,他说可能不回来了,他要退学,他只告诉了我一个人,那时凑在一块儿喝酒的就我们几个。
  可到了秋季开学,我竟在校门口碰到了他,那天他穿得怪怪的,一条肥裤子,一件小衬衣,瞎逛。他帮我拧着一个包,回宿舍,他说,他还得回来上学,家在农村,就他一个儿子,还上了大学,父母几十年不容易。我问他北京好不好玩,他说不知道,太阳很厉害,睁不开眼。
  开学半个月,胡吗个心事重重的,每天去上课,趴在后排打瞌睡,写写划划。后来慢慢又去得少了,在宿舍里弹吉他,或在外面游荡。高考取消了地理,系里没人管,鼓励个人发展。
  我疯狂的迷上了法律,泡在图书馆。有一天,差不多也是突然觉得胡吗个不是在乱喊乱弹了,像模像样的,像在唱歌,挺顺耳。那时他老唱一个调调,“寒潮,寒潮,寒潮来了”,很上口,时间长了,大伙都能跟着一起唱,还把词改了,“高潮,高潮,高潮来了”,那是他第一首完整的歌,叫《寒潮》,也就是后来他在学校大大小小晚会上唱的那一首,听说远在南湖的体育系也有人会唱。
  后来他唱《小幺姑》,大家也跟着一起喊;
  后来他唱的不知是些什么东西,喊花腔,很刺耳,大家也管不了那么多,一通乱喊。每天下午晚饭前后,大伙聚在阳台上,冲着隔壁的十三栋一起吼,那是女生楼,吓得她们直往屋里躲,慢慢也习惯了,站在阳台上冲我们乐,她们管我们叫“地理系公狼”,所以后来我们在吼之前就会郑重其事的宣布,“公狼之声,现在开始广播”,然后胡吗个弹吉他,大伙儿齐吼,整栋楼,一片沸腾,那是我们自己的节目,比校广播台受欢迎。
  感谢胡吗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大学四年,除了打拖拉机,那就是我们主要的娱乐活动,相当于卡拉OK。
  大三就这么给喊完了。胡吗个写了不少东西,经常去别的学校唱,电台里放他的歌,还上了报纸,有些人来找他,男的,也有女的。有一次,几个女生来找他,那是夏天,武汉很热,大家只穿裤头,同学老彭很害羞,一转身就躲进被窝,幸好她们只呆了十多分钟,把老彭窝得个稀啪烂,她们一走,掀开被子,气喘吁吁的直骂老胡,乐死了大伙。
  那一年,胡吗个好象还恋了爱,晚上不见人影,快熄灯时才回来,也没怎么见过那姑娘,好象是计算机系的,一逼问他他就乐,毕业前,那姑娘去过一次我们寝室,说了几句就走了。
  大四上半学期教学实习,我们不在同一个学校,听说他的课讲得不错,很受指导老师的器重。下半学期写毕业论文,准备分配,同学们忙着复印推荐表,出入各种招聘会,胡吗个整天在宿舍里睡大觉,他说他在等毕业证,那是给他老爸的,这十五年也有个交代。
  毕业后胡吗个去了北京,我在武汉做律师,听北京的同学讲,他住在清华北们,经常过去蹭饭吃,骑一辆破车,吃完了或留下来打牌或转身就走。98年9月我去北京进修,他住在北大的小屋里,那是个简易录音棚,他的头发短了,他放他的新东西给我听,怪里怪气的。去小店里吃饭、喝酒、说宜昌话。
  

2003-09-15 12:47:53  牛虻 (山东北京)

  neveronline啊,你居然把俺们山东的小凤直播室给搜出来了!那可是我高中时代的最爱啊!我当初就是在这个节目里听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电影和音乐,啊还有好些奇形怪状的人,比如胡吗个,还有尹丽川什么的……
  总之这是我被毒害的开始……嗷嗷。
  

2003-09-15 13:53:12  房囚 (北京海淀)

  尹丽川应该是1999年才开始出道的吧,那时侯,我都念大学了,都没怎么听说过她,直到我大三的时候,因为她2000年着实火了一把
  

2003-09-28 21:39:00  木匠

  都他吗是假的!他现在可是正大的经理!
  

2003-09-29 10:13:49  房囚 (北京海淀)

  难怪你这么不平,你帮正大做事他是不是剥削得你体无完肤?
  

2003-09-30 01:26:34  Neveronline (戰國)

  原来牛虻还是愤青啊。
  吗个在正大给人做音乐制作。也许还是有好处的。能多一些作品出来总是好事情。
  

2003-09-30 14:09:09  房囚 (北京海淀)

  不是牛氓是木匠,他可是也有来头的哟
  

2003-10-05 20:03:47  木匠

  他敢剥削我??呵呵!
  

2003-10-05 20:33:10  房囚 (北京海淀)

  还是您牛逼,呵呵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