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转帖]Electrophonic Music------电子乐及rave锐舞文化
2005-05-06 07:29:25 来自:
林烺
(天津)
何谓Electrophonic Music(电子音乐)?
随着时代的演进,音乐家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
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其实电子乐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种元素而充满情感的。
从60年代末开始,合成器及其他电子乐器开始在摇滚与流行乐中使用。但当代电子舞曲的先驱在70年代才出现。
其一便是Kraftwerk,开创了电子音列恍惚感的德国电子团体。他们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反复循环,将听众卷入那声响的涡流,制造出一种理性、调和的意识氛围。
techno的另一起源是70年代的disco音乐,它释放了电子节拍的潜在性感,以独有的节奏令舞者空前尽兴。
今日电子舞曲更直接的根源可追溯至80年代中期的底特律,那种叫house的音乐。house结合了节奏布鲁斯元素,特别是那“女神”般的歌唱,并与快速节拍结合起来。
这种稀有声音的制作使用了有颗粒感的模拟合成和Funky风格的老式鼓机,如Roland TR808(这设备亦是rap和hop-hop的心声)。
house传到英格兰并演变为techno。techno简化了歌曲结构,强化了动感因素,将bmp(每分钟节拍数)升至130以上(大多数摇滚乐不超过120),并加剧了低音的脉动(如在一个4/4拍中有4个音符)。
在革新常规歌曲结构方面,techno大胆使用采样技术。从技术上讲,一个采样就是一小段数字录音,有时它能加强音乐的催眠力;从超感角度来说,一个采样是某个音响景观的一颗微粒——你不仅听到了被采样的声响,同时也进入了其录制所在地(60年代的一个芝加哥录音棚,或是加纳的荒原……)及其声源介质(特别是那些旧塑胶唱片的擦痕)。
所有这些,都在听觉上传达了潜意识的感受。当你正要体味它时,它忽然消失了。在四或八小节后,它又回来了——如此这般,你也会被卷入这律动之中。采样声的梦之机器就这么循环着运转。
Techno养育了一种叫rave的文化,它是那种没日没夜的狂热聚会之声。最初,rave只是一种地下景观——没有广告,没有宣传,也不卖票,其时间地点只在口头传达。
和摇滚演出不同,rave并不引导偶像崇拜,它让个人融入那能量的会聚之中。在这种场合中使用的录音大多来自无名艺术家们在家庭录音间里的创造。
进化并不局限于rave文化本身——你不可能彻夜在如此快的节奏中劲舞不止。人们对安静空间的需要催生出了ambient techno。由Brian Eno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ambient音乐,是一种氛围化的背景音乐,但亦能吸引听觉。
将break beat、高bpm值(现已挺进140)的techno和ambient空灵的氛围结合起来,你就得到了jungle,而jungle又生出了drum n' bass。从音乐上讲,这两个词是同义的。“Jungle是最初的字眼,许多制作人都这么说。”Jason Bentley说,“但当它在英国成了主流,所有的重要艺人都改称其为drum n' bass了。”
当这种声音进化的同时,一些与之平行的发展亦在继续。house演变为acid house——另一种在激进节奏上编织空间氛围的形式。接着,这种节奏慢下来成为一种形似hip-hop的腔调,诞生出trip-hop和acid jazz。
比起90年代初,今日的电子舞曲更精致了。大堆的音符,复杂的听感信息高速流动,折射出当代生活的步伐。这些雪崩式音响是从采样器和音序器中发生的,但并不影响音乐家的创造力。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
随着时代的演进,音乐家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
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其实电子乐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种元素而充满情感的。
从60年代末开始,合成器及其他电子乐器开始在摇滚与流行乐中使用。但当代电子舞曲的先驱在70年代才出现。
其一便是Kraftwerk,开创了电子音列恍惚感的德国电子团体。他们的音乐充满了无尽的反复循环,将听众卷入那声响的涡流,制造出一种理性、调和的意识氛围。
techno的另一起源是70年代的disco音乐,它释放了电子节拍的潜在性感,以独有的节奏令舞者空前尽兴。
今日电子舞曲更直接的根源可追溯至80年代中期的底特律,那种叫house的音乐。house结合了节奏布鲁斯元素,特别是那“女神”般的歌唱,并与快速节拍结合起来。
这种稀有声音的制作使用了有颗粒感的模拟合成和Funky风格的老式鼓机,如Roland TR808(这设备亦是rap和hop-hop的心声)。
house传到英格兰并演变为techno。techno简化了歌曲结构,强化了动感因素,将bmp(每分钟节拍数)升至130以上(大多数摇滚乐不超过120),并加剧了低音的脉动(如在一个4/4拍中有4个音符)。
在革新常规歌曲结构方面,techno大胆使用采样技术。从技术上讲,一个采样就是一小段数字录音,有时它能加强音乐的催眠力;从超感角度来说,一个采样是某个音响景观的一颗微粒——你不仅听到了被采样的声响,同时也进入了其录制所在地(60年代的一个芝加哥录音棚,或是加纳的荒原……)及其声源介质(特别是那些旧塑胶唱片的擦痕)。
所有这些,都在听觉上传达了潜意识的感受。当你正要体味它时,它忽然消失了。在四或八小节后,它又回来了——如此这般,你也会被卷入这律动之中。采样声的梦之机器就这么循环着运转。
Techno养育了一种叫rave的文化,它是那种没日没夜的狂热聚会之声。最初,rave只是一种地下景观——没有广告,没有宣传,也不卖票,其时间地点只在口头传达。
和摇滚演出不同,rave并不引导偶像崇拜,它让个人融入那能量的会聚之中。在这种场合中使用的录音大多来自无名艺术家们在家庭录音间里的创造。
进化并不局限于rave文化本身——你不可能彻夜在如此快的节奏中劲舞不止。人们对安静空间的需要催生出了ambient techno。由Brian Eno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ambient音乐,是一种氛围化的背景音乐,但亦能吸引听觉。
将break beat、高bpm值(现已挺进140)的techno和ambient空灵的氛围结合起来,你就得到了jungle,而jungle又生出了drum n' bass。从音乐上讲,这两个词是同义的。“Jungle是最初的字眼,许多制作人都这么说。”Jason Bentley说,“但当它在英国成了主流,所有的重要艺人都改称其为drum n' bass了。”
当这种声音进化的同时,一些与之平行的发展亦在继续。house演变为acid house——另一种在激进节奏上编织空间氛围的形式。接着,这种节奏慢下来成为一种形似hip-hop的腔调,诞生出trip-hop和acid jazz。
比起90年代初,今日的电子舞曲更精致了。大堆的音符,复杂的听感信息高速流动,折射出当代生活的步伐。这些雪崩式音响是从采样器和音序器中发生的,但并不影响音乐家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