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想听听大家对《鬼子来了》的看法

2004-03-24 15:11:03   来自: echo (北京)
  有评论说姜文是和鲁迅老师一样是说民族劣根性的
  

2004-03-24 23:14:51  房囚 (北京海淀)

  如果单从这部片子来说,我认为对
  

2004-03-24 23:47:40  echo (北京)

  我觉得不大对味,这还是对战争的人性反思吧
  引( 我认为《鬼子来了》根本不是一部抗日题材的作品,而是姜文将青少年时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感受映射到这个作品。一个小人物被卷入政治运动的感受,将这种感受变成一个卖点。这是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惯用的手法,只不过姜文想借用一个看似更为真实的视听空间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点象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我真看得有点目瞪口呆,真是太有想象力了。嘿嘿
  

2004-03-25 09:10:44  kevliu

  反正觉得挺牛的
  

2004-03-25 09:11:19  江来 (北京海淀)

  首先就说故事不是姜文写的,为什么要把它归在姜文头上呢?
  原小说叫《生存》作者忘了。
  实际上这个故事没有鲁迅的深度。《鬼子来了》可以与《阿Q正传》作比较。马大三在最后改变了,被杀了。阿Q是始终没有改变而被杀了。如果马大三继续苟且的活着,什么事情也没有。而阿Q是即使苟且的活着,也还是被杀了。
  我认为《鬼子来了》比《阿Q正传》向上一些。至少马大三在最后觉醒了。
  《鬼子来了》是命运对人的捉弄,但《阿Q正传》表现的就更为复杂了,似乎是人对人的捉弄,更加具有悲剧性和不可调和性。
  

2004-03-25 13:01:35  范坡坡 (北京东城)

  把姜文和鲁迅比……到底是有点儿太抬举了……
  

2004-03-25 21:33:59  王水 (上海浦东)

  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不让发行上映。
  

2004-03-25 22:47:58  雪中放烟花 (北京)

  反正片子很牛!
  其他也没必要说什么!
  

2004-03-26 00:41:30  Neveronline (戰國)

  还可以吧。不过感觉取巧。至于和鲁迅比,就有点过了。
  有一段时间鲁迅简直是我的神。
  

2004-03-26 17:10:47  风月十三郎 (广东广州)

  我看《鬼子来了》的重心,并非是以人性为中心,更多的是为了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状况和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面对那么多想当然的意淫性质的抗日题材影片,人性反而退居幕后,一种直面历史的视角反而浮出水面,于此,便与电影审查制度回避真实的传统相对立,被禁止公映也就可想而知了。
  

2004-03-26 17:41:07  琴子子

  反正看片子,觉得不错。
  

2004-03-26 18:52:03  menciviry2 (北京东城)

  我都不知道我看了多少遍了
  我买了盘,大家就在宿舍看
  每个人看我都会跟着再看一遍
  每看一遍都有点新的体会——好片子!
  我觉得它最好的地方在于故事的真实。
  一个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表现就应该是那样的。
  怕事,怕死,谁能给好处就听谁的。
  无论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老百姓唯一的愿望都是能平平安安地踏踏实实地过完这一辈子。所以,从我们的主流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全民皆兵和举国上下都是爱国英雄的情况是不合实际的。
  我一个深受主流思想毒害的朋友看完这部片子后思想极为矛盾。这在她看来是完全在丑化中国老百姓(“这不就是汉奸的行经吗?”)。可是,我从她的表现看的出来,她是相信这就是实际的。
  很简单的一点,在我们这个社会却很难表现出来。
  而且,姜文使用了很多的冷幽默,无论是他们的口音,还是爆出的笑料,都有很好的效果。
  

2004-03-26 23:49:43  echo (北京)

  是说的主题相似性,其实我也不赞成这样的比较
  这里的被禁,在日本却能公映,这里真有一种微妙的讽刺,我想这还不单纯是审查机关的事,更让我们难堪的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相比我们来说,日本人却显得大度和坦诚得多。
  这也不是用未分级可以回避的,这是有关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反思历史的勇气的,而且这里头还有政治的因素,姜文对历史的解释和官方希望我们知道的不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部‘抗日’影片却会在国内被禁。
  
  影像和文学可以比较吗?如果能比较,那应该放在什么层面来比较?
  
  同意十三郎的后半部分,不大同意前半部分,‘更多的是为了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状况和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这做为影片的主题还是太单薄了吧!我现在挺怕听到的问答就是 "你的影片主题是什么?”“我主要就是想反映xx的人的生存状态”这样的问答让我感觉有点不够认真,不管是对提问者还是对自己。
  回menci 这在她看来是完全在丑化中国老百姓(“这不就是汉奸的行经吗?”)有这样的解读,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这说明咱们的思考素质真是落后了,也说明能多看到不同的声音是多么重要,这里面还有善良吧!我想
  还有几处也很出彩,那头想和日本马做爱的驴子,花屋的“大哥大嫂过年好“我觉得这都是姜文的聪明,不是小说里的(揣测,并没看过小说),但这个态度却让人有点不是味。
  
  我感到庆幸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部从个体角度来反思战争的国产影片,(而这样的探索,在国外早已有了)这总比全是《地道战》、《地雷战》或者《南京大屠杀》(关于中日战争我只看过这些,好土)给我们带来的有意义的多吧
  

2004-03-27 01:27:02  王水 (上海浦东)

  说姜文是鲁迅不如说他是姚文元眼中的胡适
  

2004-03-27 13:34:19  佛有火

  menciviry2 ,这人是谁啊,不错,有这样的认识,值得赞赏
  

2004-03-27 14:32:55  言岩 (北京海淀)

  这部片子都成为我们的佳话了!!!
  不错的!!
  但是跟鲁迅比还是差了点吧!!
  

2004-03-28 00:09:21  泥哥 (天津北辰)

  看了三遍,挺人性的,但不应跟鲁大爷进行比较。鲁爷身处乱世,挂着脑袋说话,姜文不然。鲁爷是不想现实继续,姜文则是回忆痛苦,好象清揭伤口上的纱布,虽然痛,好歹已是过去,吃一堑长一智吧。好片固然是,但国内不让播,却在日本火了一回,让我大跌!从这点上来看,看来还得让鲁迅先生再活500年啊。
  

2004-03-30 17:45:18  没所谓vov (天津的匈奴)

  求生的本能!没什么可以比对的!!中国人的本性很善良!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