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畅销的流行 华丽的皮裙

2006-05-21 19:33:19   来自: 李欣斯基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拙腹媚奔在 2006/05/22 10:07pm 第 1 次编辑]
  
                畅销的流行 华丽的皮裙
  文/李欣
   一切从回忆开始。
   在那个清爽的下午,我穿着皮鞋,胸前挂着在别人的帮助下打得很结实的领带,留着现在这样的四六分的发型,手插在裤兜里。然后从这条后街溜到另一条后街上,在最终发现这个音像店前,我对这里唯一的印象就是:几年前,我曾经在它旁边的中学里参加过中考。
   那家音像店很狭小,拥有恶俗的名字和门面,它的商品们在没有音乐逻辑的老板的摆放下显得如此凌乱。可我惊讶地找到《Dog Man Star》——忧郁的封面,一个裸体者爬在床上……老板比我似乎还困惑,关于Suede,关于这个名字背后的一切……五元钱——港版卡带——成交!
   在一个没有声音的城市生活,必须自己去挖掘声音,否则,你会活不过25岁。这不是赶时髦,而是为自己创造一个生存的空间。虽然在中国,这个空间小得缺少足够的氧气,在发育的时候,一些体形不同的人同样面临着精神的缺氧。我知道我该怎么生活,所以我偷偷储备,悄悄修饰我的世界。到现在,它或许还不完美,可它的确挽救了一个少年。在我的显示器里或者身体周围的世界,有着几千万像我这样的家伙……想到这儿我就觉得很温暖,温暖得像安德森的假嗓子勾勒出山羊皮音乐的城堡。那是流行的暧昧,潜在的暧昧,山羊皮式的稳健的暧昧。
   也许因为最近遇到了太多顽固派唯物主义者,当这些以我同事、朋友、老板,甚至亲人身份的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人,为了某个他们自认为完美得无懈可击的观点,找出所有可以利用的事件为论据,向我阐述一些我以为没有必然逻辑的“真理”时,我忽然又想起了山羊皮——这个搞流行摇滚乐的乐队,用旋律与眼神出卖灵魂,娱乐大众的乐团。当然,他们早已经成为过去。你不可能再去选择他们,无论他们是你认为的艺术家,还只是一些小丑。无论你认为他们是小资阶级的伤美歌者,还是西方流行文化里的一颗陨石。如果同样主观地说,我,一个没有任何可能享受小资阶级生活可能性的人,进一步更霸道一点讲,我为什么也觉得山羊皮很优美,很对胃口?
   莫非我的内心是渴望拥有那种雍容却小我的伤感生活!?
   我不想骂人,更不想解释。就像你爱上一个姑娘时,可以找出一百个爱得理由,但也可以毫无理由一样。
   其实山羊皮不是超级大牌,起码在中国,Radiohead(电台司令)拥有着超过他们一倍以上的支持者。
   其实山羊皮不是最有噱头的乐队,起码在镜头前,比起Blur(污点)和Oasis(绿洲),他们更沉默。
   但,假如你从1994年一直延续着一种情绪听下来,或者你不会觉得,音乐在内在情感上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虽然这种良好的势头仅仅维持了不到5年。而诚实地说,正是这5年,孕育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听一代”,有人听音乐,从不管文化与地域的差异。
   草根的Grunge从一个喜欢大嗓门的国家过度到一个偏重黑色的幽默的国家,英伦摇滚骑士般潇洒地接过了西雅图人的曾经对向自己头颅的猎枪。这批人更主流,懂得总结和享受名气带来的价值,可他们也早就中了标。或许过于聪明,他们忘记借鉴金属音乐与乐队的不衰经验,他们甚至变得充满攻击性,当然是穿着西装的小嘴角儿,或者被发头挡住的眸子……
  如果此时,我全心全意地倾诉对《Dog Man Star》忠诚的爱,会不会显得有点傻?因为这之前,已有无数人通过文字表达了与我相同的感受。在中国,《Dog Man Star》成为了山羊皮所有专辑中最受欢迎的经典唱片。而他们也几乎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华丽辞藻,不知疲倦地对他们进行着赞美。可我想了解的是,为什么伤感的流行旋律更能与人产生共鸣,为什么只有当艺术家通过某种方式超越常人心理与生理极限时,他的作品才会更灿烂?
  旋律的优美,从处子专辑《Suede》起就已经挥发到了一种高度,而我们记住的并且暗自流传的却是之后的《Dog Man Star》……如果要我总结,我会说:锦上增花是乃人之常情,雪中送炭才刻骨铭心。旋律的优美让人联想的美好,不会比你获得一个好姑娘或者好小子都让人开怀,但当你的情绪将与未知或已晓的音符相撞击时,你获得感动和快感火花才是最让你迷恋的。火花总是短暂的,人生也是。
  正常的人生轨迹里,你获得了足够迷失的理由,而吉他的阴郁铺垫,效果器里迸发出的惊慌或者安详,嗓音驱使的抑郁感和落差感,让人不觉得自己缺乏自我超越的能力。明明最小众,却第一个登陆中国,明明被多数人感觉小资和流行,却成了一代摇滚乐迷心中的摇滚神话。倾诉总是有力量的,煽情也总有它的必要。关于小我,关于爱的非友善表达方式——山羊皮的音乐可以是海洋,对于喜欢他们的人来说。漂泊或者命中注定的一种人生节奏,而山羊皮曾经有着他们自己的节奏,但如今他们失去了统一的节奏感,那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重生,无论对谁而言。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我,在不同的情绪下,听起Suede,想着今后和未来,或仅仅是现在。在那种不可言表情绪的支配下,游泳,在空无一人的蓝色海洋里,享受巨大孤独与恐惧,并且骄傲着……
  你有《Dog Man Star》吗?如果你没有,我知道你会能搞得到!
  原刊《通俗歌曲》
  

2006-05-31 15:09:24  林烺 (天津)

  [这个贴子最后由林烺在 2006/05/31 03:11pm 第 1 次编辑]
  
  SUEDE的真正存在意义其实只在《SUEDE》和《DOG MAN STAR》,至少那时候,音乐是远远高于一切的。可爱的Brett Anderson似乎更有可能成为偶像,而不是默默无闻者,而Bernard Butler的出现则让这支曾因为名字而遭官司的乐队闪现出他们更大的魅力~~~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事实证明Brett Anderson和Bernard Butler属于那种不管少了谁另外一个都无法完美体现的组合,此二人的魅力是相辅相成的。曾经看过他们早期的一场现场,比起Oasis的无理取闹,SUEDE更值得尊敬和推崇。
  时隔多年之后再听《GOG MAN STAR》,那种感动仍然是从脚心到头顶的透彻,The London Suede,我更愿意这样称呼他们。
  

2006-06-02 00:22:46  李欣斯基 (北京)

  我KAO,你终于出现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