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floyd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乐队之一,他们属于思想性很强那类乐队。收集和整理他们的资料很花费了一番功夫,我敢说,所整理乐队档案的专辑封套是相当完整全面的,从1967年第一张专辑到1995年最后一张专辑,包括电影《THE WALL》以及2000年出的回顾专辑封套,甚至比专业网站全面。 在许多人眼里,pinkfloyd甚至成了摇滚的神,诚然,他们是摇滚史上的经典,但我个人以为不必要将他们顶礼膜拜,所以,以下所写的评论将会是客观公正的,仅代表个人观点。 :::::Part I:::::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墙上的另一块砖 pinkfloyd乐队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Roger Waterss时期是他们的巅峰时期,今天,人们谈论到pinkfloyd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the wall》(迷墙)以及《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迷墙甚至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而我接触了解pinkfloyd也是从《the wall》开始,我为自己的网站取名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这个专辑,枯墙上有14块砖,它们是我内心无法逾越的东西。我最早接触的是《the wall》的同名电影而不是专辑。在一个挚友家看完电影,我被深深触动,之后,想方设法弄到了《the wall》双CD,才发现,专辑和电影完全是两码事。尽管之后媒体评论经常将它们混淆,但我个人以为电影对专辑的诠释已然有失原味。我不是职业乐评人,在讨论对某个乐队的看法的时候,常常是将自己融到音乐里,这种思维角度就象人们在看小说时,常常将自己假象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一样。在看了许多关于《the wall》的评论之后,总感觉没有搔到痒处。其实,用不着那么多专业名词的填充,对于音乐而言,听者的感触最重要,大于对创作者的研究。 《the wall》给我冲击首先来自于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在我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墙,阻隔着社会他人甚至自己,而每个人在筑墙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他人社会甚至自己迷墙上的一块砖。面对自己亲手砌起来的这堵墙,人们又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站在墙的这一面想象着那一面的精彩和丑恶。当自己忍不住想要将迷墙推倒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人能帮自己拿走墙上的砖,而自己也走不出自己的迷墙。于是新的一轮筑墙开始了,如此这般不断往返。其实,筑墙不是主观行为而是客观所迫,人们在筑墙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阻隔着自己的内心,应该说人性本善,没有人愿意将自己阻隔在世界之外,然而现实世界却逼迫着人们自我防卫。 首先是填鸭式的教育。老师代替我们思考,磨灭我们的锐气,消磨我们的棱角。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是如何察言观色,溜须拍马。记得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一门课叫哲学,然而所教授的东西是100%马列主义毛泽东外加邓小平。难道没有人告诉他们,哲学不等于马列毛邓?什么时候才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呼吸思考和成长?学校象是一个成品加工厂,我们这些从娘胎里出来的毛品在经过学校加工之后变成同一尺码规格的产品走出工厂,被安插在社会丑陋大墙里,成为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块。
在许多人眼里,pinkfloyd甚至成了摇滚的神,诚然,他们是摇滚史上的经典,但我个人以为不必要将他们顶礼膜拜,所以,以下所写的评论将会是客观公正的,仅代表个人观点。
:::::Part I:::::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墙上的另一块砖
pinkfloyd乐队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Roger Waterss时期是他们的巅峰时期,今天,人们谈论到pinkfloyd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the wall》(迷墙)以及《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迷墙甚至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而我接触了解pinkfloyd也是从《the wall》开始,我为自己的网站取名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这个专辑,枯墙上有14块砖,它们是我内心无法逾越的东西。我最早接触的是《the wall》的同名电影而不是专辑。在一个挚友家看完电影,我被深深触动,之后,想方设法弄到了《the wall》双CD,才发现,专辑和电影完全是两码事。尽管之后媒体评论经常将它们混淆,但我个人以为电影对专辑的诠释已然有失原味。我不是职业乐评人,在讨论对某个乐队的看法的时候,常常是将自己融到音乐里,这种思维角度就象人们在看小说时,常常将自己假象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一样。在看了许多关于《the wall》的评论之后,总感觉没有搔到痒处。其实,用不着那么多专业名词的填充,对于音乐而言,听者的感触最重要,大于对创作者的研究。
《the wall》给我冲击首先来自于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在我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墙,阻隔着社会他人甚至自己,而每个人在筑墙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他人社会甚至自己迷墙上的一块砖。面对自己亲手砌起来的这堵墙,人们又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站在墙的这一面想象着那一面的精彩和丑恶。当自己忍不住想要将迷墙推倒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人能帮自己拿走墙上的砖,而自己也走不出自己的迷墙。于是新的一轮筑墙开始了,如此这般不断往返。其实,筑墙不是主观行为而是客观所迫,人们在筑墙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阻隔着自己的内心,应该说人性本善,没有人愿意将自己阻隔在世界之外,然而现实世界却逼迫着人们自我防卫。
首先是填鸭式的教育。老师代替我们思考,磨灭我们的锐气,消磨我们的棱角。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是如何察言观色,溜须拍马。记得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一门课叫哲学,然而所教授的东西是100%马列主义毛泽东外加邓小平。难道没有人告诉他们,哲学不等于马列毛邓?什么时候才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呼吸思考和成长?学校象是一个成品加工厂,我们这些从娘胎里出来的毛品在经过学校加工之后变成同一尺码规格的产品走出工厂,被安插在社会丑陋大墙里,成为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块。
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面对某些无耻可笑愚蠢的行为时,很多时候唯一能做的只有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之同流合污。是这些无谓的勾心斗角、暗箭伤人让人们在内心的迷墙上一次次地砌上砖块。
最后是人们自己的心魔,虚伪欺骗虚荣嫉妒等等心理因素象伊甸园里的毒蛇,总在最合适的时候出现在最具杀伤力的地方,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丑恶。厌恶社会和外界尚有处可逃,对自我的厌恶却常常让人无法忍受。那么迷墙上的那些小缝隙以及缺口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被自己堵上。最终成为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我们常常在别人的脸上看到敷衍的笑容和客套的问候,请记住,这张脸是他们留在迷墙另一面的一张面具,在墙的另一面,他们嘲笑忧愁恐惧着。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推倒这道墙,站在瓦砾上真诚的对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为保存真我而构筑防卫的墙?
[题外话]男人在给我一封情书里写道:在你身上我感觉到墙的消失,完全没有压迫的感觉,给我一个很开敞的天地,在你身上我找到了自己。当然,从此以后也不会丢掉找回来的自己。
他并不知道pinkfloyd,他是学建筑设计的,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墙是什么,而他无意中说的这句话化解了种种的种种。
*******
以上文章转载,原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