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尘世、生命与神
2003-07-21 10:12:14 来自:
梁子
(北京海淀)
好长时间没来了,这里还是热闹得很。问各位好!
发一个影评,算是重新归队。
《柏林苍穹下》:德国电影
尘世、生命与神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总爱问,为什么我只是我,而不是你?阳光下的生命,难道不是梦吗?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只看到苹果和面包,他以为那就是他最大的快乐,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只有在工作之后才有快乐的片刻;当孩子只是孩子时,糖果就是糖果,就是这样,在核桃树下,他张开手,非常激动,他总是等待着;朝一棵树扔一个树枝,就像扔火箭一样。
一个男人在洁白的纸上写作童谣,洁白与黑色的墨,鲜明的对比,好像时光的痕迹,充满隐喻,是天使的声音还是某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的回忆?孩子的快乐和痛苦是简单的,也许生命从来如此简单,天使的翅膀轻轻滑过,只有无邪的孩子看见。当童谣成为影片的节奏反复响起,它是一种渴望、温馨的情感。也是岁月和往日回忆的见证。天使的脚步悄无声息,时间在他毫无意义,他渴望感受。这是唯一的,尽管生活是艰难和不可知的。翅膀掠过,却感受不到风的流动,阳光的灿烂和落叶飘动的声音。在没有声色味觉的世界里,天使感到了寂寞。
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天使。他倾听着人类的声音,日常生活的欢笑,哭泣和悲哀的场景,他喜爱着生命细节的感知,他渴望触摸这些痛苦、颜色,它们给生活以重量和情感。
他的目光从洪荒之初就存在着,倾听到人类最隐秘的声音。荒原、枯树,灰色茫茫、无边无际的史前之河,寂静,永恒;荒草,废墟,残破的城市影像,阳光下的老人,一个失去了声音的演说家,最后的行吟诗人。天使听到老人内心的声音。在想象中,他仍然在最优美、悲凉的语言和最广博的知识给人们演讲城市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废墟。他失语了。就象这座城市失语一样。他和它都成为历史的陈迹,无用的、被人忽略的遗迹,徒劳地寻找着往日的记忆。老人坐在荒草中的破沙发里。极具道具的意味,却有奇异的无家可归之感,文明的破碎与人的具体生活直接相连,背后是薄薄的柏林墙,一道墙就隔开了生活,隔开了生活的通畅和千丝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是文明。总是与暴力、象征紧密相连。
刷房子的女人,失恋的青年,孤独的父母,他们和儿子永远互不理解,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次车祸,小生命的降临,他认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感觉、有生活的重量。阳光中掠过一阵微风,吹乱了人的头发,一对夫妇在观看橱窗里美丽的商品,一个坐在地铁里绝望的自怨自艾、自解自劝的男人,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感受,他们有能力感受。
生活的晦涩、无望,生命的丑陋、寂寞,文明的残暴、破败,人世间的众生相,在快速的撕裂般的拍摄中展示、闪过,分明是强化了它的不堪忍受。如切割金属般的尖利,穿透心灵,然后,均匀的、整体的碎裂和痛苦。天使看到了,并不是替他们怜悯,而是通脱的微笑,他知道他们最终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活着,感受着。德国的孤独,不是哲学的本质意义的,而是生活的。每条路都有障碍,在线与线之间,有模糊的界限,有随时可见的哭泣和欢笑。它们都不是绝对的。生活的真实并不是单向度的荒漠,而充满歧义和偶然,一个小象的幼稚可爱的动作可以唤起绝望的玛丽亚的笑和生活的信心,这是真实的。真实和美。偶然与生命之间神秘的契约,天使同时看到了。
战争是另一个隐约的背景,它超越日常生活之上。战后的柏林,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最渴望的东西,战争以民族精神的名义发动,牺牲的是人的生命,导演从发现日常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丰富、发现人的内心世界,也发现了生命本身之于人类的意义,它不能以某种精神理念所代替。通过天使那羡慕、欣赏的眼神,观众也在体会生命的意义,即使一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内心也有声音;而战争,毁去了这一切,人被只看作符号的存在,在精神理念面前,人是被动而苍白的,在生活面前,即使是绝望,即使是只在寒风中搓一搓手,尝到温暖的咖啡的味道,也是美的,幸福的。
生活之美,生命的众生相,天使为艰难的生命存在下了自己的定义,他们都是美的,尽管他仍然渴望自杀者能够获救,渴望能够抚慰他的心灵。但他却厌恶了自己的这种生活,只作为精神的存在,而不能参与其中,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他渴望成为参与者,哪怕只是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面前,他要离弃空间。
希望和绝望,无限和有限。最终,天使摒弃了永恒的、精神的存在,而成为物质的、有限的存在。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寻找到他的爱情。世俗的爱情。
在影片的最后,成为“人”的天使在一个大厅里,用绳子牢牢坠住在空中舞蹈的妻子,那一直渴望飞翔的玛丽亚,那是一个世俗的男人对妻子的关爱,他是幸福的,尘世的幸福。他的脸上没有了天使的光辉,那永恒的洞透的微笑——那是经历了所有人类痛苦之后的笑,从亘古洪荒时开始,伴随着人类的遭遇,战争,洪水,灾荒,城市的毁灭,无数个风清月白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个生命的逝去,所有人类经历,他置身其外,仍然完整无缺地存在。就一般概念而言,他是幸福的,因为他避免了这一切的可怕,他是永生的——他却选择了放弃。
他放弃永恒的空间的存在,而选择了时间的存在,它不可逆转,却充满个人的经历,他的脸上有了惊慌、失落,有了希望和绝望,有了衰老和岁月的痕迹。
与战争对人的符号化相反,天使从符号化的人类发现意义。与此相对应,集中营里被摧毁的生命、大街上僵硬的孩子的尸体成为最残忍的存在。它是一种控诉,却被导演举重若轻,没有教谕的味道。
柏林的上空如裂帛,灰暗、压抑。另外一个天使坐在光明之神的翅膀上,百无聊赖,昏昏欲睡。没有色彩,没有感觉,只有灰色的茫茫河流,轻轻拍打着河岸,是永恒的存在。从地面上,传来隐约的救护车的尖叫。天空中鸽群以优美的椭圆形回复往返,最后成为空间中移动的黑点,飘忽的生命之精灵,他们是自由的、快乐的。
好莱坞把此电影翻拍为《天使之城》,变成了一个好莱坞式的轻喜剧,却失却了德国电影的思考和哲学意味。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3-07-22 17:19:23
活着还
(北京)
[这个贴子最后由活着还在 2003/07/24 00:03am 第 1 次编辑]
2003-07-22 22:39:38
梁子
(北京海淀)
活着还妹妹,还有你一个影碟在我这儿,上海娼妓馆.等有机会还你.谢谢.
荣升了?祝贺你.
2003-07-24 00:01:54
活着还
(北京)
是啊,我非常思念你,好久都没看见你来了,你的文字还是那么让我喜欢。。。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fFpIyXZ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发一个影评,算是重新归队。
《柏林苍穹下》:德国电影
尘世、生命与神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总爱问,为什么我只是我,而不是你?阳光下的生命,难道不是梦吗?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他只看到苹果和面包,他以为那就是他最大的快乐,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只有在工作之后才有快乐的片刻;当孩子只是孩子时,糖果就是糖果,就是这样,在核桃树下,他张开手,非常激动,他总是等待着;朝一棵树扔一个树枝,就像扔火箭一样。
一个男人在洁白的纸上写作童谣,洁白与黑色的墨,鲜明的对比,好像时光的痕迹,充满隐喻,是天使的声音还是某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的回忆?孩子的快乐和痛苦是简单的,也许生命从来如此简单,天使的翅膀轻轻滑过,只有无邪的孩子看见。当童谣成为影片的节奏反复响起,它是一种渴望、温馨的情感。也是岁月和往日回忆的见证。天使的脚步悄无声息,时间在他毫无意义,他渴望感受。这是唯一的,尽管生活是艰难和不可知的。翅膀掠过,却感受不到风的流动,阳光的灿烂和落叶飘动的声音。在没有声色味觉的世界里,天使感到了寂寞。
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天使。他倾听着人类的声音,日常生活的欢笑,哭泣和悲哀的场景,他喜爱着生命细节的感知,他渴望触摸这些痛苦、颜色,它们给生活以重量和情感。
他的目光从洪荒之初就存在着,倾听到人类最隐秘的声音。荒原、枯树,灰色茫茫、无边无际的史前之河,寂静,永恒;荒草,废墟,残破的城市影像,阳光下的老人,一个失去了声音的演说家,最后的行吟诗人。天使听到老人内心的声音。在想象中,他仍然在最优美、悲凉的语言和最广博的知识给人们演讲城市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和历史中的废墟。他失语了。就象这座城市失语一样。他和它都成为历史的陈迹,无用的、被人忽略的遗迹,徒劳地寻找着往日的记忆。老人坐在荒草中的破沙发里。极具道具的意味,却有奇异的无家可归之感,文明的破碎与人的具体生活直接相连,背后是薄薄的柏林墙,一道墙就隔开了生活,隔开了生活的通畅和千丝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是文明。总是与暴力、象征紧密相连。
刷房子的女人,失恋的青年,孤独的父母,他们和儿子永远互不理解,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次车祸,小生命的降临,他认为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感觉、有生活的重量。阳光中掠过一阵微风,吹乱了人的头发,一对夫妇在观看橱窗里美丽的商品,一个坐在地铁里绝望的自怨自艾、自解自劝的男人,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感受,他们有能力感受。
生活的晦涩、无望,生命的丑陋、寂寞,文明的残暴、破败,人世间的众生相,在快速的撕裂般的拍摄中展示、闪过,分明是强化了它的不堪忍受。如切割金属般的尖利,穿透心灵,然后,均匀的、整体的碎裂和痛苦。天使看到了,并不是替他们怜悯,而是通脱的微笑,他知道他们最终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活着,感受着。德国的孤独,不是哲学的本质意义的,而是生活的。每条路都有障碍,在线与线之间,有模糊的界限,有随时可见的哭泣和欢笑。它们都不是绝对的。生活的真实并不是单向度的荒漠,而充满歧义和偶然,一个小象的幼稚可爱的动作可以唤起绝望的玛丽亚的笑和生活的信心,这是真实的。真实和美。偶然与生命之间神秘的契约,天使同时看到了。
战争是另一个隐约的背景,它超越日常生活之上。战后的柏林,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最渴望的东西,战争以民族精神的名义发动,牺牲的是人的生命,导演从发现日常生活,发现日常生活的丰富、发现人的内心世界,也发现了生命本身之于人类的意义,它不能以某种精神理念所代替。通过天使那羡慕、欣赏的眼神,观众也在体会生命的意义,即使一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内心也有声音;而战争,毁去了这一切,人被只看作符号的存在,在精神理念面前,人是被动而苍白的,在生活面前,即使是绝望,即使是只在寒风中搓一搓手,尝到温暖的咖啡的味道,也是美的,幸福的。
生活之美,生命的众生相,天使为艰难的生命存在下了自己的定义,他们都是美的,尽管他仍然渴望自杀者能够获救,渴望能够抚慰他的心灵。但他却厌恶了自己的这种生活,只作为精神的存在,而不能参与其中,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他渴望成为参与者,哪怕只是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面前,他要离弃空间。
希望和绝望,无限和有限。最终,天使摒弃了永恒的、精神的存在,而成为物质的、有限的存在。即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寻找到他的爱情。世俗的爱情。
在影片的最后,成为“人”的天使在一个大厅里,用绳子牢牢坠住在空中舞蹈的妻子,那一直渴望飞翔的玛丽亚,那是一个世俗的男人对妻子的关爱,他是幸福的,尘世的幸福。他的脸上没有了天使的光辉,那永恒的洞透的微笑——那是经历了所有人类痛苦之后的笑,从亘古洪荒时开始,伴随着人类的遭遇,战争,洪水,灾荒,城市的毁灭,无数个风清月白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个生命的逝去,所有人类经历,他置身其外,仍然完整无缺地存在。就一般概念而言,他是幸福的,因为他避免了这一切的可怕,他是永生的——他却选择了放弃。
他放弃永恒的空间的存在,而选择了时间的存在,它不可逆转,却充满个人的经历,他的脸上有了惊慌、失落,有了希望和绝望,有了衰老和岁月的痕迹。
与战争对人的符号化相反,天使从符号化的人类发现意义。与此相对应,集中营里被摧毁的生命、大街上僵硬的孩子的尸体成为最残忍的存在。它是一种控诉,却被导演举重若轻,没有教谕的味道。
柏林的上空如裂帛,灰暗、压抑。另外一个天使坐在光明之神的翅膀上,百无聊赖,昏昏欲睡。没有色彩,没有感觉,只有灰色的茫茫河流,轻轻拍打着河岸,是永恒的存在。从地面上,传来隐约的救护车的尖叫。天空中鸽群以优美的椭圆形回复往返,最后成为空间中移动的黑点,飘忽的生命之精灵,他们是自由的、快乐的。
好莱坞把此电影翻拍为《天使之城》,变成了一个好莱坞式的轻喜剧,却失却了德国电影的思考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