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这些干燥来自母体
2005-04-18 04:48:05 来自:
李欣斯基
(北京)
这些干燥来自母体
——关于刘浪传播之合辑“在底下一”
99年的中国新音乐的场景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朋克、地下摇滚、非主流、反商业……可以肯定那是一个造反的年代,哦!这个说法太泛泛了,太多的人如此概况,当然有着学院派背景的音乐家已经不在被过分关注,不得不说网络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又一代或者说一批人苏醒,集体摆出造型,在全国各地开花,而真正结果的虽然寥寥无几但他们为下一代人的选择提供了榜样,通过他们的背影,我们可以作为基本的判断:想法大于音乐性,姿态大于可行性,真诚大于逻辑性。他们的死磕是带着血迹的,仅从音乐类型上选择的分化就足以让人兴奋。
转身回眸早已辉煌不在,想起当年面对《通俗歌曲》上那些来自全国各地汹涌的小样封面时我茫然的表情和之后的兴奋,现在还觉得很有意思,不,是趣味,很有趣味。某一个领域内,混乱无序,百废待兴,然后出现了一个大“托拉斯”,全盘垄断,然后制定自己的游戏模式和规则,不久后整个行业被其把持,他们自己的规则无形中变成了整个行业公认的秩序准则……最后他们撤离,留了百万平方公里的迟疑和惊慌,这么说很演义化,也很夸张。而现实问题就是,如果按照产业来理解,那么我们是外行起家摸索着前进。如果按照文化来理解,那么我们是典型的十三不靠的独门流氓。那个场景中拼杀出头的战士们在如今的秀美中,多数已经被逼迫着再次做出选择和判断。那么又过了几年到今天,信息量较之几年前简直就是以几何倍数在增长、爆炸,一切价值将被重估!
摇滚乐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本身没有意义,因为有关艺术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的争论是学院派和书生的事,没有任何艺术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之后的,就像电影中的警察总是在犯罪行为的主体结束后方才出现一样,这使得事物以较为逻辑的次序发展下去。我们都知道,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北方,重金属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多么的顽强,乃至今天,各种与金属相关的音乐、文化、宗教、服饰和相关的各种或许本无内在牵挂的产品还能以小范围的更小众更地下的形式被传播。而同时,在同一场景中它的形式主义死敌朋克也必然会找到起生产的空间,而无论重金属或者朋克在当时就是一个强硬的音乐形象,容易被主流化,体制化,97年之前中国主流摇滚乐阵营里的实验只是止步于大众化的FUNK和布鲁斯,而另一头,在没有二手玫瑰、旺才,甚至女子十二乐坊此种具体概念时,最多是一个子曰和千万未成型的“女子十二乐坊”们。电子的遗憾,实验、拼帖、噪音的遗憾,迷幻、另类、民谣的遗憾,尤其是还有MECA兄所谓的“中国摇滚”之概念音乐及其乐队的缺乏更是暴露无疑。有人走的太快,有人行得太慢,有人则在原地踏步。
王凡是出现在《在底下 一》里最有名望的地下大牌了,不少乐评前辈都把他评价成那种生不逢时之人,并且得到了极大限度的赞许和膜拜,如果前后有两个王凡的话,那么收录在此张地下合辑里王凡大概是过度中的他自己。这是一个严肃的人,音乐家,现在大家都认为他是实验音乐家,就像不久前人们都认为左小祖咒也是,但他俩当然有着本质的不同。箱琴版的“水星·火星们”唱腔古怪得让我心喜,因为这漂亮的古怪我多少可以想到颜峻笔下所描述的那个更早期的、摇滚乐的、在兰州的王凡了。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听滚石或者甲壳虫长大的,都不是看着卡夫卡或者叶芝长大的,因此,王凡,或者吴虹飞,都坏运气……U235与隐患是曾经于地下极为响亮的名字,两个在大朋克时代里保持着立场的贞洁与原始愤怒的乐团,而他们也同样缺乏必要的音乐性和可听的旋律性,这点上盘古更为清醒和成熟,尽管他们的录音态度更草率,效果更差劲……自慰(姿慰)乐队好象早就不用这个名字了,现在好象叫零壹,呵呵,他们跟其他收录到此合集的也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因为他们是发行了专集的,虽然因为音乐自身的原因一直也没大红大紫,虽然这首“莫”模仿大于思构,但依旧无法掩饰他们的真功夫,仅仅是合格,而对中国摇滚乐而言已经是满分了。
剩余的乐队或者个人,除了兰州杨韬的“序”,电子之于我理解不了的时髦和焦虑之外,其余的乐队也大概就是地方级别的,仅仅从被收录到此合集单曲而言,再过度和进化,他们继续留在场景中的可能似乎是微乎其微的,而我们也有必要记住这些名字:沈阳的死药丸,唐山致癌物,来自景德镇的原子弹乐队还有辽宁抚顺星期五的花……他们为中国的地下音乐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虽然他们不一定都是在做地下味道和形式的音乐。
谢谢刘浪赠送的给我本张专集的CD,谢谢你们为华语独立音乐所做的贡献!
在这张地下合集发行4年后,一个拿到此张唱片的人如此说。
2005年3月15日
李欣/文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原论坛]现象之音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
——关于刘浪传播之合辑“在底下一”
99年的中国新音乐的场景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朋克、地下摇滚、非主流、反商业……可以肯定那是一个造反的年代,哦!这个说法太泛泛了,太多的人如此概况,当然有着学院派背景的音乐家已经不在被过分关注,不得不说网络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又一代或者说一批人苏醒,集体摆出造型,在全国各地开花,而真正结果的虽然寥寥无几但他们为下一代人的选择提供了榜样,通过他们的背影,我们可以作为基本的判断:想法大于音乐性,姿态大于可行性,真诚大于逻辑性。他们的死磕是带着血迹的,仅从音乐类型上选择的分化就足以让人兴奋。
转身回眸早已辉煌不在,想起当年面对《通俗歌曲》上那些来自全国各地汹涌的小样封面时我茫然的表情和之后的兴奋,现在还觉得很有意思,不,是趣味,很有趣味。某一个领域内,混乱无序,百废待兴,然后出现了一个大“托拉斯”,全盘垄断,然后制定自己的游戏模式和规则,不久后整个行业被其把持,他们自己的规则无形中变成了整个行业公认的秩序准则……最后他们撤离,留了百万平方公里的迟疑和惊慌,这么说很演义化,也很夸张。而现实问题就是,如果按照产业来理解,那么我们是外行起家摸索着前进。如果按照文化来理解,那么我们是典型的十三不靠的独门流氓。那个场景中拼杀出头的战士们在如今的秀美中,多数已经被逼迫着再次做出选择和判断。那么又过了几年到今天,信息量较之几年前简直就是以几何倍数在增长、爆炸,一切价值将被重估!
摇滚乐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本身没有意义,因为有关艺术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的争论是学院派和书生的事,没有任何艺术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之后的,就像电影中的警察总是在犯罪行为的主体结束后方才出现一样,这使得事物以较为逻辑的次序发展下去。我们都知道,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北方,重金属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多么的顽强,乃至今天,各种与金属相关的音乐、文化、宗教、服饰和相关的各种或许本无内在牵挂的产品还能以小范围的更小众更地下的形式被传播。而同时,在同一场景中它的形式主义死敌朋克也必然会找到起生产的空间,而无论重金属或者朋克在当时就是一个强硬的音乐形象,容易被主流化,体制化,97年之前中国主流摇滚乐阵营里的实验只是止步于大众化的FUNK和布鲁斯,而另一头,在没有二手玫瑰、旺才,甚至女子十二乐坊此种具体概念时,最多是一个子曰和千万未成型的“女子十二乐坊”们。电子的遗憾,实验、拼帖、噪音的遗憾,迷幻、另类、民谣的遗憾,尤其是还有MECA兄所谓的“中国摇滚”之概念音乐及其乐队的缺乏更是暴露无疑。有人走的太快,有人行得太慢,有人则在原地踏步。
王凡是出现在《在底下 一》里最有名望的地下大牌了,不少乐评前辈都把他评价成那种生不逢时之人,并且得到了极大限度的赞许和膜拜,如果前后有两个王凡的话,那么收录在此张地下合辑里王凡大概是过度中的他自己。这是一个严肃的人,音乐家,现在大家都认为他是实验音乐家,就像不久前人们都认为左小祖咒也是,但他俩当然有着本质的不同。箱琴版的“水星·火星们”唱腔古怪得让我心喜,因为这漂亮的古怪我多少可以想到颜峻笔下所描述的那个更早期的、摇滚乐的、在兰州的王凡了。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听滚石或者甲壳虫长大的,都不是看着卡夫卡或者叶芝长大的,因此,王凡,或者吴虹飞,都坏运气……U235与隐患是曾经于地下极为响亮的名字,两个在大朋克时代里保持着立场的贞洁与原始愤怒的乐团,而他们也同样缺乏必要的音乐性和可听的旋律性,这点上盘古更为清醒和成熟,尽管他们的录音态度更草率,效果更差劲……自慰(姿慰)乐队好象早就不用这个名字了,现在好象叫零壹,呵呵,他们跟其他收录到此合集的也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因为他们是发行了专集的,虽然因为音乐自身的原因一直也没大红大紫,虽然这首“莫”模仿大于思构,但依旧无法掩饰他们的真功夫,仅仅是合格,而对中国摇滚乐而言已经是满分了。
剩余的乐队或者个人,除了兰州杨韬的“序”,电子之于我理解不了的时髦和焦虑之外,其余的乐队也大概就是地方级别的,仅仅从被收录到此合集单曲而言,再过度和进化,他们继续留在场景中的可能似乎是微乎其微的,而我们也有必要记住这些名字:沈阳的死药丸,唐山致癌物,来自景德镇的原子弹乐队还有辽宁抚顺星期五的花……他们为中国的地下音乐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虽然他们不一定都是在做地下味道和形式的音乐。
谢谢刘浪赠送的给我本张专集的CD,谢谢你们为华语独立音乐所做的贡献!
在这张地下合集发行4年后,一个拿到此张唱片的人如此说。
2005年3月15日
李欣/文