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Bob Dylan

2003-02-23 14:57:07   来自: 方格 (北京海淀)
  现代民谣音乐的大师--Bob Dylan
   Bob Dylan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位在过去的40年里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民谣经典的音乐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和他那朴素粗放的歌声一起,步入了世界音乐的名人堂。如今,当我们再次提到这个琉光异彩的名字的时候,我们所指代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充满了辉煌的年代、一种逐渐为商业音乐所冲淡的气息和一类敢于控诉社会黑暗的,日渐微弱的声音。我们怀念从前那个抱着吉他吹着口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的家伙,怀念他质朴的音乐,真实的情感和与众不同的思想。  
   现在,就让我们随风飘回到Bob Dylan最鼎盛的60年代,在旭日辉映下的房子里,寻找那些散落在这个愤怒的年代的记忆,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动。  
   1961年的4月1日,当这个本名叫做Robert Allen Zimmerman的年轻人第一次拿着吉他出现在歌德的民谣之城俱乐部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相当不错的反响。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Bob Dylan这次演出的成功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注定了他以后40多年的辉煌成就。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实际上,Bob Dylan的名垂青史一方面得益于他非凡的音乐天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像Woody Guthrie这样的传统民谣大师的指引。在Bob Dylan的一生中,直接或间接对他有所助益的人很多,Woody Guthrie是一个,而后面将要提到的The Beatles和Animals小组对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他们直接导致了Bob Dylan以后音乐风格的改变,使他成功地领导了一次民谣音乐的革命。不过这都是后话。现在,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  
   Bob Dylan出生在明尼苏达州的Duluth,后来移居到一个靠近矿区的名叫Hibbing的小镇上。在这个镇上,Dylan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型商店,相比那些像John Lennon、Elvis Presly等一样出身贫苦的音乐者而言,Dylan的少年生活应当算比较殷实了。但富足的生活并没有磨灭Dylan反叛的个性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相反,宽松的家境给了他足够的追求音乐的空间和条件。Hank William、Woody Guthrie 以及Bill Harly等许许多多的民谣前辈使幼小的Dylan大开眼界。在和中学同学组建了镇上第一支摇摆乐队以后,年轻的Dylan感到Hibbing这样的小镇再也容不下他狂热的理想。于是1960年的春天,Bob Dylan离开家乡,考入了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文学院,开始了他极不平凡的大学生活。  
   大学时代是Bob Dylan生命的转折点。在学校里,他接触了大量欧美的现代诗作,尤其受五十年代的“垮掉一代”影响颇深,逐步走入了左翼民谣的演唱圈子,和Woody Guthrie等人一起进行传统民谣音乐的词曲创作,并频繁出入于学校周围的各种咖啡馆和酒吧,进行小型的个人演出。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Robert Allen Zimmerman出于对诗人Dylan Tomas的崇拜,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以后红遍了整个世界的“Bob Dylan”。     
   酒吧的演出使得Bob Dylan的音乐才华得以充分展现。很快,由于著名音乐制作人John Hammond的引荐,Dylan得到了他第一份来自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专辑合约,并于次年的2月份在该公司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整张专辑充满了浓郁的Guthrie式的传统民谣风味,而且其中融入了很多白人贫民歌谣的成分。
    在Bob Dylan的第一张专辑里,有一首歌是非常有价值的,歌名是《House Of The Rising Sun》。Bob Dylan沙哑的民谣嗓音和歌中奔放的箱琴节奏相宜得彰,至今还是许多Dylan迷的至爱之一。
   Bob Dylan的首张专辑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声誉,很多熟悉他的人都对他的变化感到吃惊。当时的一本民谣杂志曾经不无赞叹地评价说:Bob Dylan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学会了将激情、忧郁和高超的口琴、吉他音乐巧妙地融于一体。确实,很多歌手耗尽毕生的精力都难以达到的境界,Bob Dylan只用了半年就完成了。而那个时候,他还仅仅22岁。
   从Dylan的第二张专辑开始,我们可以说,伟大的Bob Dylan已经走上了他的腾飞之路。如果说首张专辑只是我们这位年轻的民谣大师的牛刀小试,那么到了第二张专辑的时候,Dylan就几乎已经飞跃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第二张专辑《The Freewheeling Bob Dylan》被众多的音乐者和专家誉为60年代最经典、最具社会意义、最有民谣风味的专辑。其中最著名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一经发表就立刻成为了美国60年代激进青年的圣歌,到处传唱。而单凭《Blowing in the wind》这一首歌曲还远远不能概括《The Freewheeling》这张专辑的价值。其实就Dylan自己说,他觉得《Blowing in the wind》这首歌的成功完全是个意外的礼物,他本人对这个歌曲并不是十分地满意。但是不可否认,《Blowing in the wind》无疑是Dylan所有作品中流传最广,也是国内大多数乐迷们最为耳熟能详的歌曲之一。
   经过了第二张专辑的巨大成功,Dylan又马不停蹄地制作了自己的第三张专辑《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同第二张一样,这张专辑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Bob Dylan的集大成之作。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促成这张专辑的起因,是1963年11月22日的肯尼迪遇刺事件。这件事当时对美国许多激进青年的影响非常大,Dylan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因为这次事件彻底地使Dylan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的完成一方面是出于对死者的悼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音乐家自己的痛惜与困惑。其实类似的事情今天我们也依然会遇到,只是我们早已疏远了那份远在60年代的激情。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此,Bob Dylan也是如此。当我看到老迈的Dylan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那平淡无奇的演出之后,一种廉颇老矣的念头陡然升起。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是敏感的音乐家早在40年前就洞悉了今天的结局,还是历史的发展终究逃不过命运的轮回?每当想到这里,一股难以压抑的悲哀便扑面而来。
   毕竟音乐仅仅是一个起点,至于它是不是一个最终的归宿,我不是圣人,无从知晓。
   
   现在我们回到Dylan的第三张专辑。在发表了第三张专辑之后,Dylan经历了一场很大的变化。起因就是他听到了前面说过的The Animals和The Beatles的音乐。尤其是The Animals翻唱了他的《House Of The Rising Sun》之后,Dylan犹如猛醒一般地拿起了电吉他,组织了电声乐队。
   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Bob Dylan的这一选择招致了当时民谣歌迷的普遍反感,甚至在第四届和第五届Newport Folk Festival上遭到了歌迷的嘘声和起哄。因为在当时的民谣乐迷来看,由黑人布鲁斯音乐演变而来的摇滚乐是粗俗的;土生土长的白人民谣才是高雅和有内涵的。不过对这件事的另一种说法来自白人布鲁斯大师Eric Clapton。Clapton也是一位成名较早的音乐家,20多岁时就已经和比他年长20年的布鲁斯之王B.B.King同台演出了。当时的Newport Folk Festival演出时,Clapton也在现场,但是就他自己说,Bob Dylan其实并不是第一个用电声演唱民谣的音乐家,在他之前已经有不少人用电吉他做民谣音乐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听众其实对电声的民谣音乐已经习以为常,虽然有人不满意Bob Dylan的风格转变,但是也没有什么过分出格的举动。
   对于Clapton的话,我们无从考证,但Bob Dylan的风格转变却是不争的事实。使用了电声乐器之后的Bob Dylan又推出了一系列专辑,比较著名的有《Highway 61 Revisited》、近乎完美的专辑《Blonde On Blonde》,还有他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在1975年推出的一个亮点《Blood On The Tracks》以及1980年的《Saved》。但是平心而论,步入七、八十年代的Bob Dylan虽然还是不时有新作问世,但却已经失去了一种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味道,逐渐流于平庸。
   到了90年代,Dylan只有一张专辑值得一提,那就是为他获得1993年格莱美大奖的专辑《World Gone Wrong》。我们之所以说这张专辑值得一提,并不是因为他获奖的缘故,只是因为自从60年代后期Dylan用上电吉他之后,这张《World Gone Wrong》是他第一次完全放弃电声乐器,重拾箱琴。当我们再一次听到那个流浪汉般沙哑的嗓音和精湛的口琴、吉他演奏的时候,一种旷日持久般的沧桑和我们脑中那根脆弱的神经不期而遇。30年的时光就在这不期而遇中流过。
   我实在难以读懂Bob Dylan对于老式民谣的回归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只是知道这最后一张能让我在录音机中反反复复旋转的磁带就像一部传记电影一样,不知疲倦地播放着Bob Dylan传奇的一生。我们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头发蓬乱的民谣旗手、行吟诗人和抗议歌手,他摆出一副不喑世事的脸孔,理所当然地告诉世人:你们错了!
   Bob Dylan现在依然活着,60多岁了。但是现实中的Bob Dylan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心目中的那个英雄,仅仅活在他的音乐里。
  

2003-02-24 10:47:39  宝子

  当年他一首《谈谈纽约》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个时代诞生了,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人叫一首民歌变的危险,没有《谈谈北京》《谈谈广州》···
  迪伦的爱就是是对这个世界的爱,他60岁了还在唱,没有停下,就是因为他心中有爱,这答案就在风中、飘荡
  “我要尽力做我自己,然而每个人都想使你同他们一样。当你象个奴隶般劳作时,他们为此歌唱,而我却感到很无聊。”〈麦姬的农场〉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

zvAIoVaVeK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