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七个兰州音乐人!(有关兰州噪音协会)

2003-02-18 05:22:47   来自: 裸兽
  七个兰州人
  颜峻
  柿子
  我最喜欢的笑容之一,肯定来自柿子。因为他长得文弱,戴着眼镜,又不怎么笑,像是
  刚从中学的课堂上逃到噪音和狂人云集的摇滚乐场景中来,还有点迷糊,有点担心。他笑的时
  候,别人才知道他不是常见的那种迷茫少年。
  事实上,柿子就是一个中学生。1998年底,我在甘肃工业大学的一场演出中第一次见到
  他,然后是“滚石”酒吧。他是“疙瘩”乐队的主唱,他的同伴正在跟某人的学生学琴,这是
  他们出现在酒吧的原因。有演出的时候,柿子总捏着一个傻瓜相机拍照,一声不吭地,不断从
  各个角落钻出来。春节的时候,“石头剪刀布”和“微”来兰州演出,柿子说想一起演,大家
  都很高兴,于是在情人节那天,吴吞抱起贝司,临时加入了“疙瘩”。柿子不笑的时候,就像
  在那个舞台上一样,不紧不慢,像受了委屈。当然这是一支非常业余的乐队,他们基本上没有
  什么技术,更谈不上想法,他们配合得东倒西歪,好几次中断。那些歌跟父母有关,可以说是
  小孩模仿朋克的结果。这更使台下的前辈们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我不该引诱小孩,让年轻人稀
  里糊涂地糟蹋摇滚乐。
  第二年4月,我最后一次在兰州做演出。还是“滚石”酒吧,叫“春暖花开”。柿子认识
  了师大的“唇锈”乐队。两个主唱决定玩玩即兴,于是一把贝司,一个话筒,开始凭感觉闹了
  。即兴音乐在国外已经是有传统和系统的了,它是“improvise music”,而不是“jam”。这
  一点柿子并不知道。他只是跟着感觉发声--当然,即兴音乐的本质,就是在承认一切声音和
  一切可能的基础上,凭感觉交流、并找到现场声音的核心--看样子他喜欢这个。
  8月底我在北京见到柿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参加完中考,来北京看摇滚乐。我自己
  正焦头烂额,哪里顾得上他。在“每一天”酒吧门外,我们都不太说话,然后,我把柿子交给
  “微”的贝司手刘小宁,闷闷不乐地回家了。
  然后就是去年,2000年9月,我和祖咒回到兰州,被柿子吓了一大跳。在建工局俱乐部,
  一帮翻唱Scorpions和同时模仿重金属偶像与朋克英雄的混蛋几乎害得我们呕吐,但好歹柿子
  和他的老搭档--吉他手宋立君--上场了。柿子已经改行打鼓,他不可思议地沉稳、老练,
  甚至技术也比我想象的好得多,在漫长的即兴中,吉他和鼓制造出相当合理的结构,动静交融
  ,水到渠成。在台下,我发现柿子笑起来还是那样含蓄,但是胸有成竹。第二天,在兰大后门
  的一个小地方,柿子在人群外一个人呆着,正准备回家写作业的时候,又被叫回来,戴着手套
  ,一声不吭,坐上了鼓凳。在掌声中,他有时候会抬起头来,笑一下。
  现在兰州的乐队正在形成以“兰州新声”合辑和两个网站为核心的群体,而柿子和他的
  新乐队“膣”,却仍然和大家保持着距离,似乎冷漠,但又在场。
  对即兴音乐来说,从来没有天才,只有关注内心、敏感和痴迷于声音的人;他们拥有神
  出鬼没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但这些,其实来自宁静、成熟和开放。并不奇怪的是,柿子正在
  成为这样的人。
  别峰
  有要求就会有技术。或者说,对音乐的结果有要求,就会有兴趣学习、研究音乐的产生
  --你以为大师都是塞着耳朵练出来的吗?
  别峰上台之前,已经有好几支乐队演过了。音响当然很糟糕,调音师当然比电工强不了
  多少,但是为什么别峰一弹吉他,音色就变得那么好听?可别说他的效果器牛逼。我见过很多
  鼓手在演出前调音的时候,面对一套一年都没有调过的鼓,没完没了地跟调音师喊“低频!”
  、“混响!”、“合一下均衡!”却不肯拧一拧鼓皮。这是中国摇滚乐不行的原因之一吗?
  还是9月回兰州,在“非主流专卖店”见到了别峰。一个瘦瘦的、穿着花裤子的、好象没
  睡醒的、来自白银市的男青年。这家店是他和诗人杜维一起开的,卖书、打口、街头时装,虽
  然挺暗,但比我们当年的“乌鸦音乐专门店”象样多了。生意一般,兼做演出,在兰州这样盛
  产眼高手低、只知道喝着啤酒骂人的老朽的地方,简直是唯一的希望。
  别峰也是即兴音乐的希望。虽然他还没怎么琢磨过这种音乐,但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技巧
  ,在建工局俱乐部那场演出中,他不但是技术最全面的乐手,也是和柿子一样能够沉浸在演奏
  中的现场创作者。我很纳闷为什么兰州就没有一支象样的摇滚乐队?要么是从来不创作的内心
  有伟大人格的前辈,要么是新一代摇滚生活的热爱者,要么是懒得排练的晚会主持人式的青春
  朋克,要么就是王凡、刘剑这样的实验音乐,和柿子、别峰这样的即兴音乐。在今年夏天到来
  的时候,别峰寄来了一盒鹦鹉牌磁带,上面录着他用效果器制作的7首噪音作品,呀,惊人地
  严密,和轻松自如的风格,变化中布满了惊喜之处……
  有人告诉我,说别峰有好多故事,他是个不一样的人。但我们没时间深交了。我只是记
  住他的样子--瘦瘦的,像“温州发廊”的大工,像一个过路人。
  柳玉武
  1996年,在武都路的“小双百”,老咪说我给你介绍一个诗人。于是穿着中山装的柳玉
  武出现了。个子很高,长发,弯着腰走路,一坐下来就说话,说话时夸张地认真。他为我们朗
  诵了一首叫《血色黄昏》的诗,皱着眉,伸着脑袋,右手食指指指点点。
  后来柳玉武开始和“残响”排练,在演出的时候唱英文流行摇滚。他一句英语都不会,
  不过观众也不懂。这就好,老柳弯着腰,一只脚使劲点着,为了尽可能数对拍子。当然,他的
  嗓子不错,发声也很有特点。有时候在残响翻唱Metallica之前,他会朗诵自己的诗,声情并
  茂,引起轰动。1997在师大演出的时候,音响出了故障,老柳就走出来,说:“那么,我还是
  为大家念一首诗吧。”
  到1998年我才知道,老柳以前就在新疆混过3年,和“舌头”一起跑场子,他写诗、在家
  玩泥巴做陶艺、对着录音机哼一些违反乐理的有趣的歌,还跟一帮前卫艺术家熟,参加过行为
  艺术活动。他是一个有感觉的人,而且陶醉的时候,最喜欢说“太感觉了!(兰州话)”他自
  做主张,把“舌头”的名字改成“谁的舌头”,害我不浅,原因就是这样比较有感觉。
  这一年老柳已经能够熟练地找到拍子,他和祁石、黑子、张哲、周进组建了“解散”乐
  队。按照他的意思,乐队本来应该叫“铁床上的九只猫”什么的,后来还是被我说服了。他们
  最早的作品,像《露天演唱会》,都是他创作的。叙事、严谨、诗意,演唱还是富有戏剧化的
  效果,冬天在甘肃工业大学演出的时候,我被震撼了。不过老柳不喜欢严谨,他总是想打乱曲
  式、把节奏变得业余、在摇滚乐之外找出路。这样,他又离开了“解散”。
  年底,老柳突然来了北京。我们在迷笛学校附近黑灯瞎火的地方见面,然后去祖咒家喝
  羊肉汤;他不是放不开的人,却客气得近乎谨慎,这和他一贯害怕名人、害怕社交、害怕正式
  、害怕麻烦人有关。当然祖咒还不是名人呢。转眼间我回了兰州,第二年来到北京,他说他有
  一个叫“马灯”的乐队,并且认真地请人介绍女朋友--认真得像开玩笑--翻过新世纪的日
  历,大家发现老柳在兰州和金昌市跑场子,像影子一样时不时打一个电话来,说马上回北京跟
  兄弟们团圆。现在,据说又到了福建--“再挣些钱就来。”而在北京,兰州同乡,以及树村
  、东北旺的朋友们说起老柳时,大家纷纷模仿他走路和朗诵的样子,但是没有人学得像。今年
  ,老柳终于又来了,他自己的乐队还是在筹备中,但很快,新崛起的后歌特乐队“暗夜公爵”
  拉他做了主唱,有点意想不到--我想,那是另一种感觉。
  老柳的钱都在“扎金花”时输光了。他热爱赌博,但每次都输。他说:“最感觉的事情
  ,是你从来都没有赢过。”
  黑子
  1993年开始采访兰州乐队的时候,“传说”乐队的朱兰亭告诉我:“你应该多了解一线
  的乐队。”后来我发现,我一直都在“二线”里转悠,和属于舞台、公众、圈子核心和纪念碑
  的“一线”,简直越来越遥远了。
  在“残响”渐渐成为兰州摇滚乐代名词的时候,黑子显然还属于“二线”,甚至“三线
  ”。我对他的印象就是招摇过市的长头发混混。直到“残响”学生辈的“点串”、“霍乱”、
  “呆头鹅”、“飞蛾”、“类人猿”开始活跃,黑子好象还在祖国各地的歌厅里忙碌着,对大
  多数前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尊敬,并远离欣欣向荣的新音乐场景。1998年夏天,很多乐队开始
  停顿、解散。我听说黑子他们在雁滩的农民房排练--用祁石的话说,就是“背一袋面就去了
  ”。这就是后来的“解散”。我还记得一大帮人开着摩托车,轰轰烈烈地去那里聊天,夕阳照
  着花鸟鱼虫市场附近的烤羊肉摊,刚放弃了万元月薪回来的黑子意气风发……
  秋天,祁石、黑子和几个朋友的“滚石”酒吧开张了,一时间高朋满座。柳玉武离开后
  的“解散”由他们两个创作并担任主唱,但他们不在酒吧演出,甚至还要每天到别人的酒吧跑
  场子。在滚石,作为老板兼酒保,他们会拿出老本行来,唱催人泪下的流行歌,并不断跟人碰
  杯。黑子金黄色的长发和熊一样的身体想必勾起了无数女孩子的欲望。但因为和同行保持着距
  离,他还是被认为很狂。
  1999年初,我们一起去成都玩,在小酒馆朗诵。黑子弹贝司,“菠菜”的吉他手唐炜弹
  吉他,“另外两位同志”的贝司手李琨打鼓。噼里啪啦,一个单音变成了吉他扫弦,又从fun
  k变成了寂静中的颤动,一下子高潮出现,黑子拼命晃动琴体,又拿牙咬了上去……我以前只
  知道他技术好,却没有想到他这么能发挥,和善于交流,并且,充满激情。
  第二天,我们一致认为小酒馆太像艺术沙龙,在马向东的带领下躲到了“鸿”。一个女
  人出现了,黑子像大师一样坐着,微笑着喝酒,并轻轻点头,让该女人喊起了“hello!”关
  于这种表情和坐姿,我们可以联想到黑子作为没落贵族的家庭背景,他是在兰州长大的藏族人
  ,他……算了,还是联想到他的演奏吧,他弹琴颇有大将风度,懂得节制、疯狂和灵活的表现
  ,深为同行喜爱;我最看好的,也就是他能够把高傲隐藏在本分下面,没有因此而炫技或忘记
  整体。这是优秀乐手的基本素质,不管他有多年轻,或者多聪明--聪明往往是让人毁灭的毒
  药--高傲的人面对创造,总是谦虚的。
  后来的事情基本上不值一提。“解散”在北京呆了半年,解散了,黑子加入了“No”乐
  队,后来又和日本地下音乐元老吉田达也合作演出,现在他为“NO”、“黑九月”等不同的乐
  队演奏,并组建了自己的“茶话会”乐队……
  而这样的人,在兰州只能是“二线”。
  刘剑
  那个在1998年4月冷风飕飕的夜晚安慰我的小胡子,就是刘剑。
  那时侯“98新音乐之春”已经彻底没戏,和老咪的关系又出现危机,我身心疲惫,身无
  分文,眼泪几欲夺眶。刘剑专门打电话约我出来,跟我说:“没关系,我们不是还在吗?”
  当时我们还不熟。刘剑是“点串”乐队的吉他手,兼兰州电信局职工。他本来就比别人
  年长,又长得像个干巴巴的小老头,话少,从不参加聚会。我很少注意到他。要不是周进提醒
  ,我怎么也想不起来1994年刘剑还在向周进借摇滚乐磁带,十盘十盘地转录,后来又不顾自己
  一把年纪,说是要开始学弹琴。我们一起去他家送过磁带。这样说来,才算是老朋友。
  我和杨韬--“点串”的主唱--倒是来往密切。因此开始经常见面。在“滚石”喝打
  折的啤酒,在广场西口吃“孙霞面”、喝“颜汤”,在我家听音乐。他和杨韬几乎转录了我所
  有的另类和先锋/实验音乐,从后摇滚和drum 'n' bass到极简派,到噪音和采样拼贴,刘剑总
  是在听完后简短地谈谈感想,“技术牛逼,但是思路太陈旧。”“这个厉害,是真正的大师。
  ”“他比他浮躁,但是有才华。”云云。他也很快成为“前卫音乐网”的读者,对摇滚乐失去
  了兴趣。“点串”已经解散了,他也再没有弹过吉他,而是弄了一台破破烂烂的电脑,和杨韬
  一起做噪音。
  我听过他最初的一些作品,以采样变形得到的复合长音架构的大型作品。虽然不够流畅
  ,音色什么的也很差,但是非常沉稳,如果这样沉住气、更新了软硬件、丰富了技术,应该有
  所成就。不过刘剑工作很忙,设备、资讯和交流都受局限,进展很缓慢。后来我和杨韬都离开
  了兰州,刘剑就彻底孤独了。
  刘剑倒是不着急。一把年纪了,着什么急。他给电脑升了级,和王凡的联系也多了起来
  --对于声音,王凡有很多具体的DIY录音和制作经验--听说,他正在帮兰州的新乐队录小
  样,用电脑。上一次见他,是去年10月,王凡在“豪运”酒吧做即兴演出,刘剑正好“来北京
  看看”,就上了舞台,弹迷迷糊糊的低调噪音吉他。那次演出让一些观众震惊,而对于我们,
  对于刘剑,则是平淡生活中又一次自我发生的感动,音乐带来喜悦,我们为之充满希望和动力
  。后来,我知道他在不断更新设备,并帮别人录音。这一次,我和孙志强回到兰州,在“滚石
  ”放纪录片“自由的边缘”,刘剑出现了,干干地笑着,干杯,像一棵蔫萝卜,但是让我感动
  。
  刘剑跟兰州音乐圈几乎没有来往,或者说他跟音乐圈没有关系。他喜欢、试探、选择、
  行动、深入,就是这样。
  王凡
  就不说了吧。
  周进
  1993年周进在中央广场卖磁带--那时侯还叫周荣进,大家叫他进进。
  我刚认识陈学武和老拓,他们带着我去找进进。一路上,我看见陈学武手上用蓝墨水写
  着“ROCK”,心里很是佩服--当然,现在就是看见脸上文着“PUNK”的,我也未必会那么激
  动--进进的柜台里摆满了真假盗版摇滚乐磁带,有The Queen,也有杜德伟。他戴着棒球帽
  ,长头发塞在后边,人瘦得过分,脸色苍白,眼圈发黑,看起来像工厂家属区和平房区出没的
  吸毒分子。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进进以前是弹古典吉他的,据说弹了7年才改弹电吉他。1993年他和老咪、杨杨、孔祥斌
  (实际上他是第二任鼓手)组建了“残响”,那是兰州第一支重金属乐队。第二年他们在“海
  马歌舞厅”建立了一个摇滚青年、颓废派和艺术家的小圈子,王凡也是在那里驻唱而出名的。
  那个乱七八糟的舞厅和肮脏的阁楼对我而言,是一个改变思想、生活和命运的地方,我从一个
  校园诗人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全是因为那一段混乱而快乐的生活。
  进进身体不好,夏天也穿很多衣服。他不能喝酒,我们酗酒并疯狂聊天的时候,他总是
  在练琴,或者睡觉,当然如果讲段子,或者做游戏,进进又是一把好手。他、老咪、我,都是
  湖南人,算是开始结交时的一个话题。但他讲不好普通话,更不要说湖南话。说起“说话”,
  事实上大家都属于心里埋了很多东西的人,感情、理想、思想、傲骨和自卑,都憋着。老咪滔
  滔不绝,但绝口不提感情,杨杨有很长时间基本上不会和人交流,进进像是没头脑,在乐队也
  没有发言权,但他心里比谁都明白,而且坚定。
  后来的事情是,快乐时光随着“海马歌舞厅”的关门而结束,“残响”渐渐出名,并有
  了自己的疾速金属作品,演出也多了起来,达到圈中的鼎盛之后,却终于停止排练。在乐队停
  滞不前的日子里,进进一个人跑到北京,最终又放不下乐队,得了个“闪电手”的外号,回到
  了兰州。直到“解散”组建,进进和“残响”的第三任鼓手张哲又有了事做。其间,他自己也
  创作了一批演奏曲,主要是非常旋律化的慢板作品,吉他颇见功力。2000年春节,大家回家过
  年,祁石和张哲就再没回北京,颇受好评的“解散”像谶语一样解散了。进进沉默着,又和兰
  州来的王锦旗合作,组了“石像”乐队,用电脑和吉他做音乐。
  10月,王凡开始为现场演出排练一批旧作,进进也加入进来。在这个乐队里,另外几个
  乐手都是江湖上有名的,只有他的沉默使别人注意不到他的存在。但不说话的人并不是不存在
  ,或者没有头脑和心情。进进技术固然厉害,但感觉死板,总是让人着急,也因此忽视他。进
  进只有沉默着,与世无争,话都憋在心里,凑合着生存,并不停创作。今年6月,我终于听到
  了周进的新作品--是在我们宣布成立即兴音乐团体“兰州噪音协会”之后,他和刘剑以这个
  名义做的长篇实验音乐,黑暗氛围,极简长音,等等,沉重,从容,像浴火重生之后的新的周
  进。算下来,他专心干这一行已经快10年,成功不成功的,也没有所谓了,他怎么能不从容呢
  。
  人活着要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哪怕心里有苦,也是好的。是这样吧?
  

2003-04-01 13:24:47  风中狂神 (北京)

  我为我们兰州人感到自豪!
  

2003-04-08 00:07:12  木匠

  怎么自豪也没用!
  兰州还是水很少!!
  

2003-04-08 00:09:34  无焦果 (湖北武汉)

  但是那里的灰多啊~!
  

2003-04-08 11:54:05  活着还 (北京)

  各位说得都很有哲理。
  

2003-04-08 21:22:58  无焦果 (湖北武汉)

  [这个贴子最后由无焦果在 2003/04/08 09:23pm 编辑]
  
  废话~!我连初中都读过!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