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朋克

2003-03-21 03:22:18   来自: 裸兽
  作者:颜峻
   "嗨!我们是生命之饼!来自武汉,你们可以称为武汉朋克,但我们现在北京,你们可称为北京朋克,这都不重要,而且也没多大的区别,大家都生活在同样一个社会、一种体制下,所以在中国各地的朋克都应该叫中国朋克!
   在第一张专辑《50,000》的封套里面,生命之饼还说,他们也可以称为社会主义朋克,而且,"没有必要搅尽脑汁要搞有中国特色的朋克乐……你戴了一顶帽子,还在到处找另一顶帽子。"作为社会主义朋克,这段自白颇有王小波的风采,好像什么都无所谓,又好像别有用心,嘻嘻哈哈,绵里藏针。当然,我听说社会主义波兰的第一支朋克乐队是那样的--他们为一个被警察打死的大学生而歌唱。而北京本地朋克也并不写这种带拐弯的自白和歌词,而是"OI!OI!对你的生活喊OI!"这说明朋克还是有区别的,即使社会主义朋克,即使中国朋克。50000的意思,据说是乐队以为能从公司拿到这个数目的一次性版税,后来未遂,但还是用了这个名字。那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和生命之饼大多数歌词一样,这是一个谜语;和生命之饼的全部音乐一样,这个意义是似是而非的。
   生命之饼曾经很像Nirvana,那个时候主唱吴维兼弹贝司,唱一种幽默、嘲讽并且有翻译文风的歌词,音乐流畅简单,吉他和主唱经常在同一个旋律上平行地走,古怪而且舒服。那是1989年的事情了。后来他们又录了第二张小样专辑叫《超级香蕉》。再后来吴维成为武汉朋克的核心人物,和"死逗乐"、"愤怒的狗眼"、"妈妈"一起地下发行了专辑,一时间武汉朋克势如破竹,裸奔、演出、串联、云游,直到最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除了生命之饼,剩下的都差不多冰消瓦解了。现在他们在北京,偶尔演出,被称做中国最好的朋克乐队之一。
   老实说现在的贝司手并不如吴维弹得机警和有弹性,但是吴维在弹吉他,铿锵铿锵,哗啦哗啦,在朋克中间夹杂了原来的grunge开放和弦、加长的反馈、硬核的蛮横、skapunk的欢快,这样,谁也说不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风格。反正,朋克就是了。鼓手朱宁曾经同时担任三四个乐队的鼓手,并且经常在同一场演出里,他是一个真正的朋克鼓手,精力充沛、偏执般地热衷于反拍和干脆的连击,这张专辑里面,要不是录音太糟糕,可能还要显得更关键、更热情一些。3个人的生命之饼显然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综上所述,我不能肯定他们的风格、立场和打算。
   朋克有很多种,新的旧的,老的小的,西海岸的纽约的,复兴运动的复杂化的……我只能说生命之饼有点西海岸的味道,但是却不肯加入到任何流派里去。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把90年代主流朋克的流畅变成了急切和吵闹,又不像90年代地下硬核那样快而厚重地极端化,他们靠鼓击和唱来让人着急,连歌词都是叽叽喳喳迫不及待地用武汉普通话一古脑倒出来的,根本就是跳楼般地快和忙乱。专辑里面20首歌,多数都像《快乐大桥》那样干净利落,或者《GoodIdea》那样有严格的曲式结构,也有《MonderSchool》和《ChineseMusic》里边ska的切入,当然《钢针》这一类的颗粒性的噪音洪流一旦响起,生命之饼的另一面,不像刀子而像汽锤的猛将面孔就暴露出来了。"你说看见我好像很痛苦,那是因为我生来就傻"、"我捡到一根钢针,把它当作我的武器。我要见缝插针,我要一针见血"、"你比我坏那我就爱"……看吧,没有可以刷到墙上做标语的。生命之饼在太多的高音--多得像上百个铁匠一起尖叫着开工并迅速歇业--中泼洒了一些没有攻击性的言辞,但它们并不让人舒服,它们像是用沉默来抗议的死对头,像不速之客。有一首简短的《GetOut》,还有一首更加简短的《切!!!》,以其短,形成了轻蔑。就像生命之饼的音乐元素没有围绕着一个风格路线去规划安排一样,他们的歌词也是带着即兴色彩和指东打西的怪异。
   也许生命之饼自己想过要做一根钢针,但我看他们还不是。他们的现场当然好,带着不可阻挡,也不可解释的热情,竟然把朋克做得那么嘈杂但又快速地释放着能量。但他们的专辑还是过于即兴和松散。他们是很多钢针,是用快速掩盖了多余枝节的钢针,是用开放式和弦掩盖了疲惫的钢针,也是因为录音问题而变了形的钢针。武汉朋克已经成为历史,我想向他们致敬,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就像我不知道这些特点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样,因为作为武汉朋克,生命之饼不可琢磨。(转自:城市画报)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